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9)
- 2023(13690)
- 2022(11955)
- 2021(11169)
- 2020(9432)
- 2019(21750)
- 2018(21650)
- 2017(42079)
- 2016(23064)
- 2015(25717)
- 2014(25627)
- 2013(25214)
- 2012(22711)
- 2011(20408)
- 2010(20313)
- 2009(18426)
- 2008(17761)
- 2007(15192)
- 2006(13092)
- 2005(11069)
- 学科
- 济(91461)
- 经济(91362)
- 管理(64272)
- 业(60668)
- 企(50002)
- 企业(50002)
- 方法(46437)
- 数学(41332)
- 数学方法(40657)
- 中国(24159)
- 农(23195)
- 财(21442)
- 学(20368)
- 业经(19259)
- 地方(18337)
- 贸(16513)
- 贸易(16507)
- 易(16003)
- 农业(15745)
- 理论(15461)
- 环境(14388)
- 技术(14211)
- 制(13850)
- 和(13788)
- 务(13249)
- 财务(13175)
- 财务管理(13156)
- 划(12457)
- 企业财务(12410)
- 银(11700)
- 机构
- 大学(324962)
- 学院(323914)
- 管理(130983)
- 济(124201)
- 经济(121451)
- 理学(115542)
- 理学院(114247)
- 管理学(111842)
- 管理学院(111295)
- 研究(105775)
- 中国(75229)
- 科学(70481)
- 京(69033)
- 农(57718)
- 业大(54554)
- 所(53304)
- 财(52606)
- 研究所(49482)
- 中心(47421)
- 农业(45881)
- 江(44485)
- 财经(43818)
- 北京(43004)
- 范(41867)
- 师范(41357)
- 经(39966)
- 院(38624)
- 经济学(36773)
- 州(36689)
- 技术(34479)
- 基金
- 项目(234523)
- 科学(183244)
- 基金(170300)
- 研究(163085)
- 家(151028)
- 国家(149847)
- 科学基金(128496)
- 社会(102164)
- 社会科(96901)
- 社会科学(96870)
- 省(92100)
- 基金项目(91335)
- 自然(87625)
- 自然科(85642)
- 自然科学(85619)
- 自然科学基金(84036)
- 划(78212)
- 教育(75147)
- 资助(70859)
- 编号(65485)
- 重点(52348)
- 成果(50456)
- 部(50284)
- 发(48900)
- 创(48589)
- 科研(45497)
- 创新(45344)
- 课题(44771)
- 计划(44742)
- 大学(42830)
- 期刊
- 济(125360)
- 经济(125360)
- 研究(87941)
- 学报(57747)
- 中国(54093)
- 科学(51199)
- 农(50806)
- 管理(44937)
- 大学(42581)
- 学学(40567)
- 财(37540)
- 农业(35244)
- 教育(32197)
- 技术(27305)
- 业经(21658)
- 融(21491)
- 金融(21491)
- 经济研究(20858)
- 财经(20129)
- 业(18191)
- 问题(17875)
- 科技(17299)
- 经(17092)
- 版(15860)
- 业大(15779)
- 图书(15744)
- 技术经济(15589)
- 统计(15367)
- 商业(14845)
- 资源(14811)
共检索到442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丽群 张少华
性别工资差距是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常见现象,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给劳动者带来了规模工资溢价,但不同劳动者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存在差异,那么,城市规模是否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呢?基于最新的2017年中国247个城市的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构建两步回归计量模型来检验城市规模是否影响了性别工资差距。实证结果显示,233个城市中的男性劳动力拥有更高的薪资水平,但女性劳动力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比男性高,从增量上缩小了与男性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城市规模每增大1%,女性获得的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比男性高0.097%。可见,性别工资差距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减小。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工资溢价 性别工资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铭 冯皓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有利于减少单位GDP工业污染排放强度。本文构建了1993~2006年中国省级行政区内部地级市之间的人口规模差距,用来反映省级行政区内部的空间集聚水平。研究发现,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度提高有利于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的污染物质的排放强度。中国当前通过行政手段阻碍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的政策并不利于实现既定的减排目标。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工业污染 减排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明斗 郭瑞
产业数字化会促进劳动者工资收入增长,并改变工资收入分配格局。根据“生产任务”模型和“肌肉—大脑”假说,产业数字化通过改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相对价格、促进女性劳动力就业竞争力提升和相对优势发挥等,产生女性偏向的工资增长效应,从而可以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将地区(省份)的产业数字化水平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CLDS数据库的微观个体混合截面数据相匹配,分析表明:在样本期间女性劳动者与男性劳动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工资收入差距;产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增长,该作用对女性劳动者更为显著,从而缩小了性别工资收入差距;产业数字化可以显著缩小低技能劳动群体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性别工资差距,但对高技能劳动群体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影响不显著;产业数字化对中低工资群体具有显著的促进工资增长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作用,但对高工资群体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各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应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并优化女性就业结构,充分发挥产业数字化对工资收入分配的改善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妤 孙斌栋
