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45)
- 2023(3685)
- 2022(3030)
- 2021(2373)
- 2020(1821)
- 2019(4012)
- 2018(4065)
- 2017(7920)
- 2016(4201)
- 2015(4754)
- 2014(4979)
- 2013(5206)
- 2012(4803)
- 2011(4443)
- 2010(4408)
- 2009(3608)
- 2008(3349)
- 2007(2925)
- 2006(2644)
- 2005(2272)
- 学科
- 济(23722)
- 经济(23700)
- 管理(15873)
- 环境(10750)
- 方法(10295)
- 数学(9350)
- 数学方法(9165)
- 业(8510)
- 中国(7996)
- 学(6232)
- 城市(5977)
- 企(5806)
- 企业(5806)
- 地方(5588)
- 划(4797)
- 资源(4472)
- 城市经济(4279)
- 规划(4144)
- 环境规划(4027)
- 和(3982)
- 人民(3871)
- 农(3753)
- 生态(3619)
- 发(3593)
- 消费(3592)
- 结构(3564)
- 财(3416)
- 经济学(3298)
- 水平(2899)
- 消费水平(2897)
- 机构
- 学院(66418)
- 大学(66192)
- 济(29232)
- 经济(28483)
- 管理(26736)
- 理学(23226)
- 研究(23043)
- 理学院(22944)
- 管理学(22442)
- 管理学院(22338)
- 中国(16962)
- 科学(14978)
- 京(14592)
- 财(11528)
- 所(11150)
- 中心(10432)
- 研究所(10239)
- 业大(9845)
- 财经(9722)
- 经济学(9205)
- 北京(9168)
- 院(8993)
- 江(8949)
- 经(8771)
- 农(8695)
- 范(8572)
- 师范(8515)
- 经济学院(8279)
- 州(7334)
- 经济管理(7286)
- 基金
- 项目(47993)
- 科学(39038)
- 基金(36896)
- 家(32456)
- 国家(32267)
- 研究(31856)
- 科学基金(28757)
- 社会(22215)
- 社会科(21286)
- 社会科学(21281)
- 基金项目(19753)
- 自然(19710)
- 自然科(19300)
- 自然科学(19299)
- 自然科学基金(18859)
- 省(17824)
- 划(15582)
- 资助(14736)
- 教育(13398)
- 编号(11492)
- 发(10569)
- 重点(10509)
- 部(10230)
- 国家社会(9662)
- 科研(9295)
- 计划(9270)
- 创(8979)
- 教育部(8686)
- 创新(8605)
- 人文(8541)
共检索到92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竹 耿涌 薛冰 郗凤明 焦江波
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的选择对核算结果具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参照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根据中国能源统计现状,利用能源表观消费量数据和现行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将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分为3种核算方式:①基于能源平衡表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②基于一次能源消费量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③基于终端能源消费量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并分别根据3种能源消费核算方法构建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体系;以北京市为案例对比3种方法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的选择对核算结果有很大影响,通过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认为排放因子、碳氧化水平及加工转换过程是产生不确定性的3个...
