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38)
2023(2227)
2022(1785)
2021(1578)
2020(1080)
2019(2588)
2018(2456)
2017(4602)
2016(2565)
2015(2612)
2014(2673)
2013(2640)
2012(2317)
2011(2161)
2010(2247)
2009(2115)
2008(2083)
2007(1701)
2006(1652)
2005(1483)
作者
(7222)
(5947)
(5781)
(5600)
(3940)
(2816)
(2670)
(2360)
(2272)
(2123)
(2052)
(2007)
(1940)
(1864)
(1814)
(1734)
(1731)
(1725)
(1677)
(1628)
(1436)
(1346)
(1327)
(1317)
(1293)
(1261)
(1230)
(1204)
(1157)
(1147)
学科
(12157)
经济(12136)
中国(9126)
城市(5869)
管理(5425)
地方(4876)
人口(4761)
城市经济(4236)
方法(3071)
(3070)
(2701)
环境(2657)
数学(2646)
数学方法(2617)
(2455)
方城(2451)
(2255)
理论(2060)
国人(2024)
中国人(1978)
发展(1761)
(1752)
地方经济(1743)
问题(1702)
业经(1687)
农业(1666)
(1504)
(1472)
企业(1472)
教育(1459)
机构
大学(38401)
学院(36620)
研究(15608)
(14694)
经济(14123)
管理(12914)
理学(11010)
理学院(10753)
管理学(10551)
管理学院(10461)
中国(9937)
(9189)
科学(9082)
(7533)
(7009)
师范(6991)
研究所(6743)
中心(6597)
(6122)
师范大学(5983)
北京(5873)
(5668)
(5370)
财经(5139)
经济学(5111)
(4718)
城市(4703)
研究中心(4695)
社会(4590)
经济学院(4582)
基金
项目(26051)
科学(21491)
基金(19671)
研究(18815)
(17020)
国家(16865)
科学基金(15074)
社会(13741)
社会科(12935)
社会科学(12932)
基金项目(10760)
自然(9168)
(9103)
自然科(8990)
自然科学(8990)
自然科学基金(8806)
(8436)
教育(8357)
编号(7174)
资助(6946)
国家社会(6066)
(5954)
成果(5720)
重点(5704)
(5509)
课题(5258)
发展(5014)
(4961)
教育部(4901)
规划(4831)
期刊
(16283)
经济(16283)
研究(15041)
中国(7430)
城市(6475)
科学(5905)
(4207)
问题(4158)
教育(4141)
人口(4100)
学报(3798)
管理(3633)
(3614)
大学(3118)
(2887)
发展(2877)
(2877)
学学(2860)
现代(2566)
资源(2499)
地理(2492)
城市问题(2451)
财经(2337)
经济研究(2238)
技术(2169)
人口研究(2151)
中国人(2117)
国人(2117)
(2099)
业经(1993)
共检索到54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约翰·罗根,边馥芹  
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中国老年人与已婚子女高水平的同住现象,通常被理解为传统的家庭观念在这个地区持续的一种表现。但是,在中国城市,尽管受不同的传统与非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仍与子女同住。文章用中国九大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来分析老年人的居住喜好及实际的居住方式。结果表明,很大比例的老年人没有按照他们认为最好的居住方式居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居住方式。甚至他们的居住喜好也取决于实际情况,包括住房面积、是否需要帮助、家庭的规模和对家庭关系的感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艳杰  冀云  
本文采取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调查)分析我国当代老年人的子女孝行观念及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近50%老年人选择"情感关心"是最重要的子女孝行,20%选择了"生活照顾",不足5%的老年人选择了"经济支持"。同时发现男性老年人比女性老年人更多选择"经济支持"和"顺从父母";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经济收入越低的老年人需要更多生活照顾;城镇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少数民族老年人比汉族老年人更多选择了"子女独立"。可见,子女孝顺父母不仅要给予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更重要的是应注重给予父母更多的精神慰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熊江尧  张安全  杨继瑞  
老年照料对子女劳动供给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理论上,老年照料对子女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两种相反的假设,分别是减少劳动供给以提供老年照料和增加劳动供给以应对经济压力。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研究老年照料对已婚子女劳动供给的影响发现,已婚的非独生子女在提供老年照料服务时,丈夫和妻子的劳动时间都会显著下降,呈现出合作的特征;而已婚独生子女在提供老年照料服务时,妻子的劳动时间会下降,丈夫的劳动时间有所增加,呈现出分工的特征。最后,本文针对上述实证结果提供了合理的经济解释,并认为应该通过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制定支持性的财税政策来减轻成年子女的养老负担。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争呈  邹红  
老年人"无休止劳动"或"过度劳动参与"都会对老年人的福利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2013年和2015年三期调查数据,探究有未婚子女、房价与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关系,从家庭代际关系视角,解释了中国老年人"无休止劳动"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有未婚成年子女对老年人的劳动参与存在"婚姻效应",会显著增加老年人劳动参与约3.3%~4.9%;且会通过房价对老年人的劳动参与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会增加有未婚儿子农村老年人的劳动参与;还会显著增加家庭的购(建)房概率和因购(建)房而产生的家庭债务。在中国家庭代际文化背景下,子女"为结婚而买房"的社会现实很可能损害老年人的福利,政府应努力实现年轻人"住有所居"的梦想,保障老年人的福利权益。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景辉  
