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9)
- 2023(10144)
- 2022(8789)
- 2021(8066)
- 2020(6716)
- 2019(15452)
- 2018(15058)
- 2017(29203)
- 2016(15852)
- 2015(17603)
- 2014(17258)
- 2013(16996)
- 2012(15537)
- 2011(13955)
- 2010(14094)
- 2009(13351)
- 2008(12864)
- 2007(11471)
- 2006(9746)
- 2005(8442)
- 学科
- 济(65618)
- 经济(65557)
- 管理(42774)
- 业(39757)
- 企(31562)
- 企业(31562)
- 方法(30075)
- 数学(26638)
- 数学方法(26358)
- 中国(19486)
- 农(17821)
- 财(16374)
- 地方(14877)
- 业经(13259)
- 学(13064)
- 贸(12767)
- 贸易(12761)
- 易(12323)
- 农业(11761)
- 制(10811)
- 环境(10352)
- 务(10089)
- 财务(10067)
- 财务管理(10040)
- 理论(9924)
- 和(9756)
- 企业财务(9441)
- 银(9124)
- 银行(9101)
- 融(8777)
- 机构
- 学院(223922)
- 大学(221969)
- 济(90877)
- 经济(88782)
- 管理(84757)
- 理学(73668)
- 研究(73186)
- 理学院(72736)
- 管理学(71399)
- 管理学院(70973)
- 中国(53638)
- 京(46063)
- 科学(46015)
- 财(40817)
- 农(36591)
- 所(36285)
- 中心(34465)
- 财经(33310)
- 业大(33224)
- 研究所(33075)
- 江(32928)
- 范(30641)
- 师范(30368)
- 经(30186)
- 农业(29184)
- 经济学(28836)
- 北京(28096)
- 院(26631)
- 州(26550)
- 经济学院(26322)
- 基金
- 项目(152791)
- 科学(120754)
- 基金(111108)
- 研究(111033)
- 家(96479)
- 国家(95741)
- 科学基金(82581)
- 社会(71377)
- 社会科(67689)
- 社会科学(67667)
- 省(60221)
- 基金项目(59907)
- 自然(53293)
- 自然科(52107)
- 自然科学(52091)
- 教育(51344)
- 自然科学基金(51106)
- 划(50864)
- 编号(45758)
- 资助(43950)
- 成果(36106)
- 重点(34545)
- 发(33556)
- 部(33493)
- 创(31820)
- 课题(31068)
- 创新(29737)
- 国家社会(29495)
- 科研(29485)
- 教育部(28846)
共检索到313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焦利民 唐欣 刘小平
在城市群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扩张表现出不同的时空特征。从城市群视角研究城市扩张的时空规律,对于理解城市扩张与城市群网络化组织结构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基于交通网络、引力模型和空间句法模型,结合1980、1990、2000和2010年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建设用地扩张信息,计算城市扩张强度与速度指标;采用核心城市可达性与空间相互作用力强度分析城市的交通网络区位;采用空间句法模型计算城市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和城市在城市群交通路网中的地位。结果表明:城市扩张强度与核心城市可达性、核心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力强度、空间句法变量指标呈正相关关系。城市扩张速度与上述指标在第一阶段(1980-1990年)和第二阶段(1990-2000年)呈正相关关系;但在第三阶段(2000-2010年)整体表现为负相关,分布在城市群外围、交通路网联系程度较低的城市扩张速度更快,呈现出空间收敛的趋势。表明城市群中的城市空间联系在城市扩张中起到重要但又不断演变的作用,研究结果对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和其他城市群城市扩张调控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曾馨漫 刘慧 刘卫东
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群是未来我国城市化的重要载体。以城市群为单元研究城市用地扩张的空间特征及内部分异规律,是提高城市化质量、实现城市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论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效应的视角,采用1990、2000、2005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城市扩张相关指数,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研究区1990—2010年间城市用地扩张的空间格局、区域分异及空间俱乐部收敛等特征。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迅速,新增城市用地围绕各市中心和高速公路沿线呈圈层和轴线式扩张;2)城市群内部城市用地扩张具有明显的空间集中性与分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何青松 王博
研究目的:基于多尺度视角揭示全国21个城市群内新旧建成区功能发育水平与空间分布格局,识别外部形态紧凑扩张而内部功能发育不良错配空间并探究其驱动机理,为城市群高质量协调发展背景下国土空间精细化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景观扩张指数,空间错配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Maxent模型。研究结果:(1)新增填充型建成区功能发育水平整体表现为“ 南高北低”分布特征,呈显著集聚性与“南热北冷”空间分异格局。(2)“高—高”聚集区分布于南部成渝、长三角、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及珠三角城市群内,“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于北部京津冀与山东半岛等城市群中。(3)中国城市群填充式扩张尚未实现外部形态与内部功能的空间协同发展,多数新区功能发育相对尚不成熟,各尺度下均以蔓延式空间错配为主。(4)地形、公共服务设施、经济水平与土地价值是造成空间错配驱动因素,而各因子对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异。研究结论:亟需秉持建设用地存量优化和提质增效新理念,促进新城区与老城区间各类要素合理配置与有序流动,建立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以此构建兼顾布局优化和品质提升的高质量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群元 宋玉祥
