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0)
- 2023(9400)
- 2022(7928)
- 2021(7004)
- 2020(5829)
- 2019(13015)
- 2018(12661)
- 2017(24712)
- 2016(13356)
- 2015(14238)
- 2014(13740)
- 2013(13718)
- 2012(12870)
- 2011(11600)
- 2010(11489)
- 2009(10434)
- 2008(10108)
- 2007(8878)
- 2006(7892)
- 2005(6924)
- 学科
- 济(60459)
- 经济(60397)
- 管理(38960)
- 业(36402)
- 企(29057)
- 企业(29057)
- 方法(24819)
- 数学(21799)
- 数学方法(21639)
- 中国(16997)
- 农(15328)
- 地方(14244)
- 环境(14228)
- 学(13824)
- 财(13548)
- 业经(13479)
- 产业(11593)
- 贸(10875)
- 贸易(10873)
- 易(10521)
- 农业(10242)
- 制(10069)
- 技术(9789)
- 划(9667)
- 务(8292)
- 财务(8290)
- 财务管理(8273)
- 体(8022)
- 企业财务(7956)
- 和(7751)
- 机构
- 大学(194879)
- 学院(194219)
- 济(83556)
- 经济(82016)
- 管理(73861)
- 研究(71678)
- 理学(65122)
- 理学院(64342)
- 管理学(63247)
- 管理学院(62940)
- 中国(50673)
- 科学(47468)
- 京(41879)
- 农(41649)
- 所(37279)
- 业大(35111)
- 研究所(34565)
- 财(33606)
- 农业(33493)
- 中心(31329)
- 江(28137)
- 财经(27805)
- 院(26549)
- 经济学(26367)
- 北京(25562)
- 经(25392)
- 经济学院(24036)
- 范(23527)
- 师范(23080)
- 科学院(22480)
- 基金
- 项目(142196)
- 科学(112523)
- 基金(106094)
- 家(96805)
- 国家(96090)
- 研究(93573)
- 科学基金(81553)
- 社会(63254)
- 社会科(60283)
- 社会科学(60266)
- 基金项目(57278)
- 自然(55615)
- 省(55497)
- 自然科(54330)
- 自然科学(54312)
- 自然科学基金(53364)
- 划(47657)
- 资助(42348)
- 教育(40408)
- 编号(33158)
- 重点(32666)
- 发(32107)
- 部(30659)
- 创(29964)
- 计划(29220)
- 创新(28184)
- 科研(27886)
- 国家社会(27310)
- 科技(25469)
- 业(25432)
共检索到271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阳 孙婧 逯进
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从线性和非线性影响的角度,考察了城市蔓延、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协同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蔓延会加剧环境污染,当产业结构跨越门槛值后,其对环境污染的加剧作用将有所下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减轻环境污染,当城市蔓延水平跨越门槛值后,其对环境污染的减轻作用将被部分抵消;固定资产投资仍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中城市的环境污染。据此认为,在继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深圳、上海、北京等经济增长中心应发展为紧凑型多中心城市,其他大中城市则应通过增强人口吸聚力,减少城市蔓延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城市蔓延 产业结构 环境污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强 唐幼明
有序推进城市蔓延对实现城市可持续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统一化夜间灯光数据测度城市蔓延,匹配2003—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探究城市蔓延的环境效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传导机制进行检验,最后进行城市异质性和空间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蔓延显著减缓了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环境污染,且减排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城市、财政压力低的城市以及中小城市中更为明显;考虑外溢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本地的城市蔓延同样抑制了周边城市的环境污染;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蔓延通过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抑制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合理化是重要的中介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晓红
运用2007-2016年我国273个地级市的PM_(2. 5)数据,探讨了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并运用静态和动态计量方法实证考察了不同城市规模的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城市蔓延不但对雾霾污染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通过改变居民交通模式和行为模式影响能源消费,进而对雾霾污染产生间接影响。计量结果表明:不同城市规模的城市蔓延与雾霾污染之间均呈现U型曲线关系;小城市、特大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会带来雾霾污染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这两类城市而言尤为迫切;对于小城市而言,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能有效降低雾霾污染。政府应通过科学确定城市边界、推动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等方式,依据城市规模,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治理雾霾污染。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开明 钱旭倩 李泗娥
本文探究城市蔓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选择合理有效的城市发展模式,以降低城市蔓延的环境负外部性。本文根据2005—2014年全国110个重点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计量模型的差分广义矩估计解析城市蔓延影响环境污染的实际效应。研究表明:城市蔓延显著加重了城市的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中西部城市和大城市的蔓延式发展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较为突出,东部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蔓延式发展对生活污染的影响则更为明显。该研究对于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强化城市环境治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姝
近年来,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两大国家战略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基于2004—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MM方法分析两大战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当前的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其中,城市化与废气污染和污水污染之间都呈现正相关,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环境所面临的压力正变得越来越大;产业结构调整与废气污染之间呈现负相关,与污水污染之间呈现正相关,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楠
本文从产业结构和环境污染两大系统以及影响这两大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出发,构建反映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后,预测中国环境污染的发展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参数变量的适当调控,分析调整产业结构、科技投入强度和能源消费强度等不同调控方案对未来环境污染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按照现有系统发展规律,至2022年,工业废气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预计达到1176190亿标立方米、146.98亿吨和115.57亿吨。2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科技投入强度和降低能源消费强度能够使得环境污染物排放显著下降。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环境污染 系统动力学 仿真预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楠 于维洋
文章选取1990~2012年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及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运用熵值法计算出反映中国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指数,通过基于VAR模型的协整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对环境污染的长期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环境污染的格兰杰原因。协整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均证明中国环境污染的变动受产业结构即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影响较大,且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会带来环境污染的恶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冉启英 王健龙 杨小东
