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55)
2023(4162)
2022(3393)
2021(2994)
2020(2328)
2019(5402)
2018(5014)
2017(9491)
2016(5155)
2015(5302)
2014(5300)
2013(5196)
2012(4756)
2011(4333)
2010(4393)
2009(4056)
2008(3751)
2007(3066)
2006(2868)
2005(2459)
作者
(15882)
(13362)
(13059)
(12523)
(8404)
(6346)
(5785)
(5206)
(5098)
(4618)
(4601)
(4469)
(4343)
(4281)
(4077)
(4039)
(3871)
(3828)
(3811)
(3680)
(3291)
(3107)
(3101)
(2950)
(2942)
(2926)
(2765)
(2670)
(2635)
(2617)
学科
(24301)
经济(24284)
管理(11709)
中国(9265)
(8724)
土地(8479)
地方(7644)
方法(7264)
(7069)
城市(6732)
数学(6698)
数学方法(6533)
(5867)
企业(5867)
(5238)
城市经济(4784)
环境(4565)
经济学(4248)
(4119)
业经(3822)
问题(3626)
农业(3574)
资源(3433)
(3205)
地方经济(3199)
(2949)
产业(2756)
方城(2740)
(2693)
理论(2654)
机构
大学(74073)
学院(73617)
研究(27824)
管理(27780)
(27545)
经济(26592)
理学(23898)
理学院(23453)
管理学(22920)
管理学院(22803)
中国(19595)
科学(19341)
(17145)
(13748)
(13634)
业大(12977)
中心(12801)
研究所(12612)
(11491)
师范(11386)
(11042)
农业(11036)
(11021)
(10894)
北京(10203)
师范大学(9606)
资源(9344)
财经(9291)
(8991)
科学院(8831)
基金
项目(56134)
科学(45403)
基金(42643)
(38828)
国家(38611)
研究(36177)
科学基金(33765)
社会(24741)
社会科(23650)
自然(23639)
社会科学(23638)
基金项目(23510)
自然科(23152)
自然科学(23149)
自然科学基金(22685)
(21464)
(19078)
资助(16002)
教育(15631)
编号(13080)
重点(12590)
(12233)
(11464)
计划(11342)
(11099)
国家社会(10922)
创新(10571)
科研(10431)
科技(9616)
课题(9547)
期刊
(29991)
经济(29991)
研究(20408)
中国(15785)
科学(13434)
学报(12488)
(12132)
大学(8941)
管理(8881)
学学(8611)
农业(8265)
城市(7647)
资源(6820)
(6754)
问题(5840)
(5756)
技术(5448)
国土(5384)
土地(4923)
地理(4799)
业经(4505)
现代(4227)
经济研究(4098)
财经(3993)
教育(3957)
(3955)
科技(3819)
(3586)
(3529)
金融(3529)
共检索到103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薛东前,王传胜  
城市群演化包含了诸多内容 ,如人口、产业、城市类型、城市职能等 ,而空间过程是最直接、最综合的表现。文章从城市群体结构、城市群空间、城市土地利用三方面 ,分析了城市群演化的空间过程 ,研究了其演化的动力机制 ,描述了其基本特征和规律 ,揭示了城市群演化与土地利用优化配置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冰滢  黄姣  李双成  
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权衡关系,并利用该权衡关系协调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是解决城市群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已成为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论文针对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友好型协同发展的需求,设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化和经济价值最大化2种优化目标,每种目标下再设置"生态保护""统筹兼顾""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4种土地利用情景,采用CLUE-S模型模拟2025年京津冀城市群在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空间配置格局,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经济价值在不同目标的各种情景下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比2015年,2025年在不同目标不同情景下,各类土地利用面积的数量变化和空间格局均有较大不同,且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下不同情景的土地利用配置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生态目标生态保护情景下最大,为14423.58亿元;而经济价值则在经济目标经济发展情景下最大,为96771.49亿元。从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上来看,生态用地中林地与草地的增加多出现在坝上高原和燕山与太行山山地,水体的增加则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研究认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间存在权衡关系,基于生态-经济权衡的土地利用优化研究结果对未来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实践工作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罗鼎  月卿  邵晓梅  王静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逐步和谐的重要途径。科学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能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聚集效应、保持土地生态系统平衡。以往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主要侧重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的优化,却忽视了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尽管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是土地利用合理配置的基础,但是在地域空间上分布不当,就会限制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影响土地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因此如何将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在地域空间上进行合理的落位,开展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问题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全面地解释了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概念,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从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系统工程和管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和数学模型应用、社会学和政策学等理论角度,对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研究的创新和深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丹玲  李菁  胡碧霞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将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规模+空间+效益"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测度框架中,使用小波神经网络、空间分异测算模型和空间回归分析法考察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3-2015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但其空间差异持续扩大;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在空间上呈显著正相关,且由于不同集聚区扩散效应在空间上渗透不均衡,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并存;在考虑空间效应的前提下,各影响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演变格局的作用大小和方向不同,且处于不断变化中。据此认为,要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应着重发挥城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冯宇  毕如田  王瑾  吕春娟  张迁迁  
研究目的:揭示流域内采矿及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空间冲突问题,对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以山西省亳清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GIS技术并构建空间冲突测度模型,对流域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水平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划分5个等级,并将流域大致分为冲突区和非冲突区;通过参与式农户调查,将冲突区划分矿业环境特殊调控区、矿业生态复垦区、城镇优化建设区、城乡发展协调区和生态农业协调区5亚区,非冲突区划分现代农业发展区、生态农业种植区、林果种植保育区、湿地廊道保育区、生态农业后备区和生态涵养区6亚区;结合各区特点提出了适合流域的人—地—矿协同发展模式。研究结果:冲突高发地集中于采矿活动频繁区域,亳清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施宏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效率是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两个重要方面。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法评价海西城市群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价海西城市群及区内20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明晰土地投入产出情况。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效率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和结构调整建议。结果表明:1海西城市群整体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比较均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内城市土地类型分布的均衡度降低,其中商业服务业用地分布最不均衡,居住用地最均衡。22003—2012年海西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率有一半的年份非DEA有效,区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施宏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效率是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两个重要方面。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法评价海西城市群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价海西城市群及区内20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明晰土地投入产出情况。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效率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和结构调整建议。结果表明:1海西城市群整体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比较均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内城市土地类型分布的均衡度降低,其中商业服务业用地分布最不均衡,居住用地最均衡。22003—2012年海西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率有一半的年份非DEA有效,区域总体上处于城市土地利用报酬递增阶段。3海西城市群中位于南部和北部区域的土地利用效率高于中部地区,区内85%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非DEA有效,这些城市存在土地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共存的困境,土地产出不足尤为明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诗嘉  刘晓英  杜书云  
