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54)
- 2023(15141)
- 2022(12825)
- 2021(11631)
- 2020(10072)
- 2019(23078)
- 2018(22472)
- 2017(43112)
- 2016(23211)
- 2015(26241)
- 2014(26313)
- 2013(26163)
- 2012(24321)
- 2011(22112)
- 2010(21969)
- 2009(20484)
- 2008(19957)
- 2007(17593)
- 2006(15425)
- 2005(13705)
- 学科
- 济(118019)
- 经济(117911)
- 管理(66208)
- 业(60645)
- 企(48994)
- 企业(48994)
- 方法(48513)
- 数学(43348)
- 数学方法(42856)
- 中国(28332)
- 地方(27955)
- 财(26700)
- 农(26149)
- 学(24133)
- 业经(21763)
- 农业(18075)
- 制(17487)
- 贸(16804)
- 贸易(16798)
- 环境(16566)
- 地方经济(16563)
- 易(16119)
- 和(15536)
- 务(14774)
- 财务(14729)
- 财务管理(14687)
- 理论(14472)
- 融(14207)
- 金融(14204)
- 企业财务(13899)
- 机构
- 大学(340750)
- 学院(339665)
- 济(148257)
- 经济(145250)
- 管理(129816)
- 研究(119727)
- 理学(112206)
- 理学院(110877)
- 管理学(108896)
- 管理学院(108276)
- 中国(88285)
- 科学(74655)
- 京(73831)
- 财(64055)
- 所(61157)
- 农(58332)
- 研究所(55880)
- 中心(54397)
- 业大(51972)
- 财经(51298)
- 江(50832)
- 经济学(46615)
- 经(46554)
- 北京(46317)
- 农业(46025)
- 范(43522)
- 院(43483)
- 师范(42992)
- 经济学院(41804)
- 州(39651)
- 基金
- 项目(231487)
- 科学(182703)
- 基金(169730)
- 研究(162945)
- 家(149576)
- 国家(148430)
- 科学基金(127285)
- 社会(105596)
- 社会科(100161)
- 社会科学(100131)
- 省(89957)
- 基金项目(89858)
- 自然(83816)
- 自然科(81876)
- 自然科学(81850)
- 自然科学基金(80358)
- 划(76678)
- 教育(74359)
- 资助(69797)
- 编号(63531)
- 重点(53028)
- 发(51072)
- 部(50828)
- 成果(50295)
- 创(47698)
- 科研(45055)
- 创新(44777)
- 课题(44465)
- 国家社会(44216)
- 教育部(43302)
共检索到499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余静文 赵大利
本文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地区为样本,运用断点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研究城市群落崛起过程对该地区经济绩效和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城市群落的形成提高了该区域的经济绩效;第二,在2003年和2004年城市群落崛起过程中,落后地区受益最大,区域收入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第三,2005~2007年,受益最大的地区是中等发达地区,城市群落的发展进一步缩小了中等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在2007年,落后地区和其它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静文 王春超
本文选取2002~2007年中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圈所涉及省份地区的县市数据对经济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取决于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集聚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将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比值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比值的增加,经济集聚对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将占主导,从而有利于技术的进步;当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比值处于一定区间时,经济集聚不仅有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技术的进步。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城市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静文 王春超
本文利用2003-200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所属省份的县市数据,使用断点回归法研究了城市圈的形成对城市圈整体经济绩效的影响以及城市圈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由于城市圈基本围绕中心城市而建立,与中心城市的距离远近是决定一个地区是否属于城市圈范围的关键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城市圈临界线附近县市样本,进而判断城市圈形成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圈的形成主要通过"蒂伯特选择"机制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两个路径改善了城市圈区域的整体经济绩效;并且城市圈的形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北京未能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带动京津冀城市圈区域的经济增长,而长三角城市圈和珠三角城市...
