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2)
2023(1644)
2022(1381)
2021(1216)
2020(892)
2019(2139)
2018(2013)
2017(3735)
2016(2157)
2015(2342)
2014(2389)
2013(2427)
2012(2267)
2011(2072)
2010(2257)
2009(1973)
2008(2025)
2007(1567)
2006(1564)
2005(1289)
作者
(6458)
(5326)
(5108)
(5011)
(3540)
(2467)
(2406)
(2150)
(2049)
(1829)
(1802)
(1762)
(1747)
(1655)
(1605)
(1598)
(1525)
(1500)
(1494)
(1432)
(1234)
(1231)
(1227)
(1140)
(1134)
(1130)
(1117)
(1102)
(1102)
(1040)
学科
(11304)
经济(11292)
中国(6892)
管理(5785)
城市(5709)
地方(4829)
城市经济(4054)
方法(2808)
(2718)
环境(2614)
数学(2592)
数学方法(2542)
方城(2393)
(2257)
(1856)
地方经济(1721)
(1658)
企业(1658)
(1612)
理论(1536)
(1444)
土地(1395)
资源(1373)
发展(1284)
(1272)
业经(1248)
人口(1241)
(1240)
(1215)
规划(1215)
机构
大学(31579)
学院(30850)
研究(12918)
(11924)
经济(11351)
管理(11198)
理学(9390)
理学院(9161)
管理学(9014)
管理学院(8932)
中国(8449)
(8204)
科学(8070)
(5913)
(5498)
(5493)
师范(5483)
中心(5418)
研究所(5296)
北京(5098)
城市(5095)
师范大学(4725)
(4723)
(4666)
(4173)
研究院(4125)
(3961)
业大(3879)
财经(3859)
经济学(3841)
基金
项目(21892)
科学(17912)
基金(16476)
研究(14838)
(14477)
国家(14383)
科学基金(12901)
社会(10453)
社会科(9970)
社会科学(9967)
基金项目(9239)
自然(8620)
自然科(8434)
自然科学(8433)
自然科学基金(8245)
(7727)
(7594)
教育(6217)
资助(6118)
编号(5372)
(4938)
重点(4720)
国家社会(4561)
(4416)
发展(4044)
课题(4041)
(4013)
计划(4010)
规划(3979)
成果(3930)
期刊
(13401)
经济(13401)
研究(12309)
城市(7032)
中国(6390)
科学(4404)
(4392)
问题(3787)
管理(3495)
(3185)
学报(3065)
发展(3027)
(3027)
资源(2778)
教育(2716)
地理(2626)
现代(2610)
城市问题(2455)
大学(2352)
(2241)
学学(2129)
技术(2029)
经济地理(1938)
经济研究(1788)
财经(1644)
(1506)
人口(1498)
农业(1489)
(1486)
国土(1415)
共检索到47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中  
城市规划本身是一项工程,但是这项工程是服务于城市居民的,于是人们就提出了城市规划中应当注重人文关怀,但是如何在工程项目中体现人文关怀,从分析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人文问题出发,研究了问题的实质,并阐述了城市规划中如何才能体现人文关怀,并且从国外的实例中来说明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子张  李渊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解读,认为我国对城市规划政策属性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深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基于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定位,从多个视角对城市规划的政策属性展开研究,认为城市规划要真正实现向公共政策的转型,关键是按照公共政策的属性,重新系统地建构城市规划学科知识体系,尤其是要将城市规划纳入整个社会系统,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毛其智  
“双碳”目标是中国政府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本文拟从城市规划的视角,以“双碳”目标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为主题,探讨未来城市规划研究的问题。一引言2022年是肆虐全球三年之久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走向结束的一年。如同人类历史上每次历经劫难的过程那样,世界在这一刻都会重新燃起发展的希望,在痛定思痛之后憧憬美好的未来。2022年6月,联合国在波兰卡托维兹召开第11届世界城市论坛,论坛主题是“推动城市转型,铸就美好未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春茂  李芳  
日本的城市规划法高春茂,李芳一、日本近代城市规划沿革日本的第一个城市法规是1888年制定的“东京市区改正条例”。此后又制订了“城市规划法”(都市计画法)(TheCityPlanningLow)和“城市建筑物法”(市街地建筑物法)。1923年关东大地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甜  姜瑶  隋承泉  
德国交流学习期间,作者走访调研多个城市,了解德国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的相关知识,总结德国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特色及德国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作为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洪涛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顾问曹洪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6月6日19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曹老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的管理工作,见解独到、理论造诣很高。在20世纪70年代,他积极主张恢复城市规划机构、发挥规划科技人才作用,为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于1984年成立,曹老作为中国城科会的奠基人为本会的成立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指出:"城市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应当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城市发展战略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需要有关学科、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部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浩  
赵士修:我是1952年7月从苏南工专(后并入南京工学院,即今东南大学)毕业的,学的是建筑学专业,9月份分配到建筑工程部,来到北京位于灯市口大街东口的部大楼报到的,先是分配在人事教育司的技术教育处工作。建工部是1952年8月成立的,第一任部长是陈正人。陈正人是从江西省委书记的任上调动过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城市规划要依靠信息。城市信息系统的作用是建立所有必要的数据,掌握城市发展的梗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秦红岭  
探讨了将性别意识纳入城市规划过程的意义,从性别视角审视了我国城市规划与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诸如公共场所的安全设计忽略了女性的特殊需求与环境体验,城市建设缺乏细节方面的性别敏感,城市规划政策不注重社会性别分析等。建议建构城市规划政策的性别分析框架,将性别意识纳入城市规划决策的主流;在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层面上注重吸收女性对城市规划的想法和建议,保证女性获得平等的城市规划参与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敏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导致城市规划的国家本位向公众本位过渡 ,而社会利益集团的复杂性更对公众利益造成威胁。在此紧要关头 ,公众参与更凸显重要。本文介绍了国外公众参与的“梯子理论”、我国公众参与的现状 ,并对不尽如人意的我国目前公众参与的现状给出了理论分析及制度建设的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越  王冉然  
以分形的概念入手,论述了分形与混沌、全息的关系,初步探讨了城市规划领域中区域规划、城市功能结构规划、城市生活空间形态的分形特征,提出了运用分形理论思考城市规划发展问题的新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雪雄  
现代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城市土地使用的综合研究并在土地使用组合基础上的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作为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城市规划应考虑城市人口规模及构成,要珍惜每一寸土地,更应该追求特色,突出城市景观和空间构成,赋予最强烈的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同时应该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武廷海  
走向生态文化的城市规划武廷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对城市的规划研究亦日受重视,其中对城市文化的探讨令人尤为瞩目。如梅保华认为“要从文化审视的高度,进行规划和建设”①,郑孝燮提出了“城市文化环境保护”的概念②,等等。很显明,从文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聂康才  周学红  
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公众参与既是民主政治的通俗化表达、一种权力制度,又是一种具体的社会民主形式。具体到城市规划领域,公众参与既作为一种权力制度,以一种抽象的规划权力运行机制存在,又作为具象的城市规划民主的实现形式而出现;在此意义上,城市规划民主与公众参与是一致的。公众参与只有在城市规划民主的基础上才具有实质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浩  
赵士修:我是1952年7月从苏南工专(后并入南京工学院,即今东南大学)毕业的,学的是建筑学专业,9月份分配到建筑工程部,来到北京位于灯市口大街东口的部大楼报到的,先是分配在人事教育司的技术教育处工作。建工部是1952年8月成立的,第一任部长是陈正人。陈正人是从江西省委书记的任上调动过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