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38)
- 2023(9837)
- 2022(8765)
- 2021(8316)
- 2020(6797)
- 2019(15986)
- 2018(16000)
- 2017(30826)
- 2016(16822)
- 2015(18811)
- 2014(18827)
- 2013(18696)
- 2012(17006)
- 2011(15235)
- 2010(15029)
- 2009(13604)
- 2008(13033)
- 2007(10895)
- 2006(9487)
- 2005(7993)
- 学科
- 济(66792)
- 经济(66717)
- 管理(46806)
- 业(43007)
- 企(35633)
- 企业(35633)
- 方法(31424)
- 数学(27208)
- 数学方法(26911)
- 中国(18882)
- 农(16596)
- 学(15809)
- 地方(15240)
- 财(14580)
- 业经(14034)
- 环境(11421)
- 理论(11405)
- 农业(11249)
- 和(11034)
- 贸(10746)
- 贸易(10742)
- 易(10354)
- 技术(10053)
- 制(9890)
- 务(9439)
- 财务(9382)
- 财务管理(9365)
- 划(9308)
- 教育(8890)
- 企业财务(8878)
- 机构
- 大学(236167)
- 学院(233567)
- 管理(97720)
- 济(88571)
- 经济(86405)
- 理学(85540)
- 理学院(84558)
- 管理学(83148)
- 管理学院(82737)
- 研究(77897)
- 中国(55346)
- 京(51079)
- 科学(50755)
- 所(38375)
- 财(37858)
- 业大(36799)
- 农(36519)
- 研究所(35429)
- 中心(34656)
- 北京(32101)
- 范(32035)
- 江(31820)
- 师范(31791)
- 财经(31410)
- 院(29111)
- 农业(28734)
- 经(28640)
- 州(26602)
- 师范大学(26114)
- 经济学(25291)
- 基金
- 项目(169785)
- 科学(133670)
- 基金(123570)
- 研究(122955)
- 家(107731)
- 国家(106863)
- 科学基金(92408)
- 社会(76363)
- 社会科(72314)
- 社会科学(72293)
- 基金项目(67391)
- 省(65504)
- 自然(61817)
- 自然科(60356)
- 自然科学(60346)
- 自然科学基金(59232)
- 划(55794)
- 教育(55361)
- 编号(50549)
- 资助(49858)
- 成果(39787)
- 重点(37325)
- 部(36729)
- 发(35728)
- 创(35019)
- 课题(33937)
- 创新(32643)
- 科研(32305)
- 大学(31392)
- 教育部(31302)
共检索到324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建 陈云谦 胡智超 魏海
城市与其腹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对城市腹地的准确识别有助于科学评估城市发展实力与潜力,已成为当前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制定的重要决策支撑。本文系统梳理了城市腹地概念内涵,从流度辐射区、城市吸引区,到中心地与腹地互动,再到中心地与腹地一体化的历史变化。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城市腹地定量识别的研究进展:识别对象从单一城市腹地转为城市群腹地,识别内容则从宽泛的综合腹地转向具体产业、金融、信息腹地等,识别方法为对传统场强模型的多要素修正。最后,将城市腹地定量识别研究展望概括为网络城市腹地与虚拟腹地识别、经济—生态—人文腹地的综合识别、遥感数据与非参数化模型的应用等3个方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联,蔡小峰
腹地为中心城市的经济活动提供多种支持性资源,腹地的大小、质量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腹地概念自20世纪初得到应用以来,对于腹地理论的探索一直蕴含于经济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的学说发展过程之中。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文章认为城市腹地不仅是一个体现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状态的客观概念,它的动态性决定了城市腹地也须体现了城市的竞争意识,增强辐射力、争取较大的腹地空间更是城市竞争发展的一项战略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了以城市竞争策略为支撑的腹地划分方法,并从综合性腹地和城市优势产业腹地两方面给出技术方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建 马晶 袁媛
