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63)
2023(18514)
2022(15635)
2021(14506)
2020(12116)
2019(27896)
2018(27843)
2017(54226)
2016(29400)
2015(33315)
2014(33469)
2013(32817)
2012(29755)
2011(26706)
2010(26964)
2009(24806)
2008(24228)
2007(21510)
2006(19065)
2005(16677)
作者
(83899)
(69906)
(69204)
(66291)
(44402)
(33453)
(31432)
(27463)
(26575)
(24795)
(23719)
(23515)
(21987)
(21877)
(21630)
(21273)
(20697)
(20693)
(20176)
(20025)
(17286)
(17210)
(17057)
(16179)
(15647)
(15590)
(15536)
(15348)
(14125)
(13740)
学科
(123813)
经济(123661)
(86421)
管理(83993)
(64749)
企业(64749)
方法(57113)
数学(50500)
(49978)
数学方法(49689)
中国(33376)
农业(33227)
(30434)
业经(30179)
地方(25343)
(24229)
(22956)
(20502)
贸易(20489)
理论(20152)
(19857)
(19151)
财务(19057)
财务管理(19014)
技术(18459)
企业财务(18001)
(17958)
银行(17916)
环境(17752)
(17168)
机构
学院(417343)
大学(415988)
管理(166599)
(166375)
经济(162669)
理学(144853)
理学院(143343)
管理学(140474)
管理学院(139724)
研究(133448)
中国(101531)
(87808)
科学(82895)
(77563)
(75348)
(65535)
业大(65219)
中心(63198)
(62297)
财经(60739)
农业(59573)
研究所(59524)
(55444)
(55071)
北京(54761)
师范(54586)
(50160)
经济学(49860)
(48357)
经济学院(45120)
基金
项目(286622)
科学(226334)
研究(210010)
基金(208515)
(180574)
国家(179039)
科学基金(155604)
社会(133072)
社会科(125950)
社会科学(125919)
(112102)
基金项目(110185)
自然(101264)
自然科(98961)
自然科学(98941)
自然科学基金(97143)
教育(97124)
(93410)
编号(86753)
资助(86493)
成果(69274)
重点(63481)
(63192)
(60566)
课题(58939)
(58768)
创新(54868)
国家社会(54684)
科研(54599)
教育部(54392)
期刊
(181098)
经济(181098)
研究(120123)
中国(78691)
(75651)
学报(64598)
科学(59593)
管理(58273)
(56729)
农业(51227)
大学(50566)
学学(47561)
教育(46566)
(37975)
金融(37975)
技术(37944)
业经(34322)
财经(29008)
经济研究(27377)
问题(26261)
(24859)
(24663)
图书(22082)
(20926)
统计(20512)
技术经济(20373)
理论(19444)
科技(19222)
(18695)
现代(18492)
共检索到606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雯  张锦华  
面临错综复杂的就业形势和经济发展任务,有必要分层推进不同规模城市的农民工市民化,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文章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2019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采用生存工资Anker法测算农民工的市民化经济门槛。研究发现:以典型的三口之家为例,城乡间和城市间的流动人口生存工资分别为3 240元、4 480元,有能力满足该标准的农民工比例为52.5%和42.6%;运用Biprobit模型识别有市民化需求的农民工,得到满足城市经济门槛的农民工市民化程度为35.5%;用Oaxaca-Blinder分解代际差异后,得到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分别为36.7%、33.1%,新生代农民工是市民化的主力;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提升,经济门槛也随之抬高,在超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最高,生存工资城乡差距高达3 000元,其他规模城市的经济门槛城乡差异仅为500~1 000元。基于此,需要科学核算农民工在不同城市规模的收支差异和市民化意愿,实现“想落尽落,应转尽转”,避免“能落不想落、想落不能落”的窘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瑞  刘超  
本文使用2015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用1982-1990年两次人口普查各城市人口增量作为城市规模的工具变量,并结合农民工技能异质性,在有效控制内生性可能导致的估计偏误后,研究城市人口规模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规模与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呈倒U型关系,随城市规模扩张市民化能力先增大后减小。高技能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极值出现在人口200万左右的大城市,中低技能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极值处于100-200万人口区间的城市。高技能农民工更容易从城市集聚中获益,这符合劳动力市场极化和人力资本外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瑜  崔馨月  陈传波  汪三贵  
