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9)
- 2023(12067)
- 2022(10571)
- 2021(9600)
- 2020(7853)
- 2019(18251)
- 2018(18021)
- 2017(35809)
- 2016(19209)
- 2015(21437)
- 2014(21291)
- 2013(21305)
- 2012(19507)
- 2011(17594)
- 2010(17251)
- 2009(15266)
- 2008(14661)
- 2007(12464)
- 2006(10790)
- 2005(9032)
- 学科
- 济(82643)
- 经济(82551)
- 管理(58376)
- 业(52488)
- 企(43375)
- 企业(43375)
- 方法(41802)
- 数学(37267)
- 数学方法(36956)
- 中国(21736)
- 财(19705)
- 农(19353)
- 地方(17335)
- 学(17185)
- 环境(16983)
- 业经(16558)
- 贸(13836)
- 贸易(13832)
- 易(13341)
- 农业(13254)
- 和(12809)
- 务(12763)
- 财务(12706)
- 财务管理(12684)
- 理论(12328)
- 技术(12286)
- 划(12281)
- 企业财务(12115)
- 制(11825)
- 融(10551)
- 机构
- 大学(275585)
- 学院(272638)
- 管理(114353)
- 济(110780)
- 经济(108424)
- 理学(100980)
- 理学院(99920)
- 管理学(98379)
- 管理学院(97896)
- 研究(86728)
- 中国(61769)
- 京(57408)
- 科学(53945)
- 财(48741)
- 所(41408)
- 财经(40963)
- 业大(40876)
- 农(39754)
- 中心(39196)
- 研究所(38125)
- 经(37497)
- 江(36700)
- 北京(35685)
- 范(35112)
- 师范(34826)
- 经济学(34115)
- 院(32179)
- 经济学院(31188)
- 农业(31162)
- 财经大学(30926)
- 基金
- 项目(198244)
- 科学(157659)
- 基金(146855)
- 研究(143501)
- 家(127132)
- 国家(126157)
- 科学基金(110377)
- 社会(92579)
- 社会科(87973)
- 社会科学(87952)
- 基金项目(79294)
- 省(76123)
- 自然(72696)
- 自然科(71042)
- 自然科学(71031)
- 自然科学基金(69753)
- 教育(65122)
- 划(64288)
- 资助(60117)
- 编号(57230)
- 成果(44346)
- 部(44128)
- 重点(43599)
- 发(41494)
- 创(40938)
- 国家社会(38336)
- 课题(38335)
- 教育部(38324)
- 创新(38176)
- 科研(37982)
- 期刊
- 济(110201)
- 经济(110201)
- 研究(78470)
- 中国(42212)
- 学报(41589)
- 科学(38884)
- 管理(38864)
- 财(34334)
- 农(34283)
- 大学(31658)
- 学学(29960)
- 教育(25617)
- 农业(24263)
- 技术(21984)
- 融(20069)
- 金融(20069)
- 财经(19361)
- 经济研究(17998)
- 业经(17935)
- 经(16369)
- 问题(16257)
- 理论(13813)
- 图书(13721)
- 科技(13229)
- 技术经济(13194)
- 实践(12770)
- 践(12770)
- 现代(12429)
- 资源(12289)
- 商业(12180)
共检索到370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柴志贤 孙玲
本文利用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城市蔓延及其他因素对城市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密度、人均GDP分别与城市人均碳排放量表现出一定的"U型"与倒"U型"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对人均碳排放影响不甚显著;产业结构因素短期会显著提高碳排放量,但在长期会降低碳排放量;城市可达性的交通条件对人均碳排放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碳排放 人口密度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玉
本文利用2005年、2010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地均碳排放数据、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Landscan人口数据以及统计资料,在计算研究区地级市城市蔓延指数的基础上,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城市蔓延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整体呈现蔓延式发展;研究期间,该区城市蔓延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城市蔓延对邻近城市的碳排放没有显著影响;其余各控制变量对该区碳排放的影响方向及大小各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开明 钱旭倩 李泗娥
本文探究城市蔓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选择合理有效的城市发展模式,以降低城市蔓延的环境负外部性。本文根据2005—2014年全国110个重点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计量模型的差分广义矩估计解析城市蔓延影响环境污染的实际效应。研究表明:城市蔓延显著加重了城市的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中西部城市和大城市的蔓延式发展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较为突出,东部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蔓延式发展对生活污染的影响则更为明显。该研究对于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强化城市环境治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洪银 王向
优化利用城市内部空间是新型城镇化的焦点。从财政分权和城市政府间竞争的角度建立城市空间蔓延模型,基于服务需求密度的模型突出城市蔓延对服务业发展的抑制作用。理论分析和基于城市数据的计量检验显示:城市政府拥有越高的财政分权、城市间竞争越激烈、交通基础设施越便利,城市空间蔓延就越快;城市空间快速蔓延、人口密度下降不利于服务业发展,尤其是抑制了消费性服务业的增长。
关键词:
城市蔓延 服务业 财政分权 新型城镇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晓红
运用2007-2016年我国273个地级市的PM_(2. 5)数据,探讨了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并运用静态和动态计量方法实证考察了不同城市规模的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城市蔓延不但对雾霾污染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通过改变居民交通模式和行为模式影响能源消费,进而对雾霾污染产生间接影响。计量结果表明:不同城市规模的城市蔓延与雾霾污染之间均呈现U型曲线关系;小城市、特大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会带来雾霾污染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这两类城市而言尤为迫切;对于小城市而言,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能有效降低雾霾污染。政府应通过科学确定城市边界、推动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等方式,依据城市规模,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治理雾霾污染。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强 刘安国 朱华晟
本文在介绍西方城市蔓延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西方学者有关城市蔓延的界定、测度,以及城市蔓延机理的研究,并提出了西方城市蔓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市蔓延 土地利用规制 精明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明星 叶超 付承伟
