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07)
2023(12632)
2022(10438)
2021(9407)
2020(7841)
2019(17562)
2018(17187)
2017(33248)
2016(17900)
2015(19406)
2014(18988)
2013(19201)
2012(17580)
2011(15402)
2010(15512)
2009(14218)
2008(14335)
2007(12520)
2006(11046)
2005(10082)
作者
(51348)
(43349)
(42829)
(40577)
(27775)
(20726)
(19413)
(16489)
(16297)
(15335)
(14746)
(14721)
(13879)
(13718)
(13376)
(13230)
(12884)
(12580)
(12536)
(12332)
(10585)
(10561)
(10430)
(9931)
(9717)
(9508)
(9441)
(9439)
(8660)
(8587)
学科
(78702)
(77991)
经济(77897)
(70770)
企业(70770)
管理(63725)
方法(31790)
业经(27493)
(26003)
(24523)
数学(23895)
数学方法(23644)
中国(20969)
农业(19378)
(18713)
财务(18701)
财务管理(18683)
地方(17771)
企业财务(17696)
技术(17292)
(15738)
(14090)
理论(13834)
(13768)
(13448)
(13356)
(12246)
贸易(12236)
(11783)
环境(11742)
机构
学院(253676)
大学(248350)
(103742)
管理(101627)
经济(101381)
理学(87212)
理学院(86169)
管理学(84947)
管理学院(84434)
研究(83609)
中国(65672)
科学(53039)
(52904)
(47831)
(46246)
(41892)
(40199)
中心(38939)
业大(38377)
研究所(38089)
财经(38051)
农业(36418)
(34530)
北京(32210)
(31907)
(31815)
师范(31497)
(31014)
经济学(30806)
商学(27987)
基金
项目(173623)
科学(139077)
基金(128256)
研究(124573)
(112639)
国家(111662)
科学基金(97776)
社会(81565)
社会科(77349)
社会科学(77330)
基金项目(69195)
(68900)
自然(64452)
自然科(63058)
自然科学(63046)
自然科学基金(61962)
(57076)
教育(54126)
资助(50069)
编号(49038)
(39069)
重点(38923)
(38123)
(37815)
成果(37528)
(37033)
创新(35724)
国家社会(34323)
科研(33088)
课题(32967)
期刊
(118278)
经济(118278)
研究(72213)
中国(47765)
(42257)
管理(40371)
(39689)
科学(37501)
学报(37185)
农业(29201)
大学(28151)
学学(26801)
技术(22435)
业经(21406)
(21322)
金融(21322)
(18859)
财经(18487)
教育(18298)
经济研究(17746)
问题(17008)
(16079)
技术经济(14208)
现代(14122)
资源(13632)
图书(12617)
财会(12167)
科技(11822)
商业(11794)
(11730)
共检索到377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鹏  魏超巍  
基于2007-2013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赫芬代尔指数和EG指数,对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和空间集聚程度及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与行业内企业的集中特征不一致,行业内企业的集中程度呈总体递减趋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分布水平不均衡,中心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通常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变化特征总体一致,行业集聚水平的差异使得各城市各具发展优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大树  杨永亮  
文章应用分异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地区Hoover指数等常规统计方法与基于空间统计学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一起,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总体以集聚为主,各地区、各细分行业差距明显,大致可以把25个地区分成扩散效应区、离心效应区、低速增长区和极化效应区等四种类型的关联模式,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动态的多中心—外围空间结构并正在向网络化迈进。产生这种分异特征的原因主要是本地知识积累与人力资本积累状况、城市规模以及在区域城市等级体系中地位和区域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芳  汤然  
选用2008—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中27座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数据作为衡量城市雾霾水平的代理指标,以区位熵指数作为衡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雾霾污染具有抑制作用,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与规模经济效应抑制城市的雾霾污染。研究还发现邻近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本地区的雾霾污染具有抑制作用,这说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调节产业行政壁垒改善邻近地区的雾霾污染。由此得出建议:第一,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推动制造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二,政府应加强环境规制力度,同时在政策上引导企业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第三,雾霾治理上应该形成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各地区间协调配合形成治霾合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红霞  贾舒雯  
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利用多个指标模型综合评判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与发展规律。研究认为,三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总体呈现经济上的分异和空间上的趋同。2003-2014年间,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内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平均相对专业化程度均有增加,并主要表现为外围地区拉动;京津冀、珠三角中心城市的相对多样化程度有不同程度提高,城市职能趋向综合化,外向生产性服务能力增强。进而三大城市群形成了"专业化中心+专业化外围"和"多样化中心+专业化外围"两种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空间集聚特征测度的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在三大城市群内部集聚均呈不均衡的极化发展趋势。受城镇化和工业化所处阶段影响,十余年间,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幅度最大,相对于其他产业的区位吸引力最强;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平均集中率最高;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的集中程度,相对于全国的平均占有率均较低,行业发展的相对优势有所减弱。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红霞  贾舒雯  
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利用多个指标模型综合评判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与发展规律。研究认为,三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总体呈现经济上的分异和空间上的趋同。2003-2014年间,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内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平均相对专业化程度均有增加,并主要表现为外围地区拉动;京津冀、珠三角中心城市的相对多样化程度有不同程度提高,城市职能趋向综合化,外向生产性服务能力增强。进而三大城市群形成了"专业化中心+专业化外围"和"多样化中心+专业化外围"两种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空间集聚特征测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彬  
