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60)
- 2023(3801)
- 2022(3311)
- 2021(3198)
- 2020(2619)
- 2019(6482)
- 2018(6484)
- 2017(13008)
- 2016(6894)
- 2015(7883)
- 2014(7873)
- 2013(7667)
- 2012(6640)
- 2011(6003)
- 2010(6342)
- 2009(5734)
- 2008(5467)
- 2007(4673)
- 2006(4030)
- 2005(3506)
- 学科
- 济(35262)
- 经济(35237)
- 方法(18924)
- 管理(18829)
- 数学(17888)
- 数学方法(17429)
- 业(15720)
- 企(12928)
- 企业(12928)
- 中国(10392)
- 地方(7111)
- 城市(6902)
- 农(6051)
- 理论(5788)
- 业经(5209)
- 城市经济(5107)
- 学(4725)
- 环境(4660)
- 财(4622)
- 贸(4616)
- 贸易(4613)
- 易(4430)
- 发(3819)
- 农业(3808)
- 技术(3758)
- 划(3756)
- 制(3649)
- 和(3538)
- 教学(3465)
- 银(3174)
- 机构
- 学院(97658)
- 大学(96641)
- 管理(40868)
- 济(40551)
- 经济(39564)
- 理学(35931)
- 理学院(35539)
- 管理学(34605)
- 管理学院(34433)
- 研究(29349)
- 中国(21456)
- 京(20623)
- 科学(18265)
- 财(16308)
- 财经(13705)
- 所(13648)
- 中心(13591)
- 业大(13391)
- 江(13351)
- 经济学(12834)
- 北京(12728)
- 范(12533)
- 经(12528)
- 研究所(12486)
- 师范(12446)
- 经济学院(11617)
- 农(11605)
- 院(11136)
- 州(11124)
- 经济管理(10428)
- 基金
- 项目(69157)
- 科学(55911)
- 基金(51692)
- 研究(48261)
- 家(44633)
- 国家(44359)
- 科学基金(39835)
- 社会(31777)
- 社会科(30397)
- 社会科学(30389)
- 基金项目(27359)
- 自然(27100)
- 省(26820)
- 自然科(26588)
- 自然科学(26586)
- 自然科学基金(26076)
- 教育(23121)
- 划(22708)
- 资助(22335)
- 编号(19024)
- 重点(15167)
- 部(14936)
- 创(14159)
- 发(14079)
- 成果(13782)
- 创新(13307)
- 国家社会(13215)
- 课题(13153)
- 教育部(13149)
- 科研(13017)
共检索到132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彭树宏
采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城市居民数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方法考察了城市规模对劳动者工资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中国100万~500万人口的大城市和5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存在显著的城市规模工资溢价;生活成本差异是特大城市工资溢价的主要成因,聚集经济是大城市工资溢价的主要成因;高技能劳动者和低技能劳动者会从城市规模的扩张中获益。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适度规模的大城市应该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主攻方向;大城市不仅要吸收高技能劳动力,也应该对低技能劳动力采取包容性政策,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城市繁荣。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柴国俊 邓国营
不同规模的城市通常平均工资水平不同,这可能源于能力群分、生活成本差异或者城市集聚经济效应。本文利用全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抽样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不同规模城市的工资差异并检验多种理论假说。我们发现,各种假说均能不同程度地解释直辖市与副省级城市相对于地级城市的工资溢价,但城市集聚经济假说最为重要,其次是生活成本差异,这与发达国家能力群分和集聚效应明显的经验事实相区别。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支持分析结果。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城市规模 工资溢价 能力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施正政 李嘉楠
本文利用2013年CHIP数据,发现城市群集聚能够促进城市规模工资溢价上升,这缘于城市群集聚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工资存在异质性作用,即城市群集聚能够提高大城市工资,但会对小城市工资产生负面影响。在克服劳动力空间自选择、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所得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城市群集聚通过强化大城市对高技能劳动力的虹吸效应提升大城市工资,并通过加速小城市高技能劳动力流失对小城市工资产生负向作用。
关键词:
城市群 集聚外部性 城市规模工资溢价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吴波 陈霄 李标
文章运用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是否存在,并探讨其产生的机制。研究表明,在控制可观测的能力特征、城市所处的区域差异后,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存在,进一步控制选择偏差后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仍然显著。但根据生活成本对名义工资进行调整后,大城市的工资溢价出现工资劣势。反事实估计表明,流入中小城市的流动人口如果进入100万以上人口城市,其工资将有小幅提高,但其提高幅度不足以激励流动人口离开中小城市。溢价产生机制分析表明,稠密市场效应和学习效应,是城市规模工资溢价的原因。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工资溢价 流动人口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密 罗婷婷 赵晓琳 谭晓婷
