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36)
2023(12427)
2022(10854)
2021(10098)
2020(8457)
2019(19287)
2018(19116)
2017(36904)
2016(20299)
2015(22413)
2014(22141)
2013(21946)
2012(19860)
2011(17852)
2010(17403)
2009(15762)
2008(15182)
2007(12811)
2006(11053)
2005(9191)
作者
(60367)
(50082)
(49717)
(47199)
(31791)
(24129)
(22366)
(19805)
(19113)
(17471)
(17027)
(16815)
(15797)
(15481)
(15443)
(15405)
(15128)
(14917)
(14286)
(14075)
(12724)
(12116)
(11805)
(11348)
(11207)
(11137)
(10993)
(10874)
(10137)
(10024)
学科
(77556)
经济(77467)
管理(56689)
(52795)
(43136)
企业(43136)
方法(37458)
数学(32845)
数学方法(32525)
中国(21579)
(20222)
(18508)
(18337)
业经(16714)
地方(16664)
(14506)
贸易(14502)
环境(14230)
(14042)
农业(13775)
技术(12519)
理论(12344)
(12227)
(11840)
(11832)
财务(11782)
财务管理(11767)
(11351)
企业财务(11141)
(10039)
机构
大学(285317)
学院(282973)
管理(114458)
(107829)
经济(105405)
理学(101007)
理学院(99846)
管理学(98056)
管理学院(97577)
研究(94904)
中国(66410)
科学(63800)
(60655)
(52872)
业大(49273)
(47990)
(45457)
研究所(44689)
中心(42266)
农业(42184)
(38523)
财经(38063)
北京(37528)
(36665)
师范(36194)
(34804)
(34694)
(31704)
经济学(31617)
经济管理(29637)
基金
项目(208691)
科学(162695)
基金(151805)
研究(144636)
(135215)
国家(134137)
科学基金(114417)
社会(90867)
社会科(86114)
社会科学(86088)
基金项目(82540)
(81763)
自然(78040)
自然科(76217)
自然科学(76194)
自然科学基金(74794)
(69688)
教育(65225)
资助(61448)
编号(57550)
重点(46536)
(44630)
成果(44166)
(43999)
(43403)
科研(40621)
创新(40527)
计划(40371)
课题(39055)
大学(37848)
期刊
(109054)
经济(109054)
研究(77353)
学报(53137)
(46585)
科学(46266)
中国(46171)
大学(38636)
管理(38259)
学学(36872)
农业(32398)
(31749)
教育(26120)
技术(21632)
业经(18725)
(18498)
金融(18498)
经济研究(17666)
财经(17298)
(16323)
问题(16081)
科技(15808)
业大(14691)
(14637)
(14257)
图书(14180)
资源(13502)
理论(13427)
技术经济(12919)
商业(12629)
共检索到384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晓红  
运用2007-2016年我国273个地级市的PM_(2. 5)数据,探讨了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并运用静态和动态计量方法实证考察了不同城市规模的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城市蔓延不但对雾霾污染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通过改变居民交通模式和行为模式影响能源消费,进而对雾霾污染产生间接影响。计量结果表明:不同城市规模的城市蔓延与雾霾污染之间均呈现U型曲线关系;小城市、特大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会带来雾霾污染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这两类城市而言尤为迫切;对于小城市而言,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能有效降低雾霾污染。政府应通过科学确定城市边界、推动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等方式,依据城市规模,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治理雾霾污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冉启英  王健龙  杨小东  
作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负外部性产品之一,雾霾污染无疑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提高城市创新质量并减少雾霾污染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城市蔓延已成为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2004—2018年中国26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城市蔓延和创新质量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雾霾污染存在时间黏滞效应和空间流动性;城市蔓延显著促进了雾霾污染,而城市创新质量对雾霾污染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城市蔓延与创新质量的交互作用显著促进了雾霾污染,表明城市蔓延弱化了创新质量的减霾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地城市蔓延促进了邻近地区雾霾污染,本地创新质量对邻近地区雾霾污染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秦蒙  刘修岩  仝怡婷  
近年来,"雾霾天"在我国很多地区频繁出现,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怀疑城市空间结构会对雾霾污染产生影响。本文综合利用PM2.5地表浓度数据、全球夜间灯光数据、LandScan人口分布数据以及经济统计资料,计算了我国各城市的蔓延指数,并实证分析了城市蔓延和城市规模对地级市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蔓延会提高当地PM2.5浓度,人口规模的提高也会有类似的效应,而且,城市蔓延与雾霾浓度的同方向关联会因城市规模的增加而减弱,小城市的空间蔓延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空气污染。此外,工业城市经常有更高的雾霾浓度。本文结论具有如下现实意义:在城市内部空间规划方面,应该控制各城市尤其是小城市的无序蔓延,坚...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阳  孙婧  逯进  
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从线性和非线性影响的角度,考察了城市蔓延、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协同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蔓延会加剧环境污染,当产业结构跨越门槛值后,其对环境污染的加剧作用将有所下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减轻环境污染,当城市蔓延水平跨越门槛值后,其对环境污染的减轻作用将被部分抵消;固定资产投资仍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中城市的环境污染。据此认为,在继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深圳、上海、北京等经济增长中心应发展为紧凑型多中心城市,其他大中城市则应通过增强人口吸聚力,减少城市蔓延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开明  钱旭倩  李泗娥  
本文探究城市蔓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选择合理有效的城市发展模式,以降低城市蔓延的环境负外部性。本文根据2005—2014年全国110个重点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计量模型的差分广义矩估计解析城市蔓延影响环境污染的实际效应。研究表明:城市蔓延显著加重了城市的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中西部城市和大城市的蔓延式发展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较为突出,东部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蔓延式发展对生活污染的影响则更为明显。该研究对于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强化城市环境治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强  唐幼明  
