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7)
- 2023(10986)
- 2022(9790)
- 2021(9285)
- 2020(7591)
- 2019(17839)
- 2018(17833)
- 2017(34048)
- 2016(18691)
- 2015(20993)
- 2014(21007)
- 2013(20883)
- 2012(19027)
- 2011(17233)
- 2010(17053)
- 2009(15581)
- 2008(15083)
- 2007(12908)
- 2006(11360)
- 2005(9757)
- 学科
- 济(74277)
- 经济(74198)
- 管理(56846)
- 业(49586)
- 企(41949)
- 企业(41949)
- 方法(34436)
- 数学(29373)
- 数学方法(29041)
- 中国(20866)
- 农(18250)
- 学(17733)
- 地方(17066)
- 环境(16897)
- 财(16615)
- 业经(16125)
- 和(13960)
- 理论(13297)
- 划(12918)
- 贸(12616)
- 贸易(12607)
- 农业(12340)
- 易(12200)
- 制(11464)
- 技术(11392)
- 务(10858)
- 财务(10797)
- 财务管理(10779)
- 资源(10598)
- 企业财务(10232)
- 机构
- 大学(266076)
- 学院(263727)
- 管理(109323)
- 济(100642)
- 经济(98199)
- 理学(95409)
- 理学院(94320)
- 管理学(92759)
- 管理学院(92288)
- 研究(87786)
- 中国(63079)
- 京(57755)
- 科学(57132)
- 所(43676)
- 财(43422)
- 农(40461)
- 研究所(40250)
- 业大(40142)
- 中心(39168)
- 江(36906)
- 北京(36453)
- 范(36078)
- 财经(35804)
- 师范(35785)
- 院(32710)
- 经(32615)
- 农业(31772)
- 州(30807)
- 师范大学(29193)
- 经济学(28848)
- 基金
- 项目(189090)
- 科学(148482)
- 基金(137090)
- 研究(136930)
- 家(119496)
- 国家(118523)
- 科学基金(102326)
- 社会(85360)
- 社会科(80881)
- 社会科学(80857)
- 基金项目(74129)
- 省(73347)
- 自然(68044)
- 自然科(66324)
- 自然科学(66310)
- 自然科学基金(65088)
- 划(62049)
- 教育(61596)
- 编号(56146)
- 资助(55747)
- 成果(44402)
- 重点(41659)
- 部(40911)
- 发(39905)
- 创(38669)
- 课题(37758)
- 创新(35982)
- 科研(35923)
- 教育部(34749)
- 国家社会(34674)
- 期刊
- 济(107543)
- 经济(107543)
- 研究(74649)
- 中国(46813)
- 学报(42462)
- 科学(39383)
- 管理(38484)
- 农(35511)
- 大学(31152)
- 财(30796)
- 学学(29006)
- 教育(28200)
- 农业(25279)
- 技术(21969)
- 图书(17574)
- 业经(17556)
- 融(17342)
- 金融(17342)
- 财经(16312)
- 经济研究(15892)
- 问题(15629)
- 资源(15228)
- 经(13775)
- 科技(13520)
- 理论(13348)
- 业(13002)
- 现代(12521)
- 实践(12506)
- 践(12506)
- 技术经济(12461)
共检索到372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晓丽 方创琳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关于区域资源和环境单要素的承载力研究,国内学者进行了较多的评述,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区域资源环境综合要素承载力及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行综述。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外对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表现在:①承载力研究不够深入,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②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集中于单要素研究,综合要素承载力研究欠缺;③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量化方法有待深入探讨;④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区域系统的开放性特征。针对这些不足,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主要趋势和方向为:①从综合多要素角度加强城市群开放系统承载力研究;②充分重视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的整体性特征;③注重科技进步、制度管理等人类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④加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测度与定量测算方法研究;⑤充分发挥复杂系统方法、GIS、RS等先进技术的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小刚 罗雅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分析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两型社会"建设的两个基本内在要求,通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探讨,以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现状为实证分析的对象,分别计算出其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和总体资源环境承载力,并进行分析评价,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和降低污染、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深入开展节约用水和水污染治理、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四点改善措施,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资源环境 长株潭 承载力 评价 措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付桂军 曹相东 齐义军
呼包鄂城市群作为我国西部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群,对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快速增长贡献斐然。但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呼包鄂城市群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年人均综合用水1000立方米的国际最低标准水平下,呼包鄂城市群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提高呼包鄂城市群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应增加黄河水分配指标,合理分配用水份额;探索水权交易方式,构建水权交易市场;完善节水降耗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探索工厂集约化养殖与家庭饲养放牧相结合的方式,减少牲畜用水;激励与管控相结合,提高水资源可利用水平。
关键词:
呼包鄂城市群 水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吕一河 傅微 李婷 刘源鑫
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是人地关系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前沿及热点内容。近年来,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体现在:(1)建立了综合、广泛的评价指标体系;(2)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与人地关系的调适;(3)综合研究方法的应用;(4)对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时空动态研究的关注及尝试。目前,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应用于国土空间开发、产业规划、灾后重建、资源环境监测及预警等领域。未来仍需在完善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尺度及动态变化等方面加强研究,以此深化综合自然地理理论及实践研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蓝盛新 李美芳 王平 傅晓华 朱健 徐美 王晓娜 彭雪琳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激增、生态被破坏及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峻。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连接社会、环境与经济三大要素的纽带,是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发展的关键,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学术界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仍缺乏系统全面的梳理和总结。通过回顾资源环境承载力演变历程与研究进展以及近十年来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发现其研究逐步呈现研究领域多样化、研究要素多元化、评价方法动态化和研究内容综合化的特点。但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存在概念泛化、评估方法单一等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随研究推进需不断完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动态比较。就研究方法而言,将静态分析和动态模型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更能有效地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内涵 研究进展 评价方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蓝盛新 李美芳 王平 傅晓华 朱健 徐美 王晓娜 彭雪琳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激增、生态被破坏及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峻。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连接社会、环境与经济三大要素的纽带,是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发展的关键,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学术界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仍缺乏系统全面的梳理和总结。通过回顾资源环境承载力演变历程与研究进展以及近十年来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发现其研究逐步呈现研究领域多样化、研究要素多元化、评价方法动态化和研究内容综合化的特点。但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存在概念泛化、评估方法单一等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随研究推进需不断完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动态比较。就研究方法而言,将静态分析和动态模型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更能有效地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内涵 研究进展 评价方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喻送霞 杨波 宾津佑 叶帮玲 丁闪闪 陶前辉 李博 左青