生育意愿是指人们对待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它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水平和人口发展状况。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中国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了,生育模式发生了变化。生育观念转变可以说是中国人口生育模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关于城市人口的生育意愿,80年代对北京等城市的调查发现,平均理想子女数超过2人,如北京市年平均理想子女数为2.10人,希望有2个孩子者占77.0%,天津市1985年平均理想子女数为2.10,理想2个孩子者占80.0%;上海市1984年平均理想子女数为2.49,理想2个孩子者占50.0%,3个孩子者占36.0%(辜胜阻,1989)。进入90年代,中国城市人口生育模式已达到了一个非常理想的程度,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生育模式转变的重要因素,但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们自身生育观念的转变。关于城市生育意愿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钟左文  
近几年来盐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国家及省计生委指导下,在强化社会制约措施,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同时,以帮助计划生育户发家致富和提供服务为主要内容,实施少生快富文明工程,建立适合本地特点的利益导向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1992年省1%人口抽样调查,人口出生率降到13.22‰,计划生育率上升为87.5%。全市绝大多数县(市、区)计划生育工作走出了困境,初步进入了“三为主”的轨道。实施少生快富文明工程比较早、比较好的县(市、区)计划生育工作开始朝着“既要抓紧、又要抓好”的方向发展。 1 少生快富文明工程帮助计划生育户致富的基本情况 少生快富文明工程包含致富、教育、服务、福利和邻里互助五项子工程。其中帮助计划生育户发家致富是主体子工程。其具体形式有四种:在邻里小组开展结对帮富活动,在村建立少生快富合作社,把计划生育户和新婚夫妇、未婚青年组织起来,在优惠政策扶持下搞股份合作经济;在乡(镇)抓住有发展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姜淑清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1993年6月至1994年4月对北京东城区3034例婚前保健者的性观念、性行为及对性知识的需求等项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7.28%的青年人从中学时期即开始对性感兴趣;60.48%的青年性知识来自书本;3034例未婚青年中有婚前性行为的占45.52%,个体经营者和无业人员高于其他职业。83.88%的调查对象认为婚前性行为是感情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可以理解的。婚前性行为常常造成未婚先孕,既影响女青年的身心健康,也给计划生育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未婚青年中66.84%的人对性知识不了解或稍有了解,他们当中91.20%的人认为婚前性教育很有必要。因此,今后对未婚青年的性知识及避孕知识的宣传指导非常必要,此项工作应从中学开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一笑  
文章以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为依托,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是否同意"养儿防老"观点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养儿防老"观点持赞同态度的老年人仍占主体。人口特征层面上,相较于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更同意此观点;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家庭层面上,家庭规模越大,越倾向于同意此观点。社会经济特征层面上,拥有更多住房、养老保障金及年收入更多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一笑  
文章以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为依托,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是否同意"养儿防老"观点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养儿防老"观点持赞同态度的老年人仍占主体。人口特征层面上,相较于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更同意此观点;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家庭层面上,家庭规模越大,越倾向于同意此观点。社会经济特征层面上,拥有更多住房、养老保障金及年收入更多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沙吉才  
人口的文化和文化构成是人口的重要特征和人口社会结构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老年人口来说,它同样是重要的。根据《中国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所提供的数据,城市老年人口文化同经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迎霞  
文章从收入状况、健康状况、代际支持三个维度研究了我国城市老年人口的贫困形成机理。其中,收入状况是影响我国城市老年人口的贫困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但保障性收入并不能消除城市老年人口的贫困;个体层面的健康状况能够影响我国城市老年人口的贫困发生率;子女的代际支持能够明显抑制我国城市老年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但代际支持对我国城市老年人口的贫困发生率的抑制作用正在逐步下降。如果将贫困视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我国城市老年人口的贫困在更多的时候主要表现为上述三种因素的叠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勤  
老年人口学的建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老年人口是总人口的一部分,当这部分人口只占很小的比例时,他们的问题几乎不被人们所注意,法国人口学家索维说:“在现代一切现象中,人口老化现象是最无可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树新  
一 中国老年人收入状况 由于我国生产力落后,人口和劳动力过多,长期以来被迫实行低工资多就业的政策,60—70年代经历了长达近20年的工资冻结,尽管1979年以来进行过几次调资,但1919年以前出生的老人,即现在70岁以上老人已失去晋升工资的机会,现在70岁以下的低龄老人即使晋升了工资,也受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长期工资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新法  
我国老年人口居世界首位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已超过10亿。现有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以下简称老年人口)8,000多万(均不包括台湾省人口、香港、澳门同胞和国外华侨,下同),约占总人口的8%。 世界老年人口比重1980年为8.6%,欧洲平均为17.4%,北美洲为14.5%,澳洲、大洋洲11.1%,苏联13.3%,亚洲6.6%,拉丁美洲6.8%,非洲4.7%,由此可见,我国老年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