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1)
- 2023(9781)
- 2022(8411)
- 2021(8020)
- 2020(6724)
- 2019(15737)
- 2018(15491)
- 2017(30062)
- 2016(15535)
- 2015(17350)
- 2014(17081)
- 2013(16472)
- 2012(14713)
- 2011(12853)
- 2010(12696)
- 2009(11204)
- 2008(10576)
- 2007(8639)
- 2006(7160)
- 2005(5722)
- 学科
- 济(63751)
- 经济(63684)
- 管理(46292)
- 业(42478)
- 企(35509)
- 企业(35509)
- 方法(34417)
- 数学(31464)
- 数学方法(30853)
- 中国(17698)
- 财(16849)
- 农(14975)
- 业经(12235)
- 地方(12055)
- 务(11574)
- 财务(11516)
- 财务管理(11495)
- 企业财务(10953)
- 理论(10926)
- 环境(10260)
- 农业(10178)
- 学(10084)
- 贸(10043)
- 贸易(10036)
- 易(9744)
- 技术(9325)
- 和(9156)
- 制(9136)
- 划(8580)
- 银(7829)
- 机构
- 学院(207705)
- 大学(206997)
- 管理(87534)
- 济(85046)
- 经济(83281)
- 理学(76805)
- 理学院(76025)
- 管理学(74401)
- 管理学院(74013)
- 研究(61070)
- 中国(47065)
- 京(42098)
- 财(38836)
- 科学(36731)
- 财经(31635)
- 中心(30323)
- 经(29068)
- 业大(28930)
- 江(28253)
- 所(27228)
- 经济学(26710)
- 农(26368)
- 范(25855)
- 北京(25539)
- 师范(25520)
- 研究所(24871)
- 经济学院(24298)
- 财经大学(24036)
- 院(23315)
- 经济管理(22749)
- 基金
- 项目(151997)
- 科学(122309)
- 基金(113516)
- 研究(110037)
- 家(98001)
- 国家(97268)
- 科学基金(86786)
- 社会(71603)
- 社会科(68188)
- 社会科学(68172)
- 基金项目(60502)
- 省(58452)
- 自然(57769)
- 自然科(56370)
- 自然科学(56354)
- 自然科学基金(55313)
- 教育(52190)
- 划(49187)
- 资助(46443)
- 编号(43629)
- 部(33867)
- 重点(33824)
- 成果(32534)
- 创(32076)
- 发(31419)
- 国家社会(30260)
- 创新(30039)
- 教育部(29936)
- 大学(29421)
- 科研(29391)
共检索到283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策 李逸飞 楚尔鸣
基于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准自然实验,匹配2006—2018年的地级市城投债数据,采用多期倍差法,研究了城市荣誉评选与城投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对城投债规模扩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后,城投债发行额和余额均有显著增长;城市荣誉所带来的财政收入效应和土地金融效应能够提高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能力,而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会增加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需求;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对城投债用途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偿还有息债务、基建投资、补充营运资金、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财政透明度较低的城市参加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对其城投债扩张的影响更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磊 王兰兰
本文以入选"文明城市"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了评比表彰理论模型,并采用2003—2017年232个地级市数据和多期PSM-DID方法实证分析了"文明城市"评选对地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这一研究考察了在政绩观转型的政策背景下政府债务的扩张机制,弥补了对地方政府举债动因相关研究的空白,也有助于完善官员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给"评比表彰"这一政策的激励效果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证补充。研究发现:(1)入选"全国文明城市"能显著提高地方城投债规模,该结果经过异质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财政分权激励对"创文"引发的债务扩张存在正向中介效应,而晋升压力、政绩压力则对政治激励有调节效应;(3)官员在不同任期下将表现出不同的策略性行为,长任期能显著降低官员以债融资偏好。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斗 张镜
以2003—2020年中国2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基于“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剖析城市品牌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城市品牌建设能够提升绿色经济效率。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城市品牌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在地理区位较优、品牌依赖度较高及品牌相对稀缺的城市更加明显。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城市品牌建设能够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强化环境规制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绿色经济效率。研究结论为充分识别城市品牌建设效应及拓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逯进 赵亚楠 苏妍
"文明城市"评选是以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导向,以此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治理新模式,污染治理是其设立的重要目标。文章基于2003-2016年全国22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PSM-DID方法全面考察了"文明城市"评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特征及其作用机制。主要结论为:首先,"文明城市"评选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环境,同时在考虑了"低碳城市"和"智慧城市"以及"环境保护法"等政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后,虽然"文明城市"评选的作用有所下降,但是其减污效果依然十分显著;其次,机制分析表明,"文明城市"评选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改善了环境污染;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文明城市"评选对环境污染的改善因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文章的研究结果为"文明城市"这一城市品牌评选活动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了实证支持,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能力提供了思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潘柳芸 张永生 刘家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与污染排放的主体,其环保投资的动力来源是什么?文章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企业在文明城市评选过程中如何进行环保投资决策。研究发现:其一,企业在文明城市评选过程中会减少企业环保投资。该结论在采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反向因果检验和PSM-DID等稳健性检验方法后依然成立。其二,机制分析表明,企业“内部自利”对企业环保投资产生显著抑制效应,且政治联系和过度自信会加强上述抑制效应。其三,上述“内部自利”抑制效应尤其体现在国有、低污染行业、经济发达以及文化底蕴欠缺地区的企业。文章从微观企业层面实证检验了企业在文明城市评选中进行环保投资决策的主导力量,为考察宏观政策对微观企业影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易成栋 张申鑫 陈敬安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努力提高城市品质和文明水平。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模式,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活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探究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2003—2019年我国248个地级市的数据,运用多期DID模型分析了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对房价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对城市房价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城市在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之后会拥有更高的房价。机制分析表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通过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集聚以及提高土地价格,进而正向影响城市房价。异质性分析表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对房价的影响具有区域、人口规模以及城市等级等方面的异质性,与其他城市相比,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对房价的促进作用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城市、人口规模大的城市以及高发展等级城市中更为明显。
