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81)
- 2023(18633)
- 2022(15618)
- 2021(14576)
- 2020(11985)
- 2019(27408)
- 2018(27000)
- 2017(50763)
- 2016(27715)
- 2015(30960)
- 2014(30939)
- 2013(30195)
- 2012(28088)
- 2011(25411)
- 2010(25561)
- 2009(23346)
- 2008(23156)
- 2007(20930)
- 2006(18163)
- 2005(16300)
- 学科
- 济(116837)
- 经济(116727)
- 管理(81442)
- 业(77731)
- 企(63046)
- 企业(63046)
- 方法(47455)
- 数学(41141)
- 数学方法(40587)
- 中国(35859)
- 农(32660)
- 地方(30776)
- 财(27984)
- 业经(26637)
- 技术(22718)
- 学(22373)
- 农业(22278)
- 制(21268)
- 贸(20755)
- 贸易(20738)
- 易(20018)
- 理论(19156)
- 银(18978)
- 银行(18939)
- 环境(18493)
- 融(18169)
- 金融(18165)
- 行(18134)
- 和(17480)
- 务(17336)
- 机构
- 学院(388412)
- 大学(384192)
- 济(156788)
- 经济(153215)
- 管理(148913)
- 研究(130656)
- 理学(127304)
- 理学院(125801)
- 管理学(123568)
- 管理学院(122802)
- 中国(99578)
- 京(81969)
- 科学(80065)
- 财(72067)
- 所(65331)
- 农(62595)
- 中心(61507)
- 江(61361)
- 研究所(58865)
- 财经(56595)
- 业大(55794)
- 范(53078)
- 师范(52550)
- 北京(51556)
- 经(51138)
- 州(49343)
- 农业(48716)
- 院(48072)
- 经济学(47183)
- 技术(43664)
- 基金
- 项目(257436)
- 科学(203403)
- 研究(190764)
- 基金(183748)
- 家(159299)
- 国家(157906)
- 科学基金(136508)
- 社会(120255)
- 社会科(113988)
- 社会科学(113959)
- 省(104032)
- 基金项目(97349)
- 教育(89103)
- 自然(87217)
- 划(86624)
- 自然科(85233)
- 自然科学(85212)
- 自然科学基金(83658)
- 编号(78765)
- 资助(73944)
- 成果(63302)
- 发(59700)
- 重点(58398)
- 创(57007)
- 部(55778)
- 课题(55663)
- 创新(52683)
- 国家社会(49204)
- 科研(48820)
- 教育部(47801)
- 期刊
- 济(177791)
- 经济(177791)
- 研究(114118)
- 中国(84189)
- 农(57177)
- 财(57089)
- 学报(56347)
- 管理(56146)
- 科学(53660)
- 教育(49811)
- 大学(43104)
- 学学(40220)
- 农业(38928)
- 技术(38398)
- 融(36349)
- 金融(36349)
- 业经(30877)
- 经济研究(27597)
- 财经(27257)
- 问题(24445)
- 经(23511)
- 业(21412)
- 技术经济(20190)
- 图书(19816)
- 科技(19015)
- 统计(18556)
- 商业(18261)
- 版(17921)
- 贸(17915)
- 策(17911)
共检索到589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连俊华 李富强
世界上高度一体化的创新型城市群正成为各个国家参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全球竞争的关键力量。发达国家城市群创新发展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各类创新要素集聚于中心城市,扮演区域创新的枢纽地位;城市群逐渐形成空间功能分工明确的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区域内部健全的创新协同合作机制,促进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融合。我国积极探索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当前不断完善区域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和框架,把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各城市联手打造"科创走廊";发挥上海区域创新龙头的作用,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发达国家区域创新一体化经验,总结我国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同创新的模式,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创新地理集聚和空间溢出效应、完善区域协调机制、优化区域创新环境等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区域创新 协同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爱君 晏敬东
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结合数理仿真分析了城市群创新主体协同的演化过程,发现城市群创新主体的协同演化存在多种均衡;创新主体的初始状态、演化环境和协同机制等因素会影响演化路径。结果表明,创新协同系统的主导方需构建调控和约束机制,引导创新主体选择最优ESS,获得最大收益和社会贡献度。
关键词:
城市群 协同创新 演化博弈 演化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树超 郭文富
新百年新征程,党的二十大为发展职业教育提出新路径,这就是通过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简称“三教”)协同创新之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三教”协同创新。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新路径 协同创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方建强
协同创新与创业型大学之间存在诸多共同的话语空间和价值追求。勇于变革的创新精神、激发学术活力的组织模式、运行良好的产学研机制和整合一体的创业文化是创业型大学成功转型与发展的基本路径。借鉴创业型大学的发展路径,协同创新要紧紧把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这一核心问题,构建以改革理念为引领的学科组织模式、以机制创新为保障的人才集聚模式、以目标任务为牵引的科研组织模式和以价值认同为前提的文化驱动模式,实现高校创新方式的根本转变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
高校 创业型大学 协同创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春
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原城市群数据,测算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程度,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金融发展等因素对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金融发展、科技创新、环境规制、外商投资对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影响显著,科技创新、人力资本对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建议发挥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人力资本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金融和环境规制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景刚 赵霞 蔡大勇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期盼。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思路,通过提升供给能力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着要素供给能力不足、政府供给有待加强、学校内部治理供给低效等问题。因此,建议从提高要素供给质量、扩大政府供给绩效、加大治理供给效能三个维度,创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创新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2018年以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重要部署,科技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多次赴长三角地区调研,及时调度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和G60科创走廊建设等重点工作,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申现杰 袁朱
