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04)
- 2023(13379)
- 2022(11191)
- 2021(10121)
- 2020(8273)
- 2019(17645)
- 2018(17060)
- 2017(31669)
- 2016(17039)
- 2015(18198)
- 2014(16955)
- 2013(16217)
- 2012(14218)
- 2011(12772)
- 2010(12714)
- 2009(11816)
- 2008(11016)
- 2007(9298)
- 2006(7972)
- 2005(6431)
- 学科
- 济(61512)
- 经济(61442)
- 管理(49623)
- 业(46597)
- 企(38333)
- 企业(38333)
- 方法(25159)
- 数学(21765)
- 数学方法(21520)
- 中国(20420)
- 农(17512)
- 财(16004)
- 业经(15241)
- 技术(15035)
- 学(14811)
- 贸(13076)
- 贸易(13067)
- 地方(12946)
- 易(12679)
- 农业(11954)
- 环境(11161)
- 制(11085)
- 技术管理(10950)
- 理论(10210)
- 银(9941)
- 银行(9889)
- 务(9721)
- 财务(9708)
- 财务管理(9695)
- 行(9446)
- 机构
- 学院(230198)
- 大学(227685)
- 济(90826)
- 经济(88987)
- 管理(87153)
- 研究(78517)
- 理学(76903)
- 理学院(75931)
- 管理学(74496)
- 管理学院(74068)
- 中国(56754)
- 科学(51906)
- 京(46451)
- 农(44178)
- 财(39525)
- 业大(39080)
- 所(38983)
- 研究所(36249)
- 中心(35836)
- 农业(35434)
- 江(33065)
- 财经(32503)
- 范(30142)
- 经(29781)
- 师范(29710)
- 院(29258)
- 经济学(28340)
- 北京(27488)
- 州(26296)
- 经济学院(25841)
- 基金
- 项目(170249)
- 科学(135734)
- 基金(125705)
- 研究(117312)
- 家(113319)
- 国家(112421)
- 科学基金(96629)
- 社会(77744)
- 社会科(73892)
- 社会科学(73875)
- 基金项目(67545)
- 省(67404)
- 自然(64529)
- 自然科(63191)
- 自然科学(63171)
- 自然科学基金(62062)
- 划(57599)
- 教育(53218)
- 资助(47902)
- 编号(44837)
- 重点(39277)
- 创(38685)
- 发(37128)
- 创新(36347)
- 部(35880)
- 成果(33443)
- 计划(33308)
- 国家社会(33252)
- 科研(33191)
- 课题(31129)
- 期刊
- 济(92213)
- 经济(92213)
- 研究(61416)
- 学报(42754)
- 中国(40905)
- 农(38811)
- 科学(38452)
- 大学(31277)
- 管理(30644)
- 学学(30107)
- 财(28963)
- 农业(26458)
- 教育(21158)
- 业经(16928)
- 技术(16870)
- 融(16861)
- 金融(16861)
- 经济研究(16272)
- 财经(15174)
- 业(14272)
- 问题(13357)
- 经(13181)
- 科技(13027)
- 版(12039)
- 业大(11509)
- 商业(11144)
- 资源(10573)
- 现代(10361)
- 技术经济(10355)
- 农业大学(9744)
共检索到317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永旺 刘樱 周春山
采用各省份卫健委每日通报疫情数据,结合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城市群视角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6月30日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内地的时空扩散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可划分为4个阶段,空间上呈现出圈层结构特征;具有显著正空间集聚特征,且空间集聚格局相对稳定。(2)城市群内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场所,但变异系数在快速下降。累计确诊病例与城市群发育度具有正相关性。城市群内累计确诊病例的空间分布模式划分为弱中心城市群、弱单中心城市群、强单中心城市群、强多中心城市群4种类型。(3)城市群内累计确诊病例与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水平、人口规模、交通联系强度、对外经济贸易水平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医生数对累计确诊病例的空间分布解释力最强;影响因素两两交互的解释力要高于单因素的解释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勇 杨东阳 董冠鹏 张航 苗长虹
文章搜集了河南省1 243例新冠肺炎的病例数据,利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在区县尺度上从病例总量、输入性扩散性病例数量以及扩散比三个维度探究了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的时空扩散过程,进一步基于人口流动评估了各个区县春节过后疫情风险。研究发现,河南省新冠病毒疫情经历了发生、迅速发展和趋于稳定的发展过程,目前病例总量和扩散比的"S"型曲线已经呈现;病例总量、输入性扩散性病例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病例总量与输入性扩散性病例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信阳大部分区县,南阳、驻马店、郑州部分区县,遵循与湖北省地理邻近和网络邻近的特征;扩散比较高的区县为分散分布,且大多为家庭式集聚性扩散;在人口流动的影响下,信阳市主城区及周边县,安阳、郑州、许昌、平顶山等市主城区,人口流入和流出所引致的相对风险较高。随着疫情的发展,需要及时评估疫情动态,并兼顾人口流动风险进行动态疫情风险划分,以便及时有效地指导区域疫情的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田江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意大利是第一个大规模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欧洲国家,也是欧洲第一个采取"封国"措施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农业的影响原则上应该比其他部门小,但由于疫情暴发造成的劳动力短缺、运输受阻、恐慌性购买以及部分粮食出口大国限制粮食出口对供应链的破坏使得各国农业面临巨大挑战。意大利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对农业加强了支持措施。