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09)
2023(13961)
2022(11691)
2021(10883)
2020(8934)
2019(20832)
2018(20353)
2017(39134)
2016(21021)
2015(23675)
2014(23674)
2013(23150)
2012(21262)
2011(19087)
2010(18792)
2009(17430)
2008(16964)
2007(15113)
2006(12842)
2005(11192)
作者
(61794)
(51777)
(51609)
(49051)
(32647)
(24948)
(23504)
(20266)
(19704)
(18198)
(17497)
(17379)
(16322)
(16125)
(16058)
(16021)
(15939)
(15465)
(14932)
(14880)
(12880)
(12679)
(12344)
(11887)
(11807)
(11571)
(11410)
(11367)
(10465)
(10307)
学科
(87547)
经济(87457)
管理(61725)
(56087)
(46027)
企业(46027)
方法(42449)
数学(37873)
数学方法(37340)
中国(23905)
(23639)
(22118)
(18677)
地方(18136)
业经(18135)
环境(16946)
(16605)
贸易(16602)
(16138)
农业(15567)
(14616)
(14143)
财务(14083)
财务管理(14047)
理论(13383)
(13322)
企业财务(13255)
(12936)
技术(12020)
(11635)
机构
学院(301448)
大学(300725)
(120144)
经济(117492)
管理(116127)
理学(101030)
理学院(99918)
研究(99651)
管理学(98009)
管理学院(97477)
中国(73150)
科学(64150)
(62810)
(53479)
(53316)
(50012)
业大(48085)
中心(47061)
研究所(45907)
(44552)
财经(43244)
农业(42588)
(39303)
(39062)
北京(38575)
师范(38556)
经济学(37046)
(36706)
(35446)
经济学院(33611)
基金
项目(211365)
科学(165961)
基金(153581)
研究(149521)
(135490)
国家(134397)
科学基金(115134)
社会(94936)
社会科(89976)
社会科学(89947)
(83592)
基金项目(81293)
自然(76457)
自然科(74680)
自然科学(74655)
自然科学基金(73274)
(70825)
教育(69418)
资助(62800)
编号(60218)
重点(48038)
成果(47209)
(46109)
(45807)
(44030)
科研(41579)
课题(41544)
创新(41202)
计划(39924)
国家社会(39461)
期刊
(125554)
经济(125554)
研究(81243)
中国(53391)
学报(50938)
(47565)
科学(45825)
(42267)
管理(40714)
大学(38365)
学学(36499)
农业(32333)
教育(28702)
技术(27239)
(22533)
金融(22533)
业经(21608)
财经(20903)
经济研究(20592)
问题(18344)
(17971)
(16914)
(15753)
统计(14756)
技术经济(14626)
资源(13905)
商业(13740)
科技(13644)
图书(13553)
(13395)
共检索到426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凤   廖鑫   周贤永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完善政府体制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然而区域营商环境影响要素和条件组合有待进一步挖掘与分析。基于西南某省9个地市的田野调查,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资源—能力”整合性分析框架,以我国10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必要条件分析(NCA)和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探究优化营商环境的生成逻辑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单一制度、资源或能力要素不构成营商环境优化的必要条件。从条件组合看,制度、资源和能力要素相互依赖,4种组态形成高水平营商环境,分别为资源支持下的政策和政企联动型、制度和资源双向引领下的数字政府驱动型、制度和能力双重协同下的财政资源推动型、能力主导下的资源驱动型。分析还表明,8种组态会产生非高水平营商环境,从而解释部分城市营商环境未达到高水平的主要原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范合君   吴婷   何思锦  
数字政府网站建设对于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其存在的多种组态对营商环境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选取2020年我国278个地级市样本数据,采用fsQCA方法进行结构组态分析,探究实现高水平城市营商环境的数字政府网站建设组态。通过研究共提炼出5条有助于实现高水平城市营商环境的政府网站建设组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3种优化城市营商环境的数字政府类型(传统网站访问与政府务实型、新媒体渠道构建与政府回应型、政民互动协同型)。同时,还发现了6条应当规避以免产生非高水平城市营商环境的政府网站建设组态。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露  周建国  
