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9)
- 2023(12971)
- 2022(11302)
- 2021(10693)
- 2020(8835)
- 2019(20443)
- 2018(20106)
- 2017(39160)
- 2016(21076)
- 2015(23730)
- 2014(23637)
- 2013(23366)
- 2012(21559)
- 2011(19282)
- 2010(19456)
- 2009(18290)
- 2008(17125)
- 2007(15186)
- 2006(13537)
- 2005(11681)
- 学科
- 济(82940)
- 经济(82750)
- 管理(60556)
- 业(57283)
- 企(49405)
- 企业(49405)
- 方法(37970)
- 数学(31486)
- 数学方法(31078)
- 中国(30810)
- 融(26815)
- 金融(26813)
- 银(24997)
- 银行(24961)
- 行(24095)
- 财(22155)
- 农(21349)
- 地方(19979)
- 业经(19796)
- 学(18315)
- 制(17798)
- 理论(17039)
- 务(14952)
- 财务(14882)
- 财务管理(14857)
- 和(14566)
- 农业(14253)
- 企业财务(14179)
- 贸(13847)
- 贸易(13834)
- 机构
- 大学(296375)
- 学院(293397)
- 管理(117347)
- 济(113773)
- 经济(110939)
- 理学(101549)
- 理学院(100387)
- 管理学(98579)
- 管理学院(98063)
- 研究(96819)
- 中国(77099)
- 京(63514)
- 科学(60273)
- 财(53135)
- 所(47737)
- 中心(45919)
- 农(44183)
- 研究所(43465)
- 财经(42982)
- 业大(42592)
- 江(41865)
- 北京(40331)
- 范(39655)
- 师范(39313)
- 经(38954)
- 州(35341)
- 院(35109)
- 农业(34420)
- 经济学(34231)
- 财经大学(32121)
- 基金
- 项目(201503)
- 科学(158268)
- 研究(147910)
- 基金(146237)
- 家(126154)
- 国家(125055)
- 科学基金(108239)
- 社会(93957)
- 社会科(88283)
- 社会科学(88254)
- 基金项目(78437)
- 省(78090)
- 自然(70165)
- 自然科(68579)
- 自然科学(68567)
- 自然科学基金(67305)
- 教育(67204)
- 划(65535)
- 编号(60840)
- 资助(59987)
- 成果(49607)
- 重点(44322)
- 部(43861)
- 发(42306)
- 创(41478)
- 课题(41298)
- 创新(38593)
- 科研(38176)
- 大学(37924)
- 项目编号(37912)
- 期刊
- 济(123877)
- 经济(123877)
- 研究(88859)
- 中国(55640)
- 学报(46062)
- 科学(42633)
- 管理(42017)
- 农(40385)
- 财(39775)
- 融(37219)
- 金融(37219)
- 大学(35213)
- 教育(33269)
- 学学(33012)
- 农业(27471)
- 技术(24196)
- 财经(20960)
- 业经(19259)
- 经济研究(18872)
- 经(17798)
- 问题(17167)
- 图书(16576)
- 理论(15885)
- 实践(14709)
- 践(14709)
- 科技(13943)
- 现代(13726)
- 技术经济(13582)
- 版(13460)
- 业(13097)
共检索到433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渝
女性农民工在进城农民工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女性农民工进入城市,一方面相对改变了她们的经济社会地位和社会对其性别期待,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性别的传统惯性,女性农民工在职业、家庭、社会网络等方面依然处于不利的境地。男女平等和城市化的关系表现为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化 社会性别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韦禾
本文从性别研究与教育研究的关系入手,具体阐述了社会性别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性别文化与教材的关系,以及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性别研究对定位教育内容和对象的意义启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何建宁 贾涵
社会融入是社会行动的结果,而经济活动是社会行动的首要活动。根据对陕西省西安市的调查数据,以"是否持续参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考量"村改居"群体的城市社会融入与否,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自身特征、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支持4个方面分析"村改居"群体城市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村改居"群体的城市社会融入与年龄、性别等自身条件无关,经济资本中分红、房租等可替代收入变量和人力资本中高层次职业变量的影响不显著,社会支持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不显著;交往能力和政策制度变量在各自的类别模型中对"村改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海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莹
基于人力资本投资性别差异的现实,论述了人力资本投资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对性别歧视的影响。通过社会关系分析法,揭示了人力资本理论中所存在的社会性别歧视,提出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少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歧视,社会文化的进步是消除人力资本投资性别歧视的根本。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钊如
随迁老人的队伍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不断壮大,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已成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因该群体规模庞大,存在因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社会融入困境差异性,且大多数的随迁老人面临家庭参与过度而社会参与度低的社会融入困境。应强化科学理念,提高随迁老人的家庭地位,加强社区多元化服务,提高随迁老人的社会参与度,进而提升老年生活质量。
关键词:
随迁老人 社会融入 家庭参与 公共管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童雪敏 晋洪涛 史清华
笔者利用1446个在沪农民工样本调查数据,建立logit模型,研究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分析表明,以教育程度、职业培训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城市融入有着显著正向影响;以老乡交往为代表的同质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城市融入起阻碍作用,而与城市居民进行经常性互动建立起来的新型异质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城市融入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城市融入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农民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茂庆 王远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际间人口流动成为新常态,加拿大流动儿童不断涌入城市社会,其来源也日趋多样化。加拿大作为奉行多元文化主义的移民国家,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育融入、文化融入和心理融入是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的三个主要维度。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加拿大流动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语言多样性背景下的教育困境,文化差异下的学校教育适应障碍,偏见与文化隔阂下的对立冲突,制度障碍下的社会服务缺失,环境适应困境下的心理问题等。加拿大通过发展灵活多样的双语教育,建立基于家、校、社区多方合作的教育融入机制,促进流动儿童双重身份的社会认同,构建全面的移民社会融入服务体系和建立完...
