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65)
- 2023(14354)
- 2022(12539)
- 2021(11553)
- 2020(9741)
- 2019(22308)
- 2018(22027)
- 2017(42386)
- 2016(23469)
- 2015(26088)
- 2014(25904)
- 2013(25530)
- 2012(23278)
- 2011(20947)
- 2010(20543)
- 2009(18554)
- 2008(17733)
- 2007(15179)
- 2006(13172)
- 2005(11090)
- 学科
- 济(88430)
- 经济(88327)
- 管理(62734)
- 业(59777)
- 企(47743)
- 企业(47743)
- 方法(41009)
- 数学(35850)
- 数学方法(35479)
- 中国(25870)
- 农(25489)
- 地方(20766)
- 学(20743)
- 财(20562)
- 业经(19775)
- 农业(17524)
- 贸(16099)
- 贸易(16093)
- 易(15557)
- 环境(14908)
- 理论(14601)
- 技术(14094)
- 制(14093)
- 和(13662)
- 务(13017)
- 财务(12958)
- 财务管理(12940)
- 划(12269)
- 企业财务(12178)
- 教育(11666)
- 机构
- 大学(325114)
- 学院(322949)
- 管理(127922)
- 济(122126)
- 经济(119315)
- 理学(112286)
- 理学院(110936)
- 管理学(108926)
- 研究(108796)
- 管理学院(108346)
- 中国(77704)
- 科学(72504)
- 京(69633)
- 农(61077)
- 业大(55652)
- 所(55076)
- 财(52077)
- 研究所(51069)
- 中心(49694)
- 农业(48347)
- 江(46033)
- 范(43852)
- 师范(43332)
- 北京(43296)
- 财经(43156)
- 院(39623)
- 经(39377)
- 州(37667)
- 经济学(35883)
- 师范大学(35283)
- 基金
- 项目(235289)
- 科学(183247)
- 基金(169507)
- 研究(165986)
- 家(150376)
- 国家(149101)
- 科学基金(127023)
- 社会(103678)
- 社会科(98041)
- 社会科学(98013)
- 省(92745)
- 基金项目(92029)
- 自然(85440)
- 自然科(83432)
- 自然科学(83406)
- 自然科学基金(81885)
- 划(78982)
- 教育(75823)
- 资助(68395)
- 编号(67439)
- 成果(52966)
- 重点(52561)
- 部(50374)
- 发(50088)
- 创(48841)
- 课题(46133)
- 创新(45520)
- 科研(45364)
- 计划(44660)
- 大学(43145)
- 期刊
- 济(126361)
- 经济(126361)
- 研究(89847)
- 学报(59656)
- 中国(58489)
- 农(54383)
- 科学(52133)
- 大学(43832)
- 管理(42763)
- 学学(41382)
- 财(37388)
- 农业(37347)
- 教育(35380)
- 技术(25974)
- 融(22828)
- 金融(22828)
- 业经(21776)
- 经济研究(19892)
- 财经(19640)
- 业(19058)
- 问题(18354)
- 图书(18188)
- 科技(17418)
- 经(16737)
- 版(16643)
- 业大(16425)
- 资源(15866)
- 理论(14732)
- 技术经济(14511)
- 现代(14075)
共检索到452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田立法 沈红丽 赵美涵 张婉婉
第一次人口红利促成的"中国奇迹"进入尾声,人口老龄化时代随之而来。老年人再就业既可以改变劳动力供给结构,又能提升储蓄、拉动消费。对天津市市内六区的450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列联表和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因素。人口统计特征为:年龄越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越高。退休前职业特征为:事业单位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小;退休前职业不稳定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强。当前生活特征为:收入不能满足日常开销或子女支持其再就业时,老年人会选择再就业。此外,退休前从事管理岗与从事非管理岗的老年人在再就业意愿方面差异性不显著;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在再就业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灵云 谢孝忍
基于上海市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调查数据,对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年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是否有退休工资、其他老人工作影响等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在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老人工作影响方面存在性别差异。本文的政策建议:鉴于上海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比例较高,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使其"老有所为"。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制定有关就业政策时应当加以考虑。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上海市 再就业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弓秀云 王嘉维
老年人就业或再就业问题是影响老年人生活以及老龄工作的重要方面。老年人的就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制定有关老年人就业政策时我们应当对这些因素加以考虑。文章运用北京市16个区的抽样调查数据,对中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因素开展研究,首先通过交叉表描述老年人再就业的基本特征,然后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检验各个因素的显著性。通过Logistic回归检验,发现在影响中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诸因素中,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是否有养老金等自身因素对就业意愿的影响是显著的,子女数量、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再就业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佳 薛凯文 赵建国
促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实现“银发红利”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鸿沟”严重影响老年人平等享受数字红利的权利,阻碍了城市低龄老年人在退休后选择再就业。聚焦于“数字鸿沟”,选取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鸿沟”和其他特征变量对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选择的影响,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未来“数字鸿沟”对其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程度变化。研究发现:“数字鸿沟”会抑制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且数字技术使用程度加深会增加其再就业的概率。在未来更多的城市低龄老年人会选择再就业,且“数字鸿沟”对其再就业行为的影响将加深。研究结论为填平老年人“数字鸿沟”,释放老龄人口二次红利,实践积极老龄化战略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数字鸿沟 老年人口 退休再就业 机器学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栋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养老方式与服务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了解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的同时,全面分析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自理状况、子女数量、收入状况和养老观念均对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养老方式 居家养老 社区养老 机构养老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
