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28)
2023(13476)
2022(11787)
2021(11206)
2020(9436)
2019(21784)
2018(21817)
2017(42380)
2016(22947)
2015(25936)
2014(25432)
2013(24809)
2012(22433)
2011(20160)
2010(20404)
2009(18559)
2008(17942)
2007(15524)
2006(13517)
2005(11594)
作者
(64020)
(53010)
(52653)
(50217)
(34026)
(25428)
(23877)
(20858)
(20203)
(18953)
(18210)
(17666)
(16832)
(16651)
(16308)
(15989)
(15868)
(15652)
(15186)
(15031)
(13077)
(12954)
(12862)
(12185)
(11893)
(11754)
(11715)
(11657)
(10579)
(10412)
学科
(91279)
经济(91180)
管理(69532)
(65940)
(57151)
企业(57151)
方法(44662)
数学(38834)
数学方法(38135)
中国(25401)
(21827)
(20734)
业经(20248)
技术(19909)
(19158)
地方(19071)
理论(17693)
(14927)
(14899)
贸易(14889)
农业(14681)
(14470)
(14361)
环境(13860)
技术管理(13362)
(13298)
(13238)
财务(13218)
财务管理(13198)
(12728)
机构
大学(317719)
学院(316960)
管理(131385)
(122249)
经济(119381)
理学(114919)
理学院(113640)
管理学(111364)
管理学院(110803)
研究(100853)
中国(73448)
(67808)
科学(64187)
(53782)
(49248)
业大(46771)
(45799)
中心(45332)
研究所(45136)
(44951)
财经(43859)
北京(42727)
(42552)
师范(42201)
(39891)
(37360)
(37318)
农业(35726)
经济学(35665)
师范大学(34076)
基金
项目(222809)
科学(176661)
研究(162600)
基金(161440)
(139883)
国家(138714)
科学基金(121158)
社会(102056)
社会科(96724)
社会科学(96698)
(88115)
基金项目(86246)
自然(80182)
自然科(78432)
自然科学(78416)
自然科学基金(76998)
教育(75769)
(73636)
资助(66513)
编号(66403)
成果(52683)
(49649)
重点(49238)
(48240)
(46477)
课题(45905)
创新(45599)
科研(42058)
教育部(41697)
大学(41663)
期刊
(128806)
经济(128806)
研究(91035)
中国(59261)
管理(48961)
学报(46961)
科学(45312)
(40245)
(39386)
教育(39365)
大学(35968)
学学(33675)
技术(29946)
农业(28295)
(22991)
金融(22991)
业经(21795)
经济研究(20721)
财经(20368)
问题(17652)
科技(17354)
(17348)
图书(17104)
技术经济(16577)
(15221)
理论(15062)
统计(15004)
现代(14610)
(14605)
商业(14374)
共检索到449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卞雅莉  
本文构建定量研究城市规模与创新能力关系的两阶段理论模型,选择1990-2009年京津沪三市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检验结果支持城市规模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科技人员集聚的论点,但城市规模对创新能力的边际报酬递增影响未得到支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婧婧  周丹萍  
基于我国59个创新型城市2009-201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政府创新投入、企业创新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从省会城市和城市规模考察了城市规模等级对政府创新投入和城市创新能力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政府及企业创新投入对城市的创新能力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企业创新投入的贡献度更大;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的创新能力有抑制作用;省会城市和城市规模对政府创新投入的城市创新能力效应具有负调节作用,即在中小城市和非省会城市中,政府创新投入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贡献要大于大城市及省会城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陆远权  秦佳佳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度了2007—2014年我国25个地区城市规模分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利用聚类分析进一步考察基于两者联合关系的地域划分情况。结果显示:(1)城市规模分布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即存在使区域创新效率最大化的最优城市规模分布,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的城市规模分布均不利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2)我国各地区可划分为四种新类型,不同类型区域内部城市规模分布和区域创新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来说,东部沿海城市两者的匹配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城市。研究表明:为有效地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可进一步优化城市规模分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建武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不同规模城市产业发展之间的差异,研究中国城市规模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掘和电力行业的竞争力与城市规模之间表现出典型的专业化特征,但多数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城市规模较小;制造业整体的竞争力与城市规模之间表现出"倒U型"关系,500万—1000万人的城市比其他规模的城市表现出更强的制造业竞争力;制造业内部多数行业表现出专业化特征,以资源为基础的和中间投入品制造业在规模较小的城市表现出更强的比较优势,消费品和资本品产业竞争力与城市规模呈"倒U型"关系;服务业整体的竞争力与城市规模之间表现出微弱的"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房地产和文化娱乐业表现出较强的直接层次对应关系。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胡璇  
城市规模扩大有利于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处于较高金融地位城市的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创新水平受城市规模影响更显著。大城市形成的良好金融环境是影响企业创新水平的重要因素,信贷融资在城市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城市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实施金融差异化发展,构建多层次金融中心,改善中小城市金融环境,缩小城市间的创新差距,促进企业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志高  王如玉  梁琦  
本文将"熊彼特创新"概念引入至空间经济学城市分析框架中,建立了中间产品创新的城市经济发展均衡模型,重点分析了企业创新成功率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并运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了城市层面的计量检验。研究发现,无论是以人口规模衡量的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抑或是以GDP衡量的市场规模,企业创新成功率与城市规模之间都呈倒U型关系,因此需要防止因城市过大或过小而造成的效率损失。计量结果也显示,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越倾向于市场规模越大的城市,市场选择效应显著;同时,劳动者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对企业创新成功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基础设施的改善同样具有显著正效应;而高房价则对企业创新成功率具有负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之禹  李富强  
