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5)
- 2023(7684)
- 2022(6410)
- 2021(5765)
- 2020(4792)
- 2019(11196)
- 2018(11113)
- 2017(22170)
- 2016(11586)
- 2015(13104)
- 2014(13294)
- 2013(13253)
- 2012(12132)
- 2011(11235)
- 2010(11908)
- 2009(11214)
- 2008(10599)
- 2007(9335)
- 2006(8730)
- 2005(7953)
- 学科
- 济(78688)
- 经济(78641)
- 管理(33012)
- 方法(28181)
- 业(26334)
- 数学(25932)
- 数学方法(25449)
- 企(20278)
- 企业(20278)
- 地方(19966)
- 中国(17685)
- 地方经济(13180)
- 农(12978)
- 学(12615)
- 业经(12224)
- 环境(10228)
- 财(9574)
- 资源(9356)
- 农业(9320)
- 理论(9134)
- 发(9123)
- 和(9059)
- 制(8634)
- 经济学(8464)
- 贸(7906)
- 贸易(7899)
- 融(7605)
- 金融(7605)
- 易(7509)
- 产业(7237)
- 机构
- 学院(176464)
- 大学(175009)
- 济(84519)
- 经济(82763)
- 管理(67883)
- 研究(62543)
- 理学(58083)
- 理学院(57412)
- 管理学(56182)
- 管理学院(55850)
- 中国(46961)
- 京(37379)
- 科学(36665)
- 财(34513)
- 所(31146)
- 研究所(28125)
- 财经(27725)
- 中心(27475)
- 经济学(27313)
- 江(26284)
- 经(25104)
- 经济学院(24185)
- 北京(23751)
- 农(23267)
- 范(22514)
- 业大(22485)
- 院(22436)
- 师范(22364)
- 州(21098)
- 财经大学(20416)
- 基金
- 项目(114464)
- 科学(90920)
- 基金(84017)
- 研究(81751)
- 家(72765)
- 国家(72283)
- 科学基金(62976)
- 社会(54764)
- 社会科(52173)
- 社会科学(52156)
- 省(44063)
- 基金项目(43600)
- 自然(40235)
- 自然科(39230)
- 自然科学(39223)
- 自然科学基金(38455)
- 教育(37072)
- 划(36480)
- 资助(35821)
- 编号(32003)
- 发(25848)
- 重点(25647)
- 部(24936)
- 成果(24903)
- 国家社会(23337)
- 创(22512)
- 课题(22254)
- 教育部(21629)
- 人文(21245)
- 创新(21229)
共检索到269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爱梅 杨德才
目前,部分城市的房价等资源要素价格高涨,高成本城市化已启动,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规模与资源配置的"极化"与"分散化"并存的非平衡增长城市化模式,认为非平衡增长的城市化模式造成了房价等资源要素的高涨和经济的非平衡发展,并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利用全国287个地级市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城市规模、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东中西部不同地域和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类检验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在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上,中部和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4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城市,其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显著降低。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城市化模式问题上...
关键词:
城市规模 资源配置 城市化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辉
在传统经济发展理论中,对市场有效性的假设和要素边际产出递减规律,对国别间人均产出的巨大差异的解释很大程度上被归结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全球一体化,国别间技术差距在减少,反而人均产出差距增大。我们发现一国的人均产出水平的影响因素除了技术进步,还很大程度上受到该国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配置 经济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晓丹 张军 吴利学
本文以城市空间作为企业生产率分析边界,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通过生产率分解方法对中国大城市企业生产率优势进行分析,间接测度出大城市具有较高和改进较快的资源配置效率,从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视角为大城市的制造业生产率优势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并指出之前对集聚效应、选择效应等的估计可能有偏。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大城市的制造业兼具企业生产率的静态和动态优势,即不但生产率水平高,而且提升快,这可以构成大城市吸引和汇聚企业的主要经济原因。虽然城市加总企业生产率提升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的成长效应,但不同规模城市间生产率提升差异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不同,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贡献能够解释大城市企业生产率提升的39.50%,而中小城市仅能解释22.95%,大城市因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改进贡献而实现了企业生产率的较快提升。研究还发现,大城市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小城市的差距在逐步放大,大城市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24.98%,而小城市却下降了25.56%,同时城市内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主要来自于非国有企业。可以预见,大城市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增强,这一系列发现对于破解"大城市病"、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都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雄 陆扬
基于需求视角,利用广西2002—2017年1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广西资源消耗、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广西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即广西存在"资源福音",但城市规模的扩大抑制了资源消耗。进一步考察广西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资源消耗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发现均呈倒"U"型关系。为驱动广西经济新增长,需要适当控制城市规模扩张、合理勘探与开发新资源并开展国际合作。
关键词:
资源消耗 城市规模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俊 李佐军
本文运用新古典经济的框架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模型,系统分析了拥挤效应、经济增长与城市规模的关系。通过构造城市规模扩大而产生的拥挤效应函数,假设城市规模扩大产生集聚效应反应为拥挤效应的降低,并将拥挤效应进入生产函数影响经济的增长,分析经济稳态的演化路径,可得到最优的城市规模、合理的城市拥挤程度和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并分析了扰动稳态的变量对演化路径的影响。根据分析总结了三个结论:①长期,无论城市的拥挤效应是否影响生产函数,实物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速度均收敛于稳态,城市规模均收敛于最优城市规模,稳态时,城市聚集产生的正效应等于拥挤产生的负效应;②短期,外生冲击(基础设施的改善,绿化面积的增加,交通条件的...
