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35)
2023(14595)
2022(12056)
2021(10991)
2020(9129)
2019(20950)
2018(20779)
2017(40472)
2016(21497)
2015(23999)
2014(23625)
2013(23314)
2012(21561)
2011(19295)
2010(20010)
2009(18591)
2008(18465)
2007(16560)
2006(14917)
2005(13935)
作者
(60870)
(50643)
(50346)
(47767)
(32650)
(23818)
(22930)
(19495)
(19381)
(18301)
(17328)
(17142)
(16232)
(16209)
(15507)
(15485)
(14979)
(14649)
(14604)
(14570)
(12647)
(12410)
(12403)
(11766)
(11359)
(11344)
(11312)
(11228)
(10148)
(9947)
学科
(102914)
经济(102805)
(85350)
(75225)
企业(75225)
管理(74295)
方法(41416)
数学(32911)
数学方法(32371)
业经(31544)
中国(30226)
(30027)
(27848)
地方(24978)
农业(21707)
(19936)
(19761)
财务(19714)
财务管理(19685)
技术(19407)
企业财务(18638)
(17438)
贸易(17420)
理论(17334)
(16845)
(16785)
(15787)
银行(15771)
(15695)
(15260)
机构
学院(306126)
大学(300672)
(131654)
经济(128829)
管理(124475)
理学(105592)
理学院(104494)
管理学(102853)
管理学院(102243)
研究(100399)
中国(82894)
(65363)
(61366)
科学(58429)
(49661)
(49115)
(48846)
中心(47762)
财经(47554)
研究所(44123)
(43091)
北京(41574)
业大(41436)
(39532)
经济学(39395)
(38218)
师范(37896)
农业(37412)
(36566)
经济学院(35484)
基金
项目(197017)
科学(157625)
研究(147185)
基金(143638)
(123344)
国家(122219)
科学基金(107708)
社会(95942)
社会科(91204)
社会科学(91184)
(78055)
基金项目(75364)
自然(68090)
自然科(66663)
自然科学(66652)
教育(65777)
自然科学基金(65477)
(63868)
编号(60194)
资助(58696)
成果(47765)
(46735)
(43653)
重点(43571)
(42707)
课题(40543)
创新(39967)
国家社会(39916)
(39442)
发展(38312)
期刊
(154616)
经济(154616)
研究(94379)
中国(65373)
管理(51509)
(49796)
(45460)
科学(39811)
学报(38574)
(36169)
金融(36169)
大学(31040)
教育(30423)
农业(30299)
技术(30098)
学学(28966)
业经(27656)
经济研究(23938)
财经(23906)
问题(21103)
(20749)
(18332)
技术经济(17937)
图书(17408)
统计(15950)
现代(15888)
商业(15330)
(15197)
(15067)
世界(14508)
共检索到483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麒麟  
城市行政级别是政府行政干预的产物之一,本文使用中国285个地市级的面板数据,探讨了城市行政级别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特别关注到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背景,在金融对服务业的影响机制中,我们重点考察了城市行政级别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结果表明,金融对服务业的作用受到城市行政级别的影响,城市行政级别越高,则这种促进作用越明显。稳健性分析表明,以正部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内,城市行政级别越高,金融的促进作用越大;以副部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内,城市行政级别越高,金融的促进作用越小。暗含的寓意是,城市行政级别中隐含的官员政治联系可能会对经济有帮助。同时本文认为,城市行政级别其实是内生于市场中的,建议在级别设定时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小柯  席艳玲  陈一  
在新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一个政府行为和金融发展内生化的增长模型,通过引入政府行为这一重要变量来探讨金融发展与城市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计量分析的估计方程。利用219个城市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同城市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且绝大多数城市仍处于U型的下降通道中,但金融发展与政府行为的交互项则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这说明在我国金融市场化体系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适度参与金融改革会促进金融体系的完善。此外,物质资本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均显著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孔令乾  付德申  陈嘉浩  
文章在对城市行政级别、城市规模与城市生产效率关系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5-2016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城市行政级别对城市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级别越高的城市促进作用越明显;城市规模对城市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受到城市级别的影响;城市规模的二次项回归系数为负,说明城市规模对城市生产效率存在倒"U"型的关系;城市"级别—规模"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生产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因此,我国要合理规划、引导城市朝最优规模发展;规范不同级别城市的权限,减少过度的政策干预;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地区间互联互通建设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国根  赵春艳  
选取我国36个重点城市入境旅游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行政等级背景影响下,构建城市行政级别、入境旅游发展及经济增长三元机理模型,并结合旅游流等相关理论,对城市入境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及其演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行政等级越高的城市,其入境旅游流流量基本就越大,流质指数基本就越高;在入境旅游规模和效益两个维度下,大规模、高效益旅游流基本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而绝大多数普通省会城市旅游流则为小规模、低效益;行政等级越高的城市群,入境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越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悦  詹添丞  
通过面板数据,从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角度对1990-2010年我国地级城市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总体而言,地方财政支出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发展,财政支出结构中的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大于科学事业支出;按照城市所在东、中和西部区域分类估计得出,财政支出对东部城市经济发展的产出弹性最大、中部居中、西部最小,财政支出结构中的教育事业支出对东部城市的经济发展的产出弹性最大、中部居中、西部最小,科学事业支出对东部城市的经济发展的产出弹性最大。这表明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比较鲜明的地区差异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伟; 苏丽锋;  
21世纪以来主要由地方属高校推动的高等教育快速扩张,部分归因于地方政府提升土地价值、扩大土地财政收入的激励。通过构建地市级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分析发现,高等教育规模显著提升了土地出让均价:在校生规模每增加1万人,土地出让平均价格提升15.12~16.54元/平方米;第二类城市(非直辖市、非省会、非计划单列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土地价格提升效应,高于第一类城市(含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表明第二类城市为了扩大土地财政规模而发展高等教育的动机更强烈。回归结果还发现,存在异质性的未观测效应:第一类城市的未观测因素在显著促进高等教育扩张的同时限制了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而第二类城市未观测因素在促进高等教育扩张的同时提升了土地出让均价。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伟  苏丽锋  
