- 年份
- 2024(14880)
- 2023(21524)
- 2022(18613)
- 2021(17096)
- 2020(14643)
- 2019(33615)
- 2018(33245)
- 2017(63911)
- 2016(34995)
- 2015(39402)
- 2014(39310)
- 2013(38873)
- 2012(35927)
- 2011(32790)
- 2010(33187)
- 2009(30835)
- 2008(30357)
- 2007(27100)
- 2006(23995)
- 2005(21320)
- 学科
- 济(152899)
- 经济(152731)
- 管理(101315)
- 业(94687)
- 企(77959)
- 企业(77959)
- 方法(67574)
- 数学(59206)
- 数学方法(58342)
- 中国(39190)
- 农(37885)
- 财(36903)
- 学(34094)
- 业经(31676)
- 地方(30645)
- 制(27035)
- 贸(26625)
- 贸易(26610)
- 易(25744)
- 农业(25239)
- 理论(23450)
- 务(23282)
- 财务(23188)
- 财务管理(23134)
- 环境(23031)
- 银(22514)
- 银行(22425)
- 和(22133)
- 企业财务(21906)
- 融(21640)
- 机构
- 大学(515340)
- 学院(513460)
- 济(208049)
- 经济(203537)
- 管理(196393)
- 研究(175201)
- 理学(170115)
- 理学院(168128)
- 管理学(164760)
- 管理学院(163849)
- 中国(129150)
- 科学(111601)
- 京(109827)
- 财(94998)
- 农(90897)
- 所(90328)
- 研究所(82484)
- 业大(81095)
- 中心(78973)
- 财经(76751)
- 江(75411)
- 农业(71997)
- 经(69609)
- 北京(69206)
- 范(66031)
- 师范(65246)
- 经济学(63631)
- 院(63105)
- 州(60762)
- 经济学院(57253)
- 基金
- 项目(347249)
- 科学(270666)
- 基金(251317)
- 研究(243859)
- 家(222427)
- 国家(220662)
- 科学基金(187693)
- 社会(153069)
- 社会科(145093)
- 社会科学(145049)
- 省(136010)
- 基金项目(132782)
- 自然(125520)
- 自然科(122632)
- 自然科学(122595)
- 自然科学基金(120375)
- 划(115206)
- 教育(112564)
- 资助(105264)
- 编号(97943)
- 成果(78900)
- 重点(78477)
- 部(75455)
- 发(73637)
- 创(71225)
- 课题(67943)
- 科研(67241)
- 创新(66648)
- 计划(65306)
- 教育部(63892)
- 期刊
- 济(227086)
- 经济(227086)
- 研究(147729)
- 中国(92092)
- 学报(89731)
- 农(81440)
- 科学(78673)
- 财(72420)
- 管理(71329)
- 大学(66178)
- 学学(62871)
- 农业(55167)
- 教育(49499)
- 技术(44281)
- 融(43225)
- 金融(43225)
- 财经(37895)
- 经济研究(37365)
- 业经(35970)
- 经(32500)
- 问题(30779)
- 业(28636)
- 统计(26719)
- 技术经济(25876)
- 版(25047)
- 图书(24519)
- 科技(24402)
- 策(24165)
- 理论(23439)
- 贸(23297)
共检索到746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玉龙
以2003—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的平方以及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正空间自相关性。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口规模位于倒"U"型曲线左侧。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倒"U"型曲线顶点处的城市规模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城市规模与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在现阶段,城市规模对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城市规模 绿色经济效率 空间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云 魏琦 杨秀平
将环境成本作为投入指标引入经济效率的分析框架,选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2004-2013年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动态评价。然后选用面板混合估计模型,对动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持续提升的主要驱动力量是技术进步;Malmquist指数与城市规模呈现"U"型曲线关系;与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私营和个体经济比重、职工工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经济发展水平、外资利用规模呈显著负相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云 魏琦 杨秀平
将环境成本作为投入指标引入经济效率的分析框架,选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2004-2013年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动态评价。然后选用面板混合估计模型,对动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持续提升的主要驱动力量是技术进步;Malmquist指数与城市规模呈现"U"型曲线关系;与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私营和个体经济比重、职工工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经济发展水平、外资利用规模呈显著负相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分析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碳排放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也会影响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在碳排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显著抑制了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此,应深度解析碳排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碳减排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技术、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碳排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协同效应;持续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其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分析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碳排放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也会影响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在碳排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显著抑制了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此,应深度解析碳排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碳减排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技术、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碳排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协同效应;持续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其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施本植 许宁 刘明 邓铭
利用2004—2015年中国24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金融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金融集聚能够提升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具体体现在增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实现节能减排三种渠道;当金融集聚水平跨越不同门槛时,金融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会发生变化,从全国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情况来看,金融集聚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形非线性关系,而在东部地区两者之间存在提升作用逐步递减的非线性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杏村 田淑英 王晓玲
以2005-2016年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了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同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财政分权、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6年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相对较低,年均下降5. 1%,其中,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下降是其下降的主要原因。财政分权、专业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是显著为负,但财政分权可通过专业化产业集聚促增绿色经济效率;多样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多样化产业集聚可通过财政分权促减绿色经济效率。从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产业比重、固定资产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减作用;对外投资对绿色经济效率有负影响,科技投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正,但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本文针对相关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柯善咨 赵曜
