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1)
2023(8453)
2022(6878)
2021(6464)
2020(5469)
2019(12526)
2018(12703)
2017(23935)
2016(13028)
2015(14814)
2014(14702)
2013(14311)
2012(12531)
2011(11269)
2010(11722)
2009(10888)
2008(10869)
2007(9673)
2006(8777)
2005(7861)
作者
(37682)
(31009)
(30964)
(29592)
(19899)
(14761)
(13945)
(12052)
(11728)
(11078)
(10692)
(10581)
(9973)
(9867)
(9708)
(9385)
(9289)
(9060)
(8991)
(8900)
(7721)
(7635)
(7573)
(7101)
(6933)
(6910)
(6902)
(6790)
(6208)
(6032)
学科
(52653)
经济(52615)
管理(49314)
(36418)
(32739)
企业(32739)
方法(24794)
数学(21516)
数学方法(20997)
环境(16357)
中国(14656)
(13560)
(12445)
(12410)
地方(12294)
(11336)
业经(10842)
理论(10235)
(9561)
(9408)
财务(9359)
财务管理(9339)
(8824)
企业财务(8822)
资源(7884)
生态(7775)
(7592)
(7488)
(7471)
银行(7463)
机构
学院(180537)
大学(178761)
管理(74902)
(67354)
经济(65458)
理学(63068)
理学院(62311)
管理学(60944)
管理学院(60599)
研究(57585)
中国(46449)
(39295)
科学(38036)
(32282)
(28548)
(28309)
中心(27695)
研究所(26055)
业大(25999)
(25634)
财经(24852)
北京(24623)
(23894)
师范(23683)
(22979)
(22496)
(22017)
农业(19849)
技术(19284)
经济学(19239)
基金
项目(123905)
科学(98459)
基金(90382)
研究(87348)
(79441)
国家(78904)
科学基金(69029)
社会(55300)
社会科(52577)
社会科学(52558)
(48982)
基金项目(48250)
自然(46847)
自然科(45667)
自然科学(45661)
自然科学基金(44746)
(41515)
教育(39880)
资助(37082)
编号(34571)
重点(28278)
(26449)
成果(26427)
(25788)
(25392)
课题(24406)
科研(23924)
创新(23868)
计划(23022)
国家社会(22831)
期刊
(76682)
经济(76682)
研究(49452)
中国(37489)
管理(30121)
科学(26405)
(26329)
学报(25384)
(21173)
大学(19498)
学学(18442)
教育(17745)
技术(17531)
农业(14399)
(14045)
金融(14045)
资源(12249)
业经(12247)
财经(11504)
经济研究(10937)
问题(10578)
统计(10343)
(10261)
(9890)
(9889)
现代(9318)
技术经济(9083)
(9046)
科技(8792)
决策(8691)
共检索到270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群元  宋玉祥  
区域失调是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在阐述城市群生态环境协调含义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城市群生态环境的整体性、资源性、外部性和人工性等四个主要特征。通过对比分析按区域协调管理模式、按行业协调管理模式、综合协调管理模式这三种城市群生态环境协调模式的基本类型,结合我国国情,构建了政府主导的、法制化的、资源化管理的、公众参与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协调管理模式,作为现阶段我国城市群生态环境管理的推荐模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童佩珊  施生旭  
基于PSR与GCQ模型分别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测度了2010~2015年厦漳泉城市群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来看,厦漳泉城市群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趋于高水平;从空间来看,厦门、漳州、泉州3个城市耦合协同水平良好,厦门市的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最佳,在整体城市群建设中占主导力量。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促进厦漳泉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新杰  薛东前  
以西安市1996~200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从人口、经济、空间、生活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层面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和加权求和方法获得分指标和综合指标得分,结合动态和静态协调指数构建了15种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模型,并对其演化趋势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以协调与基本协调发展模式为主,总体经历了城市化滞后型弱势不协调发展模式到城市化滞后型强势基本协调发展模式再到城市化超前型强势协调发展的演化过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基本在协调发展的轨迹上,但也应注意研究期间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不仅表现出各自不同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河东  
以中国18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计算城市化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指数,并建立耦合评价模型,计算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并且地区差距明显,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邓晓馨  
日美贸易摩擦协调机制都具有明确的法律基础、健全的贸易摩擦协调机制管理机构、多主体多层次的协调联动以及高效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同时,日美两国协调机制具有不同的总体战略和核心主体,并诉诸不同层次的贸易摩擦和争端解决机制,从而取得了不同的绩效。日、美的模式与经验对于贸易摩擦遭遇期的中国,具有方向性指导与现实可操作借鉴的双重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崔木花  
以中原城市群9市为例,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首先评价了其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程度,并将其划分几种类型,其次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内部9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协调发展水平偏低,除郑州外,其余8市城镇化水平均滞后于生态环境水平;2依据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中原城市群9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被划分为3种发展类型,即"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良好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滞后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中度协调发展,城镇化滞后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低度协调发展,城镇化滞后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玉坤  白云升  洪舒蔓  
