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9)
2023(4510)
2022(3963)
2021(3818)
2020(3151)
2019(7770)
2018(7826)
2017(15449)
2016(8315)
2015(9533)
2014(9648)
2013(9462)
2012(8405)
2011(7653)
2010(8001)
2009(7340)
2008(6991)
2007(6013)
2006(5286)
2005(4686)
作者
(24470)
(20282)
(20027)
(19325)
(13106)
(9590)
(8999)
(7947)
(7841)
(7149)
(7103)
(6899)
(6482)
(6452)
(6279)
(6164)
(5943)
(5866)
(5832)
(5780)
(5011)
(4912)
(4799)
(4698)
(4555)
(4463)
(4394)
(4322)
(4053)
(3957)
学科
(40681)
经济(40654)
管理(21191)
方法(19550)
(18833)
数学(17964)
数学方法(17499)
(15261)
企业(15261)
中国(11906)
地方(8814)
(8750)
土地(8595)
(8135)
城市(7063)
理论(6691)
业经(6557)
(6016)
贸易(6009)
(5806)
环境(5731)
(5351)
农业(5201)
(5041)
经济学(5028)
(4997)
城市经济(4946)
(4930)
(4666)
资源(4174)
机构
学院(119060)
大学(118081)
管理(48409)
(46848)
经济(45628)
理学(41979)
理学院(41462)
管理学(40350)
管理学院(40153)
研究(38776)
中国(29274)
(26491)
科学(25792)
(19202)
(19089)
业大(18674)
(18629)
中心(17739)
研究所(17607)
(17580)
北京(16381)
(15814)
师范(15684)
财经(15326)
农业(15120)
(14868)
(14235)
经济学(14038)
(13977)
师范大学(12654)
基金
项目(83659)
科学(66522)
基金(61295)
研究(57399)
(54109)
国家(53741)
科学基金(46999)
社会(36710)
社会科(34968)
社会科学(34954)
(32709)
基金项目(32463)
自然(32384)
自然科(31695)
自然科学(31690)
自然科学基金(31040)
(28124)
教育(26765)
资助(25770)
编号(22970)
重点(18692)
(17806)
(17418)
成果(16944)
(16780)
课题(16134)
计划(15784)
创新(15744)
科研(15679)
国家社会(15117)
期刊
(49401)
经济(49401)
研究(32085)
中国(24685)
科学(18346)
管理(17381)
学报(16941)
(16638)
(13061)
大学(12625)
学学(11994)
技术(11818)
农业(11325)
教育(10965)
统计(8420)
业经(8240)
问题(8206)
资源(8015)
(7685)
经济研究(7564)
(7421)
金融(7421)
城市(7155)
财经(7052)
决策(7025)
(6587)
(6484)
技术经济(6286)
(6135)
现代(6082)
共检索到170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建朝  程浩岩  宋顺锋  
交通拥堵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及运转效率,交通承载力是交通系统的重要表现,且和土地利用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建立了不同城市规模的土地利用与交通承载力的指标体系,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20个城市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利用Max DEa实证分析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承载力的内在规律。研究发现:超大城市土地利用对于交通承载力的相对协调性较好,而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交通承载力对于土地利用的相对协调性较好。总体来说,超大城市土地利用发展程度相对较好,但是交通承载力发展程度较差。特大城市土地利用相对发展程度和交通承载力相对发展程度都较差,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则土地利用发展相对较差,但交通承载力发展较好。结论对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姬艳梅  王小文  梁宝翠  洪雷  
本文研究了陕北地区2003-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动态度、程度以及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动态变化,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陕北地区延安市、榆林市土地利用程度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陕北地区耕地、牧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总量及其比例减小,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面积增加;土地利用程度不断降低,总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递减。论文还分析讨论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等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朝旗  金晓斌  周寅康  
将主成分分析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相结合应用于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研究。首先,从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视角构建了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体系;其次,提出主成分TOPSIS法的研究思路和评价方法;最后以广东省龙门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县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程度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同时经济承载能力是其首要影响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臣辉  申雨桐  周明耀  徐海钢  余龙  
论文提出了以地区生产总值(GDP)表征的水环境承载力定量计算模型,以扬州市为例,选取COD作为污染控制因子,进行实例计算。通过对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确定不同参数影响程度,找出影响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子;采用区间估计理论,评估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提出对于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排放强度控制线模型。结果表明,考虑污染减排政策干预的因素,扬州市目标年水环境承载力(以GDP表征)可达8 372×108元,在90%的置信度水平上,其置信区间为7 881×108~9 030×108元;在总量控制目标确定的条件下,水环境承载力主要制约因子为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第三产业比例;如果该区域经济目标定为5 07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建勇  宋书巧  
水资源承载能力对于一个国家、地区、城市的综合发展及发展规模至关重要,社会经济发展必须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之内,才能通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玉州-福绵-北流一体化概念规划"中,通过引入水资源承载力、生态需水量等概念,重点探讨研究了以水资源约束为特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并以之为前提确定合理的城市规模。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寅  黄志勤  辜寄蓉  余如意  
作为连接资源环境要素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桥梁,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学术和行政的重视。在总结土地利用规划中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融合社会经济条件、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设计了基于空间尺度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并以泸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践。研究发现泸州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以下分布特点:(1)在社会经济格局、资源格局和环境格局的共同影响下,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基本格局;(2)受交通线路和水系的影响,表现出带状分布特征;(3)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市中心建设用地开发的承载力不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意义上证明了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开展基于空间尺度量化式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必要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凤金  许鹏  程慧  
