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05)
2023(9541)
2022(7978)
2021(7175)
2020(5938)
2019(13057)
2018(12525)
2017(23902)
2016(13299)
2015(13994)
2014(13774)
2013(13608)
2012(12593)
2011(11187)
2010(11259)
2009(10188)
2008(10015)
2007(8663)
2006(7633)
2005(6755)
作者
(40375)
(33860)
(33600)
(32085)
(21570)
(16640)
(15059)
(13126)
(12882)
(11791)
(11703)
(11280)
(10968)
(10618)
(10594)
(10516)
(10485)
(10038)
(9845)
(9685)
(8596)
(8186)
(8124)
(7759)
(7694)
(7582)
(7407)
(7361)
(6857)
(6767)
学科
(52490)
经济(52396)
管理(35908)
(34005)
(25862)
企业(25862)
方法(23031)
数学(20803)
数学方法(20596)
中国(17091)
(14243)
(14192)
(12622)
地方(11952)
业经(10483)
(10396)
农业(9839)
(9774)
贸易(9769)
(9443)
环境(8854)
(8843)
银行(8803)
(8371)
(8143)
财务(8132)
财务管理(8116)
技术(8005)
(7989)
金融(7988)
机构
大学(187728)
学院(185644)
(74906)
经济(73203)
管理(68845)
研究(66645)
理学(60253)
理学院(59429)
管理学(58339)
管理学院(58001)
中国(48413)
科学(44113)
(39807)
(39363)
(34220)
(34084)
业大(33142)
农业(31865)
研究所(31646)
中心(30665)
(28158)
财经(27821)
(25476)
(24458)
(24365)
师范(24069)
北京(23881)
经济学(23821)
(22211)
(21843)
基金
项目(134963)
科学(106627)
基金(101494)
(92718)
国家(91984)
研究(88100)
科学基金(78130)
社会(59820)
社会科(56929)
社会科学(56913)
基金项目(54777)
自然(53487)
自然科(52402)
自然科学(52383)
(51460)
自然科学基金(51449)
(45037)
资助(40209)
教育(39722)
编号(31444)
重点(30674)
(29312)
(28199)
(27897)
计划(27324)
科研(26738)
创新(26285)
国家社会(26140)
教育部(24549)
大学(23874)
期刊
(76374)
经济(76374)
研究(52851)
学报(38278)
(34245)
中国(33544)
科学(32938)
大学(27614)
学学(26523)
(25200)
管理(22624)
农业(22395)
(16827)
金融(16827)
教育(13849)
财经(13632)
经济研究(13176)
问题(12207)
业经(12119)
(11904)
(11713)
技术(11622)
(10605)
业大(10439)
科技(9265)
资源(8949)
农业大学(8879)
(8752)
商业(8630)
统计(8278)
共检索到264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三百  万广华  
本文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测算了居民福利及其不均等程度,并且检验了城市蔓延对居民福利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就居民平均福利水平而言,农村地区显著高于老城区和城郊,而老城区和城郊之间的平均福利水平并无显著差异;就福利差异而言,城市三类空间中不均等程度最高的是城郊,老城区次之,农村最低。进一步运用工具变量估计居民福利模型,发现城市蔓延与居民福利的关系在农村和老城区呈U型,在城郊则为"倒U"型。因此,城市蔓延对三类空间居民福利的影响,更多情况下体现为使城郊和非城郊居民之间的福利此消彼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辉  王春凯  陈果  
过度城市蔓延是一种低效外延型的城市发展模式,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到我国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和区域异质性,就35个大城市近20年来的蔓延过程进行分析,从蔓延时段、峰值等角度将其划分为:没有蔓延型、爬升蔓延型、趋稳蔓延型和独特蔓延型四类。对不同模式种类的蔓延成因经验分析,归纳为城市竞争压力、政府决策、产业结构、劳动力收入等影响因素。构建模型发现: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处于过度蔓延过程,而其中产业结构升级会使城市蔓延速度放缓,交通道路等政府投资决策会显著促进城市蔓延,劳动力收入在现阶段对蔓延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蕾  朱喜钢  
对国内外城市蔓延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城市蔓延对街道空间包容性的影响。在城市蔓延语境下提出街道空间包容性的建设对于延长街道生命周期、减小街道空间泛视觉化、控制"弱势心理"蔓延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最后提出街道空间包容性建设的建议:调整街道尺度、增加街景设施、提高街道柔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效顺  曲福田  陈友偲  牟守国  
经济发展与城市蔓延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其假说大都建立在发展与保护矛盾不断激化的基础之上,论文基于国内外城市发展轨迹的判断,提出新的研究假说:经济发展与城市蔓延存在Logistic曲线关系,并选择华东地区典型城市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由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初级阶段过渡到高级或后工业化阶段进程中,对城市蔓延扩张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弱;第二,中国1978—2003年间经济发展与城市蔓延增长具有周期性波动特征,2003年以后两者波动出现明显脱钩或分歧;第三,实证结果显示,上海、南京、无锡和徐州的第二三产业GDP在分别达到2.91×1011、1.02×1011、4.43×101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兰肖雄  刘盛和  胡章  
对国内外城市蔓延概念的界定研究进行综述,归纳了近50年来城市蔓延界定的内涵与主要特征。分析发现,多数界定在关注城市蔓延现象本身特征的同时往往包含蔓延的成因与影响后果,进而较为深入地分析了西方蔓延界定的适用性与局限性。结合我国与西方城市蔓延的比较与分析,总结我国城市蔓延的界定标准与核心内容,提出应遵循界定对象明确、严格区分蔓延现象本身与影响后果、特征明晰并易于度量及充分考虑我国蔓延特殊性4个标准。从城市用地扩张的空间形态、用地强度与使用功能、用地的扩张速度3个方面选择核心特征对蔓延进行界定,有助于区分城市内部扩张的合理扩展与蔓延区域,并为蔓延影响与对策等其他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晓红  
