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38)
- 2023(6547)
- 2022(5553)
- 2021(4975)
- 2020(4141)
- 2019(9678)
- 2018(9631)
- 2017(18883)
- 2016(9847)
- 2015(11256)
- 2014(11419)
- 2013(11319)
- 2012(10427)
- 2011(9820)
- 2010(10320)
- 2009(9654)
- 2008(9050)
- 2007(7929)
- 2006(7290)
- 2005(6612)
- 学科
- 济(72831)
- 经济(72790)
- 管理(26107)
- 方法(25750)
- 数学(23895)
- 数学方法(23413)
- 业(20321)
- 地方(19072)
- 企(16091)
- 企业(16091)
- 中国(16090)
- 地方经济(12806)
- 学(11617)
- 业经(10889)
- 农(10240)
- 环境(8728)
- 理论(8053)
- 发(7596)
- 经济学(7553)
- 财(7304)
- 制(7222)
- 和(7032)
- 农业(7019)
- 城市(6901)
- 贸(6876)
- 贸易(6869)
- 融(6849)
- 金融(6849)
- 产业(6577)
- 易(6475)
- 机构
- 学院(152697)
- 大学(151386)
- 济(74451)
- 经济(72953)
- 管理(57849)
- 研究(54740)
- 理学(49818)
- 理学院(49210)
- 管理学(48009)
- 管理学院(47728)
- 中国(40155)
- 科学(32088)
- 京(32072)
- 财(29184)
- 所(27155)
- 研究所(24605)
- 经济学(24363)
- 财经(23668)
- 中心(23538)
- 江(22229)
- 经济学院(21481)
- 经(21383)
- 北京(20400)
- 院(19787)
- 范(19682)
- 师范(19550)
- 农(19366)
- 业大(19341)
- 州(17777)
- 财经大学(17408)
- 基金
- 项目(99204)
- 科学(79202)
- 基金(73131)
- 研究(69998)
- 家(63276)
- 国家(62874)
- 科学基金(55022)
- 社会(47251)
- 社会科(45036)
- 社会科学(45023)
- 省(38297)
- 基金项目(37926)
- 自然(35396)
- 自然科(34634)
- 自然科学(34630)
- 自然科学基金(33941)
- 教育(31931)
- 划(31793)
- 资助(31372)
- 编号(26737)
- 重点(22403)
- 发(22313)
- 部(21298)
- 成果(20502)
- 国家社会(19978)
- 创(19592)
- 课题(19155)
- 教育部(18552)
- 创新(18526)
- 发展(18339)
共检索到230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丁从明 黄文静
伴随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收敛,以“南快北慢”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南北经济分化现象正逐步凸显。基于南方城市更多表现为“百花齐放”,北方地区表现为“一枝独秀”的特征事实,本文尝试从南北城市规模分布差异这一视角探讨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背后的成因。本文利用南北城市配对思想构造南北比值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南北不同的城市发展逻辑,导致南北城市规模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百花齐放”的南方城市之间的竞争,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均衡发展;而“一枝独秀”的北方城市发展战略带来的虹吸效应降低了北方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由此造成南北经济的分化。地区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影响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理解南北经济分化这一“新情况”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解决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区域内部发展的平衡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地区内部形成基于市场的资源集聚,才能带来大市场的规模效应,实现高质量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南北经济分化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贤彬 谢小平 杨本建
中国城市体系过度分散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本文探讨了导致中国城市体系过度分散的体制原因。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倾向于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领域实施全面的控制,在地域广阔与人口众多的国情之下,这种全面控制的管理思路内生出了过度分散的城市规模分布。基于城市经济学理论,本文将中国各省区看成城市体系,采用2000-2009年的省区面板数据,以国有经济比重作为国家管制程度的代理变量,对上述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实证发现,国有经济比重显著降低了大城市居民数比重,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仍然支持理论假说。这一发现说明,放松与减少政府管制是构造更加有效合理的城市体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城市体系 国有经济 城市规模分布 城市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波 妥燕方
以2004—2019年我国368个城市为样本,从经济增长目标压力视角研究了政府主导对城市规模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将导致城市规模呈集中式分布,政府主导强化了城市规模增长的“马太效应”。经济增长压力将促使内陆与外围城市人口集中,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好、房价低、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将受到经济增长压力的显著影响,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过度集中与同质化就业结构调整是人口加速集中分布的主要机制,市场化将削弱经济增长压力两极化人口空间布局效应。基于此,从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等角度提出从城市竞争向协调发展转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目标 增长压力 城市规模空间分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罗文英 沈文伟
本文建立与城市规模、城市首位度和城市规模基尼系数相应的经济规模、经济首位度和经济规模基尼系数指标,运用2007-2012年的统计数据测算各指标值,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与经济规模分布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两大结论:第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与经济规模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但目前城市规模与经济规模的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第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人口与经济规模高度集中,尤其是最大城市上海市人口集中度严重。据此,笔者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一步城镇化的建议: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建立上海都市圈。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丁从明 梁甄桥 常乐
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本文研究了省域内部的城市经济规模分布及其背后的资源配置方式对全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双轨制资源配置机制下,省内的资源集聚可能并非源于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而是"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机制使然。省内的中心城市越是"一股独大",省域资源配置效率越低,进而也就越不利于全省整体的经济增长;与之相对应,源于规模经济下的资源集聚将改善省内各城市间的经济规模不平衡对全省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本文为理解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区域发展差距提供了有益的见解。
关键词:
资源配置 城市规模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田林 王振东 岳利萍
