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00)
- 2023(13154)
- 2022(10900)
- 2021(9812)
- 2020(7948)
- 2019(18061)
- 2018(17293)
- 2017(33445)
- 2016(17496)
- 2015(19586)
- 2014(18980)
- 2013(18986)
- 2012(18083)
- 2011(16591)
- 2010(17149)
- 2009(16146)
- 2008(15116)
- 2007(13500)
- 2006(12164)
- 2005(11203)
- 学科
- 济(86007)
- 经济(85921)
- 业(53051)
- 管理(51302)
- 企(42036)
- 企业(42036)
- 中国(33295)
- 方法(31942)
- 数学(28529)
- 数学方法(28362)
- 融(28020)
- 金融(28019)
- 地方(27866)
- 银(25783)
- 银行(25759)
- 行(25037)
- 农(21752)
- 财(20379)
- 业经(19057)
- 制(17692)
- 技术(16972)
- 农业(15634)
- 贸(15089)
- 贸易(15071)
- 易(14418)
- 地方经济(13830)
- 学(13130)
- 发(13105)
- 环境(12838)
- 务(12584)
- 机构
- 学院(249302)
- 大学(247492)
- 济(112554)
- 经济(110249)
- 管理(94047)
- 研究(90216)
- 理学(79590)
- 理学院(78633)
- 管理学(77654)
- 管理学院(77147)
- 中国(74352)
- 财(52912)
- 京(52700)
- 科学(50421)
- 所(44240)
- 中心(42288)
- 财经(41290)
- 研究所(39559)
- 江(38517)
- 农(37850)
- 经(37581)
- 经济学(36414)
- 北京(33806)
- 院(33129)
- 范(33066)
- 经济学院(32973)
- 师范(32767)
- 州(32033)
- 业大(32000)
- 财经大学(30840)
- 基金
- 项目(162475)
- 科学(130106)
- 研究(121738)
- 基金(118784)
- 家(102236)
- 国家(101346)
- 科学基金(88177)
- 社会(80995)
- 社会科(77171)
- 社会科学(77154)
- 省(63557)
- 基金项目(62593)
- 教育(54414)
- 自然(53941)
- 划(53097)
- 自然科(52716)
- 自然科学(52705)
- 自然科学基金(51776)
- 资助(48070)
- 编号(47274)
- 发(41318)
- 成果(38163)
- 重点(36916)
- 创(36461)
- 部(36067)
- 创新(34369)
- 国家社会(34362)
- 课题(34241)
- 发展(34010)
- 展(33489)
- 期刊
- 济(127650)
- 经济(127650)
- 研究(82942)
- 中国(54492)
- 融(42314)
- 金融(42314)
- 财(39242)
- 管理(36827)
- 农(35086)
- 学报(32835)
- 科学(32656)
- 教育(26240)
- 大学(25963)
- 学学(24454)
- 农业(23081)
- 财经(21345)
- 经济研究(21158)
- 技术(21086)
- 业经(20743)
- 经(18474)
- 问题(18092)
- 贸(14249)
- 国际(13243)
- 业(12890)
- 技术经济(12659)
- 世界(12307)
- 发(12125)
- 商业(12092)
- 现代(11921)
- 科技(11545)
共检索到398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胜 申明浩
随着支撑我国外资增长的传统动能渐趋衰减,城市群融合发展能否成为吸引外资的新动能?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通过构建城市群融合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并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实证探讨城市群融合发展对外资进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城市群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增强对外资进入的吸引力,但这种吸引力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以及不同类型FDI具有异质性特征;第二,城市群融合发展主要通过增强城市群资源配置效率渠道来提升对外资进入的吸引力;第三,城市群融合发展对外资进入的作用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城市群融合发展对外资进入的吸引力随着城市资源配置效率深化呈现递增趋势。在我国外资利用从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应释放城市群空间配置结构的新一轮红利,促进要素市场互联互通、产业集群分工协作、内外双向开放、城市功能互补与政策机制协同共治,以城市群高水平融合发展打造吸引高质量外资的新高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志超 张家寿
在北部湾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背景下,南宁全面建成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具有区位优势突出、文化渊源深厚、"南宁渠道"持续升级、多重政策优势叠加的良好基础,但也面临城市核心竞争力不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短板明显、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较弱、城市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南宁建成核心城市应遵循短期(全面建设)、中期(总体建成)和长期(全面建成)三个阶段的基本思路,重点从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加强区域城市深度合作等方面着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宣霖
湾区经济是沿海区域经济集聚发展的一种常见模式,国际著名湾区对所在地区及周边发展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中国近年来提出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正从规划到实施,明确自己的定位并引领区域的发展。综合该湾区优势来看,无论从经济还是社会的视角,中西医融合都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在比照分析国际著名湾区要素配置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并就如何建设国家中西医融合示范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中西医融合 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戴欣 张猛 唐杰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不是简单地做大经济规模,而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实现湾区发展动力转换,全面提升粤港澳湾区的全球创新竞争力。实现这一目标要重点打破湾区内部城市间的行政樊篱,推动城市间的分工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尤其要补科学研究创新的短板,巩固创新的基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应整体布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率先形成以创新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才华 田玲娟 信超辉
随着我国经济要素呈现不断在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分类集聚的态势,城市群内部分工由传统的产品分工逐渐转变为空间功能分工。本文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卫星灯光数据构建收入差距指标,探讨城市功能分工的协调发展效应,研究发现:城市功能分工能显著缩小大湾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收入差距,考虑不同指标测算方法和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是城市功能分工缩小大湾区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基于此,应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布局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加强产业协作,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城市府际协同合作,破除要素流动障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琦 万磊
通过对华为终端项目入驻东莞对区域整体经济增长、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产生多方面辐射效应的实证分析,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产业创新与融合的路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产业创新与融合目标是企业基于市场机制的选择;创新最先发生在领先型城市中,区位距离、产业配套能力是周边城市接受创新辐射的基础;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公共服务能力对创新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本流动有显著影响。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应立足优势,发挥核心城市在技术创新上的引领作用,推动核心区与外围区无缝嵌套、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密切互动。
