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56)
- 2023(16535)
- 2022(14476)
- 2021(13240)
- 2020(11198)
- 2019(25613)
- 2018(25156)
- 2017(48449)
- 2016(26397)
- 2015(29338)
- 2014(28890)
- 2013(28180)
- 2012(25552)
- 2011(22862)
- 2010(22446)
- 2009(20212)
- 2008(19327)
- 2007(16386)
- 2006(13992)
- 2005(11511)
- 学科
- 济(101434)
- 经济(101323)
- 管理(75022)
- 业(69412)
- 企(57360)
- 企业(57360)
- 方法(50297)
- 数学(44410)
- 数学方法(43823)
- 中国(26787)
- 农(26429)
- 财(25038)
- 学(23789)
- 业经(21961)
- 地方(21227)
- 环境(19933)
- 贸(18373)
- 贸易(18368)
- 农业(17839)
- 易(17791)
- 理论(16507)
- 务(16498)
- 技术(16474)
- 财务(16428)
- 财务管理(16400)
- 和(15799)
- 划(15553)
- 企业财务(15544)
- 制(15194)
- 银(12887)
- 机构
- 大学(367300)
- 学院(365870)
- 管理(145972)
- 济(140693)
- 经济(137708)
- 理学(128898)
- 理学院(127426)
- 管理学(124910)
- 管理学院(124268)
- 研究(120166)
- 中国(85055)
- 科学(80026)
- 京(78892)
- 农(66304)
- 业大(62353)
- 财(60081)
- 所(60014)
- 研究所(55896)
- 中心(54648)
- 农业(52734)
- 财经(50246)
- 江(50126)
- 北京(48632)
- 范(47300)
- 师范(46688)
- 经(45997)
- 院(44314)
- 经济学(42221)
- 州(40802)
- 技术(39021)
- 基金
- 项目(270189)
- 科学(211568)
- 基金(196807)
- 研究(187804)
- 家(174902)
- 国家(173521)
- 科学基金(148824)
- 社会(118752)
- 社会科(112647)
- 社会科学(112615)
- 基金项目(105760)
- 省(105718)
- 自然(100986)
- 自然科(98681)
- 自然科学(98651)
- 自然科学基金(96835)
- 划(90211)
- 教育(86267)
- 资助(80526)
- 编号(74604)
- 重点(60796)
- 部(58115)
- 成果(57166)
- 发(57016)
- 创(56135)
- 科研(52804)
- 创新(52490)
- 计划(51846)
- 课题(50887)
- 大学(49555)
- 期刊
- 济(139563)
- 经济(139563)
- 研究(97114)
- 学报(67449)
- 中国(60874)
- 科学(58580)
- 农(58178)
- 大学(50147)
- 管理(49667)
- 学学(47694)
- 财(44317)
- 农业(40422)
- 教育(35035)
- 技术(30447)
- 业经(23948)
- 融(23256)
- 金融(23256)
- 财经(23180)
- 经济研究(22851)
- 业(20620)
- 问题(20049)
- 经(19814)
- 科技(19386)
- 版(18684)
- 业大(18530)
- 图书(18282)
- 资源(17721)
- 技术经济(16683)
- 理论(16166)
- 商业(16055)
共检索到496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娜 陈俊华 王昊 汪涛
通过选取1998~2016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STIRPAT模型为基本研究框架,探讨了城市各类聚集要素对区域空气与水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各聚集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会因污染物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对于空气污染,高产业聚集度会增加空气中SO2浓度,NO2浓度与人口密度正相关。聚集要素对区域水质影响主要体现在产业聚集度会因其外部性而抑制废水总量,同时就业越集中的地区,废水量越多。另外,水中氨氮含量也会因高产业聚集度而增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应该结合人口、产业、投资、就业等城市要素对污染的影响程度,对京津冀地区各城市聚集要素进行合理调整,另还需要积极推进区域产业升级,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程度。
关键词:
城市要素聚集 环境污染 京津冀 城市群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馨玮 罗翠梅
本文基于2011-2021年京津冀地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市场一体化对京津冀城市群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可以显著促进京津冀城市群消费水平的提升,且这一促进作用在环京城市表现较为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市场一体化通过加快产业聚集,从而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城市群消费水平的提升。最后,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茜 姚慧琴
文章基于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13—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其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并通过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效率整体较高,但存在较大省际差异。北京和天津的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均实现了DEA有效,而河北省整体距离实现DEA有效还存在较大差距,只有沧州和唐山率先达到DEA有效;经济发展水平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人口数量和外商投资对治理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城市土地扩张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任毅 郭丰 高聪聪