在对国外关于"城市蔓延"概念的界定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城市蔓延"的成本效益、肌理、定量化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对我国城市化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城市蔓延 密度 国外 研究进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玉鸿 卢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蔓延问题逐渐突显,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从城市蔓延概念的界定、蔓延的量化、蔓延的影响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文献研究进展,并对相关问题做了评述。这些研究对我国当前如何应对城市蔓延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关键词:
城市蔓延 定量化 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萍 唐莹 罗伯特·梅森
在阐述国外城市蔓延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城市蔓延的影响因素、城市蔓延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城市蔓延的政策和城市蔓延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国外城市蔓延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与简要评价。
关键词:
国外 城市蔓延 启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欣远 赵璇 李影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新基建促进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组织管理提供新思路,为城市转型升级提供新途径。本文基于2015—2019年间我国长江城市群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城市蔓延综合指标体系,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基建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蔓延的影响,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新基建对城市蔓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在新基建影响城市蔓延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效应量为49.11%;且新基建对城市蔓延的抑制作用存在边际递减规律。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家庭 张俊韬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低效率和无序扩张的现实问题,对1999—2008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蔓延现象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蔓延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多数城市表现出蔓延现象,平均蔓延指数为3.9047,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为122.67%,市区人口增长率为47%,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低密度扩张趋势;(2)我国城市蔓延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东部地区城市蔓延程度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关键词:
城市蔓延 蔓延指数 聚类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可斌 丁重
中国企业明显缺乏创造性破坏。本文基于适宜技术和政府干预两类不同的内生技术创新与增长理论进行剖析,指出其成因可能在于:(1)企业选择引进或改进现有技术要优于进行创造性破坏活动;(2)创新行为由大企业主导,创造性破坏动力不足。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按规模分组检验以上成因。发现大企业主导技术创新,且大企业明显缺乏创造性破坏动力;而中小规模企业体现出创造性破坏动力但缺乏有效创新投入。因此中国创造性破坏缺乏成因并不在于企业追求使用适宜技术,而主要在于创新资源垄断,抑制了创新动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秦蒙 刘修岩
城市蔓延的经济与社会影响是城市经济学的前沿研究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城市蔓延对生产率作用的研究,学术界存在较大分歧,且相关研究多见于理论分析,基于大量城市样本特别是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很少。本文使用2000-2012年中国地级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借助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构造了专门的城市蔓延指数,并运用混合截面回归、面板随机效应回归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多角度的稳健性检验,最终证实:来自中国的证据明确地支持了城市蔓延不利于生产率提高的结论,其深层含义是当前我国城市内部还普遍存在空间集聚经济效应。此外,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蔓延对生产率的负面影响似乎在逐渐减弱。
关键词:
城市蔓延 生产率 面板数据 工具变量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谭志雄 冯颖 陈思盈 韩经纬
【目的/意义】在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建成区面积增长快于人口增长、城市边缘区向外延展的城市蔓延现象,亟需抓住城市蔓延的基本特征,有的放矢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蔓延治理策略。【设计/方法】研究综合运用遥感数据测度中国城市蔓延指数,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为例,实证检验产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影响机理。【结论/发现】第二产业发展持续推动城市蔓延,第三产业发展有效抑制城市蔓延;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集聚发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蔓延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长江中下游产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影响更大,且产业发展对临近区域的城市蔓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过于强调市场因素的单中心城市模型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产业发展导致的城市蔓延现象在相邻地区存在相互“模仿”和“传染”效果。
关键词:
产业发展 城市蔓延 区域异质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青 郑小平
日本在二战后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和快速城市化,出现了城市蔓延现象。在日本,城市蔓延一般是指缺少公共服务地、向邻近非城市区域弥漫式扩展,这种开发模式是地方政府在实施城市规划中对发展的企业、土地持有者和中央政府等做出让步的结果,并产生了高额社会成本、财政成本和土地成本。虽然日本城市规划者将土地重整视为城市规划之母和抑制城市蔓延的有效手段,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最近日本政府提出建设紧凑城市的政策,旨在降低小汽车依赖性和重新繁荣市中心以应对不断减少的人口和快速老龄化。
关键词:
城市蔓延 日本 土地重整 紧凑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