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6)
- 2023(12280)
- 2022(10820)
- 2021(10214)
- 2020(8610)
- 2019(20249)
- 2018(20372)
- 2017(40409)
- 2016(21876)
- 2015(24422)
- 2014(24607)
- 2013(24331)
- 2012(22085)
- 2011(19835)
- 2010(19980)
- 2009(18137)
- 2008(17578)
- 2007(15257)
- 2006(13222)
- 2005(11422)
- 学科
- 济(94606)
- 经济(94511)
- 管理(61793)
- 业(59202)
- 企(50032)
- 企业(50032)
- 方法(45751)
- 数学(40290)
- 数学方法(39620)
- 中国(23882)
- 农(22685)
- 业经(20348)
- 地方(20183)
- 财(19876)
- 学(19602)
- 理论(16003)
- 制(15069)
- 贸(15062)
- 贸易(15055)
- 农业(14934)
- 易(14512)
- 技术(14356)
- 和(14044)
- 环境(13608)
- 产业(12968)
- 务(12736)
- 财务(12663)
- 财务管理(12642)
- 划(12123)
- 企业财务(11983)
- 机构
- 大学(310442)
- 学院(309797)
- 管理(127329)
- 济(122516)
- 经济(119770)
- 理学(111754)
- 理学院(110501)
- 管理学(108295)
- 管理学院(107761)
- 研究(100463)
- 中国(71652)
- 京(66458)
- 科学(64169)
- 财(52344)
- 所(49629)
- 业大(46680)
- 农(46680)
- 研究所(45624)
- 中心(44514)
- 江(43272)
- 财经(43214)
- 北京(41803)
- 范(40952)
- 师范(40589)
- 经(39212)
- 院(37138)
- 农业(36558)
- 经济学(36249)
- 州(35834)
- 师范大学(32864)
- 基金
- 项目(218258)
- 科学(172448)
- 基金(158591)
- 研究(157537)
- 家(137737)
- 国家(136658)
- 科学基金(118712)
- 社会(98931)
- 社会科(93885)
- 社会科学(93858)
- 省(85543)
- 基金项目(84861)
- 自然(78902)
- 自然科(77114)
- 自然科学(77098)
- 自然科学基金(75701)
- 教育(72426)
- 划(71734)
- 资助(66417)
- 编号(63866)
- 成果(50441)
- 重点(48529)
- 部(47469)
- 发(46415)
- 创(45195)
- 课题(43959)
- 创新(42083)
- 科研(41525)
- 教育部(40759)
- 大学(40246)
- 期刊
- 济(129191)
- 经济(129191)
- 研究(88271)
- 中国(52448)
- 学报(47058)
- 管理(45845)
- 科学(45174)
- 农(41198)
- 财(37416)
- 大学(35717)
- 学学(33740)
- 教育(32597)
- 农业(28995)
- 技术(27891)
- 业经(22166)
- 经济研究(21019)
- 融(20945)
- 金融(20945)
- 财经(20220)
- 问题(18367)
- 经(17309)
- 技术经济(15896)
- 图书(15607)
- 科技(15549)
- 统计(15364)
- 业(14782)
- 理论(14679)
- 商业(14554)
- 现代(14515)
- 策(14133)
共检索到431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建武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不同规模城市产业发展之间的差异,研究中国城市规模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掘和电力行业的竞争力与城市规模之间表现出典型的专业化特征,但多数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城市规模较小;制造业整体的竞争力与城市规模之间表现出"倒U型"关系,500万—1000万人的城市比其他规模的城市表现出更强的制造业竞争力;制造业内部多数行业表现出专业化特征,以资源为基础的和中间投入品制造业在规模较小的城市表现出更强的比较优势,消费品和资本品产业竞争力与城市规模呈"倒U型"关系;服务业整体的竞争力与城市规模之间表现出微弱的"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房地产和文化娱乐业表现出较强的直接层次对应关系。
关键词:
城市规模 产业结构 层次对应关系 专业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柯善咨 赵曜
本文分析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对我国城市经济效益的协同影响机制,估计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最优城市规模以及在城市规模约束下产业结构转变的边际效益。使用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计量估计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一制造业结构对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规模方能从上下游产业关联中获得效益。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经济效益发生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而城市规模增大的边际收益则随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变而增加。我国大部分地级市的实际规模仍小于最优规模,因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同时,中小规模的地级市应该推动当地制造业的发展和人口集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杰 周倩
文章基于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GMM、门槛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协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与城市规模之间呈倒U形关系,与二产/三产增加值之比也呈现倒U形关系;(2)城市"规模红利"的发挥受制于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的"结构红利"大小也受城市规模的影响。文章据此提出:虽然少数中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已经初步出现规模不经济迹象,但绝大多数中等城市规模仍偏小,"规模红利"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同时绝大多数城市还未充分发挥第二产业的潜力,不宜过早"去工业化"。文章据此对中国城市发展战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卞雅莉
本文构建定量研究城市规模与创新能力关系的两阶段理论模型,选择1990-2009年京津沪三市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检验结果支持城市规模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科技人员集聚的论点,但城市规模对创新能力的边际报酬递增影响未得到支持。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创新能力 边际报酬 知识集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乐小兵
本文利用1990-2010年全国29个省份(由于天津、重庆数据不完整,未统计)的面板数据,对政府规模、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面板协整检验发现政府规模、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回归发现,政府规模、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且统计结果非常显著,政府规模、城市化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误差修正模型表明,政府规模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短期格兰杰原因,而城市化水平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短期格兰杰原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素 廖冰雅
能源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的人口、产业、交通、建筑等各要素决定了城市能耗的高低,它们共同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规模、结构,以及产业结构。本文利用全局主成分析法与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东、中、西部城市的规模、结构、产业集聚度的差异所引致的城市能源消耗增长率完全不同。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东部地区应继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技术优势,并大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同时,中部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城市用地的合理规划。西部地区则应提高城市密度,改善大而散的城市结构。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城市结构 产业集聚度 城市能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文武 左飞