关键词:
产业创新 产业融合 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熊涛 唐相甜 段昌梅
深圳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和发展引擎,其与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了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相关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引力模型、比较优势模型等,从经济引力协同度、产业结构协同度、人才比较优势协同度、和营商环境协同度4个方面创新构建了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综合协同发展指数模型(CDI)体系,对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各相关城市的协同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燕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物流体系和推进区域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发展,对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价值链地位和区域国际竞争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内在机理,从集聚度和协同度两个方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相应优化策略,以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转型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卿
为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分布规律及特点,文章通过构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从评价体系重要性来看,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环境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大湾区内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各子系统水平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综合水平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内强外弱"的分布格局;依照城市创新驱动能力综合水平高低,11个城市被划分为卓越型、普通型和滞后型三种类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许长青 卢晓中
粤港澳大湾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是提高湾区软实力的重要途径。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具有互补性与区位性,高等教育合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三地高等教育空间异质性明显,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存在一些障碍。要推动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就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国民教育、战略规划等强制性制度同构;实施教育联盟、大学集群等模仿性制度同构;建立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模式、健全制度保障等规范性制度同构。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高等教育 制度同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许长青 黄玉梅
在国家战略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问题备受社会关注。通过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5所大学校长及院士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制度变迁整合模型。模型解释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制度变迁前因、制度变迁特征以及制度变迁结果。基于"强制性+诱致性"混合制度变迁策略,提出了在政府层面加强湾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在高校层面促进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在社会层面推动湾区高等教育多元共治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曹宗平
乡村振兴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两大战略,在深层逻辑上存在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之地,广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湾区11市在产业转移、人员流动、科教合作等方面融合发展态势愈加突出,但同时,湾区内城市化率、科教水平、产业结构等重要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目前,两大战略的协同推进,面临城乡二元结构所衍生的制度依赖等诸多难点堵点。要重视乡村振兴之于湾区建设的特殊作用,坚持以湾区内外区域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引导相关人员返乡入乡创业,发挥各项政策的叠加效应,从两端同时发力,促进整个湾区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共同富裕双重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袁庆
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在会计与审计准则、市场拓展、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实现了会计服务行业创新发展,迎来了加快完善的新机遇。针对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会计服务行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如会计与审计制度差异、资格互认、三地跨境执业及监管等,本文提出建立会计与审计标准、打造人才新高地、挖掘服务新动能、提升跨境监管效率等对策建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会计服务行业又好又快融合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红 修旗
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融合发展关乎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更是提升大湾区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教师队伍的关键。大湾区教师教育融合发展有利于打开我国教师教育与国际对话的窗口,对提升全球教师教育水平具有显著的价值和意义,而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既是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融合发展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因此,在全球教育治理视角下,系统梳理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融合发展的价值意蕴及其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逻辑旨意和运行机理,并构建包括领导政策协商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机制、资源整合共享机制、跨境培训研修机制、最佳实践交流机制以及知识共享合作机制在内的粤港澳教师教育融合发展机制,以参与全球治理的愿景为指引,能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融合发展提供路径和范式参考。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黄燕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高地是国家发展战略,而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是建设文化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调查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状况及阅读推广开展现状,剖析了该地区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合作基础、合作意义、合作路径等方面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阅读推广融合发展新模式,由此提出图书馆阅读推广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构建图书馆阅读推广融合发展的管理机构(管理动力);形成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绩效评价的激励机制(行为动力);谋划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主题内容的资源共享(内生动力);建设图书馆阅读推广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动力),以期推动全国图书馆阅读推广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