从意大利农产品的生产、进出口贸易、自给率等方面看,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平衡得当,能够保证主要农产品供给。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魏峰 殷文星 胡本田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本文基于2000~2021年相关数据,从抵抗力和恢复力两个角度考察了疫情冲击下长三角26市2020年与2021年的经济韧性,并深入探讨了各市经济韧性的空间相关性,分析了经济韧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长三角中东部城市的经济韧性较强,西部城市经济韧性较弱;(2)疫情对长三角的经济冲击是暂时的、可恢复的,2021年大多数城市已恢复到疫情前或更好的水平;(3)区域发展基础、科技创新水平、劳动力环境、产业组成、政府管理、对外开放程度是抵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卫生事业水平、产业组成、对外开放程度是恢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4)长三角地区经济韧性具有正向空间关联性,特别是2020年抵抗力的空间关联性较为明显,形成了“长三角一体化”特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钱学锋 高婉
2019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分析此次疫情对中国物价的冲击。本文利用2018—2020年中国主要消费品和工业品的微观价格数据,借鉴Chen等的做法,将武汉"封城"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间点,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产生了负向冲击,但整体冲击幅度不大。武汉市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集中暴发城市,其整体物价下降幅度显著高于中国其他城市。中国其他城市物价受到的负向冲击没有因新冠疫情严重程度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也没有因其离武汉市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收入差距较大的省份城市,其整体物价和食品零售价格受疫情负向冲击更大;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城市,其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受到的负向冲击更大;及时发放消费券的城市,其食品零售价格的恢复速度快于其他城市。本文以物价为切入点,从一个较新的视角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入探究物价变化背后蕴含的深层经济机理,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支撑。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物价 总供给 总需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前
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大考,各国正动员一切资源全力抗击疫情。疫情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正常时期似乎不那么重要的问题在疫情期间显得十分突出,其中就包括实物现金存在的携带病毒风险。它们从现场回收后要么直接销毁,要么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投放给客户。再加上社交隔离缘故,社会"去现金化"可能将进一步加速。现金数字化的必要性再一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注意到,最近美国推出2万亿元经济刺激法案时,其初稿曾包含数字美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建民 吴含荃
对全国范围内1 978位中专、大专、本科三层次实习护生进行有关新冠肺炎的认知情绪和对护理职业再认知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实习护生能够克服恐慌,主动加强自我防护;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学生职业取向产生了影响,但总体是积极的。通过调查,了解了学生掌握和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知识储备和应对能力状况,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新挑战,建议护理人才培养要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培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高心理防护能力,扩招增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适应智能化趋势,提升护理人才智能化运用素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任重 李俞 李标
复工复产有利于避免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发展短期停摆走向长期抑制。基于"两手抓"战略部署和"分区分级复工复产"策略导向的背景,本文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复工复产的行业选择标准、投入产出依据,识别了复工复产的不同阶段及相应部门。当前阶段,在产业关联基础上,还应遵循保障基本生活需要标准、保障疫情防治标准、保障就业稳定标准、保障发展质量标准,选择行业推进复工复产。使用201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在42个产业部门中,22个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大、11个部门的推动能力较强。结合行业选择标准与产业关联参照系。本文建议,此次疫情下优先复工复产的部门有11个;13个部门在第二阶段复工复产;第三阶段复工复产的有10个部门;其余部门最后复工复产。为确保阶段性复工复产的稳健,文末给出"三支撑、一带动"的政策路径。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复工复产 产业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群慧