运用2007-2016年我国273个地级市的PM_(2. 5)数据,探讨了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并运用静态和动态计量方法实证考察了不同城市规模的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城市蔓延不但对雾霾污染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通过改变居民交通模式和行为模式影响能源消费,进而对雾霾污染产生间接影响。计量结果表明:不同城市规模的城市蔓延与雾霾污染之间均呈现U型曲线关系;小城市、特大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会带来雾霾污染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这两类城市而言尤为迫切;对于小城市而言,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能有效降低雾霾污染。政府应通过科学确定城市边界、推动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等方式,依据城市规模,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治理雾霾污染。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瑞超  陈东景  路兰  
我国以土地开发为核心的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关联紧密,但土地财政是否影响城市的低密度蔓延还有待检验。基于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城市蔓延的影响,并通过样本重组、替换指标、改变估计方法等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土地财政规模的扩大显著加剧了城市蔓延;居民收入提高对城市蔓延的影响并不显著;产业发展和交通因素是促进城市蔓延的重要原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青  郑小平  
日本在二战后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和快速城市化,出现了城市蔓延现象。在日本,城市蔓延一般是指缺少公共服务地、向邻近非城市区域弥漫式扩展,这种开发模式是地方政府在实施城市规划中对发展的企业、土地持有者和中央政府等做出让步的结果,并产生了高额社会成本、财政成本和土地成本。虽然日本城市规划者将土地重整视为城市规划之母和抑制城市蔓延的有效手段,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最近日本政府提出建设紧凑城市的政策,旨在降低小汽车依赖性和重新繁荣市中心以应对不断减少的人口和快速老龄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春  康宽  孙英杰  
基于中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了普惠金融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就业的增加;普惠金融发展对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就业均具有促进作用,对东部地区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第二及第三产业就业的增加,其中,对第三产业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大;普惠金融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规模较高的城市就业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普惠金融发展对总体就业及第二产业就业水平的促进作用具有双重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和涛  田玲玲  田野  罗静  朱丽霞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城市蔓延问题对科学认识与引导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利用RS和GIS技术,从蔓延指数、紧凑度、蛙跳指数、分形维度、SBC指数、几何重心、雷达图等方面分析1990—2010年间武汉市建成区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借助于人口密度梯度和船头波方法分析武汉市城市建成区与人口蔓延的空间协调性。研究发现:武汉市存在严重的城市蔓延,在蔓延形态上表现为土地利用破碎度整体较高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蔓延方向上以西南方为主。与此同时武汉市人口增长仍然集中在主城区而非城市边缘地区,人口增长与建成区增长在空间上互相分离。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治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强  李新华  
文章借助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构建蔓延指数从时空两个维度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蔓延现状。并从政府政策制度、经济、人口和工业发展等方面探究了长江经济带城市蔓延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户籍制度对城市蔓延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是形成人口低密度、城市空间无序扩张的主要原因,土地供给对城市蔓延的影响并不显著,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及工业发展也对城市空间无序的蔓延式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毛文峰  陆军  
利用2009—2016年中国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了蔓延的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蔓延对城市创新质量存在显著的负向效应;对于中西部地区中小规模城市、人口收缩型城市,城市蔓延对城市创新质量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第二产业比重越高的城市,城市蔓延对城市创新质量的负向影响越明显。推进紧凑化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和秉承精明增长的城市规划理念是未来提升城市创新质量的努力方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柴志贤  孙玲  
本文利用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城市蔓延及其他因素对城市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密度、人均GDP分别与城市人均碳排放量表现出一定的"U型"与倒"U型"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对人均碳排放影响不甚显著;产业结构因素短期会显著提高碳排放量,但在长期会降低碳排放量;城市可达性的交通条件对人均碳排放影响不显著。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强  刘安国  朱华晟  
本文在介绍西方城市蔓延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西方学者有关城市蔓延的界定、测度,以及城市蔓延机理的研究,并提出了西方城市蔓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建华  
我国城市蔓延问题,表现为大规模无序扩张。它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成因,中国二元化经济增长模式是其内在驱动力,公共财政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以及土地制度改革滞后是其制度性成因。因此需要深入到城市空间结构内部找到一种合理的布局,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提高制度供给作为解决城市蔓延问题的根本出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