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08)
- 2023(9827)
- 2022(8161)
- 2021(7820)
- 2020(6213)
- 2019(14415)
- 2018(14273)
- 2017(28192)
- 2016(15287)
- 2015(17095)
- 2014(17041)
- 2013(16675)
- 2012(15264)
- 2011(13905)
- 2010(14570)
- 2009(13579)
- 2008(13236)
- 2007(12122)
- 2006(11016)
- 2005(9664)
- 学科
- 济(69962)
- 经济(69898)
- 农(49870)
- 业(47257)
- 管理(36945)
- 农业(33160)
- 方法(26317)
- 企(25328)
- 企业(25328)
- 数学(24419)
- 数学方法(23890)
- 中国(21638)
- 业经(19578)
- 地方(16378)
- 策(13234)
- 制(12959)
- 发(12567)
- 农业经济(12449)
- 财(12275)
- 贸(11424)
- 贸易(11419)
- 易(11126)
- 及其(10588)
- 发展(10008)
- 展(9998)
- 学(9947)
- 村(9633)
- 农村(9603)
- 银(9561)
- 劳(9558)
- 机构
- 学院(219696)
- 大学(211016)
- 济(94707)
- 经济(92596)
- 管理(87051)
- 理学(75277)
- 理学院(74523)
- 研究(73265)
- 管理学(73041)
- 管理学院(72652)
- 中国(57859)
- 农(52810)
- 京(43932)
- 科学(43555)
- 财(39953)
- 农业(39795)
- 业大(37020)
- 所(35897)
- 中心(35180)
- 江(34156)
- 研究所(32254)
- 财经(31055)
- 范(28766)
- 师范(28586)
- 经(28252)
- 经济学(27489)
- 北京(27131)
- 州(26783)
- 经济管理(26126)
- 院(25811)
- 基金
- 项目(144990)
- 科学(115716)
- 研究(109419)
- 基金(105192)
- 家(90136)
- 国家(89288)
- 科学基金(77953)
- 社会(70728)
- 社会科(66763)
- 社会科学(66749)
- 省(58130)
- 基金项目(55031)
- 自然(48995)
- 教育(48990)
- 自然科(47915)
- 自然科学(47905)
- 划(47439)
- 自然科学基金(47010)
- 编号(46453)
- 资助(43201)
- 成果(36678)
- 发(32837)
- 部(31868)
- 重点(31757)
- 课题(31545)
- 农(31022)
- 创(29608)
- 国家社会(28813)
- 创新(27624)
- 人文(27255)
- 期刊
- 济(111697)
- 经济(111697)
- 研究(63526)
- 农(58545)
- 中国(46682)
- 农业(39695)
- 科学(30555)
- 学报(28813)
- 管理(27561)
- 财(26974)
- 业经(24909)
- 融(24822)
- 金融(24822)
- 大学(23842)
- 学学(22977)
- 教育(21340)
- 技术(20031)
- 业(17881)
- 问题(17255)
- 经济研究(15193)
- 农业经济(14981)
- 农村(14775)
- 村(14775)
- 财经(14285)
- 经(12282)
- 版(12207)
- 世界(11909)
- 统计(11876)
- 技术经济(11442)
- 资源(11434)
共检索到329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亦扬 张文武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177个城市匹配的微观数据,从异质性视角对城市规模、政策筛选如何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规模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具体表现为,城市规模每增加1%,农村劳动力流入的概率增加0.21%~0.59%。但上述效应具有政策筛选异质性,明确的劳动力政策有利于吸引高技能农村劳动力,模糊性的政策则更有利于低技能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规模与政策筛选对农村劳动力流入的作用在不同地区表现各异,在东中部地区显示为对农村劳动力流入的促进作用,但在西部地区则不利于吸引农村劳动力流入。研究结论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重战略背景下优化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设计提供了证据支撑。
关键词:
城市规模 政策筛选 农村劳动力流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亦扬 张文武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177个城市匹配的微观数据,从异质性视角对城市规模、政策筛选如何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规模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具体表现为,城市规模每增加1%,农村劳动力流入的概率增加0.21%~0.59%。但上述效应具有政策筛选异质性,明确的劳动力政策有利于吸引高技能农村劳动力,模糊性的政策则更有利于低技能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规模与政策筛选对农村劳动力流入的作用在不同地区表现各异,在东中部地区显示为对农村劳动力流入的促进作用,但在西部地区则不利于吸引农村劳动力流入。研究结论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重战略背景下优化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设计提供了证据支撑。
关键词:
城市规模 政策筛选 农村劳动力流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晓燕 石磊
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开始采取家庭化方式迁移。运用2005年1%中国人口普查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1-2005》,本文研究了迁入地城市规模对举家迁移已婚流动女性的收入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规模每增大1%,她们的收入增加0.36%。其原因在于,城市规模每增大1%,已婚女性的就业机会比单身女性多增加0.102%,和大城市中服务业的更好匹配是其就业和收入增加的源泉。修正了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后的结果也是显著稳健的。政策制定者对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科学判断,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服务业的供给,还能促进流动人口的男女平等,实现包容性增长。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家庭迁移 收入增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都阳
