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30)
2023(2733)
2022(2306)
2021(2027)
2020(1632)
2019(4135)
2018(3871)
2017(7344)
2016(3590)
2015(3809)
2014(3558)
2013(3723)
2012(3354)
2011(3094)
2010(3324)
2009(3053)
2008(2998)
2007(2575)
2006(2474)
2005(2253)
作者
(10277)
(8591)
(8259)
(8141)
(5668)
(4097)
(3852)
(3392)
(3232)
(2996)
(2898)
(2869)
(2826)
(2812)
(2613)
(2568)
(2510)
(2488)
(2463)
(2338)
(2174)
(2081)
(2027)
(1953)
(1899)
(1844)
(1789)
(1764)
(1733)
(1705)
学科
(19438)
经济(19418)
中国(8664)
管理(8627)
地方(6366)
城市(5957)
(5588)
方法(5139)
数学(4450)
数学方法(4360)
(4209)
企业(4209)
城市经济(4207)
(3403)
关系(3257)
(2916)
环境(2856)
理论(2776)
(2684)
(2667)
业经(2608)
经济关系(2545)
地方经济(2519)
方城(2485)
对外(2482)
外经(2308)
(2301)
对外经济(2297)
(2276)
贸易(2274)
机构
大学(51747)
学院(49648)
(21461)
经济(20794)
研究(20429)
管理(17986)
理学(15131)
理学院(14861)
管理学(14528)
管理学院(14411)
中国(14307)
(12380)
科学(11900)
(9582)
(9425)
中心(8736)
研究所(8583)
(8083)
(8071)
师范(8028)
北京(7901)
(7830)
财经(7332)
经济学(7056)
师范大学(6887)
(6737)
(6384)
(6299)
经济学院(6292)
研究院(6211)
基金
项目(34506)
科学(28021)
基金(26335)
研究(24192)
(23105)
国家(22953)
科学基金(20227)
社会(16881)
社会科(16081)
社会科学(16075)
基金项目(13920)
自然(12984)
自然科(12741)
自然科学(12737)
自然科学基金(12465)
(12106)
(10896)
教育(10626)
资助(10178)
编号(8532)
重点(7835)
(7712)
国家社会(7529)
(7299)
成果(6891)
课题(6548)
(6540)
教育部(6376)
发展(6372)
大学(6335)
期刊
(24622)
经济(24622)
研究(18843)
中国(11318)
科学(7248)
管理(6941)
学报(6774)
(6741)
城市(6690)
大学(5510)
教育(5386)
(5239)
问题(5081)
学学(4980)
(4664)
经济研究(4150)
技术(3960)
(3721)
金融(3721)
财经(3619)
(3230)
农业(3214)
现代(3199)
发展(3109)
(3109)
业经(2902)
(2812)
资源(2702)
地理(2510)
城市问题(2476)
共检索到80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鲍跃敏  
一、研究概述在我国城市,与居民广泛而直接接触的基层组织是居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1954年,相关的两个组织条例(简称五四条例》)分别对二者的性质和任务作了说明,并于1982年正式写进宪法。宪法规定: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或不设市的人民政府的办事机构;居民委员会是在街道办事处领导下的居民自我管理的组织,是群众自治性的居民组织。长期以来,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在这一原则下开展工作,对区划内的居民行使着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作为政府行政体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宋桐庆  朱喜钢  
在中西方城市空间中,街道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包含公共交往与通道功能,是城市不同职能空间的过渡、缓冲区域。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城市街道空间面临环境质量低下、机动车泛滥、缺乏安全感甚至是名存实亡的严峻形式。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城市发展经验的学习比较,认为道路建设标准单一,机械城市主义思想、经济利益驱动、城市人口、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以及虚拟网络的冲击是街道空间衰落的主要原因,并引入人性化道路标准和共享街道的理念,探索解决我国城市道路现状问题,建设良好街道空间的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菊新  
2013年3月11日,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三位政协委员分别以摩托车、地铁、汽车三种不同交通方式,从宣武门出发到终点前门,进行速度大比拼,结果,摩托车、地铁和汽车分别以10分钟、16分钟和27分钟到达终点。武汉市2004—2012年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武汉市城区内的平均车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许多城市先后采取限行、限购、限号等措施,但是,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常态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城市交通怎么了?是投资不足吗?是马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杰  
街道办事处是当前我国城市治理体系中的基层政权组织,城市化过程伴随着基层政权组织的改革调整。文章以H市L街道办事处为例,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属地包干制在信访治理中的运作与街道办事处组织形变的多重逻辑。研究发现,街道办事处在"属地包干"原则下开展基层治理,在组织形态上出现了正式组织结构与非正式治理结构的并置,包括属地的再结构化、压力传导机制的建立、街居权力网络的编织、责任包干制的嵌入,由此为街道办事处提升信访治理的"基础性能力"提供了组织基础。这一组织形变背后存在体制性回应、责任与压力双重转嫁、社会治理过程间接化等多重逻辑。街道办事处由此承担基层治理的无限责任,成为防止基层社会风险扩散的组织构型,并产生了基层治理的组织学困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昆澄  程世丹  李欣  