从供给侧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需注意劳动力停工、企业停产、供应链中断等短期冲击的同时,更要清楚地看到技术变革、生产方式变化的长期影响及其政策启示意义。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的经济影响从供给侧分析发现,疫情对供给冲击具有短期性、全球性和高强度的特征。基于劳动力供给、企业生产和产业链层面分析疫情对供给侧冲击的短期影响得出:要素层面表现为"断崖效应"与"替代效应"叠加;企业层面表现为从迅速停产停工到艰难复产复工;产业层面表现为供应链中断与产业链外移风险加大。基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层面分析疫情对供给侧冲击的长期影响得出:疫情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巨变将促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及应用,将促进我国制度创新,还将对全球经济政治秩序产生长期重大影响。围绕企业纾困和激励创新两个方面提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下积极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有效纾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困难;加强跨产业、跨地区的全产业链协同复工,提高我国产业链安全水平和现代化水平;把握疫情促进智能化技术创新的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供给侧冲击 新基建 产业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廷贵 仲艳秋
在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上检测出新冠病毒后,进口水产品销售大幅度下降。本文以网络问卷形式收集779份消费者问卷,基于感知收益-感知风险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新冠肺炎疫情下感知收益、感知风险、知识、信任和总体态度对进口海鲜消费的影响路径进行组态研究。结果表明:(1)消费者对进口水产品的购买意愿具有"多重并发"和"殊途同归"的特点,研究发现有3条路径可促使强消费意愿,可分类为感知风险主导型和感知收益主导型,后者可细分为政府依赖型和企业忠诚型。(2)弱消费意愿驱动机制有3条路径,且与强消费意愿存在非对称性关系。(3)组态间比较发现,总体态度在所有组态中均为核心条件,其是否存在为决定消费意愿强弱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对于探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食物消费意愿的影响路径及对策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瞿亢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进一步蔓延恶化,呈现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等特点。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短期内不可避免,但从中长期看,疫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转型升级的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冲击日渐消散新冠肺炎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
关键词:
制造业 普惠金融发展 全球供应链 服务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升福 李龙 陈满
本文从市场环境方面分析新冠疫情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机制,包括新冠疫情对居民预期收入、预防性储蓄和报复性消费的影响;而后通过构建调查问卷,从微观层面研究疫情对居民社会消费的影响,在实证部分,构建Logistic模型,研究影响居民报复性消费、预防性储蓄以及预期收入减少的具体微观原因;最后从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与微观指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合理配置家庭资产,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冲击等方面综合施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琪延 张珊
本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居民消费结构的跨期变化。理论模型证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收入不确定性会带来资金流动性约束加大,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者异质性也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分位数回归和分解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缩小了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且性别、年龄和婚姻等个体特征对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方式不同。因此,本文从维持利率稳定、提高收入水平和细分消费市场三个角度提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升级居民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我们身边的生物安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关注》主要内容包括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研究、开发、应用生物技术;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我国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的安全;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微生物耐药;防范生物恐怖袭击;防御生物武器威胁,并结合生物安全领域的专业知识,全面展示了生物安全法律法规、生物安全评估与防护、农业病虫害、食品安全、新发传染病、人用疫苗、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燕 贾春林 赵伟 孙雅飞 姜文娟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带来诸多影响,我国牧草产业也遭受明显冲击。本研究以2018年1月-2021年6月国内苜蓿(Medicago sativa)草价格、国内生鲜乳价格、苜蓿草进口价格增长率、苜蓿草进口量与疫情确诊人数数据作为变量,建立了苜蓿草价格波动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以及苜蓿草价格的方差分解,分析了疫情期间苜蓿草价格变动的传导过程以及各变量对苜蓿草价格的影响程度。研究得出,短期苜蓿草价格受需求影响显著;疫情对苜蓿草价格的影响并不是主要的,更多的是通过影响生鲜乳价格促使苜蓿草价格上涨;从长期来看苜蓿草价格受苜蓿草进口量的影响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