中国地区间城市规模分布的差异为何如此巨大?文章尝试从国有经济演进的地区差异入手,以资源配置过程的所有制歧视效应为分析进路,建立影响中国省际城市规模分布的所有制基础。文章认为,国有经济比重高的地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信贷歧视、准入歧视和地租歧视,扭曲了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引发了大城市"离心力"效应的弱化甚至消失,导致了要素不断从周边地区涌入国有经济集聚的大城市,从而推高了首位城市的集中度,形成了"一股独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形态。利用1994-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文章发现,国有产值比重会显著地增加首位城市的集中度,这说明中国中西部地区城市规模分布不合理的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所有制改革的滞后。因此,想要优化中西部地区的城市规模分布,一个可行路径就是加快所有制结构的转变。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国有经济比重 所有制歧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万庆 吴传清 朱媛媛 曾菊新
1983—2017年的35年里,学术界关于城市规模分布的研究聚焦于特征事实、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影响效应和合理性评价等议题。相关研究文献十分丰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概言之,城市规模分布特征事实考察有待规范,城市规模统计分布模式的形成机理研究仍需拓展,城市规模空间分布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亟待强化,城市规模分布影响效应研究较为薄弱,城市规模分布合理性评价研究尚不充分,城市规模分布优化理论和政策研究缺乏。因此,今后应在规范研究设计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研究内容,着力深化全球因素和本土因素对城市规模空间分布的影响机理研究,加强城市规模分布的资源环境效应、合理性评价理论、系统模拟方法、优化模式与对策等方面的研究,并综合集成理论和方法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勇 陈嵘 艾南山 李后强
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城市之间总是通过物质、能量、人口和信息的交换不断地发生作用,因而构成了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城市体系。在一个城市体系中,各个城市的大小并非一样,其地域分布也不是均匀的。经过人们多年的研究发现,城市体系中城市的规模结构遵循一定的分布模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统计模式有贝利(B.J.L.Berry)的对数正态分布,齐夫(G.K.Zipf)的等级规模分布和帕雷托(Pareto)分布。不过,对数正态分布只适合某些特殊的城市体系,其应用范围相对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爱霞
文章选择1990,1995~2001年山东17个地级城市用地面积的资料,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规模的变化规律,运用分形理论阐释了城市用地的位序规模曲线。结果显示:(1)以建成区面积作为衡量城市规模的指标,17个城市规模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拟合曲线的判定系数都在0.758以上。(2)根据位序规模曲线的形态,这些城市按建成区面积可分为3类。(3)城市建成区用地的位序-规模曲线有平行向前推进的特点,这为预测17个城市未来建成区用地规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4)城市用地规模分布的均衡度不断增强,建成区用地规模总量将持续增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旸
基于Thomas Brinkhoff的城市人口数据库,采用了118个国家相距10年的两期数据,检验了国家首位值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由人均GNI代表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首位值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在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经济发展与首位值之间的关系为正;而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负。同时,经验分析结果也发现了"中心区位理论"在解释城市规模分布中的作用。其中,由经济活动强度和制造业占比代表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促进人口集中,由人口密度和土地面积代表的地租和运输成本促进人口分散。研究结论对中国的启示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并不会无限膨胀,因为"发展"会自动疏散人口。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周文
研究城市规模分布,有益于正确认识现有的城市数量和规模,为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市辖区年末总人口为指标计算,2008年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帕累托系数为1.2169,基本符合位序—规模法则;而以市辖区非农业人口为指标计算的城市规模分布的帕累托系数为1.0061,城市规模分布的均匀程度降低。除了极少数例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城市规模分布的帕累托系数相对较高,而经济发展落后的省区相对较低;与省区层面比较,国家层面的城市规模分布更均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洪晗 肖金成 郭楠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生产和消费中心,同时也是产业发展的集中地,作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发展对于持续推进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幅员辽阔,城市群和都市圈的范围有限,多数地区仍处于城市群和都市圈以外,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除了要重视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更要重视城市,尤其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把握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分布体系;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要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市布局、政府管理等方面着手,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发展的核心功能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鸿鹰 武康平
本文用OLS方法测算我国各省、三大区域以及全国的城市人口规模分布和经济规模分布Pareto指数(1997年、2000年和2003年),对Pareto指数进行跨区域和跨时间的对比分析,并实证分析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我国的城市规模分布显著地服从Pareto分布,并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工业化、产业结构以及运输能力对城市人口规模分布具有显著影响,而工业化和运输能力则是影响城市经济规模分布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光周 杨家文
首先在数学上探讨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证明城市规模服从Zipf定律。然后,在理论上阐述城市规模幂律分布的形成机制。实证研究采用2009—2013年全国地级市的人口规模数据和建成区面积数据来分析城市规模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市的城市规模服从幂律分布,且幂指数均大于1。随着城市发展,人口规模分布的幂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建成区面积的幂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中国大中小城市之间的人口规模差异程度在减小,但建成区面积之间的差距在增大。同时,比较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城市规模分布的差异,结果显示,东部城市的幂指数最小,而且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东部城市之间的规模差异程度大于中部和西部,而且城市规模之间的差异正在变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顺娟 郑伯红
文章介绍了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将中国分为26个区域的基础上计算出每个区域1989年、2000年和2010年的城市规模分布基尼系数,分析了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区域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结果发现,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总体上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城市规模分布的区域差异性也非常明显,东中西部的基尼系数的平均值反映了城市规模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负相关性,但并非完全的负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