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10)
2023(14246)
2022(12681)
2021(12128)
2020(10098)
2019(23326)
2018(23191)
2017(45505)
2016(24995)
2015(27896)
2014(28033)
2013(27559)
2012(25619)
2011(23049)
2010(23231)
2009(21332)
2008(20666)
2007(18088)
2006(16359)
2005(14396)
作者
(70938)
(58597)
(58182)
(55807)
(37715)
(28087)
(26564)
(22853)
(22428)
(21125)
(20239)
(19678)
(18834)
(18562)
(18178)
(18067)
(17564)
(17544)
(16962)
(16804)
(14530)
(14512)
(14109)
(13446)
(13127)
(13120)
(13083)
(13060)
(11826)
(11666)
学科
(98939)
经济(98819)
管理(72426)
(65271)
(53041)
企业(53041)
方法(43223)
数学(36901)
数学方法(36377)
中国(28025)
(27757)
(25141)
地方(23797)
(21948)
业经(21244)
环境(19184)
农业(18640)
(17708)
贸易(17698)
(17598)
(17130)
理论(17034)
(15653)
(15150)
(15111)
财务(15082)
财务管理(15049)
(14906)
技术(14652)
(14422)
机构
学院(348250)
大学(348165)
管理(138344)
(136700)
经济(133385)
理学(118745)
研究(117927)
理学院(117389)
管理学(115408)
管理学院(114776)
中国(88830)
(75475)
科学(73789)
(63945)
(58980)
(53841)
中心(53813)
研究所(53416)
(52199)
财经(50380)
业大(50278)
(48940)
师范(48562)
北京(48283)
(45612)
(43340)
(42731)
农业(41795)
经济学(39883)
师范大学(39227)
基金
项目(235544)
科学(184745)
研究(173942)
基金(169503)
(146638)
国家(145377)
科学基金(125185)
社会(108471)
社会科(102666)
社会科学(102639)
(91762)
基金项目(90750)
自然(81780)
自然科(79741)
自然科学(79720)
教育(79395)
自然科学基金(78253)
(77165)
编号(72020)
资助(70252)
成果(58611)
重点(52130)
(51522)
(50703)
课题(49402)
(47931)
创新(44650)
科研(44423)
教育部(44112)
项目编号(43741)
期刊
(154423)
经济(154423)
研究(105292)
中国(64902)
学报(51981)
管理(49555)
科学(49293)
(48706)
(47753)
教育(39584)
大学(39376)
学学(36680)
农业(33558)
(31042)
金融(31042)
技术(29342)
业经(25674)
财经(23599)
经济研究(23378)
问题(22039)
图书(20380)
(20166)
资源(17209)
理论(17096)
(16518)
科技(16315)
技术经济(16216)
现代(16092)
实践(15654)
(15654)
共检索到518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跃工  
长沙、株洲、湘潭是地处湘东北部依湘江而筑的城市群,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当地政府和旅游开发商在旅游开发建设中缺乏对旅游环境问题的重视,使旅游活动范围和程度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导致旅游地生态环境恶化,旅游资源失去了其天然景观特征,严重阻碍了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全面阐释旅游环境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城市群旅游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区域旅游环境保护对策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殷章馨  夏赞才  唐月亮  刘涵妮  
从多城扩张背景认知城市群地区乡村旅游空间格局演变,从城乡融合视角解析优化调控模式,这既是新时代乡村旅游融合城乡要素的新内容,也是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思路。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界定乡村区域,运用空间统计和函数拟合揭示长株潭城市群乡村旅游点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格网为单元,对研究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适宜性进行分区,并以其为基础提出城市群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化路径及调控模式。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三市建成区的同步扩张对外围乡村旅游点存在跨行政区域的空间挤压现象,近城乡村旅游点逐步嵌入所属城市或相邻城市建成区;(2)乡村旅游点空间格局呈现从离散到集聚的演进过程,并形成一核独大、多核并存的空间格局;(3)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化调控应采用分区调控和要素调控相结合的调控策略,因地制宜地构建既响应城市增长需要,又促进乡村旅游引导城乡融合的地域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琼霓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本文在对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株潭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薄湘平  付净  孙文浩  
区域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对建设"两型社会"至关重要。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过程中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如何科学评价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方向和旅游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理解环境友好的内涵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3个层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最终设计出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评价模型。通过实证,深入剖析了旅游经济这个复杂系统,验证了指标及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发现,长株潭旅游业属于弱友好水平,对此为其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欣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但在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兆峰  周颖  叶茂  
[目的]随着美丽中国建设和三大攻坚战等战略的推进,旅游生态环境成为旅游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研究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动态影响及其环境规制作用,促进旅游节能减排。[方法]本文以两型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为例,构建关于旅游产业评价的集成指标体系,采用重心模型和回归模型计量方法,探究旅游产业和雾霾污染发展轨迹,考察旅游产业发展与雾霾污染之间空间动态关联性,分析雾霾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程度,检验雾霾污染与其他自变量交互作用下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导要素,最后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进一步讨论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1)旅游产业重心偏移方向由长沙向衡阳方向移动,雾霾重心偏移方向在常德和株洲两地之间往返,无显著移动规律,旅游产业发展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动态关联性,且两者之间存在反向抑制作用。2)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发展存在影响,就研究区域而言,增加1%的雾霾污染会减少3.3%的旅游产业发展,且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旅游人数和环境规制。3)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发现雾霾污染随着环境规制类型的不同而对旅游产业发展产生不同影响,无环境规制下,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负面影响指数为0.8%,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显著;宽松型环境规制下,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负面影响为0.2%,影响程度略小;严密型环境规制下,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负面影响为0.1%,影响性最小。[结论]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发展存在负面影响,但政府环境政策可有效缓解雾霾污染,因此在环境规制下,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减弱。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卫  肖琳子  朱有志  
