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9)
2023(10672)
2022(8992)
2021(7852)
2020(6445)
2019(14626)
2018(14072)
2017(27611)
2016(14654)
2015(16180)
2014(15837)
2013(15941)
2012(14869)
2011(13557)
2010(13515)
2009(12351)
2008(11594)
2007(10117)
2006(9143)
2005(8135)
作者
(42164)
(35510)
(35198)
(33509)
(22362)
(16888)
(15939)
(13595)
(13418)
(12312)
(12100)
(11851)
(11303)
(10954)
(10866)
(10802)
(10407)
(10133)
(10089)
(10041)
(8692)
(8530)
(8355)
(8130)
(7958)
(7788)
(7560)
(7386)
(7167)
(6817)
学科
(89182)
经济(89107)
管理(38038)
(32957)
方法(30762)
数学(28052)
数学方法(27861)
地方(24910)
(23788)
企业(23788)
中国(20776)
(18570)
业经(15435)
地方经济(15239)
(15125)
(14058)
农业(13423)
环境(13387)
(10447)
(10312)
贸易(10305)
(10099)
(9787)
(9466)
金融(9464)
产业(9288)
经济学(9276)
(9248)
理论(8785)
(8674)
机构
学院(213341)
大学(212402)
(101918)
经济(99993)
管理(79469)
研究(76993)
理学(69014)
理学院(68101)
管理学(67090)
管理学院(66664)
中国(56078)
科学(45798)
(44183)
(41799)
(37793)
研究所(34434)
中心(34254)
财经(33968)
(33721)
经济学(33541)
(31702)
(30819)
业大(30422)
经济学院(30096)
(28664)
师范(28443)
(28007)
北京(27103)
农业(26199)
财经大学(25036)
基金
项目(146713)
科学(117377)
基金(108578)
研究(105917)
(94563)
国家(93844)
科学基金(81313)
社会(72458)
社会科(68946)
社会科学(68926)
基金项目(58492)
(57286)
自然(50628)
自然科(49438)
自然科学(49429)
自然科学基金(48541)
(47724)
教育(46865)
资助(42794)
编号(40583)
(34131)
重点(33242)
(32208)
国家社会(31328)
成果(31042)
(29875)
创新(28146)
课题(28036)
发展(28022)
教育部(27852)
期刊
(115973)
经济(115973)
研究(67651)
中国(38310)
(31549)
学报(30481)
科学(29931)
(29395)
管理(27745)
大学(23304)
学学(22289)
经济研究(20068)
农业(20020)
技术(18266)
财经(17569)
(16915)
金融(16915)
问题(16691)
业经(16442)
教育(15573)
(15414)
技术经济(12512)
资源(12008)
统计(11498)
(10498)
(10473)
(10391)
(10290)
现代(10085)
商业(9879)
共检索到316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守德  赵德海  
借鉴控制系统方法,阐释了城市群要素集聚合理化发展的一般过程,在此框架下提出了通过观测要素集聚程度对经济效率增益作用的方向和强度来判断要素集聚合理性的理论构想。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经济效率变动情况,并以此经济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为解释变量,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2005—2014年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对其所在区域经济效率提高的增益作用的变化。实证结果充分证实了理论构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守德  赵德海  
借鉴控制系统方法,阐释了城市群要素集聚合理化发展的一般过程,在此框架下提出了通过观测要素集聚程度对经济效率增益作用的方向和强度来判断要素集聚合理性的理论构想。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经济效率变动情况,并以此经济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为解释变量,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2005—2014年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对其所在区域经济效率提高的增益作用的变化。实证结果充分证实了理论构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守德  赵德海  
借鉴控制系统方法,阐释了城市群要素集聚合理化发展的一般过程,在此框架下提出了通过观测要素集聚程度对经济效率增益作用的方向和强度来判断要素集聚合理性的理论构想。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经济效率变动情况,并以此经济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为解释变量,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2005—2014年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对其所在区域经济效率提高的增益作用的变化。实证结果充分证实了理论构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轲  
本文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视角探究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原城市群商贸流通业聚集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在地理邻接矩阵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在1%水平下呈正向显著性。在经济距离矩阵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产生的负向作用超过直接效应的正向作用。为更好推动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本文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积极展开跨区域合作、推动区域间交通运输发展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治栋  王亭亭  
分析了产业集群、城市群及二者的互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运用全面FGLS和面板校正标准误(PCSE)的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八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和城市集聚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作用,但城市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小于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和城市集聚的良性互动也可提升区域经济的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永  巫瑞  梁申颖  
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业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以城市群为载体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成为主要趋势。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基于中原城市群区域内29个地级市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以空间计量模型为实证分析工具,探究中原城市群经济效益增加的影响因素中金融集聚对其的作用及效果。结果显示:研究选取空间杜宾模型最为精确,分析发现金融集聚以空间溢出及扩散的方式正向推动中原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发展,效果较为显著;同时从最终选取模型的空间效应分解可知,区域金融集聚对该地区经济效益增加的溢出、辐射效应较为明显,即一个地区金融集聚会同时有助于本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因此,巩固区域金融核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金融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二者良好互动尤为关键。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发挥城市群规模效应、促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等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梦筱  