关键词:
全国文明城市 房价 多时点双重差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倩倩 周建军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践行创新型国家战略迈出的坚实一步,在促进创新发展的同时,对地方政府债务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为外生冲击,探索其对城投债扩张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能显著推动城投债发债规模的扩大,其作用强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趋势;机制分析表明,这一效应的产生会通过与地方官员更替和晋升、地方创新赶超压力与要素配置等渠道叠加的间接路径实现;这一债务扩张作用在中西部、北方、一般地级市以及人口规模较小的城市样本中更突出,城市群建设与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城投债规模的控制。因此,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应以地方比较优势为遵循,建立弹性的考核标准,同时谨防因债务积累导致的债务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欧阳伊玲 王愉靖 李平 高昊宇
本文利用中国各地级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9年城投债券的发行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公共数据开放对城投债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显著降低了当地城投债的发行利差,平均效应为11.5个基点。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降低了投资者的信息搜集成本,信息溢价降低;同时,大数据赋能投资者进行外部监督,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效率,促使城投企业的信用风险下降。公共服务、社会民生和经济类等与城投业务相关的数据发挥了主要作用,且公共数据开放的整体质量越高,利差的降低作用越强。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政府推动形成数据开放共享的高效运行机制,对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存在积极作用。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数据要素 城投债 信用利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乔俊峰 黄智琛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是中国宏观杠杆率居高不下的症结所在。撤县设区引发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否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务的过快增长呢?本文以撤县设区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6—2017年全国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显著提高了城投债的发行规模与发行概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撤县设区会通过土地出让收入效应与地方政府竞争效应两个渠道推动债务增长。其中,土地出让收入效应的作用机制在于撤县设区可增加地级市政府可支配的土地资源,提高其偿债预期,推动地级市政府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地方政府竞争效应的作用机制在于撤县设区将加剧地级市政府间竞争,从而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与财政收入规模,进而加剧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组合类型的城市,撤县设区对地方政府债务具有异质性影响:相较于中部地区,东西部城市的债务规模扩张更严重,强县设区的债务增长效应大于弱县设区。本文的研究表明,当前亟需理性、合理地推动撤县设区,盲目撤并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积累,从而加剧债务风险,不利于城市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锋 李博峰 卢洪友
当选"文明城市"能否为城市发展或居民福利带来实惠?基于此,将当选全国文明城市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DID方法和地级市数据,选取经济增长、就业和房价三个重要的民生指标,识别当选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民生改善效应。结果显示:"当选文明城市"对商品房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但对经济增长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创建"文明城市"虽有助于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但"文明城市"并没有成为改善企业营商环境、吸引经济资源流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金字招牌"。未来应以改善政府治理、市场秩序、诚信制度、法治建设等"软件设施"为目标,完善"文明城市"评选的考核指标体系,以"创城"为契机,增进居民福利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亚平 聂锐
发展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很多区域经济学学者的观点,实践上也受到了几乎所有区域管理者的极力推崇。但区域城市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基于收益最大化和避免出现"大城市病"的考虑,城市规模应"适度",而且在扩张城市规模时,还必须考虑宜居性、灾害风险、水资源与能源承载力、要素禀赋、交通通达性等因素。
关键词:
城市 适度 规模 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子怡 陈志斌
文章以2009-2013年27个省份的城投债发行额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内部激励因素(信号传递激励)和外部压力因素(政府治理因素)均会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产生影响,并且腐败程度越高、财政透明度越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财政分权程度越低、晋升激励越高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因此,构建廉洁高效、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发挥信号传递的激励作用,有助于维持债务规模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完善政府债务治理机制,通过优化官员年龄结构、保持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青玉 陈逸 陈志刚
随着当前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乡~城"转移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城市居民对住宅和公共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在高需求的拉动下,不仅住宅地价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且住宅地价的变化也会对城市规模的扩张产生一定程度的引致效应。本文基于城市规模扩张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反映住宅地价变化与城市规模扩张间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中国大陆48个典型大中城市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住宅地价的上涨会显著推动城市规模的扩张,但随着住宅地价的持续上升,其对城市规模扩张的作用将呈现"倒U型"的变化规律。此外,在处于不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城市中,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住宅地价上涨对城市规模扩张的影响弹性越大:且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住宅地价持续上涨对城市规模扩张的负向抑制作用也会越明显。最后论文从完善城市土地市场尤其是住宅地价管控的角度,提出了引导城市规模有序扩张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住宅地价 城市规模扩张 城市化 大中城市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毛捷 韩瑞雪 徐军伟
文章关注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影响,以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两税合一")作为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变化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北京市全口径政府债务数据及其他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使得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进而刺激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即财政压力增加10%,人均地方政府债务增长34.66%;(2)上述效应具有滞后性与持续性,债务扩张效应从税改第2年(即2009年)开始显著表现出来,且该效应在之后数年内持续存在;(3)通过平行趋势检验、扩大样本时间跨度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实上述效应确由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引起,而非其他因素导致;(4)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第二产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和财政自给率较高的地区,财政压力的债务扩张效应更加显著。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深刻认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内在机制提供了基于北京市等特定地区的可靠证据。
关键词:
财政压力 全口径 债务扩张效应 两税合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