在政策倡导与实践探索的双重推动下,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成为应对新问题、化解矛盾冲突与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作为一个“神奇”的概念,创新同时满足组织行动所追寻的合法性逻辑和结果逻辑。处于多重制度环境中的基层行动者,或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境、特殊需求与利益选择塑造“典型实践”,或迫于制度化压力而采取任务式创新、趋同化创新与展示型创新等策略行为,由此形成基层治理创新的不同实践样态。基层治理创新乱象丛生,有碍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基于制度与行为的融合视角,阐释基层行动者的制度压力与回应行为及其制度性同构、策略性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乱象生成于合法性逻辑对结果逻辑的挤压、策略行为运作的隐性空间以及制度逻辑与行为逻辑的互构,进而提出从识别创新样态、矫正创新乱象与促进创新变革等方面优化基层治理创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芳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方式,与流域水环境治理具有内在契合性。流域水环境协商治理是建设流域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它涉及政府层面的多层次民主协调、政府-企业-社会之间的协商合作、公民与公民之间的自主协商三个不同层面及其治理机制。实现流域水环境协商治理应该将协商治理的理念与制度建设纳入我国流域水环境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之中。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艳   贺正楚  
新质生产力是驱动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着力点。对新质生产力“先进科学技术、新介质劳动资料、高素质劳动者、新料质劳动对象”4个维度的7要素联动影响产业升级的逻辑进行理论分析。采用动态QCA分析法,基于我国2011—202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结合理论框架,探究新质生产力要素影响产业升级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多要素联动匹配才能影响地区产业升级;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核心存在条件,有“数字化基础设施—人力结构高级化—新料质产业”驱动型、“人力结构高级化—新料质产业”驱动型、“新介质劳动资料—高端人力规模”驱动型三类产业升级的路径;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核心缺失条件,有“新介质劳动资料—绿色经济”缺失型、“新质工具和设备—人力结构高级化”缺失型、“高素质劳动者—新料质产业”缺失型三类非产业升级的路径;部分时间点,组态的组间一致性受外部环境冲击有所波动,且各组态地区差异化明显,驱动产业升级的组态案例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而非产业升级的组态案例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研究结果为新质生产力多要素联动匹配促进产业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借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栋  
生活世界观或生成性思维是现代职业教育内容研究的路向。现代职业教育内容的生命力取决于是否融入现代社会时代之灵魂,是否融入生命哲学之精神,最终实现现代职业人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及可持续发展之目的。现代职业教育内容生成的逻辑路径以现代职业教育内容的意蕴为经,以生命哲学理论、教育现象学理论、领域特殊性理论和"做中学"理论为纬,从理论、课程、教材、教学过程、学习者个体经验五个层次建构现代职业教育内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黄成节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和必要措施,高职校企合作是社会多元协同、博弈互动的过程,必然要求突破传统的治理模式,而协同治理是深化多元主体合作、推进资源整合、完善社会管理的创新之道。文章分析校企合作协同治理的社会生成及模式变迁,阐释协同治理变革及创新的内在要义,并从构建信任关系、培育多元主体、建立互动机制、强化政府引导等角度探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为构建稳定高效的校企合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工作参考,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持续走向善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涛  
在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过程中,全球经济首次出现了同步运行,与之相对,由于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上的差异,各国反危机的公共干预路径却呈现分化,一同一分之下,使中国本已异化的货币环境更加复杂;同时以此次危机为界,维系中国经济30多年发展的制度红利、劳动力红利和全球化红利三大要素已发生变化,经济融资规模和结构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在经济平稳转型的要求下,货币环境的修复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加紧推进多层次金融市场构建(包括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和资金价格机制完善(包括人民币汇率机制和利率市场化)就成为修复路径的选择。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琪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在对农村的主战场位置、老年人的需求状况的深刻把握基础之上。历时性地看,既有研究经历了从“资源匮乏”到“精神空缺”的老年需求定位转向,并基于客体本位视角提出文化公共品供给路径,但这种过于强调老年人的受众角色以及“物”的供给内容,忽视其精神需求实现于村庄主体间性的社会交往这一事实。伴随乡村社会转型,生产性交往、仪式性交往逐渐失去实质内容,而社会性交往因为“熟人社会”与“需求同质”双重条件支撑,被认为是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主要实践类型。然而,以公共空间衰落、公共文化异化、公共组织无为和公共利益脱嵌为表征的村庄“去公共性”,致使老年人面向村庄的社会交往面临不少困顿。以迈向友好为取向,提出组织动员同辈群体与适老文娱活动、加强国家宣传下乡与村庄精英吸纳、重塑基层组织自主性与公共服务能力、创新土地确权模式和结平衡账机制四重路径,以促动社会交往所需的空间再造、文化亲和、组织有为和利益相关,推动“不分年龄、人人参与”的村庄社会交往秩序建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兴明  