城市作为创新活动主要集聚地,充当创新"第一动力"的角色愈发关键。本文基于区域知识吸收能力视角出发,试图分析城市规模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便理解大城市在吸收、利用外部新知识方面所具有的能力优势是有助于区域创新的重要途径。研究得出如下三点主要结论:第一,城市规模对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印证了大城市能给创新活动提供充足且肥沃的发展土壤。第二,分析城市规模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在不同城市间存在异质性表现,发现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以及非老工业城市的影响较高。第三,引入城市规模与区域知识吸收能力的交互项,发现区域知识吸收能力是促进城市规模对创新活动正向影响的重要机制;同时,发现作用机制在三大城市群间存在着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程正中  吴永林  谢朝阳  
本文以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1996—200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运用密切值法,对比分析了我国大型和中小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出我国大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强于中小型企业的结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邹旭芳  
企业规模经济化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之间是阶段性矛盾统一体的关系。因此,在具体操作中,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对策变矛盾为统一,有效利用规模化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使之在技术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有效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正  郑勇  韩骁  
利用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规模与居民主观幸福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二者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居民主观幸福感先增加,当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居民主观幸福感将降低。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丽群  张少华  
性别工资差距是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常见现象,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给劳动者带来了规模工资溢价,但不同劳动者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存在差异,那么,城市规模是否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呢?基于最新的2017年中国247个城市的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构建两步回归计量模型来检验城市规模是否影响了性别工资差距。实证结果显示,233个城市中的男性劳动力拥有更高的薪资水平,但女性劳动力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比男性高,从增量上缩小了与男性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城市规模每增大1%,女性获得的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比男性高0.097%。可见,性别工资差距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减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士可  王莉  
分析研究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涵义及其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指出城市人口规模增加是土地集约利用发展的前提,城市经济规模发展是土地集约利用的保障,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使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必然。结果表明:城市现代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还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优化用地结构和推行新的用地模式,才能有效地防止城市土地的低效利用和粗放经营,把集约化经营不断推向更高的水平,缓解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地矛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万庆  吴传清  朱媛媛  曾菊新  
1983—2017年的35年里,学术界关于城市规模分布的研究聚焦于特征事实、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影响效应和合理性评价等议题。相关研究文献十分丰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概言之,城市规模分布特征事实考察有待规范,城市规模统计分布模式的形成机理研究仍需拓展,城市规模空间分布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亟待强化,城市规模分布影响效应研究较为薄弱,城市规模分布合理性评价研究尚不充分,城市规模分布优化理论和政策研究缺乏。因此,今后应在规范研究设计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研究内容,着力深化全球因素和本土因素对城市规模空间分布的影响机理研究,加强城市规模分布的资源环境效应、合理性评价理论、系统模拟方法、优化模式与对策等方面的研究,并综合集成理论和方法体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超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中国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劳动力需求越发强烈,而非正规就业作为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是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关注城市规模变化后非正规就业者的实际收入情况,有利于非正规就业者进一步融入城市,推动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我国城市规模和非正规就业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规模与非正规就业收入正相关;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在行业类型、户口类型以及技能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市规模提高了拥挤效应,但其知识溢出效应、厚劳动力市场效应及减贫效应显著,非正规就业者来到大城市就业利大于弊。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非正规就业者权衡城市就业做以指导,对政府培育非正规就业,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建立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等提供借鉴及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培  
最优的城市规模是否存在,以及在什么理论框架下来研究是多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总的来看,最优城市规模的研究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西方学者对最优城市规模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从最初静态的线性研究模式到动态的多维研究模式的转变,这一领域的研究日趋成熟。对西方城市最优规模研究进行评述有利于我们借鉴其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为我国最优城市规模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然而西方学者的研究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国内研究者在借鉴国外最优城市规模研究的成果的同时一定要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