城市边缘带作为城市与乡村相交接的特殊地带,是城市化进程中最为敏感的区域;城市边缘带的定量识别是研究边缘带社会结构、景观格局和发展梯度的基础工作,也是城市化生态环境效应定量分析的前提条件。但边缘带识别的理论与方法未受到足够重视,缺乏系统梳理。本文在对比分析城市边缘带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城市边缘带识别的实质与内涵;提出了基于指示要素—空间单元—判别模型的城市边缘带识别概念框架,并从上述三方面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城市边缘带识别研究进展;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城乡作用机理探析、多要素综合识别、非参数化模型融合、多尺度转换以及长时间序列动态监测等将是下一步重点研究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顾朝林 张悦 翟炜 管卫华 李强 赵娜 刘晨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城市与区域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数理模型和模拟方法、单个城市增长和动力系统研究、城市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发展过程模拟研究、空间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以及多模型复合/集成系统研究等。主要结论为:1950年以前的城市与区域研究主要采取时间序列预测法,依靠历史资料的时间数列进行趋势外推研究;1960-1970年代主要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人口统计学模型和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研究;1970-1980年代,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发展了诸如交通、人口、土地等专业模型,展开对城市与区域问题的深入分析;1990-2000年代,研究数据的获取手段得到极大的改善,利用数据模型、地计算分析、模拟预测等分析手段使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有了长足进步。近年来,由于空间数据挖掘的突破,大数据、云计算和巨型模型系统开始进入城市与区域研究领域,多模型复合/集成系统研究成为主要研究方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孔凡娥 周春山
选取衡量城市实力的四类指标,用聚类分析方法,确定与广州处于同一级别的中心地城市;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主因子,采用影响力指数计算2004年广州腹地的断裂点,并结合流态分析,将广州城市腹地划分为包括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在内的直接腹地以及包括重庆、江西、福建和湖北在内的竞争腹地。其范围与泛珠江三角洲的省区基本相当。然后用同样方法计算广州1985、1994年的断裂点,比较改革开放近20年来广州城市腹地的变化,分析了变化的原因;最后,探讨了未来广州腹地拓展的策略,并认为推进泛珠江三角洲一体化建设对拓展广州腹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城市腹地 广州 泛珠江三角洲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邬冰 王亚丰 佟玉凯
对我国沿边一类口岸城市分类后,在建立沿边口岸城市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SPSS11.5软件的因子分析,揭示我国现阶段沿边口岸与城市腹地互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口岸经济是岸城一体化的根本动力,口岸经济地域单元是岸城互动的地域增长空间。目前,口岸经济因子对沿边口岸县级城市的综合发展影响明显,对沿边口岸地级城市发展影响较弱。在口岸经济地域单元内加速推进型产业的极化增长是实现沿边口岸与市域腹地互动的本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潘竟虎 刘伟圣 尹君
从"城市结节性"和"空间交通可达性"两个方面改进场强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指标体系计算城市结节性指数,利用累积耗费距离测算空间可达性,借助k阶数据场模型并遵循场强取大原则,综合测度分析了1991年和2010年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影响腹地范围及空间演变特征。测度结果表明,1991-2010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从1991年的246.98分钟缩短为2010年的193.43分钟,空间场能显著增长且空间分异性显著;中小城市不同程度地扩展了自身的影响腹地,而大城市的腹地则有所收缩;城市腹地的偏移度总体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态势,空间形态总体趋于规则和紧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唐永伟 刘合林 聂晶鑫
城市创新空间的识别是开展创新空间研究的基本问题,有必要对现有识别方法进行总结,以廓清创新空间识别的关键问题。在回顾城市创新空间概念发展基础上,总结创新空间的定性和定量识别方法,并重点总结定量识别方法研究进展,从数据、测度方法、识别尺度三个维度进行评述。最后,提出三点研究展望。研究认为,应进一步聚焦创新的功能和空间内涵,聚焦创新空间的异质性特征,关注创新空间形成机制的前沿动态,提高创新空间识别的准确性、前瞻性,促进创新空间研究深化。
关键词:
城市创新空间 识别方法 进展 展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华国
林业遥感经历了航片判读、卫片目视解译、蓄积量定量估测阶段后,已经进入参数定量反演阶段。在林业对遥感业务化监测和精度提升的强烈需求下,定量遥感逐步与林业遥感交叉融合,林业遥感定量化研究的人才队伍、理论模型、数据源和应用方法逐渐成熟。本文提出了林业定量遥感的概念和框架,指出了其中关键的科学问题:(1)如何使遥感解译、建模和反演适应复杂的森林状况;(2)如何提高参数反演的准确度;(3)如何丰富林业遥感数据源;(3)如何发展更为智能化的遥感数据自动化算法。在介绍适合林业的定量遥感模型和通用反演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高光谱、热红外、激光雷达和微波遥感数据源的林业应用方法。未来林业定量遥感将在全波段数据统一建模和信息融合机制、机理模型反演、大数据融合等方面进行突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振福 汤晓雯
