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06)
2023(10851)
2022(9723)
2021(9292)
2020(7740)
2019(18382)
2018(18453)
2017(36378)
2016(19754)
2015(22344)
2014(22564)
2013(22174)
2012(20019)
2011(17997)
2010(18061)
2009(16356)
2008(15629)
2007(13320)
2006(11544)
2005(9900)
作者
(56722)
(46931)
(46515)
(44454)
(30020)
(22482)
(21143)
(18602)
(17915)
(16651)
(16232)
(15652)
(14754)
(14720)
(14504)
(14140)
(13996)
(13962)
(13380)
(13219)
(11649)
(11320)
(11306)
(10714)
(10464)
(10338)
(10307)
(10248)
(9333)
(9222)
学科
(81802)
经济(81717)
管理(55108)
(50989)
(42557)
企业(42557)
方法(40468)
数学(35845)
数学方法(35193)
中国(21043)
(19718)
(19039)
(16900)
地方(16693)
业经(16364)
理论(14371)
农业(13146)
(12624)
(12606)
贸易(12600)
环境(12581)
(12185)
(11810)
技术(11776)
(10840)
(10820)
财务(10766)
财务管理(10748)
企业财务(10131)
教育(9888)
机构
大学(277602)
学院(276363)
管理(114982)
(104668)
经济(102118)
理学(100655)
理学院(99541)
管理学(97476)
管理学院(97000)
研究(88456)
中国(64059)
(59983)
科学(57937)
(44848)
(43791)
业大(43181)
(43047)
研究所(40340)
中心(40022)
(38504)
北京(37662)
财经(37179)
(36960)
师范(36658)
农业(33896)
(33857)
(32785)
(32023)
经济学(30279)
师范大学(29729)
基金
项目(196982)
科学(154915)
基金(142797)
研究(141621)
(124398)
国家(123420)
科学基金(106984)
社会(87679)
社会科(83092)
社会科学(83065)
(76974)
基金项目(76617)
自然(72101)
自然科(70457)
自然科学(70444)
自然科学基金(69105)
教育(65341)
(65162)
资助(59601)
编号(58468)
成果(45852)
重点(43492)
(42679)
(40913)
(40465)
课题(39747)
创新(37703)
科研(37622)
大学(36438)
教育部(36412)
期刊
(109094)
经济(109094)
研究(77131)
中国(49708)
学报(42772)
科学(41111)
管理(40108)
(38300)
大学(31957)
(31675)
教育(30220)
学学(30042)
农业(27111)
技术(24888)
业经(18591)
(17998)
金融(17998)
经济研究(17007)
财经(16729)
图书(15769)
问题(15737)
(14131)
资源(13949)
科技(13920)
(13671)
技术经济(13600)
理论(13573)
统计(12921)
现代(12785)
实践(12701)
共检索到384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士可  王莉  
分析研究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涵义及其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指出城市人口规模增加是土地集约利用发展的前提,城市经济规模发展是土地集约利用的保障,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使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必然。结果表明:城市现代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还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优化用地结构和推行新的用地模式,才能有效地防止城市土地的低效利用和粗放经营,把集约化经营不断推向更高的水平,缓解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地矛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许恒周  张文静  吴云青  
在界定城市精明土地利用内涵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方法,以我国35个主要城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土地精明利用与城市规模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中国35个主要城市土地精明利用程度均处在中下水平,且区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二者的动态关系方面,城市土地精明利用和城市规模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与长期格兰杰因果关系均在全国范围内存在;城市土地利用程度对于城市规模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刚  袁家冬  王兆博  李恪旭  
对哈大走廊城市规模—紧凑度—土地集约度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并运用GIS工具中的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及变差函数分析法,深入研究了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变趋势。研究发现,哈大走廊城市规模—紧凑度—土地集约度的耦合协调性在研究期内整体呈上升态势,三者之间的作用强度与协同效应逐步加强。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并且自相关性不强,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和西南部,中部为低值集聚。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变异随机性增强,空间差异在不断降低,但结构化分异有增加趋势,东北—西南方向的空间差异最大,南—北向的空间差异最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刚  袁家冬  王兆博  李恪旭  
对哈大走廊城市规模—紧凑度—土地集约度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并运用GIS工具中的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及变差函数分析法,深入研究了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变趋势。研究发现,哈大走廊城市规模—紧凑度—土地集约度的耦合协调性在研究期内整体呈上升态势,三者之间的作用强度与协同效应逐步加强。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并且自相关性不强,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和西南部,中部为低值集聚。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变异随机性增强,空间差异在不断降低,但结构化分异有增加趋势,东北—西南方向的空间差异最大,南—北向的空间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建朝  程浩岩  宋顺锋  
交通拥堵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及运转效率,交通承载力是交通系统的重要表现,且和土地利用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建立了不同城市规模的土地利用与交通承载力的指标体系,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20个城市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利用Max DEa实证分析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承载力的内在规律。研究发现:超大城市土地利用对于交通承载力的相对协调性较好,而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交通承载力对于土地利用的相对协调性较好。总体来说,超大城市土地利用发展程度相对较好,但是交通承载力发展程度较差。特大城市土地利用相对发展程度和交通承载力相对发展程度都较差,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则土地利用发展相对较差,但交通承载力发展较好。结论对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顺毅  
运用2006-201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就我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呈现"倒U型"变化,即结构相对协调的城市体系与过度分散或过度集中的城市体系相比,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更高;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城市体系结构的集中程度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的"倒U型"关系会被进一步强化。认为在结构上过度分散或过度集中的城市化战略都不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路径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一个地区总体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武彦民  杨峥  