基于新发展阶段的特征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分析了2005—2019年四川省18个地级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同时,构建动力因素模型,分析影响耦合协调度的动力因素。结果显示:2005—2019年,四川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水平大幅提升,但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成都"一市独大"现象严重,多数城市属于城市化滞后型。耦合协调度时空变化呈现不均衡状态,多数城市处于基本协调阶段,呈由成都向外围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与集聚特征。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为政府动力和内源动力,对国外循环的依赖度较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向丽  
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测算了2009—2013年中国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并分析了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省域整体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且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所有省份均属于科技创新滞后型;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总体偏低且变化平稳,但考察期内不同省份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异,并呈现出显著的"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文颖  蔡永云  
指出现代区域物流协调运输管理模式即是要依托现代物流的发展条件,以区域物流为基础,构建多部门和多种运输方式之间协同合作的管理模式,这一物流管理模式的核心在于"协调",需要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协调管理机制来实现,并具体分析了协调管理模式及其应用于现代区域物流体系中的机制构建理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田嵩  赵树明  刘颖  
本文从诊断城市群生态系统状况出发,按照培育城市群共同价值体系、开展生态资源调查与评价、制定区域生态网络格局和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技术路径,提出制定城市群生态网络格局的要点;基于生态学的尺度理论,优化城市群区域生态空间的构成: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单元、区域生态廊道、生态保育区、城镇建成区绿地;提出"按需划片—按片定类—按类划区—按区定级",分级管制的规划管制路径,探索出我国城市群"生态需求分片管制、生态系统分类管制、生态功能分区管制和生态用地分级管制"的生态空间管制的"四分模式",得出了该模式有利于保障城市群生态空间数量,提升城市群生态系统质量的结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张守忠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时空规律,基于协同论的观点指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评判标准并构建了二者之间的协调度模型。模型分为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序参量体系,其中序参量的选取及其上下限的确定是模型能正确应用的关键。应用此模型,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该协调标准和模型意义明确、应用简单,能有效判别区域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的不同发展层次,对于协调区域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付德申  向丽  
本文以我国中西部城市群41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构建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9-2013年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偏低,出现了轻度失调、中度失调和严重失调3种状态;城市群整体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具有平稳发展的时序变化特征,但不同城市的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异,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涛   马成   李志英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阵地,城市群的城镇化-生态环境-服务业协调发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论文以滇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遥感影像数据和社会统计数据对其城镇化水平、生态环境质量以及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明晰三者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昆明市在滇中城市群中城镇化速度最快、水平最高,但与发达地区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2000—2020年滇中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但出现了优和差级别面积占比同时增多的情况;受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滇中城市群的城镇化-生态环境-服务业协调发展仍处于过渡发展阶段。建议在昆明快速城镇化的示范效应下,大力推进曲靖、玉溪、楚雄城镇化进程,并根据各州市协调状况采取差异化发展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付德申  向丽  
本文以我国中西部城市群41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构建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9-2013年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偏低,出现了轻度失调、中度失调和严重失调3种状态;城市群整体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具有平稳发展的时序变化特征,但不同城市的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异,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中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涛   马成   李志英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阵地,城市群的城镇化-生态环境-服务业协调发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论文以滇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遥感影像数据和社会统计数据对其城镇化水平、生态环境质量以及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明晰三者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昆明市在滇中城市群中城镇化速度最快、水平最高,但与发达地区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2000—2020年滇中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但出现了优和差级别面积占比同时增多的情况;受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滇中城市群的城镇化-生态环境-服务业协调发展仍处于过渡发展阶段。建议在昆明快速城镇化的示范效应下,大力推进曲靖、玉溪、楚雄城镇化进程,并根据各州市协调状况采取差异化发展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