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56)
2023(4884)
2022(4049)
2021(3672)
2020(2975)
2019(6792)
2018(6497)
2017(12958)
2016(6960)
2015(7261)
2014(7220)
2013(7128)
2012(6577)
2011(5880)
2010(5844)
2009(5213)
2008(5143)
2007(4493)
2006(3853)
2005(3489)
作者
(19941)
(17058)
(16660)
(16079)
(10824)
(8223)
(7503)
(6477)
(6390)
(5866)
(5858)
(5662)
(5400)
(5290)
(5223)
(5068)
(4978)
(4865)
(4853)
(4840)
(4164)
(4071)
(3979)
(3932)
(3754)
(3733)
(3652)
(3550)
(3358)
(3304)
学科
(28975)
经济(28931)
(19832)
管理(17844)
(12347)
企业(12347)
方法(12333)
中国(12098)
数学(11182)
数学方法(11087)
(10335)
农业(8104)
地方(6820)
(6344)
劳动(6327)
城市(6324)
(6102)
(6074)
业经(5249)
(5034)
城市经济(4610)
人口(4414)
(4366)
银行(4360)
环境(4348)
(4173)
技术(4124)
理论(4035)
(3942)
金融(3942)
机构
大学(99545)
学院(98105)
(42414)
经济(41492)
管理(39291)
研究(35181)
理学(34694)
理学院(34258)
管理学(33733)
管理学院(33534)
中国(24949)
科学(21860)
(20842)
(19939)
(17710)
(17164)
业大(16898)
中心(15909)
研究所(15845)
农业(15605)
财经(15053)
(13912)
(13908)
经济学(13561)
(13050)
师范(12901)
(12884)
北京(12346)
经济学院(12252)
财经大学(11470)
基金
项目(72753)
科学(59206)
基金(56401)
(50631)
国家(50258)
研究(49440)
科学基金(43783)
社会(34679)
社会科(33002)
社会科学(32994)
基金项目(30602)
自然(29210)
自然科(28648)
自然科学(28641)
自然科学基金(28147)
(26530)
(23474)
资助(21969)
教育(21724)
编号(18331)
(16348)
重点(16083)
国家社会(15600)
(15194)
(14737)
教育部(14026)
科研(13933)
创新(13903)
成果(13862)
人文(13630)
期刊
(41295)
经济(41295)
研究(27535)
中国(18559)
(17203)
学报(17156)
科学(16542)
大学(12966)
学学(12559)
(12556)
管理(11849)
农业(11244)
(8233)
金融(8233)
财经(7569)
问题(7566)
城市(6708)
(6539)
经济研究(6525)
技术(6480)
业经(6190)
(5965)
教育(5905)
(5843)
资源(5495)
(5273)
现代(4859)
业大(4748)
技术经济(4472)
科技(4342)
共检索到136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蓉  黄桂田  
本文结合城市落户门槛指数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査数据(CMDS),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城市落户门槛将如何影响异质性劳动力的居留意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城市落户门槛的提升将显著降低流动劳动力的定居意愿,增加其离开与进行短期策略性流动的概率。具体地,城市落户门槛每上升一个单位,流动劳动力离开本地的意愿的概率将上升3.98%,停留1—2年的概率将上升6.81%,停留3—5年的概率将上升6.44%,停留6—10年的概率将上升0.84%,而有永久定居意愿的概率将下降17.90%。城市落户门槛对不同城市规模与技能水平的人群具有异质性作用:中小城市与大城市落户门槛的变化对流动劳动力的居留意愿没有显著影响;特大与超大城市中,相对于低技能劳动力,高技能劳动力对落户门槛的变化更加敏感,落户门槛的提升可能促使高技能劳动力更快地离开本地流向其他地方。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获取与社会认同感等非经济因素是城市落户门槛影响流动劳动力居留意愿的重要途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俊杰  陈一飞  钱文豪  王洪卫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城市特征数据,分析房租负担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以及公共服务可及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房租负担会显著降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城市长期居留意愿,而公共服务可及性的提高能有效削弱房租负担对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负向影响,且削弱的程度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有着显著差异。据此,积极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平抑住房租金,因地制宜提升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公共服务可及性,将是推动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提高城市劳动力市场稳定性的重要课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付明辉  刘传江  董延芳  
本文从成本收益视角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定居意愿的两阶段理论模型,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2017—2018年数据和城市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对农业转移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以及城市异质性下基本公共服务的定居效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提高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定居意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每增加1%,农业转移人口的定居意愿显著提高3.4%,意味着农业转移人口对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的支付意愿约为309元;(2)经营性公共服务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定居效应高于非经营性公共服务;(3)基本公共服务通过提高就业质量和社会保障间接提高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定居意愿,其中就业质量发挥的间接效应更大;(4)基本公共服务对高劳动力需求冲击城市和低房价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具有显著的市民化效应。本文为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抓手,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晨  葛顺奇  罗伟  