如何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备受学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尽管多中心被规划者视为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灵丹妙药,然而支持这一观点的实证研究较少。基于LandScan人口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以全球132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城市规模分布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分布多中心并不能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反而会导致区域差距扩大。单中心缩小区域收入差距意味着单中心促进小城市人均收入增加要大于大城市,这是非均衡发展过程的空间表达,显示出经济会在集聚中走向平衡。未来应适度放松对大城市人口流动的限制,引导城市规模合理分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森圣 张宗益
采用我国1994-2011年的地级市数据,在多维度测算城市规模分布的基础上,使用联立方程考察了城市规模分布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城市规模分布趋向大城市集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恶化,这一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市规模分布趋向大城市集聚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缓解,但是在西部地区却恶化了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缓解城乡收入分配不平等。认为地方政府应考虑区域差异及自身禀赋,依此选择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春亮 李善同
文章在区分专用性和通用性人力资本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本结构纳入拉姆齐效用函数,得出城市便利性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的转换效应、人力资本结构优化的区位效应和城市规模差距扩大的累积效应。文章利用2003~2016年272个城市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为实现存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的人力资本区位决策是城市人口规模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城市便利性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转换,并使城市规模差距持续扩大。文章认为,提升城市便利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完善人力资本导向的服务体系、营造人力资本积累变现的良好环境、增强中等城市便利性等措施可满足人力资本存量增长和结构优化需求,有助于改变区位决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人口流动 人力资本 城市规模差距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范红忠 张婷 李名良
分别以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房价作为城市规模的代理变量,采用CHIPS 2002和2008年的住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房价的提高,对我国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有重要推高效应。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工工资与其工作所在城市房价是脱钩的,而农民工对城市居民中普通劳动力工资具有拉平作用,并使其工资与城市房价脱钩,但是城市居民中高素质劳动力的工资与城市房价是直接挂钩的。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结果是,城市规模越大,城市房价越高,则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越大。这意味着,在我国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限制北京、上海等巨型城市过度扩张,发展中、小城市,是降低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城市房价 收入差距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扬 余壮雄 冯柏睿
文章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基于个体选择的微观机制,考察了出生地规模对个体收入的时间效应、空间异化效应、代际传递效应和迁移效应;从出生地规模这一独特的视角,解释了收入差距持久性的成因。研究发现:出生地作为个体的初始禀赋对个体未来收入存在显著影响,出生地规模越大,个体的未来收入越高;这一效应伴随个体在出生地的成长时长增强,并依据不同城市的特征产生空间异化效应。另外,出生地规模不仅影响了个体的未来收入,也对个体的迁移行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个体的迁移选择又进一步引起了城市规模分化。具体而言,出生地城市规模越大的个体迁移概率越大,且出生地城市规模越大的个体越趋向迁移到比出生地规模更大的城市;而迁移个体的迁移次数越多,出生地规模的收入效应越强。基于上述出生地规模对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和迁移效应,家庭效用最大化的个体将趋于迁往规模更大的城市,这将引起城市规模分化加剧。文章证实了初始禀赋对个体收入影响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并为城市规模和个体收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超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中国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劳动力需求越发强烈,而非正规就业作为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是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关注城市规模变化后非正规就业者的实际收入情况,有利于非正规就业者进一步融入城市,推动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我国城市规模和非正规就业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规模与非正规就业收入正相关;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在行业类型、户口类型以及技能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市规模提高了拥挤效应,但其知识溢出效应、厚劳动力市场效应及减贫效应显著,非正规就业者来到大城市就业利大于弊。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非正规就业者权衡城市就业做以指导,对政府培育非正规就业,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建立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等提供借鉴及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程开明