生活工资是工人在标准工作时间内所获得的能够担负其家庭维持基本体面生活标准的报酬水平。文章基于生活工资的Anker法,将典型的农业转移人口维持其家庭在务工地基本体面生活标准的工资水平设定为典型成都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经济门槛。据此,测定了成都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低水准市民化门槛(即只考虑租房居住的生活工资)为2 710元/月,高水准的市民化门槛(即考虑购房居住的生活工资)为3 407元/月。进一步,根据卫计委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成都农业转移人口中,69%跨越低水准市民化经济门槛,48%跨越高水准市民化经济门槛。结合市民化意愿,既有市民化意愿又有低水准市民化能力的占50%,有市民化意愿但无低水准市民化能力的占20%。生活工资作为市民化经济门槛,可将现有研究中以公共成本为核心的市民化成本核算与以群体素质为核心的市民化能力评价这两条割裂的路径在同一框架下得以统一,在实践上具有多种优势,具备成为市民化研究的新测量工具的性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祖泉  王德  朱玮  
我国的户籍制度造成了我国特有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重新得到重视。研究利用案例研究法,在初步访谈基础上选取了十多个具有典型的市民化过程的农民工案例,对他们进入上海、适应上海和融入上海的过程进行深度访谈,其中重点考察农民工的就业变迁以及就业变迁对他们市民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民工就业变迁影响了农民工在城市的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家庭状况、社会关系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进而对他们的市民化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研究也发现,在农民工的就业变迁过程中,人力资本的提升起着很大的作用。农民工取得其人力资本提升的主要渠道为非正规培训,如学中干(learning by doing)...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屈小博  余文智  
农民工教育与职业的匹配状况对提高劳动力资源利用、增加劳动供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2011~2016年微观数据,基于城市规模视角分析了农民工教育与职业的匹配状况对工资效应的差别。研究发现: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农民工教育与职业的错配比例越高;中小城市农民工教育过度对工资的影响呈现工资嘉赏效应,大城市农民工教育过度对工资的影响以工资惩罚为主;而教育不足对农民工工资则普遍存在负向影响。农民工教育与职业不匹配对工资影响的理论机制表明,中小城市支持人力资本理论模型,而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则支持分配理论模型。这意味着,农民工在中小城市表现出学历越高人力资本回报越高的特点;而在大城市,教育与职业适配则更为重要。因此,改善城市层面的教育-职业的适配性,让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自由流动和工作转换,进一步增强城市间劳动力资源的流动是相关政策调节的重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英强  
从农民工市民化的"作用力"的视角分析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对数回归分析方法对各因素进行定量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农民工人力资本存量、创新户籍制度改革、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密  赵晓琳  
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13年的数据,估计不同城市规模条件下农民工城市进入对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收入的非线性影响。根据城市规模、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差异构建了一个包含农民工数量和城市劳动力市场平均工资的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和系统GMM估计方法,揭示出农民工进入对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工资的影响表现为先提高、再降低、再提高的规律,而对中小城市工资的影响则表现为先降低、再提高、再降低的规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密  赵晓琳  
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13年的数据,估计不同城市规模条件下农民工城市进入对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收入的非线性影响。根据城市规模、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差异构建了一个包含农民工数量和城市劳动力市场平均工资的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和系统GMM估计方法,揭示出农民工进入对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工资的影响表现为先提高、再降低、再提高的规律,而对中小城市工资的影响则表现为先降低、再提高、再降低的规律。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杨曦  
城镇化和农民工市民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定量考察了城市间生产率和城乡劳动力宜居度的差异,研究了城市规模对城市发展政策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提升了实际GDP和城乡劳动力实际工资,且影响弹性与政策调整城市的规模正相关;城镇化和农民工市民化发生在人口100万—300万的城市时,农村劳动力福利的变动弹性最高;农民工市民化发生在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时,实际GDP和城乡劳动力实际工资下降,且城市劳动力的福利降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密  罗婷婷  赵晓琳  谭晓婷  