基于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14-2017年面板数据,分析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污染的时空特征,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检验雾霾污染的空间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雾霾污染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年均PM_(2.5)浓度呈下降趋势,PM_(2.5)浓度呈现出"夏低冬高,春秋居中"的季节变化特征,PM_(2.5)月浓度均值呈U型分布。(2)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城市PM_(2.5)浓度高于北部城市,南部城市雾霾污染较为严重,雾霾污染范围呈缩小趋势。(3)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石家庄、邢台和衡水表现出显著的高-高集聚,承德、张家口和秦皇岛表现出显著的低-低集聚。(4)人口密度、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绿化水平与雾霾污染正相关,经济增长、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与雾霾污染负相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阎东彬 丁波 陈雪
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流、交通流和信息流三个角度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间流的强度和方向,运用赋值法对三种要素流总量进行评分,进而根据空间层次划分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核心区和影响区,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发展布局提出引导和规划,即一个核心(北京)、三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天津、唐山、石家庄)、三个发展轴(京津发展轴、京唐秦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和三个城市团(津唐秦城市团、冀中南城市团、冀北城市团)形成的"点—线—面"的空间互动格局。
关键词:
要素流 空间布局 京津冀城市群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阎东彬 丁波 陈雪
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流、交通流和信息流三个角度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间流的强度和方向,运用赋值法对三种要素流总量进行评分,进而根据空间层次划分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核心区和影响区,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发展布局提出引导和规划,即一个核心(北京)、三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天津、唐山、石家庄)、三个发展轴(京津发展轴、京唐秦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和三个城市团(津唐秦城市团、冀中南城市团、冀北城市团)形成的"点—线—面"的空间互动格局。
关键词:
要素流 空间布局 京津冀城市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祝丽云 李彤 马丽岩 刘志林
文章应用2013—2015年京津冀地区的城市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雾霾污染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呈现"U"型曲线关系,现阶段处于拐点的右侧,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显著正相关;与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倒"N"型曲线关系,不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假说;与经济规模、对外开放程度显著负相关,与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显著正相关。据此,需进一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知识、技术导向型服务业升级,加强对外开放水平,推广绿色建筑,降低扬尘污染。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赛 薛勇 黄钊坤
环境与就业是新世纪城市发展绕不开的两个重要议题,聚焦京津冀城市群,基于2010—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门槛和空间杜宾多种计量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就业规模的影响。结果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中,环境规制对就业呈现U型影响,因此应从发展的眼光看,长期坚持环境治理,才能突破就业规模提升的U型拐点;(2)截至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中的8个城市尚未跨过环境规制门槛,因此各城市环境规制政策应有针对性,促使劳动力在城市群内部进行流动,实现京津冀城市群就业规模的整体提升;(3)京津冀城市群内的环境规制对就业规模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对于已经越过环境规制门槛的城市要持续加大环境规制力度,对于尚未越过环境规制门槛的城市要争取尽快突破拐点,同时加强各城市间环境治理技术的联系,达到京津冀城市群环境与就业共同发展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环境规制 就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宇博 裴桂芬
通过构建五投入两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测评指标体系,并基于京津冀13个城市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评,分别从空间差异与时序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升4.2%,主要依靠技术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拉动,技术效率贡献较小;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时空差异,13个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逐渐增长态势,但京津两地优于河北省多数城市,河北省内各城市也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以上结论,提出提升京津冀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构建京津冀区域创新格局的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志霞 毕胜
