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93)
- 2023(11938)
- 2022(10617)
- 2021(10085)
- 2020(8377)
- 2019(19879)
- 2018(19839)
- 2017(38720)
- 2016(21027)
- 2015(23800)
- 2014(23839)
- 2013(23405)
- 2012(21103)
- 2011(18923)
- 2010(19076)
- 2009(17243)
- 2008(16678)
- 2007(14222)
- 2006(12405)
- 2005(10563)
- 学科
- 济(85559)
- 经济(85467)
- 管理(58726)
- 业(53847)
- 企(45223)
- 企业(45223)
- 方法(43461)
- 数学(38318)
- 数学方法(37566)
- 中国(23421)
- 农(20182)
- 学(19377)
- 财(18288)
- 地方(18089)
- 业经(17385)
- 理论(15537)
- 农业(13622)
- 和(13576)
- 环境(13378)
- 贸(13115)
- 贸易(13108)
- 易(12653)
- 制(12546)
- 技术(12369)
- 务(11906)
- 划(11854)
- 财务(11827)
- 财务管理(11805)
- 企业财务(11127)
- 教育(10525)
- 机构
- 大学(296690)
- 学院(294574)
- 管理(120451)
- 济(110858)
- 经济(108113)
- 理学(105588)
- 理学院(104326)
- 管理学(101925)
- 管理学院(101415)
- 研究(96200)
- 中国(69154)
- 京(64385)
- 科学(63111)
- 财(48109)
- 所(47989)
- 业大(45257)
- 农(44540)
- 研究所(44119)
- 中心(43240)
- 江(41107)
- 北京(40754)
- 范(40284)
- 师范(39943)
- 财经(39780)
- 经(36128)
- 院(35846)
- 农业(34975)
- 州(34166)
- 师范大学(32495)
- 经济学(32278)
- 基金
- 项目(209952)
- 科学(165621)
- 基金(152779)
- 研究(149532)
- 家(133521)
- 国家(132504)
- 科学基金(115086)
- 社会(92772)
- 社会科(87992)
- 社会科学(87967)
- 省(81773)
- 基金项目(81689)
- 自然(78099)
- 自然科(76352)
- 自然科学(76339)
- 自然科学基金(74907)
- 划(69586)
- 教育(69353)
- 资助(64374)
- 编号(60913)
- 成果(47953)
- 重点(46490)
- 部(45276)
- 发(43342)
- 创(42740)
- 课题(41867)
- 科研(40259)
- 创新(39856)
- 大学(38772)
- 教育部(38578)
- 期刊
- 济(114834)
- 经济(114834)
- 研究(84603)
- 中国(51624)
- 学报(46044)
- 科学(44263)
- 管理(42856)
- 农(38751)
- 大学(34618)
- 财(34250)
- 教育(32762)
- 学学(32540)
- 农业(27603)
- 技术(27196)
- 业经(18792)
- 融(18767)
- 金融(18767)
- 经济研究(18225)
- 财经(17717)
- 图书(16514)
- 问题(16177)
- 统计(16138)
- 经(14985)
- 科技(14804)
- 技术经济(14720)
- 资源(14553)
- 策(14517)
- 业(14292)
- 理论(14062)
- 现代(13486)
共检索到412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荣波 丁琛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是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置以及城市交通、住宅、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科学开展城市规划的基础与前提。传统的等值区域图法只能描述一个地区总体城市分布状况,难以准确反映城市内部人口的实际分布。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23篇研究成果,将城市人口分布空间模拟方法总结为城市人口密度模型、内插法空间分布模型、地理因子相关性模型(包括光谱估算法、土地利用密度法、居住单元估算法、夜间灯光强度估算法、硬化地表估算法)3大类7种,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及改进措施。人口空间分布模拟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有较大应用价值,重点讨论了在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详细规划等不同规划...