基于2013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项目数据(CHIP),本文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及工具变量法评估了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工资的溢价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工资溢价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即使控制住生活成本,城市规模与农民工工资水平之间仍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不同城市规模的回归结果显示,大城市及特大城市的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工资有显著影响,而中小城市规模与农民工工资无关。究其原因,根据对不同规模城市农民工教育-匹配程度测算,城市规模越大越有助于农民工教育-工作相匹配;考虑农民工教育-工作匹配后的收入效应,大城市农民工的工资溢价效应由农民工从事的行业及职业决定,特大城市农民工的工资溢价效应主要由农民工自身能力决定,即验证了教育-匹配程度是城市规模影响农民工工资溢价的重要作用机制。该结论有助于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政策,并为农民工职业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锦华  刘静  
迁移对农民工教育回报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在理论和实证层面解析并检验了农民工教育回报迁移效应的存在性和异质性,并运用处理效应模型克服了选择偏差。研究发现:第一,农民工的教育回报存在迁移效应。与本地农民工相比,外出农民工虽然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但却获得了更高的教育回报。第二,农民工教育回报的迁移效应存在门槛值。只有达到一定的教育程度,农民工才能通过迁移获得更高的教育回报。第三,在剥离了城市层面的因素后,农民工教育回报的迁移效应依然存在。在大城市,这一效应表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雅丽  张锦华  吴方卫  
最低工资政策是国家的重要保障制度,最低工资标准的改变通常伴随着就业和收入的"双刃剑"效应。本文利用2013年和2014年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使用准自然实验、Heckman两步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在考虑最低工资水平提升的就业效应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最低工资水平调整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又进一步从群体异质性的角度深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未考虑就业效应的情况下,最低工资水平的提升对农民工的收入正效应存在高估;在考虑就业效应的前提下,对初中及以下的农民工存在收入正效应,但是却降低了高中、中专和大学专科及以上的农民工工资水平,大学专科及以上群体下降得更为明显;收入分组情况下,对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效应影响较大,尤其是学历低和收入低的农民工的收入效应显著提高。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丁守海  
本文研究表明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民工工资是影响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实证分析表明,在当前条件下,民工工资应该提高1/3左右的水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明宝  杨云彦  
如何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直接关系到我国城镇化建设。本文基于2012年全国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估计发现,城市规模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呈"倒U"型关系,曲线最高点处的市辖区人口规模在600万人左右。研究还发现,低技能农民工能够从城市集聚中获得更大的城市融入红利。此外,随着城市居住时间的延长,无论是低技能农民工还是高技能农民工,城市规模的城市融入效应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低技能农民工能够获得更多的城市融入收益。而随着移民持续时间的延长,短期内低技能农民工获益更大;但长期来看,高技能农民工获益更大。因此,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政府不应该实施限制城市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小姣  周毕芬  修京妮  丘悦  陈静  
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采用O-Logit模型,探讨了在不同城市规模下,本地户籍农民工与外地户籍农民工的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具有户籍地的差异,外地户籍农民工比本地户籍农民工的月均收入水平更高;户籍异质性对农民工的收入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差异,对特大及以上规模城市的农民工收入存在显著影响,而在大城市及中小规模城市的影响不明显;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对中小城市农民工的收入影响更为显著,对其他规模城市农民工的影响则不显著;整体而言,相较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特别是健康状况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更显著;互联网可获及程度对农民工月均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分析,为农民工的增收,基本权益保障,以及完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