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发展数据,从城市功能的视角构建了城市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城市发展质量空间分异规律,探究了城市发展质量差异的成因。研究结果显示:(1)京津冀城市发展质量整体呈稳步提升态势,城市间发展质量的差距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城市发展质量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三轴"上的核心城市,其他低质量水平的城市零星或呈片状分布在高质量城市周围。(2)区域城市发展质量的空间集聚能力在逐渐增强,但全局Moran’s I指数呈波动式上升,表明区域城市发展质量的空间关联性并不稳定。(3)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财政支出水平和交通与通讯水平度影响各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各城市发展质量都具有统计上显著的影响作用,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差异影响城市发展质量水平的高低,对外开放程度对各个城市发展质量影响呈现出一定地区差异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浩 王子羿 王婧 孟娜
基于2000和2015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WRF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拟与数理统计方法,设计4组城市气温对比方案,定量模拟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对区域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城市群建设用地增加2840 km2,94.37%由耕地转换而来;2)北京土地利用变化对廊坊、天津和唐山气温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天津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廊坊气温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3)分季节来看,北京与天津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群季均气温的影响排序为:秋季>夏季和春季>冬季;4)其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使北京市年均气温增加0.07℃,且夏季降温作用明显,而该变化对天津市年均气温作用不明显,但秋季与冬季的增温区域形成了京津唐热环境连片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5)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对热环境影响表现出明显的"遥响应"特性,因而有必要从大尺度、泛区域的角度认识城市扩展对热环境的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董晓峰 梁颖 侯波 陈鹭
城市群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区域,承担着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任。但随着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面临统筹空间景观结构,构建鲜明的空间秩序,加强区域认同等一系列挑战,亟需通过城市群绿道建设统筹认同与景观生态提升,改善城市群生态环境。基于此,在对传统的资源环境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基础上,充分借鉴了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的景观生态规划思想、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双评价"、国家公园自然文化保护体系构建与全域旅游观等新思路,从生态、景观和交通等方面构建了涉及14个指标的定量化区域绿道选线模型,并将其运用于京津冀城市群的绿道选线规划之中,提出了7条绿道选线方案。最后从政策保障、基础设施配置、带动周边区域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绿道实施策略。期望能够为城市群的生态廊道体系构建与文化生态品质提供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桂平 韩东 贾梦琴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200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的网络结构特征及演化趋势。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网络结构不断发展完善,节点数量明显增多,核心节点由"双核并进"演化为"四核争辉",但也存在节点等级结构不合理、次核心节点和地方节点对核心节点的支撑力不足等问题。②从人口流动网络演化过程来看,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网络由双核心集聚阶段发展为多中心网络化阶段,但区域差异明显。③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对人口流动网络演化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社会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人口流动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正 王佳昊 冯骥
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引力分析法以及断裂点分析法对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空间关联和影响强度进行了测度研究。研究表明:(1)各城市之间的综合发展质量和职能强度差异明显,"中心—外围"的两极分化发展特征显著;(2)各城市对外联系强度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其联系强度以"北京—天津—廊坊"一线为出发点,向南北方向逐渐递减,核心城市存在单极化发展、职能弱化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3)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影响范围较大,并对石家庄等次核心城市产生了一定的屏蔽作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砚忠 董媛
探究城市影响力特征对发挥城市经济牵引带动功能、城市规划定位以及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改进的断裂点理论公式对主要城市经济影响力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节点城市差异大梯度分化,城市等级“断层”现象显著;节点城市经济质量呈“圈层”状,由中心到外围逐渐递减;经济牵引轴带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纵横交叉分布;城市经济影响强度随距离衰减,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趋势;影响范围形成以北京与天津龙头城市引领,石家庄中心城市支撑,各城市紧密连接且功能互补的多中心网络结构。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促进区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影响力的有效发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空间格局 影响力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等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