农村土地管理中的"诺斯悖论",反映了地权逻辑下乡村治理困境的制度性缘由,也揭示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式共生关系。利益相关者的共生与博弈形成了乡村治理中的内在张力。综观博弈式共生下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与行为逻辑可以看出,以"利益争夺"为导向的土地管理方式是引发各种利益纠纷和矛盾冲突的源头,这种土地管理异化现象是乡村治理困境生成的内在动因。化解乡村治理困境需要依靠法治的力量,通过持续推进法制建设,将土地管理与乡村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这是地权逻辑下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集文  牛慧铭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公共设施的兴建,环境邻避运动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环境邻避风险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对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基于案例嵌入分析发现,中国城市环境邻避风险的生成逻辑是邻避设施存在的实在风险加剧感知风险,政府回应力和公信力不足激化矛盾,公民意识的增强提升风险感知程度,网络媒体介入进一步加剧社会风险。需要基于生成逻辑寻求中国城市环境邻避风险治理逻辑的恰当表达。这是中国城市环境邻避风险生成逻辑考察的意义所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纪琳  
兴趣电商以消费者兴趣为出发点,以优质内容为载体,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在“人、货、场”三大要素上表现出崭新特征,且赋予中长尾商家更多的流量变现机会。兴趣电商的实现路径是由流量、内容、算法与生态闭环相互作用而成。在未来,兴趣电商将面临隐性需求、供应链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挑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振方  李萍  
城乡经济循环是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生产力水平提高不断由低质量向高质量演进。我国历经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城乡分割体制下的"偏向"型城乡经济循环和改革开放时代不断改革的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依附"型城乡经济循环,正致力向乡村振兴新时代城乡融合体制下的"互惠"型城乡经济循环新发展格局转变。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业已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时代之需和兴国之要。然而,畅通城乡经济循环过程中,在体制机制、要素循环、产业对接、城乡供需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现实梗阻,窒碍了城乡经济循环有效"畅通"。因此,从夯实城乡经济循环的条件基础、打通城乡经济循环的主要动脉、创新城乡经济循环的主流形式、完善城乡经济循环的基本保障四个方面建构起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实现路径,促进城乡经济循环向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敏  段进军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本质上是人类行为的产物。它的生成在于要素的雨林组合模式,在于创新媒介的流动链接作用,在于交流与空间组织形式改变,三者共同解释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成的合理性逻辑,解决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何以生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两条实现路径:空间重构与机制建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兴  
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是影响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问题也是难题。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破解乡村内生发展难题,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生成逻辑是以人才培养为引擎,带动产业振兴以形成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进而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当前教育中所出现的乡村教育资源不足,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需求不匹配,教育人才产出与乡村可持续发展脱节,掣肘了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效,可以通过优化乡村教育资源,健全职业教育体系,人才产出“亲农”等路径来纾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