本文对二元经济理论、新兴古典主义和新经济地理学三个理论传统以及国内有关城乡发展理论进行回顾,结合城市群的一般特征,构建了基于城市群中城乡劳动力报酬差异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型,以长株潭城市群1978—2007年的经验数据对主要结论进行实证,最后提出城市群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兆峰  
研究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城市群旅游产业与经济建设协同共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区位熵指数法,测算长株潭城市群2007-2016年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并从时空角度比较分析各市集聚程度;通过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其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产业发展优势,但各市间存在差异;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随时间推移而平稳上升,逐渐从严重失调发展演变为良性协调状态,由旅游产业集聚主导发展型转变为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型;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旅游产业集聚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两者为单向因果关系。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各市应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提高城市间旅游合作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阳晓  李勇辉  徐帆  陈建设  黄梅  
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交互作用是城市群城市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要素流动的映射表现,系统地构建其交互作用机制,对于丰富城市群扩张理论和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构建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交互作用框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揭示二元之间的交互作用,并将共生理论引入城市群扩张研究中,从城市开发和生态保护二元共生视角提出研究城市用地扩张的新思路。研究表明:(1)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整体上表现出阶段性特征。(2)由自然、经济社会和空间三个维度构成的"驱动—协调—约束"共生机制是实现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共生发展的动力机制。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分区管控、治理修复与城市用地扩张方面的监测预警、城市更新形成多维交互作用,最终实现二者的共生发展。(3)基于共生机制框架提出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二元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形成高效集约、生态安全、宜居宜业的城市群国土空间结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贤军  李铌  李志学  
城乡生态空间是维护城乡生态安全和保障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生态环境受到巨大威胁,如何做到一方面促进城乡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维护城乡生态安全格局,是新时期城乡规划所关注的热点,借鉴国内外城乡生态保护与利用的经验,以长株潭绿心为例,从城乡生态空间的识别与重构、保护与利用、推进机制等方面对城乡生态空间规划进行探索,解决了绿心地区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农村发展空间格局、自然生态安全格局和设施生态空间格局的重构问题,兼顾了"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以期对类似地区城乡生态空间保护与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  周晓强  侯加林  尹侠  
本文阐述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及成因,针对如何切实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以配合省委省政府"两型社会"建设发展战略,有效推动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永清  
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国家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给长株潭城市群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也对其现代物流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长株潭城市群现代物流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多元化,缺乏物流发展整体规划与资源整合,工商企业物流效率低下,粗放型物流经济和"野蛮物流"现象严重等。为更好地建设国家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现代物流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强长株潭三市的沟通和总体规划;优化物流政策,营造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培育物流市场,鼓励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结成合作联盟;提升物流产业结构,推进物流服务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国恩  朱翔  贺清云  
科学揭示城市群内在空间联系特征是诊断问题与优化对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城市综合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和可达性分析基础上,基于空间相互联系、对外服务扩散能力、对内集聚影响力等层面方法集成对2006年以来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呈现出以长沙-株洲-湘潭为核心的内心圈层结构,交通科技对城市空间联系产生的时间压缩效应明显,空间联系网络格局出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对外服务扩散能力北高南低、东北高西北低,但区域差异程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呈现出以长沙为主核心的圈层模式与常德市为副中心的极核模式并存的局面;长沙是城市群集聚的核心,益阳、娄底、常德处于城市对内集聚影响的低位区,城市群对内集聚影响能力沿高铁线路分布和拓展,长昆客运专线开通后核心地带开始呈现出向西偏移的态势;针对城市群存在极核结构依然明显、内核圈层尚处雏形、区域网络联动效应较差、基础配套有待加强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区域产业协作、优化战略政策和完善一体化交通体系的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明  刘月颖  
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产业作为其主要支撑,直接关系到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能否顺利实现。本文通过研究长株潭城市群的案例发现,该城市群产业存在行政分割与城市竞争、产业结构趋同且彼此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创新发展缓慢以及支柱产业支撑减弱等问题。完善协调发展机制、构建产业合作体系、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合理高效配置资源,加速改造传统企业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水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汤放华  陈立立  曾志伟  易纯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空间将出现三个趋势:区域一体化、信息化与知识化、生态文明趋势。在此三个趋势的影响下,长株潭城市群必然要进行空间重构,其进行空间重构的措施主要包括:构建区域一体的"流动空间"体系,构建区域发展所需要的五个支撑网络;构建以生态基础设施为空间分割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实现区域等级空间结构的扁平网络化,实现要素流动的无阻隔。在上述三个趋势及措施的指引下,长株潭城市群将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已实现其作为中部重要增长极的历史重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