关键词:
城市规模 拥挤效应 集聚效应 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应武
利用2002年~2006年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本文估计了我国城市的最优规模和城市规模分布函数。研究表明:(1)从城市经济增长的角度,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最优规模为500万人左右,而且具有地区差异性,最优规模效应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2)我国城市规模基本符合帕累托分布,但与位序-规模法则的理想状态相比,还存在高位城市缺失的问题,表现为大城市数量不够、规模不大。基于此,我国应该优先发展大城市,扩大城市规模。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最优城市规模 位序-规模法则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波 妥燕方
以2004—2019年我国368个城市为样本,从经济增长目标压力视角研究了政府主导对城市规模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将导致城市规模呈集中式分布,政府主导强化了城市规模增长的“马太效应”。经济增长压力将促使内陆与外围城市人口集中,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好、房价低、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将受到经济增长压力的显著影响,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过度集中与同质化就业结构调整是人口加速集中分布的主要机制,市场化将削弱经济增长压力两极化人口空间布局效应。基于此,从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等角度提出从城市竞争向协调发展转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目标 增长压力 城市规模空间分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兴辉 宋丽红 车娟娟
文章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对山东省1985-2009年城市分维数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进行实证计量研究。发现该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衡,高位次城市垄断功能不突出,中小城市发展较好,而且通过检验还发现该省城市规模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格兰杰因果关系。
关键词:
城市规模结构 经济增长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运财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理论探究和实证检验角度,递进式探究商贸流通业发展、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全国数据层面下,商贸流通业可以显著提升地区经济总量水平,其边际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则存在倒U型曲线变换关系。就区域而言,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全国层面保持较高一致性,但东部地区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和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低于全国和东部。文章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江 卫平 石大千
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和集聚地,城市规模各异,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基于中国2003~2015年26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城市规模为门限,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存在基于城市规模的双重门限特征。以城市规模为门限,将样本分为三组,当城市规模低于3.865时,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为0.9017;当城市规模介于3.865~5.083之间时,影响大小为0.9137;当城市规模高于5.083时,影响效应下降到0.9041。显然,城市规模过小或过大都会降低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适度城市规模才能最大化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存在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规模最优匹配特征。
关键词:
服务业 经济增长 城市规模 门限回归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江 卫平 石大千
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和集聚地,城市规模各异,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基于中国20032015年26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城市规模为门限,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存在基于城市规模的双重门限特征。以城市规模为门限,将样本分为三组,当城市规模低于3.865时,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为0.9017;当城市规模介于3.8655.083之间时,影响大小为0.9137;当城市规模高于5.083时,影响效应下降
关键词:
服务业 经济增长 城市规模 门限回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函葳
国企和私企有不同的生产效率,投资在这两类企业之间的分配会影响经济增长率。这种分配涉及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和两类企业生产效率差额之间的权衡,即当一种类型的企业中投资过多而面临边际报酬递减时,转而投向其他企业更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率。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动态优化模型论证了具体情形,随后利用我国1983-2015年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综合而言,私企较之国企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提高私企投资占比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率;以2000年为分界点,在前一发展阶段中,国企投资占比与经济增长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私企投资
关键词:
投资资源配置 国企效率 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芳芳 王磊 周亚虹
该文基于中国国内市场不断整合的事实,实证分析了市场整合、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文章通过总量生产率分解方法构造资源配置效率度量指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检验了上述机制。为了确保实证结果的稳健性,该文采用中国各省份之间的交通成本构造市场整合的工具变量,然后用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排除扰动项同期相关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整合有助于省级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并促进人均GDP增长,所以当前我国应当大力破除地方政府的各种市场保护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函葳
国企和私企有不同的生产效率,投资在这两类企业之间的分配会影响经济增长率。这种分配涉及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和两类企业生产效率差额之间的权衡,即当一种类型的企业中投资过多而面临边际报酬递减时,转而投向其他企业更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率。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动态优化模型论证了具体情形,随后利用我国1983-2015年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综合而言,私企较之国企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提高私企投资占比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率;以2000年为分界点,在前一发展阶段中,国企投资占比与经济增长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私企投资占比则与之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后一发展阶段中,随着国企改革和规模缩小,相关关系出现逆转,并且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逐渐提升。
关键词:
投资资源配置 国企效率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