选取大连港、营口港、秦皇岛港、天津港、青岛港、烟台港、丹东港和日照港共八个主要港口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腹地烟羽模型对大渤海圈下的港口腹地范围在四个不同时间点进行了细致划分,得出划分结果,分析其演变特征,进而得到大渤海圈下港口腹地的演变趋势:天津港、烟台港的腹地范围将在稳定的基础上出现小幅波动;营口港、日照港、丹东港的腹地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大连港、秦皇岛港、青岛港的腹地范围可能继续缩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石培基 王祖静 李巍
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有3个5A级和15个4A级景区,但是由于受交通条件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旅游经济并不是十分发达。本文将城市地理学的腹地理论应用于旅游规划中,同时考虑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综合规模和公路交通条件,在GIS软件支持下,采用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以2009年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为研究对象,借助场强模型和哈夫模型,计算旅游经济的场强,进行城市旅游腹地的测定,发现场强随着距离中心城市和路网越远而逐渐减小,并且腹地多形成于中心城市周边,沿路网分布十分明显。然后将旅游腹地与市域行政区范围进行叠置分析,找出属于处于相同层次类型的城市,以期为增加全省旅游经济收入,全省城市旅游经济区划和旅游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路网络 城市旅游腹地 GIS 甘肃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爱珠
该文概括了我国口岸城市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阐述了口岸城市同腹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指出口岸城市的发展与其辐射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动态的协同规律。并提出了加快口岸城市与腹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
口岸城市 腹地经济 一体化发展 协同规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聂春祺 谷人旭 王春萌 许树辉
通过构建城市综合实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测算了福建省67个县级城市的综合实力并将城市划分为4个等级。在GIS平台中,计算局部莫兰指数,采用GIS栅格分析方法,利用场强模型对不同等级的城市腹地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福建省城市综合实力空间自相关特征表现为中部沿海的大城市集聚和北部的小城市集聚;福建省场强分布与700m等高线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场强值分布呈现明显的"一主一次"双轴线特征,次一级城市空间格局与高一级城市场强空间分布特征高度相关,高等级城市腹地呈垂直于海岸线的带状分布;地级城市腹地与行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康 孙东琪
收缩正成为"新常态"席卷全球,引发一系列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局部收缩也开始在我国部分城市区域显现。城市收缩是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之一,也是经济地理学者亟需关注和研究的新命题。文章从收缩的概念内涵、收缩城市的空间分布与特征类型、收缩的量化测度、城市收缩的动因机制和作用过程、城市收缩的模拟与响应策略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城市收缩具有显著的全球性、地方性、多维性和复杂性特征,没有统一的分析模式,中国城市收缩的研究亟需建立本土化的分析框架;既有的相关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甫园 王开泳 陈田 李萍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等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全面分析,界定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和局限,指出国外研究在城市生态空间对居民福祉作用与机理,生态空间感知、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生态空间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机理,生态空间治理方法与原理,公平理念指引下生态空间格局及其优化等5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空间分析、心理感知与社会调查等多方法的应用。基于国内研究局限,借鉴国外研究进展,提出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