哈长城市群是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城市密集发育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城市群。运用引力模型测算黑龙江、吉林两省地级市(州)的经济联系强度、空间隶属度和腹地关系,并结合要素实际流动量分析其空间演化趋向。研究发现:哈长城市群以哈尔滨、长春和吉林为中心,群内其他城市作为紧密联系层,沿交通干线呈"井"字形分布;中心城市具有枢纽功能;群内城市间、省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和空间隶属度高,处于彼此的紧密腹地和次紧密腹地;省际城市间联系偏弱。最后提出未来加强哈长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市场融合,提高群内外城市间的联系合作,推动区域整体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霞  
文章借鉴Feder模型的基本思想,选取渤海湾海岸带城市群、长三角海岸带城市群、珠三角海岸带城市群三个样本,研究了互联网背景下流通产业对区域经济集聚的影响及溢出效应。从总体来看,流通产业对海岸带城市群经济集聚发挥了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从横向比较来看,长三角海岸带城市群流通产业的溢出效应最高,珠三角次之,渤海湾最低。此外,海岸带城市群流通业增长对经济集聚的边际影响效应仍弱于其他部门带来的整体边际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振  李志刚  胡璇  
城市群是区域空间形态高级化的有形载体,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因其空间结构与产业集聚的相互支撑具有更强的韧性。文章构建了城市群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理论框架,并基于2003—2018年中国18个重点发展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探究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城市群维度内,本地经济韧性随着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强,同时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专业化与多样化产业集聚对东部地区城市群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中部、西部地区城市群由于大多处于雏形发育阶段,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多样化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斌斌  
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研究了产业集聚对经济效率的门槛效应,并对威廉姆森假说和开放性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于没有跨越经济发展水平门槛值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而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没有显著影响;(2)产业多样化集聚对跨越城市群规模门槛和处于所有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的影响不显著;(3)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快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将有利于提升城市群的经济效率;(4)在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群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中没有找到支持威廉姆森假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光龙  
城市群经济效应研究是城市群研究重要视角,本文研究表明城市群的发展带来了生产要素和产业集聚,各种产业在城市群内及城市群周边的集聚,形成功能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存在明显产业集聚效应。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为对象,对城市群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城市群发展和规划提出思路和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戴志敏  郑万腾  
本文采用长三角城市群16个地市2003~2013年金融相关数据,构建金融空间集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增益水平激励模型测度各地市金融空间集聚效应,并通过地理空间工具描述其空间集聚特征,同时利用断裂点理论和威尔逊模型对各地市的金融空间集聚辐射范围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金融空间集聚效应越显著的城市,集聚辐射范围越广,其中上海市最为显著,舟山市还未形成一定规模的金融空间集聚效应,从空间特征上来看,整体金融空间集聚效应存在显著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不同区域呈现抱团式空间集聚分布格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程艺敏  李文龙  
根据城市集中度的影响因素,针对我国西部地区成渝、关中、兰白西三大城市群,本文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城市集中度的测定模型,进而采用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使经济增长最大化、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化的最优的城市集中度。实证结果分析表明,为使经济增长达到最大,成渝城市群应增加城市集中度,兰白西城市群应减小城市集中度;为使区域人均收入差距最小,成渝城市群应减小城市集中度,兰白西城市群应增大城市集中度。关中城市群处于过渡时期。本文进而得出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不可兼得,这为中国西部未来的城市化途径选择提供了有益见解。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航  张雅雯  
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在对其2010-2019年的物流产业集聚程度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ESDA方法对这些城市经济增长水平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判断,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性,且其空间关系较为稳定;城市群内空间集聚模式变化较小,呈现出较强的空间锁定性;物流产业集聚对于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韧   宋爽爽   段义诚   张奇佳  
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空间重构和高质量发展的载体,金融集聚则是区域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的动能。文章基于2008—2021年国内十大典型城市群数据,梳理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空间影响,结果表明:(1)金融集聚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正向驱动本地经济效率提升,还能带动周边城市效率提升;(2)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适度金融集聚有助于提升城市经济效率,过度集聚则会产生负向作用;(3)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受制于城市群模式特征以及区域资源要素流通,多核城市群金融集聚的经济效率提升作用显著高于单核城市群。由此,城市群建设既需充分挖掘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推动金融要素合理适度集聚,又要强化地理空间内的资源要素流通,更应围绕不同地域特征和城市群形态设计差异化的金融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