长株潭城市群沿湘江下游两岸分布,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快,人口集中,随着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城市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造成土地资源相对紧张、人地矛盾愈发突出。以格网为基本评价单元,基于DPSIR模型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体系,借助GIS技术实现指标格网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出土地资源相对承载力,依据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结构对其进行分等定级。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空间布局围绕城市群中心城区呈放射状向外围扩散,且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湘江两岸土地承载力等级相对偏高;(2)研究区相对中等承载力等级分布较广,面积比重最大;(3)指标体系中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类指标对该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4)评价模型中状态因子对研究区内土地资源承载力最为敏感。本研究对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斌 孙莉 谭文垦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中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选取中原城市群中土地、水资源、交通和环境要素承载力指标,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水资源承载力对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影响最大,而且是城市群发展中的短板要素;②城市群供给指数低于需求指数;③城市综合承载力在五大城市群中处于中等水平;④郑州和洛阳引领城市群发展的能力有限。针对上述问题,作者从城市发展速度、模式以及居民行为方式等方面提出提高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承载力 综合评价 中原城市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莉 吕斌 胡军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选取中原城市群中土地、水资源、交通和环境要素承载力指标,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水资源承载力对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影响最大,而且是城市群发展中的短板要素;城市群供给指数低于需求指数;中原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在五大城市群中处于中等水平;郑州和洛阳引领城市群发展的能力有限。针对上述问题,从城市发展速度、模式以及居民行为方式等方面提出提高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承载力 综合评价 中原城市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超 童绍玉 彭海英 闫少凯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滇中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客观认识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及其平衡性是解决滇中城市群缺水问题和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前提。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基尼系数以及重心模型对滇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供需平衡、时空平衡以及平衡性的偏离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4年滇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为(0.216~1.370)hm~2/人,区域内部差异和年际变化较大;2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在供需上呈现不平衡状态,在时间变化上呈现不稳定状态;3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综合基尼系数为0.372~0.626,总体上处于"集聚程度较大"的区间范围,空间变异系数为0.358~0.8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志基 马妍 贺灿飞
以中国16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生态三个维度构建了基于国土开发压力的城市群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中国城市群的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城市群国土开发压力分异明显,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高、区域自然条件差的城市群,区域承载力相对较低,国土开发压力相对较大;第二,城市群国土开发压力的分异主要来自生态维度;第三,城市群的资源紧缺度与资源集约利用度不匹配,部分资源紧缺度高的城市群,资源集约利用度较低;第四,城市群环境压力与治理效率未能实现有效耦合。针对上述研究结果,从经济增长方式、区域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
关键词:
国土开发压力 城市群 承载力 熵值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
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生态较脆弱的旅游目的地出现了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各国对旅游地生态承载力、旅游环境容量、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极大关注。生态旅游承载力的提出与发展,成为协调景区旅游业发展与旅游地生态环境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文章综述了生态旅游承载力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学者的各种观点,并从内涵入手,系统地对生态旅游承载力的定义、特征、分类、系统组成及影响因子等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探讨了目前生态旅游承载力研究中的不足,并就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展望,为完善生态旅游承载力理论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旅游承载力 研究进展 综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秀锐 毛显强 冉圣宏
本文从环境承载力、区域环境承载力、环境要素承载力(特别是土地承载力 )三个方面阐述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理论及定量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广海 刘佳
文章分别对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与应用的相关研究领域以及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趋势进行综述,并对我国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科学有效地衡量和评价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推动我国城市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今后区域旅游发展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旅游环境承载力 城市群 研究进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亮 吕耀 郑华玉
开展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既是对土地承载力研究体系的深化,也是对城市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总结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的起源、发展、内容、方法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发现其多出自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等领域的延伸,或为某一领域的一部分,而其自身的研究体系尚未形成。已有研究主要从承载主体、承载对象和影响因素3个视角探讨了与城市土地承载力相关的内容,重在分析和评价城市各类土地与人口规模、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数理分析、模型方法、指标体系等被普遍采用,但各评价方法根据评价对象和城市特点有所不同,评估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选择的不同方法,从而使得到的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在实践层面,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的实际应用还很薄弱,但其指导作用已经凸现。研究认为,城市土地承载力从基本概念到量化方法、再到实践应用的研究中还存在不足之处,今后的研究应当侧重于完善城市土地承载力自身的研究体系,并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城市土地承载力的功能分区研究和预警研究,建立城市土地承载力状态与土地政策调控的互动机制,逐步加强研究方法的更新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
关键词:
土地承载力 城市土地 建设用地 研究进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