劳动力由农村和农业部门向城市和非农部门流动是发展中经济体的典型现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劳动力的流动尽管起起落落,却一直没有间断,相应的公共政策也经历了诸多变化。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经历了转折性的变化,即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几近消失,劳动力短缺持续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必将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文章将对推动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这一现象的长期因素展开分析,并对相应的公共政策进行讨论。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民工荒 转折期 经济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洪远 黄华波 刘光明
This article will, mainly by the study on the alteration of policies, discuss the policy problem of the flow of rural labor forces. The studies already made (by Du Ying, Bai Nansheng and others in 1997, and by Song Hongyuan and Bai Nansheng and others in 2001) indicates that the policy and setup are...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柳彦
流动人口管理是政府的社会职能之一,我国目前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必要从政策产生的各个环节去寻找原因,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公共政策 公共利益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费思兰
中国自80年代早期社会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工作流动性的增加,劳动市场的二元结构开始解体。虽然这种变化不可逆转,但是一些阻碍社会性或职业性流动的障碍仍然存在。尽管迁移到大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但是他们却要受一定的限制,只能从事当地劳动力所不愿从事的工作或从事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指定的工作。这不可避免地制造出一个社会性的"移民下等阶级"。本文试图阐示在蓬勃成长的劳动市场中,农村移民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是被"指定"的,他们对工作的选择到底是对市场力量的反映还是政府干预的结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清强 张开华
对经典托达罗与"推—拉"人口转移理论进行了拓展分析,通过定位"政策"因素为调节变量,提出政策调节模型;根据1993—2014年湖北省相关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调节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推拉理论 政策调节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清强 张开华
对经典托达罗与"推—拉"人口转移理论进行了拓展分析,通过定位"政策"因素为调节变量,提出政策调节模型;根据1993—2014年湖北省相关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调节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推拉理论 政策调节模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西玉 崔传义 赵阳 马忠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章玉钧 郭正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白南生 李靖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从横向看,中国城市化率还偏低;从纵向看,中国城市化低于工业化的偏差正在扭转;从结构看,劳动力仍较多地聚集于农业生产,是资源配置的最大错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最大特点是在打破城乡要素分割的基础上实现的。但由于受到就业、生活、交往等多个层面的社会排斥,大多数农村流动劳动力未能实现稳定定居,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统筹城乡成为公平发展的要求,这些都给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璠
本文以抽样调查的数据为依据对1993年度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规模、流动范围、外出打工的滞留时间及外出打工人员的区域间流向等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 一、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状况 根据调查,调查范围内外出打工人数为3603人,占被调查的总人口6.03%;1993年全乡村总人口数为85166万人,若以此比例进行简单外推,则1993年全国农村估计有5139.66万人外出打工。即大约每8.6个农村劳动力中就有1人外出打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永良
本文利用经我们扩展了的Harris—Todaro模型,同时加入Shapiro—Stiglitz模型的效率工资分析模式,在二元经济结构假设下,分别探讨了农村劳动力不具有无限弹性、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情况下产业集聚的规模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的规模受外部规模经济的强弱、制造企业和农业部门边际生产的高低、以及各生产要素间的替代弹性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而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导致区域外迁入的劳动力回流,制造业部门产业集聚规模可能下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彬彬 林滨 冯博 史清华
本文基于19952013年中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点的村级数据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社会治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特别是劳动力流入对农村民事纠纷、违反治安条例及刑事案件有着正向显著性影响;相对内陆地区,劳动力流动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贫困发生率、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劳动力闲置及基层村干部数量对农村社会治安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对流入劳动力的监管,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减少农村贫困群体,对维持农村秩序至关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