文章通过新经济地理学的资本流动模型分析了城市规模对资本积累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3-2009年我国653个县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集聚效应导致大城市以更高的效率吸收资本,城市规模增长促进了资本深化;控制其他因素后,人口规模增加1%推动城市人均资本存量平均增加0.22%,而省会以上城市的管理职能放大了城市规模的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倪进峰 李华
本文利用校正后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从城市维度实证考察经济集聚、空间结构与技术创新能力的链式反应关系。结论显示:经济集聚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呈正U型关系,但总体来看经济集聚的边际创新效应递增;城市的单中心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最优空间结构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值约为0.423;经济集聚与空间结构的交互效应为负,抑制创新的"拥挤效应"会出现在集聚程度高的单中心结构城市,但集聚度较低的多中心城市也不利于创新。由此得到政策含义十分明显:考虑到经济集聚度越高越有利于技术创新,不宜过分强调"城市病"而控制大城市规模;注重城市经济集聚度与空间结构的合理匹配,引导中小城市走紧凑式空间发展道路,适度推动大城市的郊区化发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倩 林映贞
运用DEA-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了2007—2016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同时构建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教育水平、互联网发展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期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区域差异,绿色技术效率是制约绿色发展效率的关键因素;从全国范围来看,互联网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教育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两者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水平、互联网发展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其中,教育水平对三大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互联网发展对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互联网发展与教育两者的协同作用对中、东部的绿色发展效率影响显著为正,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根据以上结论,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发展效率 教育水平 互联网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流涛 雍雅君 袁晨光
研究目的:探寻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内涵,揭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方法:SBM模型、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结果:2016年全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整体偏低,优化提升空间较大;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值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其差异主要由省内差异引起;城市土地绿色利用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状态可以分为4种:高值集聚区(东部沿海地区)、高值异质区域(晋蒙、京津冀和东北地区)、低值异质区域(湘鄂以及两广地区)、低值集聚区(陕甘云川贵和中部地区)。研究结论:应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土地利用当中,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社会"的耦合,并因地制宜的采取差别化的管理措施,促进不同区域的城市协同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曾国安 马宇佳
土地是基本生产要素之一,其价格对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总体而言,因为土地供给弹性较低,伴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土地价格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一个城市地价的上升对其产业结构升级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依据10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9—2016年地价和产业结构的面板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地价上升的确具有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且东中西部存在显著差异;地价并非越高越好,一旦地价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超过门槛值时,地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就会显著下降。其给我们的启示是,虽然地价上升确实具有倒逼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如果地价涨幅过大,其对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会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在经济高度开放的条件下,地价涨幅过大必然会吞噬企业生产率提升带来的利益,就可能造成逼退低端产业而高端产业不愿进入的局面,因此如何管控地价,使其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相适应,将成为城市地方政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边志强
研究目的:利用2006—2021年全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明显的负向影响效应,且这一结论通过了克服内生性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2)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均能够减缓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且后者的调节效应更强。(3)经济增长目标存在明显的自上而下逐级加码现象,且目标加码行为会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抑制作用。(4)当目标约束程度为一般约束和硬约束,以及目标完成情况从未完成、正常完成到超额完成时,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显著且逐渐增强。研究结论:进一步淡化GDP增速在官员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性,尽量采用“留有余地”的软约束方式设定经济增长目标,重视环境规制的约束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东江 胡士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杠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使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杠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金融杠杆总体上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增长。(2)金融杠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等机制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增长,且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都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部分中介效应大小分别为34.13%和8.35%。(3)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杠杆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对东北地区的绿色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金融杠杆对64个低碳试点城市的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小于221个非低碳试点城市。最后提出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奕
新技术群带来的全球经济和社会活动数字化转型,对物流业转型升级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互联网相关指标和数字金融发展,对新技术群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考察了新技术群对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我国2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OLS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新技术群对物流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新技术群对物流业转型升级具有正向影响;要素配置在新技术群影响物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此外,研究还发现,新技术群对物流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快数字技术研发、助力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经济密度对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率关系的影响——以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例
城市产业差异、外部性与经济增长——基于285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
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绿色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
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共同富裕目标下城市规模对职工收入的影响效应——基于中国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门槛效应分析——基于我国九个国家中心城市统计数据
专业化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
产城融合发展的规模门槛效应研究——基于我国26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