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0)
- 2023(14467)
- 2022(12298)
- 2021(11196)
- 2020(9686)
- 2019(22061)
- 2018(21635)
- 2017(41199)
- 2016(22591)
- 2015(25045)
- 2014(24841)
- 2013(24283)
- 2012(22084)
- 2011(19879)
- 2010(19452)
- 2009(17818)
- 2008(17384)
- 2007(15297)
- 2006(12908)
- 2005(10964)
- 学科
- 济(91521)
- 经济(91423)
- 管理(64255)
- 业(61215)
- 企(49468)
- 企业(49468)
- 方法(46682)
- 数学(42088)
- 数学方法(41575)
- 中国(24093)
- 财(23889)
- 农(23567)
- 学(19139)
- 业经(18977)
- 贸(17707)
- 贸易(17704)
- 地方(17235)
- 易(17225)
- 农业(15907)
- 务(15743)
- 财务(15702)
- 财务管理(15665)
- 企业财务(14861)
- 制(14508)
- 环境(13957)
- 技术(13871)
- 理论(13116)
- 和(12801)
- 银(12374)
- 银行(12309)
- 机构
- 大学(320658)
- 学院(319569)
- 济(128705)
- 经济(126116)
- 管理(124982)
- 理学(109809)
- 理学院(108565)
- 管理学(106482)
- 管理学院(105905)
- 研究(105457)
- 中国(77039)
- 科学(69347)
- 京(66598)
- 农(61921)
- 财(55688)
- 业大(54996)
- 所(53464)
- 中心(49834)
- 农业(49563)
- 研究所(49491)
- 财经(45993)
- 江(45811)
- 经(41995)
- 北京(40331)
- 经济学(39929)
- 范(39546)
- 师范(38965)
- 院(38044)
- 经济学院(36447)
- 州(36214)
- 基金
- 项目(229485)
- 科学(180298)
- 基金(168944)
- 研究(156464)
- 家(151242)
- 国家(150076)
- 科学基金(128395)
- 社会(100710)
- 社会科(95680)
- 社会科学(95650)
- 基金项目(90209)
- 省(89671)
- 自然(87309)
- 自然科(85423)
- 自然科学(85395)
- 自然科学基金(83875)
- 划(76736)
- 教育(72153)
- 资助(68731)
- 编号(61078)
- 重点(52031)
- 部(49849)
- 发(48192)
- 创(47834)
- 成果(47042)
- 科研(45569)
- 计划(45203)
- 创新(44831)
- 国家社会(42654)
- 教育部(42191)
- 期刊
- 济(126020)
- 经济(126020)
- 研究(81918)
- 学报(58900)
- 农(53558)
- 中国(53269)
- 科学(51163)
- 财(43790)
- 大学(43324)
- 管理(42135)
- 学学(41382)
- 农业(36258)
- 技术(27090)
- 教育(25254)
- 融(23268)
- 金融(23268)
- 财经(21979)
- 经济研究(21035)
- 业经(20993)
- 业(19980)
- 经(18844)
- 问题(18762)
- 版(16876)
- 统计(16700)
- 技术经济(15876)
- 业大(15554)
- 科技(15525)
- 策(15324)
- 资源(14548)
- 商业(14425)
共检索到440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佳
采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了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利用281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蔓延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影响效应的空间分异。结果显示:城市蔓延不利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城市蔓延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中西部地区城市空间的低密度扩张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但东部地区未受影响。以城市规模作为门限变量的面板门限回归估计结果表明,在城市规模小于182万人的大部分城市,其城市蔓延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对城市规模超过这一门限值的大城市,其城市蔓延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城市蔓延 TFP增长率 空间分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开明 徐扬
以城市蔓延指数的测算为基础,利用中国2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城市蔓延对电力强度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总体上城市蔓延对电力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电力强度随城市蔓延的扩散呈先递减后递增的U型特征,当城市蔓延指数为0. 6左右时,电力能源效率最高;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城市的蔓延程度对电力强度的影响具有稳健性,但实际效应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成坤
[目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经济基础、社会功能、生态环境和城乡融合等四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基于2001—2021年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对我国285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动态面板平滑转移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1)样本期间,从总体来看,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呈增长趋势。(2)新型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3)新型城镇化对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规模以及不同粮食功能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结论]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要想在推动城镇化的同时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必须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扶持力度等多个方面同时入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佳 陈浩
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对城市交通设施和人口集聚密度影响城市生产率的协同机制进行了分析。城市交通设施水平提高对城市产出效率增长存在人口密度门槛,即只有当人口密度达到一定水平后,交通设施供应的增加才能促进城市生产率的提高,在小于该人口密度的城市,交通设施供应的增加将对城市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提高,城市生产率将发生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且人口密度的提高对城市生产率的边际效益随着交通设施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分地区的实证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交通设施水平对城市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的门槛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在中西部地区部分人口密度低的城市,存在着交通设施的过度供给...