本文在分析综合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要素对全国14个大城市进行综合承载力评价,并以广州为例判断大城市人口承载现状,进而提出了增强大城市承载力的途径和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丹  陈爽  
城市承载力分区以城市系统为分区对象,从资源环境与经济人口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和地理学理论,在分析城市承载力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将区域空间划分为不同类型承载区。城市承载力分区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城市在由无序蔓延向有序发展转变时期的特殊需要。本文对城市承载力分区的理论、方法、指标体系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基于城市承载力"状态-压力-响应"概念模型提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区域分为高、中、低3个承载区,进一步按承载力制约因素将低承载区分为可调控区及不可调控区。在此基础上,将城市承载力分区方法应用于常州,通过实例研究对承载力分区方法进行补充,并将研究结果作为常州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空间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亮  吕耀  郑华玉  
开展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既是对土地承载力研究体系的深化,也是对城市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总结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的起源、发展、内容、方法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发现其多出自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等领域的延伸,或为某一领域的一部分,而其自身的研究体系尚未形成。已有研究主要从承载主体、承载对象和影响因素3个视角探讨了与城市土地承载力相关的内容,重在分析和评价城市各类土地与人口规模、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数理分析、模型方法、指标体系等被普遍采用,但各评价方法根据评价对象和城市特点有所不同,评估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选择的不同方法,从而使得到的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在实践层面,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的实际应用还很薄弱,但其指导作用已经凸现。研究认为,城市土地承载力从基本概念到量化方法、再到实践应用的研究中还存在不足之处,今后的研究应当侧重于完善城市土地承载力自身的研究体系,并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城市土地承载力的功能分区研究和预警研究,建立城市土地承载力状态与土地政策调控的互动机制,逐步加强研究方法的更新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喻送霞  杨波  宾津佑  叶帮玲  丁闪闪  陶前辉  李博  左青  
长株潭城市群沿湘江下游两岸分布,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快,人口集中,随着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城市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造成土地资源相对紧张、人地矛盾愈发突出。以格网为基本评价单元,基于DPSIR模型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体系,借助GIS技术实现指标格网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出土地资源相对承载力,依据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结构对其进行分等定级。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空间布局围绕城市群中心城区呈放射状向外围扩散,且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湘江两岸土地承载力等级相对偏高;(2)研究区相对中等承载力等级分布较广,面积比重最大;(3)指标体系中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类指标对该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4)评价模型中状态因子对研究区内土地资源承载力最为敏感。本研究对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卫振林,申金升,徐一飞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克敬  张辉  徐小黎  祁帆  
开展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研究,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党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思路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空间开发利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对土地开发建设影响显著的因子,运用分步式算法测算适宜建设用地规模及分布,确定土地合理开发强度及分布区域,通过分析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差异评价区域承载状况。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地反映土地资源承载开发利用的状态;同时以承载建设开发行为为明确承载对象,有显著的政策指向,为精细化、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克敬  张辉  徐小黎  祁帆  
开展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研究,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党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思路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空间开发利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对土地开发建设影响显著的因子,运用分步式算法测算适宜建设用地规模及分布,确定土地合理开发强度及分布区域,通过分析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差异评价区域承载状况。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地反映土地资源承载开发利用的状态;同时以承载建设开发行为为明确承载对象,有显著的政策指向,为精细化、差异化制定空间格局优化调控政策提供了可能。本文从面向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优化应用出发提出的承载力评价路径,可为中国制定和完善承载力评价相关技术规范提供一些新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洁  苏杨  魏方欣  
当前中国超大城市"城市病"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如何进行城市人口的宏观调控,已成为超大城市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区域人口承载力研究入手,认为人口承载力的传统研究与现实情况屡屡相悖的原因在于对人口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出现误判,提出以就业为主的经济因素是区域人口承载力的直接影响因素,其他因素作为经济因素的成本要素间接影响着区域人口承载力。由此利用生产函数构建了区域人口承载力模型并以北京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超大城市人口调控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强城市群建设,疏散中心城区的功能,促使产业集聚与人口聚集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联芳  谭勇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愈发尖锐,由资源紧缺、环境破坏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世人的关注。从土地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地理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在调研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基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区域土地承载力的概念,构建城市群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土地承载力进行初步评价,提出了提高长株潭城市群土地承载力的对策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