基于2013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项目数据(CHIP),本文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及工具变量法评估了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工资的溢价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工资溢价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即使控制住生活成本,城市规模与农民工工资水平之间仍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不同城市规模的回归结果显示,大城市及特大城市的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工资有显著影响,而中小城市规模与农民工工资无关。究其原因,根据对不同规模城市农民工教育-匹配程度测算,城市规模越大越有助于农民工教育-工作相匹配;考虑农民工教育-工作匹配后的收入效应,大城市农民工的工资溢价效应由农民工从事的行业及职业决定,特大城市农民工的工资溢价效应主要由农民工自身能力决定,即验证了教育-匹配程度是城市规模影响农民工工资溢价的重要作用机制。该结论有助于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政策,并为农民工职业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瑛
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发现城市工资规模优势在城市层级数据不存在。考虑异质性后对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研究显示,中国城市工资溢价主要发生在特大及超大城市,聚集经济效应与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是城市工资溢价的两类作用机制。而这两类效应也主要发生在特大及超大城市。二元分割条件下,相比较于体制内,体制外部门聚集了更多高生产率的劳动者而产生更高的工资溢价;跨越体制的交流与学习机制使得城市人力资本对个体工资的溢出效应在体制内外无显著差异。城市工资溢价主要发生在特大及超大城市的特征表明,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仍然滞后,大城市不足的问题依然显著,提升大城市及以下城市的聚集效应与溢出效应、消除制度性壁垒的差异是完善城市体系的主要方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商晨
一些学者发现大企业员工的工资通常比小企业员工更高,认为工资存在规模溢价。理论界对这一现象有多种解释,但没有一种能够得到普遍的认同。其中的原因在于一些实证研究事先缺乏理论分析,导致一些理论上不成立的关系被作为解释。此外,选择个体截面数据会使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文章经过理论分析,认为员工在工作选择时会考虑风险因素,工资中应当包含风险溢价,而风险与企业规模负相关。对此提出假说:其他条件相同时,当劳动者选择处于均衡时,规模越小的企业中员工面临的风险越高,工资中风险溢价就必须更多,工资应当更高。2003~2013年间,除个别具有较高就业门槛的垄断行业以外,对国内3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工资的企业规模弹性大约为-0.03,其绝对值与企业利润率和员工劳动生产率的工资弹性相差不大。因此认为,国内企业的工资与企业规模负相关,不存在工资的规模溢价。
关键词:
企业规模 工资 风险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商晨
一些学者发现大企业员工的工资通常比小企业员工更高,认为工资存在规模溢价。理论界对这一现象有多种解释,但没有一种能够得到普遍的认同。其中的原因在于一些实证研究事先缺乏理论分析,导致一些理论上不成立的关系被作为解释。此外,选择个体截面数据会使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文章经过理论分析,认为员工在工作选择时会考虑风险因素,工资中应当包含风险溢价,而风险与企业规模负相关。对此提出假说:其他条件相同时,当劳动者选择处于均衡时,规模越小的企业中员工面临的风险越高,工资中风险溢价就必须更多,工资应当更高。20032013年间
关键词:
企业规模 工资 风险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丽群 张少华
性别工资差距是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常见现象,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给劳动者带来了规模工资溢价,但不同劳动者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存在差异,那么,城市规模是否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呢?基于最新的2017年中国247个城市的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构建两步回归计量模型来检验城市规模是否影响了性别工资差距。实证结果显示,233个城市中的男性劳动力拥有更高的薪资水平,但女性劳动力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比男性高,从增量上缩小了与男性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城市规模每增大1%,女性获得的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比男性高0.097%。可见,性别工资差距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减小。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工资溢价 性别工资差距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东亮 郑鸽 任治超