基于2006~2016年中原城市群各地市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模型测算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差异,基于此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原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旨在促进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6年中原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波动变化趋势。高效率聚集区主要分布于中原城市群的西部,而东部的高效率聚集区逐渐向北部迁移。(2)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要素投入以及非期望产出的冗余是造成中原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3)中原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4)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财政压力、城市房地产投资对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5)研究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要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中原城市群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建立联动发展机制,增强城市土地利用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勇  任志远  樊新生  
城市群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土地有序利用是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县区为基本单元,从土地资源自然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对中原城市群土地利用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空间关联指数对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综合评价结果进行空间格局分析,采用两者耦合研究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土地利用进行了类型区划分。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综合评价值具有较强的集中与分异特征,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互斥性,社会经济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郑州市、洛阳市市辖区和邻近郊县,部分地级市的中心市区也相对较高,资源环境热点区域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进  黄志基  贺灿飞  王伟凯  
基于规模、结构和集约三维视角,构建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发育程度相对较好的16个城市群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整体土地利用效益中等,空间差异性大。采用熵权法计算规模、结构和集约三大因素的得分,再结合系统聚类方法,将中国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益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高效城市群规模效益和集约效益突出;中等城市群以规模效益为主,结构效益次之,集约效益偏低;部分低效城市群仅结构效益尚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安宁   牛陆   刘霈珈   李玉峰  
从流域地理分异的视角探讨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是合理利用国土空间、制定差异化碳减排政策的重要基础。基于构建的长时序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核算2009—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解析各城市群碳排放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8年黄河流域各城市群碳排放整体表现出收敛态势,峰值大多出现在2012和2017年,2013年为低值聚集年;流域上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异特征。(2)莫兰指数表明各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呈正向显著空间自相关,形成上中游以鄂尔多斯、榆林和下游以潍坊、临沂为辐射面的高—高聚集地,以及上游环兰州、西宁的低—低聚集地。(3)不同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不尽相同,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城镇化率和土地利用结构对碳排放具有持续性的高影响;主导因素在空间上的异质性决定了不同城市群的提升策略各有差异。未来黄河流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应在考虑区域协同联动发展的基础上分区分时施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世超  柯新利  
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中国8个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要素冗余度对效率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群整体土地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但空间上呈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的格局,东部地区呈现高值集聚现象,中西部地区呈中心—外围格局;资本过度投入、工业二氧化硫高排放是土地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且各要素冗余度呈现东部地区低、中西部地区高和大城市低、小城市高的分布格局。据此认为,应增强城市群间及其内部的合作,对中西部地区或小城市给予更多的技术支持,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环保治理力度,促进区域协同绿色发展,以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整体改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坚  马珣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缓解建设用地需求与经济增长压力间矛盾的必然途径,也是构建和谐人地关系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在构建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综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模型测算了2000年、2006年和2011年的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剖析了区域差异、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相对偏低,区域间的效率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相对较低;城市群土地要素投入的非集约值大、非集约度高,与综合效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姚小薇  王占岐  
为全面梳理我国城市群土地利用研究现状、促进并深化后续研究,采用文献法与归纳法分析我国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城市群土地利用研究的主要视角集中在城市群土地利用问题诊断、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研究以及土地利用综合属性评价等方面,今后还需加强理论体系创新研究,拓展研究内容,拓宽研究尺度,并重视研究数据的积累与方法的准确应用。重点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对典型城市群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和城市群腹地耕地保护研究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业翠,刘彦随,邓旭升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已成为土地科学领域前沿的重要课题,而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重视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正可为此提供支持,并相互促进。如何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有效的利用这种关系,无论对我们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还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利用都异常重要。本文对二者的研究目标及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二者的结合方式和途径,提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能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数据、理论、研究方法支持,同时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有益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研究的深化,二者的结合可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