关键词:
加拿大 流动儿童 社会融入 多元文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静
社会性别问题是西方教师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梳理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关于教师教育中社会性别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并对其作出简要评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超 郭沛
基于3 167份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计量分析方法,探讨农民工社会网络、定居意愿对其城市认同和身份认同等城市心理融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社会网络、次级社会网络和社会网络强度都与城市认同和身份认同水平显著正向相关,城市认同对身份认同起到间接影响;定居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城市心理融入水平,同时定居意愿与社会网络存在交互影响。在独居和半迁移模式中,初级社会网络、次级社会网络和社会网络强度都显著正向影响身份认同和城市认同水平;而对于全家迁移的农民工来说,社会网络强度没有显著影响身份认同和城市认同水平,表明全家迁移对农民工社会关系具有部分替代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丹 计莹斐
近几年,上海市实施了学区化、集团化办学集群驱动、教育内涵发展及校内外育人共同体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确保随迁子女在地理空间、教育空间及社会交往空间的融入,取得了较大成效。未来应着重于支持流动人口边缘化社区,提升随迁子女学校教师教学技能,并支持引入社会力量,进一步弥合教育差距。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佳鹏
深入分析农民工具体务工与生活实践,发现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依托多重组织整合,其组织整合深嵌于产业形态、关系结构、精英连接及有效治理需求,因而具有深厚的经济基础、关系基础、人力资本及制度基础。不同于传统主流的"权利—冲突"视角,基于"功能—融合"角度,探讨在多重组织体系下农民工群体与当地村民及基层政府的主体互动样态,揭示农民工内部互助、社会交往扩展及其社区归属感培育的实践机制。从流入地基层治理而言,多重组织体系的形塑成为地方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降低与分散了农民工个体的协调成本,最终实现"以外管外"的治理秩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建娥
在全球化进程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已成为国际社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大议题。本文阐释了欧盟国家关于社会排斥的基本概念及原因分析,社会融入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模式、行动机制以及评估体系等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我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基本条件、实践策略与理论模式,进而提出将农民工问题研究置于当代国际社会融入政策研究的背景下,将研究对象从农民工转变为乡—城移民,研究方法中加强社会融入的定量研究,通过政策行动与社区工作,发展并落实农民工社会融入政策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一帆 刘筱红
社会性别统计是推动我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方法。中国的社会性别统计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95年、1999年、2004年中国国家统计局连续出版了三本《中国社会的男人和女人:数据与事实》,公布中国性别平等状况的数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唐文浩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出生且生长在城市的二代流动人口已成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城市社会融入度直接关系到城镇化的高质量建设。依托社会嵌入理论,从制度嵌入、文化嵌入、认知嵌入和网络嵌入四个维度来解析二代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以户籍为代理的制度嵌入和以文化风俗为代理的文化嵌入显著阻碍二代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而以受教育水平为代理的认知嵌入和以社会网络为代理的网络嵌入则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进一步考察社会嵌入影响的异质性发现,制度嵌入的阻碍效应发生在迁入省会城市和1.5代流动人口样本中,而文化嵌入的阻碍效应发生在迁入非省会城市和2代流动人口样本中,认知嵌入和网络嵌入的促进作用发生在迁入省会城市和1.5代流动人口样本中;机制分析表明,改善社区环境和增强城市感知能够缓解制度嵌入和文化嵌入的阻碍效应,并强化认知嵌入和网络嵌入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