关键词:
CO2核算方法 能源消费 中国能源统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丛建辉 朱婧 陈楠 刘学敏
根据中国城市可获得的"活动水平数据",论述了目前城市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核算的五种方法,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能源平衡表中"消费量合计"数据的修正方法,并以河南省济源市为案例对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采用不同方法所得到的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具有明显差异;活动水平数据选取标准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核算结果的精确性和可比性有着较大影响,修正方法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错算、漏算和多算,具有一定优势。据此认为,核算者应对核算结果进行规范的不确定性分析与质量控制说明。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体系、改进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明确活动水平数据的选取规则,以降低核算者在数据选取上的主观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正 周侃 樊杰 赵浩
市—县单元碳排放核算是空间降尺度开展碳减排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因市、县级能源数据缺失,国内外学者对市—县尺度碳排放核算方法提出各自见解,但不同核算方法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未有归纳和总结,不利于研究人员选用。论文基于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文献,系统归纳市级和县级尺度碳排放核算方法,发现:市—县尺度形成了清单算法和夜间灯光反演两大类核算方法。(1)清单算法包括:“自上而下”分解法,按照市/县各部门产值占省级对应部门的比重,将能源消费量分配到目标单元;“自下而上”调查法,逐部门调研获取能源数据并核算碳排放;“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法,将可获取的部门能源数据和能源数据分解结合使用。(2)夜间灯光反演法包括:方程参数降尺度传导法,假定省级单元内部灯光亮度与碳排放函数方程关系一致,沿用省级拟合方程参数、构建省内不同尺度单元灯光亮度和碳排放总量回归模型;降尺度分解法,以夜间灯光亮度总量占省级比重作为权重,将省级能源消费(或碳排放量)分解至下层级行政单元。从空间尺度和研究内容两方面,归纳了不同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立足当下研究需求和核算方法难点,提出在全域范围内基于市—县单元开展碳排放核算,调查典型单元能源消费量并以之为样本,构建灯光亮度和碳排放量反演方程模型,是未来碳核算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丛建辉 刘学敏 赵雪如
从不同角度梳理、辨析了"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组织边界排放与行政地理疆界排放"和"范围1排放、范围2排放与范围3排放"等9种城市碳排放核算的边界界定方法,理清了各种界定方法之间的关系。讨论了间接排放在各种城市碳排放清单指南中的计入程度,发现各种清单指南都把范围2的排放核算在内,而纳入范围3的排放部门数量和纳入方式不尽一致。分析了生产视角核算与消费视角核算各自存在的优劣势,认为消费视角核算是未来城市碳排放核算方法发展的重要方向。介绍了范围1排放、范围2排放与范围3排放的测度方法,提出了应用各方法时须注意的问题。建议各类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组织应联合起来对范围3排放进行更明确的定义和分类,规范核...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凯 李娟 唐宇凌 刘浩龙
随着第一、二产业节能减排潜力的快速释放及其节能减排成果边际递减效应日益明显,服务业成为我国节能减排亟需开拓的新领域。基于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因子与核算方法,估算了1995-2010年我国服务业能源消费与CO2排放量,并探讨其总体变化趋势;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辨识与分解研究样本区间内影响我国服务业CO2排放变动的关键因素及其贡献值。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能源消费主要依赖于石油、煤炭等高碳化能源燃料,CO2排放量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产业规模和人口效应是服务业CO2排放最为主要的增量因素,而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则是服务业CO2排放减量的最主要贡献因素;交通运输、仓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永贵 李晓双
为探究适用于中国省际公平有效的碳排放核算科学方法,基于IPCC碳排放系数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分配原则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双向"视角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从火电生产和消费的跨省能源分流、主要排放源和排放因子数据等不同视角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生产视角,消费视角更能体现中国各省份火电碳流量由东向西逐步下降的趋势,需要引起关注的是,无论是生产视角还是消费视角,内蒙古、山东、江苏、河北、广东火电碳排放量总居高不下。多数省份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于省内生产且用于本省消费,能源排放因子对碳排放计算结果的精确性至关重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永贵 李晓双
为探究适用于中国省际公平有效的碳排放核算科学方法,基于IPCC碳排放系数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分配原则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双向"视角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从火电生产和消费的跨省能源分流、主要排放源和排放因子数据等不同视角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生产视角,消费视角更能体现中国各省份火电碳流量由东向西逐步下降的趋势,需要引起关注的是,无论是生产视角还是消费视角,内蒙古、山东、江苏、河北、广东火电碳排放量总居高不下。多数省份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于省内生产且用于本省消费,能源排放因子对碳排放计算结果的精确性至关重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丽笑 王亚菲
已有的城市碳排放核算研究基于核算实践工作,主要从碳排放源与碳排放活动(即碳排放责任分摊)等基于碳自身特点的角度对城市尺度的碳排放进行核算,然而基于国际统计标准的核算框架阐释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使得一系列城市碳排放核算问题阻碍了城市低碳发展规划。因此,本文拟从核算角度出发,以国际标准的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现有的城市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我国城市特征,对城市碳排放核算进行研究,明确城市碳排放核算的基本要素、分类和基本框架等,并给出具体的京津冀地区14个城市核算实例。本文认为城市人为碳排放与人类经济活动密不可分,城市碳排放核算工作应围绕经济活动(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展开。同时,核算应以“经济领土”与“常住性”为核算原则,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核算分类,以不同的经济活动主体及其相应的经济活动为核算基础,以投入产出模型为方法构建城市碳排放核算框架。此外,本文给出京津冀地区14个城市的碳排放核算实例,通过分部门数据识别各城市不同经济活动下的关键部门,如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过区分来源地追溯京津冀地区14个城市消费排放与收入排放的主要产生地,为促进地区协同减排提供数据支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付坤 齐绍洲
