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98)
- 2023(8835)
- 2022(7503)
- 2021(7132)
- 2020(5986)
- 2019(14293)
- 2018(13955)
- 2017(27547)
- 2016(14434)
- 2015(16829)
- 2014(16471)
- 2013(16583)
- 2012(15135)
- 2011(13780)
- 2010(13893)
- 2009(13008)
- 2008(12652)
- 2007(10785)
- 2006(9332)
- 2005(8244)
- 学科
- 济(75661)
- 经济(75586)
- 方法(40980)
- 管理(40964)
- 数学(38693)
- 业(38400)
- 数学方法(38182)
- 企(29897)
- 企业(29897)
- 中国(22295)
- 财(16169)
- 农(15958)
- 贸(15138)
- 贸易(15130)
- 易(14763)
- 地方(12016)
- 业经(11707)
- 制(10865)
- 农业(10554)
- 环境(10040)
- 学(9977)
- 融(9760)
- 金融(9760)
- 银(9717)
- 银行(9714)
- 务(9606)
- 财务(9563)
- 财务管理(9545)
- 行(9286)
- 企业财务(8811)
- 机构
- 大学(214283)
- 学院(211682)
- 济(102214)
- 经济(100535)
- 管理(85320)
- 理学(74636)
- 理学院(73897)
- 管理学(72661)
- 管理学院(72279)
- 研究(71582)
- 中国(56568)
- 京(45224)
- 财(43635)
- 科学(39122)
- 财经(36199)
- 经济学(34294)
- 所(33936)
- 经(33403)
- 中心(32093)
- 经济学院(31150)
- 研究所(30892)
- 北京(29064)
- 江(27803)
- 财经大学(27393)
- 农(27186)
- 业大(26755)
- 院(25893)
- 范(25337)
- 师范(25161)
- 经济管理(23349)
- 基金
- 项目(143628)
- 科学(116202)
- 基金(110434)
- 研究(103583)
- 家(95390)
- 国家(94767)
- 科学基金(83252)
- 社会(71284)
- 社会科(68114)
- 社会科学(68100)
- 基金项目(57038)
- 自然(52853)
- 自然科(51784)
- 自然科学(51776)
- 省(51034)
- 自然科学基金(50883)
- 教育(47997)
- 资助(47763)
- 划(44186)
- 编号(38735)
- 部(34117)
- 重点(31911)
- 国家社会(31594)
- 教育部(30296)
- 成果(30196)
- 发(29794)
- 创(29237)
- 人文(28844)
- 中国(28530)
- 大学(27789)
共检索到302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章元 王驹飞
经济学文献长期以来忽视了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大城市居民的储蓄率低于中小城市居民的储蓄率。本文提出理论假说对此现象给出解释:大城市居民比中小城市居民需要更长的通勤时间(或通勤支出),这会减少他们的闲暇时间,从而更多地购买服务以增加闲暇,而这会降低他们的家庭储蓄率。我们利用中国地级市面板和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展开经验分析,并利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结果发现无法推翻上述假说。本文指出的经济现象和提出的理论假说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建立了城市规模与居民储蓄率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理解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第二,为中国制定拉动内需和城市人口与产业管理等系列政策提供了重要启示:鼓励发展大中城市有助于扩大内需和带动服务业发展,大中城市不应限制为本地居民提供服务的外来劳动力流入。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居民储蓄率 通勤成本 服务消费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黄露露
社会网络在正规金融和保险市场较健全的城镇地区是否能够通过风险分担降低家庭储蓄率,现有文献对此问题研究得极少。基于国家统计局2006—2014年4省市城镇家庭面板数据,本文运用双倍差分法研究发现:社会网络能够为城镇居民分担健康和收入风险,并进而降低其家庭储蓄率。本文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网络在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和储蓄决策中的影响,也意味着进一步完善中国城镇地区的信贷和保险市场将有助于刺激居民消费和扩大内需。
关键词:
社会网络 风险分担 城镇家庭储蓄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天宇 荣雨菲
高收入会导致高储蓄率吗?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导致截然不同的政策含义。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微观数据,在测算居民家庭持久收入的基础上,考察了中国居民各阶层持久收入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基于中位数回归的计量结果表明:(1)与持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说的预言不同,我们发现当中国居民的持久收入上升时,储蓄率也呈上升趋势,即富人的储蓄率高于穷人;(2)与国内学者利用现期收入的研究结论不同,我们发现中国居民持久收入水平与储蓄率之间并不存在"马鞍形"关系。
关键词:
持久收入 储蓄率 收入分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江静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是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而对中国储蓄率的分析则是扩大内需战略研究的逻辑起点。作为国民储蓄率的重要构成,企业储蓄率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在对企业储蓄率界定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局工业企业数据库1996—2007年共188.6万个企业微观数据对中国企业储蓄率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中国企业储蓄率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1996—2007年这12年的企业平均储蓄率高达28.7%(储蓄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近几年依然在逐年上升;(2)中国企业储蓄率在绝对水平上始终高于发达国家,但当前企业储蓄率持续增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趋势而非中国的特有现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章元 王驹飞
文章首先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解释预期寿命延长会提高城镇居民的家庭储蓄率:预期寿命的延长意味着退休后存活的时间更长,从而工作期间需要更多地储蓄以应对退休后更长时间内的收入下降;但这一机制不适合解释农户的储蓄行为,这是因为农民不存在退休和退休后收入的急剧下降。文章基于中国城镇部门的数据进行检验后发现:(1)基于2005~2013年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预期寿命延长1年会使城镇居民的家庭储蓄率提高3.7%;(2)基于2005~2012年国家统计局城镇家庭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如果退休后的预期存活时间长于剩余工作时间,城镇居民的家庭储蓄率更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预期寿命对城镇居民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文章基于宏观和微观数据检验了预期寿命延长对中国城镇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储蓄率的走向和影响因素,为评估延迟退休政策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奠定实证基础。
