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7)
- 2023(10614)
- 2022(8359)
- 2021(7454)
- 2020(5926)
- 2019(13731)
- 2018(13862)
- 2017(26935)
- 2016(14716)
- 2015(16263)
- 2014(16437)
- 2013(15766)
- 2012(14033)
- 2011(12688)
- 2010(12924)
- 2009(11506)
- 2008(11265)
- 2007(9888)
- 2006(8859)
- 2005(8099)
- 学科
- 济(69245)
- 经济(69193)
- 管理(40818)
- 业(35337)
- 企(28819)
- 企业(28819)
- 方法(28499)
- 数学(24880)
- 数学方法(24341)
- 中国(20004)
- 地方(16818)
- 农(16605)
- 学(15838)
- 业经(14988)
- 环境(14650)
- 财(12294)
- 理论(12251)
- 农业(11117)
- 制(10667)
- 划(9982)
- 和(9913)
- 发(9856)
- 产业(9855)
- 贸(9819)
- 贸易(9809)
- 易(9397)
- 融(8749)
- 金融(8747)
- 银(8574)
- 银行(8559)
- 机构
- 学院(210382)
- 大学(208872)
- 济(85750)
- 经济(83847)
- 管理(79391)
- 研究(71982)
- 理学(68978)
- 理学院(68112)
- 管理学(66396)
- 管理学院(66043)
- 中国(52027)
- 科学(46166)
- 京(45161)
- 财(36538)
- 所(35574)
- 农(32911)
- 研究所(32702)
- 中心(31791)
- 业大(31311)
- 江(30984)
- 财经(29748)
- 范(29059)
- 师范(28756)
- 北京(28093)
- 经济学(27275)
- 院(27019)
- 经(27000)
- 农业(25588)
- 州(25027)
- 经济学院(24471)
- 基金
- 项目(146166)
- 科学(116676)
- 基金(107198)
- 研究(103522)
- 家(94606)
- 国家(93972)
- 科学基金(81545)
- 社会(67125)
- 社会科(63821)
- 社会科学(63804)
- 省(57705)
- 基金项目(56727)
- 自然(53831)
- 自然科(52585)
- 自然科学(52574)
- 自然科学基金(51565)
- 划(48963)
- 教育(47734)
- 资助(43267)
- 编号(40597)
- 重点(33931)
- 发(32648)
- 成果(31320)
- 部(31009)
- 创(30041)
- 课题(29232)
- 国家社会(28326)
- 创新(28214)
- 科研(27650)
- 计划(26946)
共检索到300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锦富 卢有朋 朱小玉
通过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内涵,认为"街区"是居民日常出行最为集中的场所,也是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单元。认为应该从居民的出行需求出发,通过充分分析街区内各功能用地的可达性需求,来发现出行需求内向型的街区用地结构,并以此为指导,建设功能混合型的城市街区,使各功能用地与空间可达性最大效用耦合,从而减少通勤产生的碳排放。
关键词:
低碳出行 混合用地 街区 空间结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曲冰 冷嘉伟
以城市街区为研究对象,从集约化概念和测度方法角度出发,探讨集约化街区评价体系的建构,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法作为评价方法的可行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将上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应用于南京新街口片区的实例分析和讨论中,构建从指标体系到空间评价、再到形态引导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
集约化 城市街区 评价体系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忠 ,唐幼纯 ,王裕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勇 崔景 倪烨昭
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承载着多元主体的社会交往与日常生活,其空间品质是环境质量与精神感知关系的相互映射。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从物质空间、历史文化以及心理感知3个维度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空间品质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关联路径、变量路径效应与满意度的关系特征、居民满意度特征,最后分析3个维度满意度差异性的成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鹏 孟凡生
工业规模的高速度发展过程,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使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经济发展遭受到威胁。本文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中的加权法研究区域能源供给结构低碳化模型,从空间结构与功能结构两个维度建立基于低碳化要求的区域能源供给配置系统。建立区域能源供给结构低碳化的实现机制,有利于改变传统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为主要元素的能源供给结构,逐渐扩大能源供给结构中清洁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成日
首先介绍了在西方城市经济理论中被广泛接受的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静态模型。然后,利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comparativestaticanalysis),分析区位、居民收入及交通费用(区位,居民收入及交通费用为模型的外生变量(exogenousvariable))对价格和房屋消费量(价格和房屋消费量为模型的内生变量(endogenousvariable))的影响。最后,理论模型通过引进一般住房生产函数,推导出土地价格及资本密度(即建筑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通过对城市经济模型进一步分析(对极值条件或解的微分解析分析)得出地价(地租),资本密度(或称容积率),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这些规律对城市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巍