基于我国1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GMM和门槛面板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对我国城市贫困的协同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城市贫困与城市规模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城市规模在达到"最优规模"之前,通过"规模红利"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贫困问题;产业结构与城市贫困的关系在不同地区不尽相同,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城市贫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的转移有利于改善城市贫困,在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城市贫困之间呈现出U型关系;城市中过高的服务业比重将妨碍"规模红利"的发挥,对城市贫困具有消极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远洋 樊增增
文章基于城市集聚经济的生产函数推导得出城市规模与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回归方程,并利用中国2005—2014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市规模扩张与第三产业发展使城市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缩小,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更显著的促进效应。此外,政府规模与金融发展能显著抑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在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
城市规模 产业结构 劳动生产率差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姚永玲 朱甜
避免聚集阴影,强化规模借用,是现代都市圈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基于借用与被借用城市之间的相对规模结构,分别对距离和交通可达性建立城市规模借用的表达式,用以反映规模借用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面板回归实证检验规模借用存在的假设。结论表明,中国城市系统内普遍存在规模借用,城市之间规模差距越大,规模借用效应越明显,并且这种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城市规模越小,通过规模借用获得的好处越多;提高城市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主要来自与其他城市的联系而不是城市本身规模的扩大。因此,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转变以往仅注重城市自身竞争力提升的保守发展思路,要更加注重外部空间环境改善,促进地区一体化。
关键词:
城市规模 规模借用 都市圈 聚集外部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正 郑勇 韩骁
利用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规模与居民主观幸福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二者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居民主观幸福感先增加,当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居民主观幸福感将降低。
关键词:
幸福感 城市规模 外部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明 陈丽强
以中国2003~2013年284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考察城市规模、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区域差异,并以城市人口规模为门槛变量检验城市结构对环境污染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城市规模、结构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作用且存在区域差异,第二产业比重与环境污染呈现双门槛效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桂新 武俊奎
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影响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本文利用数据包络(DEA)分析方法测算我国227个地级市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并建立分析模型,验证城市规模、空间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土地财政推动土地非农化导致城市规模扩张,户籍制度阻碍劳动城市化导致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这降低了城市空间利用效率,进而使得碳排放强度上升。我国可以通过纠正这种扭曲,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强度从而达到减排目标。
关键词:
城市规模 空间结构 空间效率 碳排放强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桂新 武俊奎
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等283个城市市辖区的统计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城市规模扩张过程中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1)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具有"反弹效应"和"节能效应",产业集聚程度提高1%,城市碳排放下降8.33%~10.57%;(2)不同规模的城市,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不同的,人口规模在300~1000万的特大城市相对其他规模等级的城市更适合中国的低碳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城市规模 碳排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席强敏 李国平
对中国超大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的综合效应进行系统研究,一方面可以深化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城市规模和空间结构,探索人口高度密集地区的优化开发模式。文章分别从城市规模效应、城市空间结构测度与效应三个方面对超大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效应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展望。未来研究中亟需将城市规模效应与空间结构效应结合起来,构建城市综合效率提升导向下城市规模效应和空间结构效应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和实证模型,加强对中国超大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相互影响的实证研究,探究如何通过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强
集聚理论认为,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的集聚可以带来外部经济,低碳企业的集聚也应具有外部性,但是城市规模和企业规模变量会影响到集聚效应的类型。因此,本文选取了2009年的160个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利用计量回归模型检验了不同规模的低碳产业在不同规模城市中所具有的不同类型的集聚效应。结果表明:低碳企业在我国城市中得益于马歇尔外部经济和雅各布斯外部经济。具体说来,就低碳产业而言,中等城市和大城市具有更为显著的马歇尔外部经济;特大城市具有更为显著的雅各布斯外部经济。就不同规模的企业而言,小型低碳企业显著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但大中型低碳企业很少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
关键词:
低碳产业 城市规模 集聚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