关键词:
预期寿命 高储蓄率 延迟退休 个人所得税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冯彦明 李翠
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早已引起各界的关注。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常规变量的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是造成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根本原因。因此,应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加大二次分配中居民福利的占比、降低基尼系数,启动消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储蓄率 消费率 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吴锟 刘含笑 李琦
由于城市与农村的经济金融环境存在显著差异,成年前在农村成长的城镇居民比在城市成长的城镇居民具有较高的风险厌恶程度和较低的金融知识水平,从而更加偏向低消费和高储蓄。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数据,将“目前居住在城市地区且拥有非农业户口、18岁之前为农业户口”作为“拥有农村成长经历”的界定标准,实证检验城镇家庭户主的农村成长经历对其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户主拥有农村成长经历的城镇家庭比户主没有农村成长经历的城镇家庭有更高的储蓄率,风险态度和金融素养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即拥有农村成长经历的户主会因较高的风险厌恶程度和较低的金融知识水平而导致其家庭储蓄率较高;农村成长经历对储蓄率的正向影响在户主受教育水平较高、家庭资产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家庭中更为显著。因此,需要从改善城市的经济金融状况(降低生活成本、增强社会保障、减少不确定等)入手来释放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并通过改善风险态度、加强金融教育、缩小城乡差距等渠道来降低农村成长经历对城镇家庭储蓄率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路晓蒙 侯晓华 尹志超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压力的存在增强了企业的储蓄动机,提高了企业的储蓄率。进一步,本文从不确定性视角出发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增大了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融资约束型企业、成长型企业、非国有企业等未来不确定性较大的企业,对产品市场竞争的变化更敏感,储蓄率更高。本文的结论支持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融资影响的利润破坏效应,正是产品市场竞争的存在导致企业外部融资成本增加,未来不确定性增大,企业才选择持有较高的储蓄率。
关键词:
产品市场竞争 不确定性 企业储蓄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立新 封进 佐藤宏
本文利用1995年和1999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CHIPS)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家庭储蓄率上升的原因。1995—1997年间中国对城镇企业职工进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得企业职工养老金财富发生变化,这种养老金财富的变化具有外生性,因而这项改革可以作为一项政策实验用来识别养老金财富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储蓄行为可以由生命周期模型解释;养老金财富对于家庭储蓄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这一效应平均为-0.4—-0.3左右;但不同家庭这种替代效应有明显差异,户主年龄在35—49岁的家庭,储蓄率会显著受到养老金财富的影响,其他...
关键词:
养老金财富 家庭储蓄 生命周期假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沈坤荣 谢勇
本文从不确定性收入、社会保险的参与情况对中国城镇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界定,并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检验了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基于稳健OLS和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的估计结果表明:不确定性收入与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可以显著降低城镇居民的储蓄率。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进一步显示:在各分位处,不确定性收入均对城镇居民储蓄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影响强度随着储蓄率分位的上升而下降;而在储蓄率分布的0.5及以上中高分位处,参加养老保险可以显著降低城镇家庭的储蓄率;在储蓄率分布的顶端,参加医疗保险也与城镇居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燕桥 刘明伟
本文从实证角度探讨分析消费信贷对扩大消费、降低居民储蓄率的作用效果问题。利用2004—2011年我国各省城镇居民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量对居民储蓄率决定因素的实证检验显示:消费信贷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城镇居民的高储蓄率水平。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消费信贷增长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储蓄率将会下降0.039个百分点。但消费信贷的作用仅在于降低储蓄率过快上升的趋势,其影响居民储蓄率的效果还存在诸多限制。
关键词:
消费信贷 居民储蓄率 面板数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覃一冬 张先锋 满强
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城市规模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城市规模扩大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显著为负,并且对东部地区居民和高收入群体所产生的负效应要显著大于西部地区居民和低收入群体。从作用机制来看,城市规模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提升劳动力工资水平和增加人口密度两条途径来传递的,即通过前者产生间接的正向作用,而通过后者产生间接的负效应。
关键词:
城市规模 人口密度 工资 主观幸福感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宏
本文以1991—2014年全球范围内的91个经济体为样本,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人口结构变化方面,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预期寿命的提高带来的"未雨绸缪"的储蓄动机抵消甚至超过了老龄人口负担上升的负效应。未来,随着人口结构比较优势的衰减,人口红利进一步消退,中国需要运用有效的政策组合,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关键词:
居民储蓄率 人口结构 负担效应 寿命效应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克书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总额居高不下,且呈高速增长之势,而经济投资、生产却资金短缺,消费需求也严重不足,加剧了通货紧缩的局面。通过索洛模型和我国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我国适当的居民储蓄率。
关键词:
居民储蓄 储蓄率 消费 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