现代化后发赶超要求以城市群作为主体空间形态,实现效率增进、功能跃升、均衡发展和开放合作。城市群正日益成为托起中国现代化的巨擘,目前我国19个城市群之间规模结构差异较大,以东部城市群发展质量最高。城市群发展失衡的原因在于,城市群城镇体系不合理、公共服务一体化存在障碍、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城际间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亟待完善。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我国需要在城市群加快推动形成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与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以都市圈为载体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与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包容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群的开放发展水平,引领中国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现代化 流动社会 一体化 都市圈 城市群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许爱萍
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因此,智慧城市群建设也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国内外对智慧城市的研究较多,对智慧城市群的研究还很少见。但是,在城市群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城市研究必然引向智慧城市群研究。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代表性城市群,应通过建设智慧城市群走出一条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目前,京津冀智慧城市群建设面临着人本化程度不高、技术创新能力弱、空间紧凑度低、服务体系开放度不高等问题。要以人本位发展、协同发展、政企合作发展为战略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放、统筹数据资源,推进产业智慧化、集群化发展,提高核心技术国产化率等路径,加速京津冀智慧城市群建设。
关键词:
京津冀 智慧城市群 人本位 集群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艳文 许门友
选取2012—2021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U”型非线性特征。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可通过推动低碳技术进步间接影响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U”型非线性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在跨过拐点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东部地区城市、大规模城市及中心型城市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据此,提出深挖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优势、完善低碳技术研发体系、制定差异化数字产业发展策略,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邹加怡
PPP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项具体举措,通过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竞争、全生命周期管理、风险分担、按效付费等,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丰富多样化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艳文 许门友
选取2012—2021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U”型非线性特征。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可通过推动低碳技术进步间接影响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U”型非线性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在跨过拐点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东部地区城市、大规模城市及中心型城市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据此,提出深挖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优势、完善低碳技术研发体系、制定差异化数字产业发展策略,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玉凤 马宇博 于瑞卿
文章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分析城市群创新效率;基于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测度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结合两者测度结果,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探析两者耦合关系及协调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效率及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城市群的创新效率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差异在逐渐缩小,但2018年来两个系统间耦合水平和协调性呈现低水平发展趋势,两个系统不协调的问题逐渐显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翌琳
当前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自主创新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本文系统梳理区域创新多层次主体、多种类创新要素、众多关联产业的关系脉络和传导机制,构建区域创新系统评价体系,对2001-2010年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状况进行横向纵向的综合分析,并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将31省区市分为4种类型,归纳出4种不同类型区域的创新系统发展模式。本文从现实角度用科学数据描述、分析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区域均衡发展问题,为推进国家创新进程提供实务性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保忠
我国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发展,核心在于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重点在于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成果转化、合作模式等方面不断进步,但在机制创新、供需结构、产学结合、校企协作等方面仍存在矛盾。为促进我国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一流理念为导向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以要素联动为引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以多方参与为路径打造校企实践基地、以效果反馈为目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突破双重制约: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产业—空间”结构的区域比较研究
产业融合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
以协同创新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数字经济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探究——评《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
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与发展影响的实证——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城市创新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耦合分析——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市为例
现代化都市圈引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成渝城市群为例
以城市群建设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市场一体化能否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