基于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值和城市流强度结构进行了测算分析,得出本城市群多数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偏小,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偏弱,究其主要原因是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的外向度不高。再对城市流强度值与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城市流强度的影响大于第三产业,环长株潭城市群仍然处于以工业增长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最后,提出了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提高城市流强度和增强空间联系的对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罗鑫芯 焦利民
城市扩张格局与过程之间存在复杂关系,探究城市扩张格局和过程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有助于科学认识城市扩张机制。研究选取北京、武汉、兰州、西宁四个不同规模和形态的城市,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测度1987—2017年城市扩张的格局特征,利用邻近扩张指数刻画城市扩张的过程特征,并对格局与过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城市扩张格局与过程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是因为城市规模与形态的不同又具有分异性。第二,四个城市处于不同的扩张阶段,北京和武汉处于紧凑化发展阶段,兰州和西宁表现出紧凑—分散—紧凑的过程特征。第三,四个城市均表现出显著的过程—格局的因果作用和格局—过程的路径依赖作用,但是城市扩张过程与格局的因果作用大于路径依赖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城市形态管控与紧凑城市发展的科学决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阳晓 朱翔 贺清云
从空间区位条件视角研究城市群的城市用地扩张规律和机制,对于科学编制城市群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结合2000、2005、2010和2015年遥感影像提取的城市用地信息,运用改进的引力模型、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区位条件与城市用地扩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城市群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城市用地扩张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期内城市群的城市用地扩张强度呈先加强后减弱的趋势。②对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进行强弱交互区域的划分,强交互区呈现向外扩张的趋势,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群内部的聚合力不断增大。③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对周围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向推动作用,其中强交互区内的城市用地扩张强度受中心城市作用力推动效果明显强于弱交互区。④80%以上的新增城市用地集中在高速公路沿线10 km范围内,交通网络对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具有引导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王鸣 江佳遥 楼铱
基于城市群内部联系视角,重点研究浙中城市群空间和功能结构特征。研究通过抽样调查获取浙中城市群城市间人口出行相关信息,设计表征城市群人流联系特征的人流指数和出行目的指数,通过量化分析揭示浙中城市群空间上表现多中心网络状结构特征,功能上呈现多个经济中心并逐步弱化的行政中心结构特征,层级结构表现为扁平化。以此引导浙中城市群的功能规划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群结构优化和功能互补。
关键词:
浙中城市群 内部联系 人口流动 结构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娄阁 宁静 孙琦惠 郭磊 刘雪儿 赵超越
为探究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对城市热岛效应、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哈尔滨市为例,将以2001、2008、2013和2016年4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辐射传输法、密度分割、象限方位法、缓冲区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哈尔滨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划分等级,分析哈尔滨市地表温度时空分异总体特征,同时定量揭示并阐述地表温度和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温区主要集中在相应时期的建成区及工业园区,而水体、绿地及耕地则表现出明显的低温区;2001—2016年哈尔滨市高温区域扩张明显,但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扩张方向、范围和模式;高温区域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加快高温区范围的扩张;地表温度和NDBI呈显著正相关,NDBI在表征热环境特征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梦洁 张俊凤 陈黎 张笑寒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近年扩张动态进行研究,可以明确经济发达区域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提取长三角城市群空间信息,分析城市群扩张模式,基于灯光数据构建复合指标,划分城市群扩张类型;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城市进行扩张效益评价并进行了耦合分析。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扩张 用地效益 耦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歆 和舒敏 黄婷婷 王韵