21世纪以来主要由地方属高校推动的高等教育快速扩张,部分归因于地方政府提升土地价值、扩大土地财政收入的激励。通过构建地市级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分析发现,高等教育规模显著提升了土地出让均价:在校生规模每增加1万人,土地出让平均价格提升15.12~16.54元/平方米;第二类城市(非直辖市、非省会、非计划单列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土地价格提升效应,高于第一类城市(含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表明第二类城市为了扩大土地财政规模而发展高等教育的动机更强烈。回归结果还发现,存在异质性的未观测效应:第一类城市的未观测因素在显著促进高等教育扩张的同时限制了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而第二类城市未观测因素在促进高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毓  孙根年  
在梳理"行政级别—城市规模—旅游发展"三元关系基础上,提出"行政级别—城市规模—旅游发展"关系假设模型、数理等级分布模型以及"城市规模—旅游成长"二维演进模型,将城市综合规模与旅游成长水平划分成Ⅰ~Ⅳ种基本象限类。以长江三角洲地区25个行政级别关系城市入境旅游为例,系统搜集1994—2014年统计数据,结合理论模型与测量模型,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城市结构中,行政级别越高,城市规模指数与响应系数越大,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相对较高;2城市行政级别背景下,城市综合规模与旅游水平梯度等级结构明显,本区省会及以上城市受政府倾向度会加速偏转;3"城市规模—旅游成长"二维演进过程中,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一般分布在Ⅰ类象限区,地级市及以下城市一般分布在Ⅲ类象限区;4城市分布的四类基本象限,伴随时间因素,存在转换与演变关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明  杨路明  
借助277个地市级城市2007—2017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发现在全国范围内,相邻城市对中心城市的物流产业发展起着正向推动作用,总体上呈现正向溢出效应,区域间的物流产业协同朝着相互促进的积极方向发展。在加入相邻城市影响后,经济的发展正向推动着物流产业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显著性有了明显提升,但各产业增加值的增加并不能提升物流产业效率;信息技术的显著性有了明显提升;从业人员仅数量的增加并不能对物流效率的提升有积极推动作用,甚至会产生抑制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对物流效率的提升起着负向作用;金融发展对物流产业的发展起着正向推动作用。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以中心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与相邻城市的作用关系为两个维度同时加以分析,可以将所有城市大致分为四个类型,即极化型、追赶型、锁定型以及收敛型,从而构建区域物流空间溢出的区域分类模型。依据以上分类,针对每一种类型的区域,提出了融合型、扩张型、赶超型以及分散型等四种发展策略,最终形成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策略选择模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磊  郭玉清  
利用1991~2001年中国各地区面板数据分析了法治水平和政府规模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法治水平对服务业发展有积极影响,并且在低收入省市,法治水平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较大;政府规模对服务业发展有积极影响,但对于这一结论还需要慎重对待。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洪银  王向  
优化利用城市内部空间是新型城镇化的焦点。从财政分权和城市政府间竞争的角度建立城市空间蔓延模型,基于服务需求密度的模型突出城市蔓延对服务业发展的抑制作用。理论分析和基于城市数据的计量检验显示:城市政府拥有越高的财政分权、城市间竞争越激烈、交通基础设施越便利,城市空间蔓延就越快;城市空间快速蔓延、人口密度下降不利于服务业发展,尤其是抑制了消费性服务业的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佳  陈浩  
笔者在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下研究城市规模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及多样化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对283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显示,城市规模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且制造业集聚从城市规模扩大中获得的边际效益随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提高而下降,但随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水平提高而上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效应取决于城市规模。在中小规模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将阻碍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将促进制造业集聚。在超大城市,制造业集聚度随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提高而下降,但随生产型服务业多样化水平提高而提高。在城市人口大于100万小于800万的大城市和...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智勇  
外国直接投资(FDI)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程度如何?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不同就业者的影响又如何?利用1989-2010年地市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回归分析方法,分行业分地区分时期研究了FDI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中国的就业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影响程度相当于投资和消费推动就业增长的11.3%-29%,但FDI对中国就业的促进作用呈现递减趋势,并且对不同产业的就业影响存在差异。1998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中FDI对就业的影响明显不同。在当前经济增长放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智勇  
随着用工成本的上涨以及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中国产业能否逐渐提升效率以增强国际竞争力,这关系到中国能否在中等收入阶段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并迈向更高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部经济,尤其是FDI的利用,但是劳动生产率却并不高。这使得人们难免怀疑FDI对生产效率的作用。而FDI对产业生产效率有何种影响也一直未有共识。利用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文章分析并测算了FDI对非农产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认为FDI对于产业效率的影响有限,仅对第三产业生产效率有一定促进作用。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才有效促进了产业效率的提升。未来引进FDI时应当采取高技术高附加值等约束条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筱乐  
政府规模存在差异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本文将政府规模作为门限变量,结合我国2004-2011年20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和门限回归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呈非线性关系。政府规模较低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当政府规模跨越较高门限值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建议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市场化改革、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转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