社会养老欠发展使我国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家庭养老为主。在当前家庭照料者的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家庭成员的照料意愿可能会影响老年人所获得照料的质与量。基于上海市失能老年人及其主要家庭照料者的配对样本数据,文章分析了家庭照料者的照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大多数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较强。(2)照料负担维度、责任与情感维度、主要照料者与被照料者的关系维度、社会支持维度中的诸多变量均影响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3)进一步的基于结构方程的路径分析揭示了孝道认同、是否出于爱的照料、关系质量(照料者角度)、关系质量(老年人角度)四个变量既直接影响照料意愿,也通过影响主观照料负担进而间接影响照料意愿。基于上述发现,我们应该发展社会养老以减轻家庭照料者的照料负担、改善家庭关系与提倡传统孝道。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琪 栾海英 张栋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养老方式与服务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了解北京市老年人"以房养老"意愿总体状况的同时,全面分析影响北京市老年人"以房养老"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子女状况、受教育水平和养老观念等因素均对"以房养老"意愿产生影响。
关键词:
以房养老 养老方式 人口老龄化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孙传远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老年远程教育已日益演化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了解老年人远程学习现状和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支持老年人开展终身学习和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使用自编问卷调查了上海市老年人学习的条件、内容、方式、影响因素以及学习的态度和愿望,结果表明:上海老年人开展远程学习的物质条件基本满足;老年人主要学习医疗保健和旅游度假方面的知识,主要凭个人兴趣学习;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等老年教育机构尚不能满足老年人的远程学习需求,需要更多的老年教育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平台;阻碍老年人远程学习的因素多种多样,但身体不好和没有时间是其主要因素,身心方面的主要阻碍是视力弱和无价值感等;老年人认为自身应...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梅 孙爱路
基于对黑龙江森工总局转岗再就业人员的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转岗人员的培训意愿,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人口状况、受教育程度、收入变量和社会资质要求对转岗再就业人员培训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婚姻状况、培训经历和社会相对地位与其培训意愿没有显著关系。总体而言,转岗再就业人员愿意参加政府提供的培训。培训主体在未来应注重整合政府、市场(企业)两方的资源,建立政府和市场(企业)两者共同联动的机制,结合国有企业中转岗再就业人员的自身情况,推动培训体系健康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梅 孙爱路
基于对黑龙江森工总局转岗再就业人员的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转岗人员的培训意愿,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人口状况、受教育程度、收入变量和社会资质要求对转岗再就业人员培训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婚姻状况、培训经历和社会相对地位与其培训意愿没有显著关系。总体而言,转岗再就业人员愿意参加政府提供的培训。培训主体在未来应注重整合政府、市场(企业)两方的资源,建立政府和市场(企业)两者共同联动的机制,结合国有企业中转岗再就业人员的自身情况,推动培训体系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强 岳书铭 毕红霞
本文基于山东省农村失能老年人的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农村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农村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需求强烈,最偏好的长期照护方式是家庭照护,最需要的长期照护服务是康复护理类服务;年龄、文化程度、子女数量、独立居住或夫妻同住、可支配收入、视力、慢性疾病数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和精神慰藉对农村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需求程度有显著影响;相对于家庭照护,文化程度越高、独立居住或夫妻同住、子女数量越少、可支配收入越高、视力越差、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越差、缺乏精神慰藉的农村失能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照护;文化程度越高、独立居住、可支配收入越高、慢性疾病数量越多且日常...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吕雪枫 于长永 游欣蓓
本文基于2016年全国12个省1218份农村调查数据,借鉴医疗服务利用模型,构建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分析框架,利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预置因素中的受教育年限以及需求能力因素中的养老保险、所在地区、家庭规模和家庭存款,显著影响农村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受教育年限越长、养老保险水平越高、家庭规模越大的农村老年人,越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家庭存款越多的老年人,越愿意选择机构养老。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概率发生比,分别是东部地区这一概率发生比的0.514倍和0.422倍。农村老年人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主观解释表明,他们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首要考虑因素,并不是经济负担能力,而是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问题。因此,把机构养老定位在补充地位是较为合理的,加强舆论引导和老龄化国情教育,鼓励老年人储蓄,构建温馨、舒适的养老机构,有助于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高飞燕 章钰洁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让有再就业意愿的低龄老年人重新走上岗位,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转化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浙江省海宁市低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就如何构建老年友好型就业环境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建立老年人再就业培训体系、拓宽就业信息渠道、树立积极老龄观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再就业 低龄老年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栋
本文基于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养老方式与服务调查数据,对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大约有15%的老年人有机构养老的意愿。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教育程度、自理能力、经济条件、子女数量以及养老观念等因素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栋
本文基于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养老方式与服务调查数据,对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大约有15%的老年人有机构养老的意愿。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教育程度、自理能力、经济条件、子女数量以及养老观念等因素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