外商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和户籍制度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异质性是中国市场化转型中的重要现象,也是影响劳动者工资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结合跨国公司理论和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利用CHIP2007微观数据全面研究了跨国公司对不同户籍劳动者工资提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对城镇和流动人口的工资均有显著作用,城市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增加10%,流动人口工资提升1.8%,城镇劳动者工资提升2.9%;在劳动者工资获得机制方面,跨国公司增强了劳动者职业地位回报和人力资本回报,其对流动人口的作用高于对城镇人口的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曹清峰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基于劳动力技能异质性的理论模型,发现中间品进口种类多样化导致的生产率提升效应会降低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所需的最低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率。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测算城市层面的中间品进口种类,并将其匹配到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微观样本,实证研究显示:中间品进口种类多样化会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概率;中间品进口种类多样化提升农村劳动力城市就业率的效应对省内迁移以及长期迁入的农村劳动力更大,且在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梯次递增;中间品进口种类多样化对低技能农村劳动力就业率的提升效应要更显著,并显著提高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周五七  陶靓  
环境规制影响劳动力就业的路径和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实践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和区域异质性。基于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以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中国劳动力就业存在非线性影响;从整体来看存在双门槛效应,当产业结构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后,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由负转正;从区域比较来看,目前大多数沿海省份产业结构水平已经跨越门槛值,增强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大多数内陆省份产业结构水平尚未跨越门槛值,增强环境规制会对当地劳动力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以发展和前瞻的眼光来看待环境规制,防范和减少环境规制的就业风险;根据不同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精准施政,合理引导环境规制下的劳动力再配置;积极施政引导劳动力技能提升和劳动力空间流动,实现环境规制在环保和就业方面的"双重红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伟平  刘乃全  
现阶段劳动力迁移与地方政府公共品的提供密切联系。本文基于一般均衡理论框架,考察了异质性公共支出对劳动力迁移的净影响机制。理论模型揭示了生产型和消费型公共支出影响劳动力迁移的不同机制:生产型公共支出的净效应取决于"生产率效应"与"拥挤效应""税负效应"的平衡,消费型公共支出的净效应取决于"消费性效应"与"税负效应"的平衡;两类公共支出对劳动力迁移均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且净效应方向相反。进一步,本文运用283个城市面板数据及非线性门槛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生产型公共支出、消费型公共支出对劳动力迁移的净影响分别呈现出倒"U"型和"U"型的单一门槛效应,且门槛值分别为766和167(人/平方公里)。...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敬水  丁宁  
文章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了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机理;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与技能工资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企业绩效越好、创新能力越强、生产率水平越高、外资参与度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出口企业与体制内企业存在明显的技能工资溢价。(2)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男性占比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技能型员工占比与技术型员工占比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人力资本异质性进一步扩大了性别技能工资差距。(3)劳动力异质性与企业异质性交互项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技能型员工占比扩大了狭义技能工资差距,技术型员工占比进一步扩大了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大于狭义技能工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覃大嘉   徐恬恬   贾侃   施怡   蔡祺  