中国逐步从定居社会转变为流迁社会,劳动力大范围流动体现在就业城市的自主选择上,该行为对城市工资溢价产生持续影响,同时城市工资溢价又影响劳动力的就业城市选择。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包含个体选择的处置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存在城市工资溢价现象,劳动力的异质性特征和城市差异性特征显著影响就业城市选择行为;纠正劳动力城市选择的内生二元选择偏差后,发现中国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工资溢价变大,而大城市的工资溢价消失,中小城市工资比大城市更有竞争力。中国城市体系中的首尾优势是劳动力理性选择就业城市的结果,这为中国实施差异化的城市发展政策来实现城市体系的整体优化和内部协调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于阳 李怀祖
金融理论界对规模溢价与价值溢价现象的困惑与争论由来已久,对上述现象的理论解释可以归纳为传统范式与行为范式。前者认为,溢价是对高风险的补偿;后者则认为,溢价源是对过度反应的纠正。为了弄清溢价形成的真正原因,本文对1993——2003年中国深沪 A 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 A 股市场存在规模与价值溢价现象,但上述两种范式的解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借鉴展望理论的参照依赖原理,提出相对盈利的概念,并对溢价现象予以新的解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培鑫 张学良
在城市群日益崛起的背景下,本文重点关注集聚经济空间从城市向城市群的扩展。城市群的发展体现了生产从企业聚集到产业聚集再到城市聚集的延伸,能够实现要素在超越单一城市的城市体系内流动和整合,从而形成一种空间外部经济效应,经济主体不仅会受到本地集聚的影响,也会享受到由群内其他城市的共同集聚所带来的好处。通过构建一个考虑劳动力流动与产业上下游关联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框架,我们对此进行了解释。将城市群空间数据与劳动力微观调查数据相结合,本文从城市群工资溢价的视角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除了所在城市自身的规模,城市群内其他城市形成的集聚规模也能够产生显著的收入溢价,规模扩大一倍,劳动力收入会提高6.7%~8.0%,将城市群集聚规模在中心与非中心城市、不同地理空间分解并进行相关稳健性检验,这种影响仍都显著存在,另外分样本的估计结果显示不同技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市的样本都能够从中受益。文章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则表明,产业功能的跨城市分工及其相互关联、知识和技术的溢出、市场的一体发展以及由多中心带来的对拥挤效应的缓解是城市群集聚空间外部性的重要来源。从本文结论出发,我国区域发展要进一步发挥城市群的集聚优势,依托城市群的空间主体作用加强国内大循环,不断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
城市群 集聚经济 工资溢价 空间外部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璇 王明亮 林霏阳
基于2014—2019年中国地级市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人口红利下降与城市工资溢价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加剧了城市工资溢价程度,其边际效用递增;数字经济通过增加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城市工资溢价程度,其中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是城市工资溢价形成的主要机制,高技能劳动者聚集享有更高的工资溢价;数字经济还通过促进企业聚集提升了城市工资溢价水平;数字化学习使得劳动者在大城市的工作中获得更多延续性的额外价值,从而正向调节了数字经济和城市工资溢价间的关系。在大城市中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缓解人口红利下降所带来的劳动力供需失衡和增长性矛盾,以维持大城市较为稳定的工资溢价。此外,政府治理水平、就业结构改善和人力资本优度均有利于提升城市工资溢价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静 刘璐 王敬博 戴昕晨
本文试图在一个统一框架中分析房价与城市劳动力技能工资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受不同技能劳动力工资议价能力差异影响,当房价存在扭曲时,高技能劳动力可获得高于当地技术水平所决定的工资,但低技能劳动力仅能被动接受由当地经济结构所决定的工资,最终,房价的区域差异强化了城市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区域分异。本文认为,在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同时,创造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和收入增长机会,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房价 劳动力议价能力 城市工资差距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红阳 邵敏
本文基于2007年CHIP数据,从技能差异的角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城市规模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城市总体工资溢价回归结果显示,大城市对劳动力有一定的正向技能选择性,但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解释大城市的工资溢价。在控制相关的城市、个体质量、行业和地区特征,并对名义收入采用部分调整法后,不同技能劳动力均享受了大城市的工资溢价,且该结论在改变指标度量、考虑内生性等情形下仍然稳健。文章进一步考察不同技能劳动力获取大城市工资溢价的途径,发现仅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溢价主要来源于大城市更高的物价,而高、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溢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劳动收入 技能差异 人力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