在城市化进入快速通道和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我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利用2003-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京津冀、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等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要基于现实经济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选择针对性政策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彬  
在城市化进入快速通道和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我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利用2003-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京津冀、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等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要基于现实经济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选择针对性政策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  
本文基于2000-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未对本市产生预期中的碳减排效应,反而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的碳排放水平;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碳排放水平,而金融业专业化集聚、科学研究业多样化集聚以及环境治理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本市或周边城市产生了明显的碳减排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长三角城市群应构建碳排放联控联防机制、因地制宜规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及推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  
本文基于2000-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未对本市产生预期中的碳减排效应,反而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的碳排放水平;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碳排放水平,而金融业专业化集聚、科学研究业多样化集聚以及环境治理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本市或周边城市产生了明显的碳减排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长三角城市群应构建碳排放联控联防机制、因地制宜规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及推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志彬  
基于珠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全面FGLS方法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企业竞争力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反映为对工业企业获利能力的贡献。其中,物流业、金融业、技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对工业企业利润率的贡献依次递减,表明现阶段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更大。鉴此,应构建国家价值链,减少对外资的依赖,加大科学和教育的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助于工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晓峰  
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既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也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系统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6—2017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转换特征,并就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多种情境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特征及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效果则相对更为明显。较之于绿色技术效率,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高端化发展更利于绿色技术进步,但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的空间外溢效应方面仍不显著,导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跨行业、跨区域推进城市群绿色发展中的作用也大打折扣。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雷玉桃  孙菁靖  张萱  
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绿色发展、高质转型的前沿阵地,在目前以经济集聚为要义的区域发展战略之下,雾霾防治正面临新一轮的压力,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基于城市群集聚经济的视角,实证分析珠三角异质性环境规制、经济集聚与雾霾污染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直接影响上,珠三角城市群各类环境规制的减霾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命令型环境规制可以发挥较好的短期减霾效应,投资型环境规制对雾霾的抑制效应具有跨期性,而费用型环境规制存在失灵现象。经济集聚与雾霾污染存在倒N型关系,且大部分城市处于集聚加剧雾霾的第二阶段,尤其是在命令型环境规制的干预下,经济集聚需跨越更高的拐点才能进入抑制雾霾的第三阶段。(2)间接影响上,珠三角各类环境规制都能通过经济集聚对雾霾污染产生作用,但无法释放有效的减霾效应,不过强化城市群的中心极化水平可以改善费用型环境规制的失灵问题。(3)反向影响上,珠三角环境规制、经济集聚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向因果关系。研究结论可以为新时期区域雾霾防治和经济绿色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克  聂坚  游细斌  陈永林  
采用城市相对专业化指数、城市间相对专业化指数、行业相对专业化指数和集聚指数等4个指标对长江中游城市群2003—2014年的生产性服务业分工水平和集聚程度进行测算,然后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其空间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1)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程度总体较低,南昌、武汉和长沙这3个区域中心城市在该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分工体系中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每个城市一般都有13个生产性服务行业的相对专业化程度较高;城市之间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对专业化指数较低,彼此间专业化分工特征不明显,产业同构现象比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伟军  孙彦骊  
城市群内金融业的集聚现象是明显的,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匀性和非相关性,那些信息服务业主导而非生产主导的城市往往具有较高的金融集聚水平。城市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出现生产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分离及产业分化,最终那些信息服务中心主导的城市会最终成长为区域或更高级别的金融中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聪  
借助连锁网络模型、残差分析模型等方法综合分析了长三角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网络演化格局,包括节点城市的层级变化、网络格局的空间演化和城市功能的演进过程。结果表明:(1)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网络具有显著的层级特征,但层级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2)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网络呈现出明显的位序关系,但传统的核心区域正在向外扩散,扁平化趋势加强。(3)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分布特征差异明显,除了法律、广告功能,其他服务功能分布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网络连接更为充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