当前城市街道品质提升已成为城市工作的重点之一,街道品质定量分析日显重要,但目前国内外对街道品质的定量分析,还缺乏物质空间属性量化测度的规范标准。文章对反映街道品质的四个空间特征——街道形态、街道功能、城市交通、人行环境,设计4个一级品质指标,包含了24个二级品质指标层,并对其进行释义,进而对每个指标物质空间属性的量化测度进行说明,提出了计量操作标准。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袁勤俭  
[目的/意义]为繁荣我国的图书情报档案事业,重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报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专业体系,加强多领域情报学理论与研究的融合,呼吁"图书、情报与档案"学科领域的学界同仁及前辈支持设立情报学一级学科。[方法/过程]阐明设立情报学一级学科的五点理由:一,教学研究的需要;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情报智库"国家战略需求;三,使情报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更合理;四,情报学子学科的成熟为设立情报学一级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有利于拓展和丰富情报学学科的外延和内涵,为该学科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结果/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曾诗晴  谢彦君  史艳荣  
旅游过程作为一种时序性、多节点的谱状和网状相联结的结构,决定了旅游者的感知与决策行为的复杂性和续贯性,影响着旅游体验的质量,由此构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着眼旅游者个体在选择城市景观作为体验对象时的感知-决策过程,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国内15个知名旅游街道的线上评论和相关网络游记为材料,分析旅游者街道景观的感知-决策过程,发展出"景观迭代"这一用以解释该过程的核心范畴。研究表明,第一,旅游者的城市景观感知-决策是一个"城市景观-街道景观-街道构景"的景观迭代过程,每次迭代都遵循相似的"感知-对比-选择"程序;第二",凸起感"是每一层级旅游决策的核心所在,各次迭代过程中的决策行为都建立在对"凸起感"感知的基础上;第三,旅游决策过程中交织着预算型决策和冲动型决策两种类型,从城市景观到街道场景进而到街道构景的整体决策迭代过程中,越接近具体的旅游情境,冲动型决策的特征越明显。研究进一步将旅游决策的情境化取向这一命题予以巩固,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旅游体验的感知及决策过程的认识,对理解旅游者的行为、指导城市旅游景观尤其是街道场景、街道构景的规划和营销,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金广君  朱超  
"绿街系统"建设是城市发展新常态时期下提出的一个关于现行道路系统整改的概念,它是以小汽车为主导向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下城市街道的一场革命。论文选取集中体现交通冲突的城市中心区为基本单位,以中心区街道的空间形态特征为视角,通过交通方式的改变总结出道路系统从1.0阶段到4.0阶段的演变过程,进而论述道路系统4.0——"绿街系统"的构成及元素组合模式。旨在打造更具人气、生态、健康、快捷并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空间骨架与格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金广君  朱超  
"绿街系统"建设是城市发展新常态时期下提出的一个关于现行道路系统整改的概念,它是以小汽车为主导向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下城市街道的一场革命。论文选取集中体现交通冲突的城市中心区为基本单位,以中心区街道的空间形态特征为视角,通过交通方式的改变总结出道路系统从1.0阶段到4.0阶段的演变过程,进而论述道路系统4.0——"绿街系统"的构成及元素组合模式。旨在打造更具人气、生态、健康、快捷并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空间骨架与格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强  
要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必须重视住宅业的建设;而要加快住宅业的建设,就必须发展住房金融,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是,发展住房金融是不是意味着一定要单独设立专门的住房金融机构,却值得仔细考虑。一个时期以来,设立专门的住房金融机构的呼声很高。几年之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涂健  
城市街道作为一个城市中常见的元素,是城市中公共空间、交通空间和许多社会功能的综合体。本文通过对城市街道在城市空间中的特性进行界定,分析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街道所包含的静态构成要素和动态构成要素。并且针对城市街道与沿街建筑的视觉关系、城市街道的活力营造提出了一系列的设计优化措施和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巧玲  王凌  
现代城市中,由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部分,这部分污染空气主要集中在城市中街道及其两边高楼组成的街道峡谷中。论文探讨了在污染源一定的情况下,街道的几何结构、街谷外部环境即周围建筑布置和植被与街道峡谷中污染浓度变化的关系,得出合理的街道几何结构理论,并尝试提出理想状态下的城市街道布置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谭少华  韩玲  
采用心理评价法和认知地图法这两种主观评价法,对重庆市的3条生活性街道进行了实地调研,从而得出街道美景的物质环境特征。研究表明:街道空间序列的统一与变化、视线控制的集中与开放、绿化水体的适度丰富与多样、街道色彩的统一与搭配、街道立面的通透与拓展、街道文化的表现与传承、街道设施的设计与布局是街道美景的重要特征,可以提升街道的吸引力;机动交通的过量与过快、道路表面的脏乱和人群的拥挤对街道美景的营造具有消极的影响,会降低街道的吸引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敏玲  毛媛媛  黄伟  
试图借助空间句法,分析街道两抢一盗犯罪的案发情况与街道网络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量化分析探讨街道案发密度和空间句法整合度指标所表征的街道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空间可理解度较高、空间内部关系密切、与外部周边地区联系紧密的地区,两抢一盗犯罪发生可能性较低;具体到每条街段,车行活动的频繁程度也与两抢一盗犯罪有关联,车行活动的街道案件密度较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晓光  
争创首富街道李晓光街道应该不应该富起来?让不让街道富起来?街道有没有能力富起来?这是首先要回答的几个问题。我认为街道应该富起来。在传统的城市管理的观念中,街道不是城市物质生产的一个重场所。但是,由于居民生活多样性需要,促使街道不断滋生出便民利民的小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