关键词:
人口密度模拟 遥感 精度 空间分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祎 祝善友 周洋 张海龙 丁文
区域热环境问题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热环境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以南京江北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规划下垫面类型数据,利用WRF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来模拟近地表气温变化,进而分析研究区域热环境对城市规划的响应。研究表明:(1)高时空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的输入能够显著提高WRF模式模拟的近地表气温精度,在此基础上耦合城市冠层模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城市内部气温变化情况;(2)区域热环境受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影响显著,城镇用地增加区域的气温变化幅度在不同时段有差异,其中气温升高幅度最大为1. 8℃,出现在20∶00~22∶00时段;相比于自然地表,城镇用地呈现出升温快和降温慢的特点;(3)与2013年相比,2030年研究区热岛范围扩大,热岛强度增强。因此,初步建议在城市规划时,除有效控制城镇用地增长外,需考虑该用地的分散布局,将其对热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更有利于江北新区生态规划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华 张炜 宋辉 袁智勇 周国华 李秋泓 陈奕璋 朱佩娟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利用人口结构指数、人口密度与标准差椭圆,解析人口空间分布演变特征,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夜间灯光数据与POI地理大数据等多源数据,利用队列因素法、FLUS-Markov模型与多源信息融合方法,预测未来人口规模及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模拟未来长沙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长沙市主城区人口呈现“集聚—离散”的双重特征、“圈层—分异”的空间结构、“单中心+多组团”有机疏散的分布格局,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从“中心高度集聚”逐渐向“边缘迅速发展”转变,人口重心向西南侧迁移,呈现“内疏外扩”的发展趋势。(2)2021—2035年长沙市主城区人口分布格局整体保持相对稳定,常住人口规模将稳步增长,增速逐年下降。利用FLUS-Markov模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总体Kappa系数为0.91,建设用地的向外扩张与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将进一步强化未来人口空间分布的圈层式结构与向外拓展趋势。(3)未来长沙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保持相对稳定,核心区、中心城区和近郊区街道人口密度的空间差异显著,逐渐形成4个人口密度高集聚区和2个次集聚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尹虹潘 刘渝琳 刘姝伶
文章提出了经济分布基准下的人口分布均衡度测度指标,并依据相关经济理论设计了基于Matlab的空间模拟与估算方法。选取89个地级以上行政单元作为节点,对中国2005~2012年的人口与经济分布进行空间模拟,反推得到的总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与统计值总体吻合。以此为基础的估算结果表明,2005~2012年全国以经济分布为基准的人口分布均衡度总体上在不断提高,同期人口与经济重心距离趋于缩小佐证了这一结论。同时,部分参数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研究期内全国的人口与经济都处于集聚化发展趋势中,因此建议进一步扫除人口与其他要素的流动阻碍,通过集聚来实现人口与经济在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分布均衡。
关键词:
人口分布 经济分布 均衡度 空间模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肖洪 田怀玉 朱佩娟 于桓凯
城市人口分布变化过程是复杂的动态系统,掌握其规律在城市规划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重要意义。用相互作用的多智能体系统(MAS)、元胞自动机(CA)环境及城市人口密度模型构建精确到街道的城市人口分布模型,并以长沙为例,分析城市人口分布的演变过程,为相关的调控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其模拟的城市人口分布格局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长沙市将形成"市中心人口快速增长,近郊区人口缓慢增长,沿湘江畔、沿五一大道及岳麓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人口密集"的发展格局。与以往的模型进行相比,所获得的模拟结果精度更高,更接近于实际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雪明
我们设想上海到2020年建成世界城市,达到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世界城市的能级和水平。据此选取伦敦、巴黎、纽约和东京的数据,进行城市空间分布结构、人口布局结构和就业布局结构比较研究,进而对上海城市空间和人口的理想结构进行模拟预测。主要的模拟结果是:按上海市辖6340平方公里,上海居住人口的理想规模最高值为1370万,就业人口的理想规模最高值为1090万。根据世界城市服务能级的要求,未来上海的CBD就业人口还需进一步集聚,CBD乃至整个城区的居住人口则需要导出。上海城区与郊区600:6000的空间结构基本合理,理想居住人口比例为55:45。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人口结构 模拟计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付林 郑忠海 江亿 狄洪发 李永红 戴威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城市能源规划方法,它是在能源负荷需求的时间动态和空间分布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热力、燃气和电力等能源基础设施系统进行的综合规划,以城市能源系统的模拟计算和情景分析作为手段,并对城市能源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本文分析了该城市能源规划方法的内涵及其规划流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尹虹潘