在对中国省级电力碳排放责任核算时,综合考虑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有利于促成各省份更加公平地承担减排责任并协同减排。本文提出了基于共担责任原则下的省级电力排放核算方法,并同时考虑了电力跨区交换因素,这不仅有利于电力生产端和消费端共同承担排放责任,而且也使得电力净调出和调入省份能够合理承担相应的碳排放责任。基于本文提出的方法,核算了2011年中国各省电力碳排放责任。计算结果显示:①相对于生产者责任核算方法,共担责任原则核算方法使中国主要电力生产省份的碳排放责任减少10%以上,而一些电力消费省份的电力碳排放责任则增加20%以上;②基于共担责任核算原则,电力排放量最大的省份是内蒙古,排放最小的省份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馨 牛叔文 赵春升 胡莉莉
中国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将居民家庭的能源消费分为直接和间接两部分,通过生活方式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居民家庭的间接能源消费以及相应的碳排放量,研究了城乡居民家庭两部分能源消费的结构和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应的碳排放。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都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逐年增加而间接能耗下降。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一个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将会增加能源消费量1085.26千克标煤。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结构反映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从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行为逐渐由生存型消费转为发展型消费。家庭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也在逐年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分别达到8535.04万吨和56678.76万吨,农村分别为6883.41万吨和8117.94万吨。在这种形式下,应当引导居民逐步向低碳的生活模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梅 黄贤金 揣小伟
论文从能源消费、工业生产过程和废弃物排放多个方面对中国城市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和分析,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5年中国城市年碳排放量基本呈增加趋势,仅2015年的城市碳排放量较2014年有所降低,这主要是由于煤炭消费量和水泥产量的减少;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碳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25%、26.24%和23.51%,其中,东部地区的占比先增加后降低,中部地区的占比持续下降,而西部地区的占比则持续上升。对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相邻区域的城市碳排放对本地区的城市碳排放造成明显影响;经济规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二产比重和城镇化率的提高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碳排放量的增长。
关键词:
城市 碳排放核算 时空差异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亚伟
本文测算了2000~2010年中国30个省市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并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将碳排放总量分解为GDP、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等4个因素,以此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规模效应、技术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空间结构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促进碳排放增加的决定因素;技术效应是抑制碳排放增加的最重要力量;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空间结构效应对碳排放的作用方向尚不稳定,但对碳排放增加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同孝 赵联振 王伟
利用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公布的碳排放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对山东省2001-2010年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一次能源消费由2001年的11 649.88万t标准煤增长到2010年36 357.25万t标准煤,年均增长12.05%;碳排放量由2001年12 308.17万t增长到2010年30 881.45万t,年均增长9.64%,由煤炭引起的碳排放量占73.09%;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1.21 t/万元下降到2010年0.78 t/万元,年均下降4.23%。针对山东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应大力...
关键词:
山东省 能源消费 碳排放 低碳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杰鲲
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估算了17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测算了1995—2009年山东省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选取人口、城镇化率、人均GDP、工业GDP比例、能源消耗强度作为山东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别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岭回归构建了预测山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STIRPAT模型。通过对比基于两种回归所得模型的拟合效果,最终选择岭回归模型预测了2010—2015年山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最后提出了山东省碳减排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碳减排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彩明 李健
基于IPCC碳排放恒等式,采用LMDI分解法建立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实证分析河北省2005—2014年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能源消费结构是促进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利用效率次之;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对碳排放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力较弱;产业结构抑制了碳排放增长。并提出加强碳排放管理及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LMDI模型 河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