受外部环境动荡影响,稳定就业大局、留住人才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任务,吸引了学术与实践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别于过去研究多采用的经济与社会学视角,本研究从中国现实情境出发,延续我国崇尚“劳动”的核心思路,基于能反映个体能动性与受动性辩证逻辑的“职业”视角,结合阴阳和谐认知框架探究个体职业能力与职业可持续对其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本文运用SmartPLS3.0软件对196份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职业能力正向影响个体长期居留意愿;(2)职业可持续性正向影响个体长期居留意愿;(3)职业能力和职业可持续性的交互作用负向影响个体长期居留意愿,其中交互作用体现出阴阳和谐认知框架的动态平衡特质。本研究主要贡献在于:(1)从我国独特的制度情境出发,立足于马克思哲学的劳动定义对原本西方基于工具性价值视角诠释的职业定义进行了新的意义建构,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有意义的补充;(2)基于阴阳和谐认知框架进行假设构建,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各变量间的复杂互动机制;(3)结合哲学视角与后疫情情境,本文为政府与企业在个体职业发展、招人留才等相关政策制定与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凯  朱亚卓  占少梅  
东道国劳动力异质性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与程度一直被传统研究所忽视。本文从劳动力规模、劳动力质量、劳动力成本以及劳动力结构4个维度对东道国劳动力异质性进行全面考察。利用涵盖69个国家(地区)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以往经常被忽略的健康水平是影响FDI流入的重要因素,东道国较高的健康水平有利于促进FDI的流入;在教育方面,中等教育的普及有利于吸引发展中国家FDI的流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对FDI流入的影响不显著;在工资方面,东道国较低的工资水平有利于吸引FDI的流入;在人口结构方面,少儿抚养比与FDI的流入呈正相关关系,老年抚养比的影响不显著;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华昱  刘厚俊  
利用中国家庭与城市层面数据,考察不同技能劳动力集聚对改善劳动者收入与就业水平所起的作用、该作用的空间范围、以及如何受技术进步影响。得到以下四点发现:首先,代表高技能的高端服务业劳动力集聚正成为推动收入与就业水平增长的核心动力,制造业次之;其次,劳动力市场多样化程度上升有助于提升收入与就业水平,低端劳动力的作用不可或缺;第三,劳动力集聚所产生的影响在由城市中心外延至18公里处达到峰值后下降,呈空间局部性;最后,在给定人口密度的情况下,交通网络与互联网扩大了高、中技能劳动力集聚的作用,但交通网络的边际效果高于互联网。因此,多元包容的劳动力市场更有利于改善劳动者福利,有限空间内的劳动力集聚效应可通过技术手段加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平  张鹏鹏  
房价过快上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不仅影响了居民的个人生活,也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劳动力消费偏好异质性纳入理论分析,从消费视角分析房价上涨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进而对产业结构变动的不同影响,并利用2004-2013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相对房价上涨导致普通劳动力的流出和技术人才的聚集,改变了城市的劳动力供给结构,进而对不同产业的迁移和布局产生影响: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排挤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演变,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此,文章认为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来提升劳动力流动能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江永红  陈奡楠  张彬  
文章基于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城市房价上涨及区域性房价差异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房价具有"门槛"效应,城市房价的上涨促进了知识型、复合型人才的集聚而阻碍了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呈高技能偏向型特点;同时,房价上涨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呈现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房价具有"门槛"效应,但中部地区房价上涨引致了劳动力"极化"——即低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人才聚集,劳动力质量向两端偏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狄子新  
本文通过构建异质性劳动力分析框架,引入人力资本差异理论,分析认为人力资本溢价是对"劳动力质量"的正常回报。进而运用1978-2012年我国数据加以实证,结果显示低技能人力资源供给水平对人力资本溢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1 9 9 2年以来,这种影响呈现强化的趋势。最后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推动技能型教育发展、完善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机制和发展知识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珊珊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规制力度的不断强化.如何兼顾环境规制与就业稳步增长已成为理论研究者与决策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借鉴了AK模型中引入环境污染强度的方法.将环境污染强度作为环境要素引入C-D 函数.通过生产者均衡条件推导出就业的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我国1995-2012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加强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最后基于劳动力收入、受教育程度异质性视角考察了环境规制影响劳动力就业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我国就业之间的关系并不冲突。总体来看.环境规制与我国就业之间存在U型曲线的动态关系.即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从不同劳动力收入水平地区来看.高收入地区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表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