文章通过对市民收入分布特征和市民购房能力与意愿的假设,将市民收入和住宅价格结合起来,从理论上探讨了市民收入不均对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的影响,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商业聚集导致城市从中心到外围房价呈逐渐下降的外在空间规律,是由市民收入差异及其购房竞价这个"内因"实现的。收入不均程度的变化会引起城市不同区位的房价变化,市民总收入一定时,基尼系数增大会导致城市中心房价上升和边缘房价下跌;高基尼系数下出现多次购房的可能较大,这将抬高相关区位的房价。
关键词:
市民收入不均 房价空间分布 购房竞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启权 岳天祥 范泽孟 杜正平
气候变化背景下,对土壤有机碳的研究是目前大尺度上土壤性质研究的热点。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5 374个典型土壤剖面数据,分析表层土壤有机质(20 cm)与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和HASM模型结合的方法模拟中国国家尺度上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探讨该方法的模拟误差,为国家尺度上有机碳的估算提供方法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对350个检验点模拟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为15.61 g.kg-1和56.59%,与普通克里格法相比分别降低了1.61 g.kg-1和20.84%;对样点分布较少以及无样点的西北地区和台湾省的模拟结果也更符合实际情况。建模样点减少一半的情况下,模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牛方曲 宋涛 刘卫东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不同区县居民的工作出行分布指数、全北京居民工作出行分布指数及不同社会经济群体的工作出行分布指数,并根据出行分布拟合函数分析了北京工作出行分布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较高收入人群围绕工作地的居住分布较为分散,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分布指数下降相对较缓;反之,较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分布相对较为紧凑,并随出行距离增长快速下降。反映出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可以更为自由地选择居住空间。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构建北京LUTI模型、开展城市空间政策检验、实施可持续性模拟分析研究奠定基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毛其智
“双碳”目标是中国政府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本文拟从城市规划的视角,以“双碳”目标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为主题,探讨未来城市规划研究的问题。一引言2022年是肆虐全球三年之久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走向结束的一年。如同人类历史上每次历经劫难的过程那样,世界在这一刻都会重新燃起发展的希望,在痛定思痛之后憧憬美好的未来。2022年6月,联合国在波兰卡托维兹召开第11届世界城市论坛,论坛主题是“推动城市转型,铸就美好未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耀军 任正委
经济社会越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力度越大,同时,沿海地区聚集的人口也越多。21世纪以来,沿海城市人口规模及其变化的市别差异较大,个别城市出现了人口自然负增长的态势,总体上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显著高于内陆城市,人口迁移流入集中于24个沿海城市,约占沿海城市总数的一半。借助GIS技术,应用空间聚类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沿海城市人口重心向西南略微移动;人口分布趋于均匀,从人口密度方面看,2010年较2000年在空间上人口聚集程度有所下降。提出了优化沿海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GIS 沿海城市 人口 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学强,曾怀正
城市人口分类是研究城市人口和经济结构,分析城市性质和发展规模的一个重要步骤和方法。根据城市规划的任务和要求,城市人口究应如何分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汤江龙 赵小敏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利用规划中几种常用人口预测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服务。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利用人口历史统计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分时段进行预测,并与实际观察值比较,得出预测误差的大小,通过预测误差大小的分析比较,总结了各种预测模型的特性与适用条件。研究结论:一元线性回归法适用于数据直线趋势较明显的预测;历史数据较少时,可用指数平滑和移动平均数法;数据情况复杂时可采用GM(1,1)模型法;自然增长率等资料准确可靠时可采用人口自然增长法或马尔萨斯法;宋健模型法用于短期预测的精度较高;土地规划中人口预测应多种预测方法综合运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