基于2006—2016年中原城市群5省30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利用城市扩张相关指数、空间相关性检验等方法研究中原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阶段性、波动性明显,两阶段年均扩张速率分别为6.94%、5.04%;经历了从前期快速扩张到后期平稳扩张的过渡;空间上,经历了由"跳跃式离散扩张"到"阶梯圈层式扩张"的过程,城市用地增长呈现较弱离散现象,区域发展之间存在一定"虹吸效应";城市用地基尼系数缓慢上升,各城市建设用地分布较均衡;城市扩张弹性系数显著上升,绝大部分城市的扩张弹性系数远超合理值,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经济增长、外商投资是重要驱动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贾若祥
城市作为集聚人口和产业的主要空间载体,是区域发展中重要增长极。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并形成了若干由相互联系紧密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加强城市群空间联系方向和联系强度分析,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城市发展或产业发展方面的决策参考,使决策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促进城市群区域的发展。一、城市群空间联系的基本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 李亮 孙维筠 王卯蓉 尹建军
探究城市群空间联系格局演变不仅有助于揭示城市空间发展特征,也可为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基于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评估城市发展质量,采用修正距离要素的引力和潜力模型量化城市群的发展状况以及空间联系作用,综合运用ArcGIS的反距离插值法和重心转移曲线分析2005—2019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的8个城市空间联系的时空分异及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5—2019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城市联系作用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存在“中部高、西部低”的强度差异;(2)2005—2019年环长株潭潜力重心总体上的移动方向为由西北向东南移动,但潜力重心偏移角度小,且相对接近几何中心,表明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保持均衡稳定性发展;(3)环长株潭城市群总体已形成长沙—株洲—湘潭三角结构的强联系区域,与外围城市的空间联系偏弱。应统筹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形成较完备的城市群体系,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城市群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创新一体化合作机制,加快城市全面提质发展,提升城市群整体实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颜冬
沿袭分工深化这条主线,以交易效率为切入点,重新勾勒了产业演进和城市扩张的互动过程,结果表明:(1)以工业化和三产化为典型的产业高级化是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现实动力;(2)与经典理论有所差异的是,分工深化和交易效率并未长期促进产业的持续高级化,反而是作为产业高级化的一种结果而出现的,这是经济增长的后发性和外生性特征共同决定的;(3)从长期来看,外生性的产业高级化并不可持续,单纯依靠外生的技术引进和产业升级并不足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就需要适时调整发展策略,转换发展动力;(4)当前阶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颜冬
沿袭分工深化这条主线,以交易效率为切入点,重新勾勒了产业演进和城市扩张的互动过程,结果表明:(1)以工业化和三产化为典型的产业高级化是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现实动力;(2)与经典理论有所差异的是,分工深化和交易效率并未长期促进产业的持续高级化,反而是作为产业高级化的一种结果而出现的,这是经济增长的后发性和外生性特征共同决定的;(3)从长期来看,外生性的产业高级化并不可持续,单纯依靠外生的技术引进和产业升级并不足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就需要适时调整发展策略,转换发展动力;(4)当前阶段,更为现实可行的路径是通过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深度推进,实现产业高级化,但是城市扩张又以交易效率的提高为前提。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城市化和产业高级化的内生化转型和良性互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叡 李云梅 李尉尉
以无锡市1991、1996、2001和2005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改进后的波段组合阈值提取法对无锡市城市建成区空间信息进行提取,并参照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分类图对提取的信息进行修正;通过影像叠加分析,研究1991~2005年无锡市城市扩张的空间分布规律,认为无锡市城市总体扩张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尤其是2000年以后,城市扩展出现快速发展。同时无锡市城市空间扩张呈现出不均匀性,主要包括集中连片发展和轴向扩展两种典型的扩展模式,而城市扩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常州-无锡-苏州城市中心线沿线和环太湖方向,其中以东南部和东部扩展最为迅速;结合无锡市1991~2005年社会经济以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