区域中心城市的规模变动引起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强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内城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及城乡收入差距。利用286个地级以上城市2008年的截面数据和2003—2008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总体上中心城市规模越大,区域城乡收入差距越小,城乡收入差距随城市规模变动呈现出U型特征;中心城市的分散型结构有利于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大差异。这些结论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鞠方 李文君 于静静
基于中国32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拓展Matlack和Vigdor的模型,考量房价、城市规模与工资性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房价上涨会引起以基尼系数衡量的工资性收入差距缩小,但当城市规模处于较大水平时,房价上涨又会拉大工资性收入差距;城市规模扩大会显著缩小工资性收入差距,但当城市房价已处于较高水平时,城市规模的继续扩张则会拉大工资性收入差距。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彭树宏
采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城市居民数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方法考察了城市规模对劳动者工资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中国100万~500万人口的大城市和5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存在显著的城市规模工资溢价;生活成本差异是特大城市工资溢价的主要成因,聚集经济是大城市工资溢价的主要成因;高技能劳动者和低技能劳动者会从城市规模的扩张中获益。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适度规模的大城市应该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主攻方向;大城市不仅要吸收高技能劳动力,也应该对低技能劳动力采取包容性政策,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城市繁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怡 田靖 孙文远
文章构建了国际贸易影响分技能劳动力性别工资差距的理论模型,并运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进行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就总体性别工资差距而言,国际贸易虽扩大了性别工资差距,但对分技能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贸易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有缩小作用,对高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有扩大作用;就不同地区性别工资差距而言,国际贸易提高了沿海地区的工资水平,并有助于缓解该地区的性别工资差距,但对内陆地区工资水平的提高有不利影响;就分技能的分位数性别工资差距而言,在工资分布的不同位置上,国际贸易总是在扩大高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同时国际贸易有缩小工资分布中的中低端低技能劳动力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这大致印证了上述均值回归的结果。基于以上结论,在贸易促使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即便高技能女性有时也难以从贸易中获得和男性均等的利益,虽然改善女性的个体特征(如受教育程度)有助于缓解性别工资差距的问题,但只有政府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完善社保制度,才能为解决性别工资差距建立更有效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技能水平 性别工资差距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施正政 李嘉楠
本文利用2013年CHIP数据,发现城市群集聚能够促进城市规模工资溢价上升,这缘于城市群集聚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工资存在异质性作用,即城市群集聚能够提高大城市工资,但会对小城市工资产生负面影响。在克服劳动力空间自选择、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所得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城市群集聚通过强化大城市对高技能劳动力的虹吸效应提升大城市工资,并通过加速小城市高技能劳动力流失对小城市工资产生负向作用。
关键词:
城市群 集聚外部性 城市规模工资溢价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颖
本文构建了2004~2011年面板数据,通过使用齐普夫法则(Zipf's Law)测度了我国中小城市规模分布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规模分布差异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城市规模的倾斜式发展有助于劳动者工资的绝对收入,这种直接影响约为0.8%~1.1%。同时能够优化工资分配格局,直接改善程度为4.9%~5.2%。这种倾斜式发展战略,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工资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之间的差异,但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产业生产率与劳动者工资收入的缺口,约为1%。非国有经济发展能够提高收入但是会引致分配格局的恶化,要素市场的发展能够兼顾收入的提升和分配格局的改善。制定合理的政策...
关键词:
中小城市 城镇化 均衡有序发展 工资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