有序推进城市蔓延对实现城市可持续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统一化夜间灯光数据测度城市蔓延,匹配2003—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探究城市蔓延的环境效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传导机制进行检验,最后进行城市异质性和空间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蔓延显著减缓了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环境污染,且减排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城市、财政压力低的城市以及中小城市中更为明显;考虑外溢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本地的城市蔓延同样抑制了周边城市的环境污染;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蔓延通过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抑制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合理化是重要的中介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伟  杨明  李新刚  
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人口集聚、工业集聚、经济集聚与雾霾污染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工业集聚和雾霾污染呈正相关关系,人口集聚、经济集聚和雾霾污染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我国经济集聚和雾霾污染之间已进入倒"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雾霾污染会对当地的经济产生挤出效应,从而使周边地区从中受益。为了考察城镇化率的差异对集聚和雾霾污染作用机制的影响,采用门槛模型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工业集聚和雾霾污染之间呈倒"U"型关系,当城镇化率大于68.60%时,工业集聚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伟  杨明  李新刚  
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人口集聚、工业集聚、经济集聚与雾霾污染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工业集聚和雾霾污染呈正相关关系,人口集聚、经济集聚和雾霾污染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我国经济集聚和雾霾污染之间已进入倒"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雾霾污染会对当地的经济产生挤出效应,从而使周边地区从中受益。为了考察城镇化率的差异对集聚和雾霾污染作用机制的影响,采用门槛模型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工业集聚和雾霾污染之间呈倒"U"型关系,当城镇化率大于68.60%时,工业集聚和雾霾污染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经济集聚和雾霾污染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越来越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燕  李衡  王巍  
基于2004—2017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高铁发展对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高铁开通、高铁站数量以及高铁线路数均具有显著降低城市雾霾污染的作用;高铁发展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减霾效应主要体现在中东部地区以及高创新水平城市。机制检验表明:高铁发展可以通过促进服务业集聚以及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进而降低城市雾霾污染。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雷玉桃  郑梦琳  孙菁靖  
构建城市群异质性视角下工业集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框架,并采用5大重点城市群2000~2016年的数据,以STIRPAT模型为基准构建空间随机时间固定效应下的SDM。结果发现:重点城市群的雾霾污染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性,但溢出程度存在差异;长三角和珠三角工业集聚与雾霾污染呈"N"型曲线关系;京津冀和长江中游工业集聚对雾霾污染为正向线性影响;成渝工业集聚与雾霾污染呈倒"N"型曲线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瑞超  陈东景  路兰  
我国以土地开发为核心的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关联紧密,但土地财政是否影响城市的低密度蔓延还有待检验。基于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城市蔓延的影响,并通过样本重组、替换指标、改变估计方法等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土地财政规模的扩大显著加剧了城市蔓延;居民收入提高对城市蔓延的影响并不显著;产业发展和交通因素是促进城市蔓延的重要原因。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力  唐登莉  孔英  刘东君  杨园华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探讨了2006-2013年珠三角地区FDI和雾霾污染的空间相关性问题以及FDI对珠三角地区雾霾污染的影响。首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发现珠三角地区FDI和雾霾污染均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FDI与雾霾污染在地理分布上形成了不同的聚集区域,FDI高值聚集区是雾霾污染的低值聚集区,FDI低值聚集区也是雾霾污染的高值聚集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FDI对珠三角地区雾霾污染的影响,发现FDI有利于改善珠三角地区的雾霾污染,"污染天堂"假说在珠三角地区并不存在,同时三大产业的FDI对珠三角地区雾霾污染也有负向影响,但与FDI总体样本的改善作用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黎文勇  
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是区域分工的高级形式,探究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对于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影响雾霾污染的机理基础上,利用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引致的城市功能专业化增强对区域雾霾污染有显著抑制作用,提高城市功能专业化程度不仅有助于降低本地区的雾霾污染水平,对邻近地区的雾霾污染也有抑制作用。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减霾作用在中心城市组、非中心城市组、非G60科创走廊城市组的检验中均成立;相对于中心城市,非中心城市的功能专业化程度提高对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更大。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劳动力禀赋效应降低区域雾霾污染。最后从构建功能互补发展格局等方面阐述了政策启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玉  
本文利用2005年、2010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地均碳排放数据、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Landscan人口数据以及统计资料,在计算研究区地级市城市蔓延指数的基础上,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城市蔓延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整体呈现蔓延式发展;研究期间,该区城市蔓延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城市蔓延对邻近城市的碳排放没有显著影响;其余各控制变量对该区碳排放的影响方向及大小各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柴志贤  孙玲  
本文利用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城市蔓延及其他因素对城市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密度、人均GDP分别与城市人均碳排放量表现出一定的"U型"与倒"U型"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对人均碳排放影响不甚显著;产业结构因素短期会显著提高碳排放量,但在长期会降低碳排放量;城市可达性的交通条件对人均碳排放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