作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负外部性产品之一,雾霾污染无疑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提高城市创新质量并减少雾霾污染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城市蔓延已成为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2004—2018年中国26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城市蔓延和创新质量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雾霾污染存在时间黏滞效应和空间流动性;城市蔓延显著促进了雾霾污染,而城市创新质量对雾霾污染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城市蔓延与创新质量的交互作用显著促进了雾霾污染,表明城市蔓延弱化了创新质量的减霾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地城市蔓延促进了邻近地区雾霾污染,本地创新质量对邻近地区雾霾污染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关键词:
城市蔓延 创新质量 雾霾污染 溢出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瑞
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影响的促进效应、抑制效应及净效应。结果显示:产业集聚的抑制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41. 34%,促进效应增加了城市环境污染19. 58%;在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共同作用下,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21. 77%;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在不同年份、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区均显著为负,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降低作用超过了增加作用;随着第二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递减,第二产业的集聚弱化了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作用;随着第三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递增,第三产业的集聚强化了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作用。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城市环境污染 双边随机前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辉 杨烨
利用2003-2013年中国十大城市群所涉及的1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混合OLS方法,阐述了人口、产业集聚等因素的动态演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异质性。结果显示: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城市群人口集聚度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而工业二氧化硫和烟(粉)尘则与之呈"U"型曲线关系;随着人口集聚度的提高,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环境污染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而产业多样化集聚则因污染物各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外部效应;城市群行政分割程度的加强会加重废水排放,但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硫、烟(粉)尘的排放。因此,各地区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利用其"圈层"的结构特点,根据适度集聚原则确定群内人口的集聚度、产业的集聚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辉 杨烨
利用2003-2013年中国十大城市群所涉及的1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混合OLS方法,阐述了人口、产业集聚等因素的动态演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异质性。结果显示: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城市群人口集聚度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而工业二氧化硫和烟(粉)尘则与之呈"U"型曲线关系;随着人口集聚度的提高,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环境污染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而产业多样化集聚则因污染物各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外部效应;城市群行政分割程度的加强会加重废水排放,但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硫、烟(粉)尘的排放。因此,各地区在城市群发展过程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小帆 卢丽文
基于2003年—2016年我国资源衰退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相关数据,测度了资源衰退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业三废减排的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应用面板VAR模型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排放的动态互动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资源衰退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污染减排的耦合协调度仍处于濒临失调状态.脉冲响应图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的减排具有长期效应,工业废水减排有助于倒逼产业结构高级化.我国资源衰退型城市转型发展,应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推动城市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超 肖挺
现有文献探讨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时大都忽略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文章以二氧化硫排放量测度环境污染水平,在估算财政分权对污染排放的影响时加入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作为门限变量。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加剧了污染,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种作用会减弱。此外,当服务业比重提高时,财政分权对于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也将减弱。这意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中央政府给予各省的财政自主权应有所差异。特别是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且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的省份,中央政府应对其财政自主权有更严格的约束。
关键词:
污染排放 财权分配 产业结构 门限回归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秦蒙 刘修岩 仝怡婷
近年来,"雾霾天"在我国很多地区频繁出现,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怀疑城市空间结构会对雾霾污染产生影响。本文综合利用PM2.5地表浓度数据、全球夜间灯光数据、LandScan人口分布数据以及经济统计资料,计算了我国各城市的蔓延指数,并实证分析了城市蔓延和城市规模对地级市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蔓延会提高当地PM2.5浓度,人口规模的提高也会有类似的效应,而且,城市蔓延与雾霾浓度的同方向关联会因城市规模的增加而减弱,小城市的空间蔓延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空气污染。此外,工业城市经常有更高的雾霾浓度。本文结论具有如下现实意义:在城市内部空间规划方面,应该控制各城市尤其是小城市的无序蔓延,坚...
关键词:
雾霾污染 PM2.5 城市蔓延 人口规模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欣远 赵璇 李影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新基建促进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组织管理提供新思路,为城市转型升级提供新途径。本文基于2015—2019年间我国长江城市群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城市蔓延综合指标体系,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基建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蔓延的影响,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新基建对城市蔓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在新基建影响城市蔓延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效应量为49.11%;且新基建对城市蔓延的抑制作用存在边际递减规律。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