我国新兴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面临"资源诅咒"、主导产业低循环发展、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挑战,必须探索切实可行的低碳化转型发展之路。转型的模式类型有产业延伸模式、低碳产业拉动模式、过渡模式和综合低碳发展模式。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低碳经济 转型 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辰
"街区"是法国社区研究的核心概念。将1840年以来法国城市社区研究分为"一个地方性视角(1840-1918)"、"空间与社会现象的交汇(1919-1945)"、"多学科的建构(1946-1967)"、"社会问题与批判(1968-1979)"以及"新的社会冲突与多元化发展(1980以后)"五个阶段,从"空间实践"和"理论探索"两个角度对各阶段街区概念的发展进行梳理,并指出法国经验中"空间学科与社会学科"互动的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遂,杨开忠,谭成文
传统的经济地理学模型由于在时间上是静止的 ,并且忽略了空间各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因而是在均衡的状态下对交通、土地使用和环境系统进行描述。从而在指导规划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复杂科学的进展与其对经济地理学的渗透 ,一些新的理论运用复杂科学的成果成功地对传统的经济地理学模型进行了改造。本文正是介绍并比较了这样的两种城市结构自组织模型 :Krugman的自组织模型与Allen的自组织模型。这两种模型都是基于自组织理论 ,但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 ,模拟了城市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有助于规划者理解他们所必须面对的复杂现象 ,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自组织模型 经济地理学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李媛 赵道致
以低碳化供应链为背景,分析了政府征收碳税对企业减排行为的影响,建立了政府及企业间的行为决策模型。采用逆向求解的方法,首先政府制定碳税税率,其次企业设定最优减排率,再次企业制定产品价格。研究发现,碳税的征收对企业减排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伴随着税率的逐年增加,减排率由4.02%增加到20.21%,而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小;消费者的低碳偏好主要影响产品定价而对制造商减排呈递减趋势。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拟为政府及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技术指导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税 碳减排 博弈模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潘海啸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挑战。指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城市的交通和土地使用发展模式进行必要的控制。并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城市交通政策、土地使用控制对延缓个人机动化快速发展的作用,及轨道交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多模式交通体系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有利于建设具有我国特点的低碳城市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5D模式,并对在规划实践中如何实现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丽娜 左长安 李媛
本文将城市色彩景观置于颜色空间里进行定量化研究,提出城市街区色彩特征模型的概念,实现用数学语言描述建筑与周边建筑色彩的总体逻辑关系,并以天津市五大道历史风貌区为例,通过调研获取色彩样本、利用统计分析和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其建筑色彩现状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最终构建出建筑主体色的色彩特征模型。
关键词:
建筑色彩 特征模型 五大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苗阳 邢文杰 鲍健强
近年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给我国城市带来了较高的碳排放与环境污染,各级政府逐渐意识到了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实现的重要性。文章基于对我国重点区域能源结构发展现状统计分析,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总结出城市能源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意义;并在AHP模型与相关指标构建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我国低碳试点城市的布局,构建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低碳试点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实现路径做了简单的梳理,以供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能源结构 低碳化 低碳城市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桂新 武俊奎
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影响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本文利用数据包络(DEA)分析方法测算我国227个地级市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并建立分析模型,验证城市规模、空间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土地财政推动土地非农化导致城市规模扩张,户籍制度阻碍劳动城市化导致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这降低了城市空间利用效率,进而使得碳排放强度上升。我国可以通过纠正这种扭曲,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强度从而达到减排目标。
关键词:
城市规模 空间结构 空间效率 碳排放强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彭倩
近几年,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发现了新资源,即所谓的新兴资源型城市。这些城市大多沿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道路。为了避免重蹈20世纪以来资源型城市的覆辙,有必要深入探讨新兴资源型城市的低碳化转型模式,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