关键词:
城市圈 区域经济增长 断点回归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陆雪琴 马玉梅
本文聚焦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群,以城市群涉及的地级市数据为基础,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Kernel密度估计分别测度城市群消费活力的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过程。结果显示:首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消费活力Dagum-基尼系数均不断缩小,各地消费活力逐渐趋于均衡,且不同城市群组间差距缩小是导致消费活力空间分布趋于均衡的主要原因;其次,尽管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整体消费活力正在逐渐提高,但不同区域城市群消费活力的变化过程呈现明显异质性。据此,本文在促进不同城市群消费市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理论支撑与现实依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炜熙 胡玉莹
城市群内物流网络的形成是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选取了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比照,讨论京津冀城市群的物流产业与城市群协调发展情况。借用了产业经济学中的赫芬达尔指数来衡量城市群内物流产业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并且用回归分析法探究了现代物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物流 城市群 京津冀 长三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彬
在城市化进入快速通道和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我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利用2003-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京津冀、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等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要基于现实经济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选择针对性政策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彬
在城市化进入快速通道和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我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利用2003-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京津冀、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等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要基于现实经济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选择针对性政策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奕霖 李智超
运用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基于地方财政自主性的视角,厘清府际合作对区域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机制。以2008—2017年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地级市为样本,使用Tobit模型检验横向合作与纵向干预两种府际合作形式对区域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以及财政自主性对府际合作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纵向干预对于区域环境治理绩效存在更为积极的效果,财政自主性对府际合作的调节在不同城市群中产生差异化的影响。分组回归结果显示,纵向干预与财政自主性均显著提升了经济较发达城市的环境治理绩效,府际合作与财政自主性对经济欠发达城市的环境治理绩效无明显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祝丽云 李彤 马丽岩 孙贵珍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2013—2015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测算其在雾霾约束下和非雾霾约束下的绿色经济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雾霾约束下三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总体上呈现增长的变化趋势,珠三角地区年均绿色经济效率最高、长三角次之、京津冀最低。雾霾约束促使京津冀地区大多数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下降,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大部分城市效率上升。三地区PM2. 5和PM10的减排潜力依次下降,且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减霾重点在PM10上,而珠三角地区则在PM2. 5上。
关键词:
雾霾 城市 绿色经济 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毛新雅
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省际人口迁移的流向、规模以及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人口增长与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作用分析表明,人口净迁移是三大城市群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人口迁移的规模和流向影响和改变着国家城市化的整体区域格局;目前我国仍处于人口向三大城市群集聚的城市化阶段,但行将进入三大城市群周边区域以及中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城市化 区域格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成
信息消费作为我国新型消费方式之一,已经成为巩固扩大传统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和传统消费融合催生了多种消费新业态,有力提升了信息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消费和新业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信息消费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并且新业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珠三角城市群信息消费和新业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明显大于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消费 区域经济增长 新业态 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来盛
地方政府组织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以撤县(市)设区为代表的行政辖区调整成为整合城市地区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大城市群12个撤县(市)设区的案例为样本,实证检验以撤县(市)设区为代表的辖区合并是否有利于提升经济绩效。研究得出:撤县(市)设区显著改善了区域经济绩效,为我国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方向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尚永珍 陈耀
功能空间分工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分工形式与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选取2003-2016年的城市数据对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功能空间分工进行测算,并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两大城市群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两大城市群的功能空间分工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进而对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内合理分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功能空间分工 经济增长 城市群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青霞 夏传信 施建军
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科技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都与科技人才集聚形成正向的交互效应,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人才集聚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更大,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产业协同集聚的效应则显著为负,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科技人才集聚的对数值超过0.254 3时,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总效应为正,低于0.254 3时,产业协同集聚则对区域创新起着抑制的作用。
关键词:
科技人才集聚 产业集聚 区域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晓静
创新效率是反映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利用Malmquist方法对2010—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中38个城市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来反映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十三五”时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发展态势好于“十二五”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大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动态变化存在差异,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处于提升状态,长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略有下降。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受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的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差异。据此,文章提出要加快区域工业企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大经费和人员等创新要素投入,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测量和比较
我国经济区域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研究——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的比较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协调性及区域差异对比研究
区域经济与上市公司网络的探索研究——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为例
政策引导公共图书馆空间智慧化变革研究——来自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证据
京津冀和长三角经济圈产业同构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都市圈工业效率研究研究——以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为例
物流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实证研究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比较: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