关键词:
城市交通设施 集聚密度 城市生产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邵汉华 夏海波
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是现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蔓延已成为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2004—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城市蔓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异质性关系。研究发现:①城市适度蔓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显著提升作用,蔓延过度则呈现抑制效应或者影响不明显;②就人口集聚的区域差异而言,城市蔓延对东部地区促进作用突出,而对中西部地区更多表现出抑制效应;③此外,随着经济超过最优集聚区间,两者之间的反方向关联变为同向关系,进一步发现,两者之间显著存在基于制造业集聚的"倒U型"门槛效应,而在服务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城市,城市蔓延的促进效应并不显著。本文深化了对城市蔓延影响城市绿色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对中国正在推进的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也有着启示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开明 钱旭倩 李泗娥
本文探究城市蔓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选择合理有效的城市发展模式,以降低城市蔓延的环境负外部性。本文根据2005—2014年全国110个重点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计量模型的差分广义矩估计解析城市蔓延影响环境污染的实际效应。研究表明:城市蔓延显著加重了城市的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中西部城市和大城市的蔓延式发展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较为突出,东部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蔓延式发展对生活污染的影响则更为明显。该研究对于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强化城市环境治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沈肇章 陈酉晨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切入点,研究财政科技支出与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法(DEA-Malmquist)测算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1—201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是否存在地区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2001—2017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阐明财政科技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的影响。研究结论:广东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明显,珠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高于粤东西北地区;财政科技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珠三角地区的正向效果要强于粤东西北地区。提出政府可以把财政科技支出作为一个抓手,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和支出方式,促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先锋 陈琳 吴伟东
本文以2003~2013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中国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人力资本流动与集聚进一步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更加有利于大城市TFP的提升;(2)融入人力资本分层集聚及其与交通基础设施的交互作用同样促进作用显著,并且有利于大城市TFP的提升,而不利于中小城市的TFP的提升;(3)经济越发达,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4)信息化水平与交通基础设施替代作用明显,中小城市的替代作用更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章韬 王桂新
考虑集聚外部性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对我国285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1990~2008年间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提高是我国城市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而与集聚外部性紧密相关的要素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仍是制约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城市经济密度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两种不同的影响途径:制造业在市辖区内的空间集聚体现为"拥挤"效应;人口空间密度则对地方产出的影响存在倒U型特征。人口因素仍然是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人口与制造业的空间"共聚"现象对城市产出有着显著为正的影响。
关键词:
集聚经济 经济密度 生产率 技术效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婷婷 付伟 陈静
信息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对于资源地区走出"资源诅咒"困境意义重大,但一直被学界忽略。创造性地将信息化发展水平引入"资源诅咒"论述中,采用DEA—Malmqusi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3-2017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分析了信息化发展水平在资源依赖与GTFP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导致资源依赖与GTFP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当信息化发展水平低于门限值时,无论资源依赖程度如何变化,它与GTFP的关系总是处于倒U型曲线右侧,即位于"资源诅咒"部分,而当信息化发展水平高于门限值时,无论资源依赖程度如何变化,它与GTFP的关系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即位于"资源祝福"部分;②信息化发展水平是显著影响资源依赖与GTFP的倒U型曲线拐点右移的要素,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升能推迟或阻止"资源诅咒"的到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强 高楠
文章基于2000~2013年中国34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城市蔓延影响环境污染的内在机理及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蔓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显著为负,对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正面影响,表明城市空间快速且低密度的扩张即城市蔓延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减轻了城市环境污染。研究还表明,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显著为正,意味着中国当前还处于环境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的左侧,尚未达到碳排放峰值,同时,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国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因此,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解决中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美喆 柒江艺
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数字经济在增强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环境规制力度的加大是否有助于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还有待探讨。选取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两类环境规制手段,基于2009—2020年我国281个地级市(未含港澳台地区城市)样本数据,理论探讨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在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环境规制显著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影响为负,遵循成本效应占主导;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影响为正,创新补偿效应占主导。数字经济有助于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并逆向调节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负向影响,正向调节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正向影响,能够有效抑制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阻碍作用,强化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考虑模型内生性问题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间动态性、空间溢出性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是环境规制和数字经济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渠道。异质性检验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负向影响程度最高的是东部地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正向影响在西部地区不显著,数字经济对环境规制的赋能作用在东部地区表现更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负向影响趋于减弱,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正向影响趋于增强,数字经济的正向调节效应不断凸显。我国应加速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使用,实现环境规制从命令控制型向市场激励型转变,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数字经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洪银 王向
优化利用城市内部空间是新型城镇化的焦点。从财政分权和城市政府间竞争的角度建立城市空间蔓延模型,基于服务需求密度的模型突出城市蔓延对服务业发展的抑制作用。理论分析和基于城市数据的计量检验显示:城市政府拥有越高的财政分权、城市间竞争越激烈、交通基础设施越便利,城市空间蔓延就越快;城市空间快速蔓延、人口密度下降不利于服务业发展,尤其是抑制了消费性服务业的增长。
关键词:
城市蔓延 服务业 财政分权 新型城镇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郝伟伟 张梅青 刘宗庆
要实现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首先必须实现区域内城市自身一体化紧凑发展。探索城市交通、城市紧凑度以及城市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区域内各城市一体化紧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京津冀区域13个地级市统计数据,实证探究了交通影响下的城市紧凑度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运用熵值法,综合计算出13个地级市从1999年到2012年的城市紧凑度,结果显示京津冀大部分城市处于中等紧凑度水平;然后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模型构建了城市交通—城市紧凑度模型,实证得出交通的改进与完善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紧凑度的提高,但这一影响效应存在时间滞后性;最后,通过构建交通—城市紧凑度—生产率模型,得出城市紧凑度高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森圣 张宗益
采用我国1994-2011年的地级市数据,在多维度测算城市规模分布的基础上,使用联立方程考察了城市规模分布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城市规模分布趋向大城市集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恶化,这一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市规模分布趋向大城市集聚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缓解,但是在西部地区却恶化了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缓解城乡收入分配不平等。认为地方政府应考虑区域差异及自身禀赋,依此选择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环境规制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80个地级市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结构红利假说”的非线性检验——基于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双门限回归分析
官员更替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我国大城市蔓延过程的异质性与影响因素——来自3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
出口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公共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面板分析
城市蔓延对私家车发展的影响——基于中国2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的分析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及收敛性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分析
中国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差异性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人力资本构成、生产率差距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