土地是有限的,完全依靠土地收入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本文主要考察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的一种融资渠道,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使用是否与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相协调,是否存在过度扩张城市面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现象。为了分析土地出让收入(地租)、公共品供给以及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乔治亨利定理为基础,并引入林达尔均衡条件建立起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理论模型。采用1999~2009年31个省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成本收益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全国26个省低于估算的最优城市人口密度,验证了中国存在城市面积的扩张与人口的增加不协调发展的情况。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耀宇  陈会广  宋璐怡  陈利根  
论文从城市规模的内涵出发,分析不同城市规模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差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城市用地规模扩张效应、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城市产业规模及其结构调整效应3个理论假说,以解释不同城市规模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差异;并通过243个地级市11 a的面板数据进行模型实证分析,检验并证实了3个理论假说。研究发现,不同规模的城市的土地财政行为背后有着不同的驱动力:1)中小城市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对土地财政有明显的驱动;2)所有规模级别的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对土地财政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呈现出"U"型特征;3)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第二产业规模对土地财政驱动方向不同,特大城市、中小城市第三产业规模对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赛珍  
城市规模控制与土地利用挖潜的对策建议吴赛珍上海市在集约利用土地和挖掘土地潜力方面作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他们的经验和作法值得大家认真思考。在编制上海市县乡及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我们分析了上海土地资源状况和人口状况,着重研究分析了城镇工矿用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小风  黄贤金  陈逸  陈志刚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机理、过程和效应,有助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带给城市发展的压力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文章从3个方面对国内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①研究尺度,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②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相关理论、集约利用评价、集约利用驱动机制、集约利用效应、集约利用途径;③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方法、基于过程的动态模型方法、G IS空间分析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在研究尺度上,应加强多尺度、多层次、时间序列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建武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不同规模城市产业发展之间的差异,研究中国城市规模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掘和电力行业的竞争力与城市规模之间表现出典型的专业化特征,但多数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城市规模较小;制造业整体的竞争力与城市规模之间表现出"倒U型"关系,500万—1000万人的城市比其他规模的城市表现出更强的制造业竞争力;制造业内部多数行业表现出专业化特征,以资源为基础的和中间投入品制造业在规模较小的城市表现出更强的比较优势,消费品和资本品产业竞争力与城市规模呈"倒U型"关系;服务业整体的竞争力与城市规模之间表现出微弱的"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房地产和文化娱乐业表现出较强的直接层次对应关系。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丽群  张少华  
性别工资差距是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常见现象,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给劳动者带来了规模工资溢价,但不同劳动者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存在差异,那么,城市规模是否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呢?基于最新的2017年中国247个城市的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构建两步回归计量模型来检验城市规模是否影响了性别工资差距。实证结果显示,233个城市中的男性劳动力拥有更高的薪资水平,但女性劳动力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比男性高,从增量上缩小了与男性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城市规模每增大1%,女性获得的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比男性高0.097%。可见,性别工资差距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减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万庆  吴传清  朱媛媛  曾菊新  
1983—2017年的35年里,学术界关于城市规模分布的研究聚焦于特征事实、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影响效应和合理性评价等议题。相关研究文献十分丰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概言之,城市规模分布特征事实考察有待规范,城市规模统计分布模式的形成机理研究仍需拓展,城市规模空间分布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亟待强化,城市规模分布影响效应研究较为薄弱,城市规模分布合理性评价研究尚不充分,城市规模分布优化理论和政策研究缺乏。因此,今后应在规范研究设计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研究内容,着力深化全球因素和本土因素对城市规模空间分布的影响机理研究,加强城市规模分布的资源环境效应、合理性评价理论、系统模拟方法、优化模式与对策等方面的研究,并综合集成理论和方法体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超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中国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劳动力需求越发强烈,而非正规就业作为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是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关注城市规模变化后非正规就业者的实际收入情况,有利于非正规就业者进一步融入城市,推动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我国城市规模和非正规就业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规模与非正规就业收入正相关;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在行业类型、户口类型以及技能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市规模提高了拥挤效应,但其知识溢出效应、厚劳动力市场效应及减贫效应显著,非正规就业者来到大城市就业利大于弊。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非正规就业者权衡城市就业做以指导,对政府培育非正规就业,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建立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等提供借鉴及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培  
最优的城市规模是否存在,以及在什么理论框架下来研究是多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总的来看,最优城市规模的研究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西方学者对最优城市规模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从最初静态的线性研究模式到动态的多维研究模式的转变,这一领域的研究日趋成熟。对西方城市最优规模研究进行评述有利于我们借鉴其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为我国最优城市规模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然而西方学者的研究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国内研究者在借鉴国外最优城市规模研究的成果的同时一定要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