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99)
2023(13635)
2022(11230)
2021(10464)
2020(8659)
2019(20072)
2018(19392)
2017(37971)
2016(20541)
2015(23396)
2014(22957)
2013(23011)
2012(21382)
2011(19183)
2010(19554)
2009(18465)
2008(18621)
2007(16583)
2006(14831)
2005(13735)
作者
(55908)
(46364)
(46296)
(44085)
(30247)
(22083)
(21034)
(17756)
(17744)
(16796)
(15883)
(15492)
(15094)
(14684)
(14659)
(14184)
(13760)
(13567)
(13446)
(13362)
(11428)
(11295)
(11286)
(10717)
(10528)
(10285)
(10253)
(10246)
(9190)
(9153)
学科
(101515)
经济(101404)
(92663)
(84422)
企业(84422)
管理(78588)
方法(45547)
数学(37253)
数学方法(37037)
(34521)
业经(30146)
(29206)
中国(28614)
(25594)
财务(25580)
财务管理(25549)
企业财务(24384)
农业(20646)
(20591)
(19691)
(19358)
贸易(19347)
(18864)
技术(18222)
地方(17052)
(16844)
(16289)
理论(16278)
(15861)
(13912)
机构
学院(302885)
大学(296431)
(142222)
经济(139776)
管理(124842)
理学(106859)
理学院(105894)
管理学(104933)
管理学院(104340)
研究(96988)
中国(80057)
(68035)
(61656)
财经(53643)
科学(50460)
(48999)
(46289)
(45496)
经济学(44294)
中心(43863)
(41151)
研究所(40834)
经济学院(40128)
财经大学(39655)
北京(39227)
商学(36315)
商学院(36001)
业大(35810)
(35694)
(34877)
基金
项目(188615)
科学(153458)
研究(144678)
基金(141679)
(119218)
国家(118180)
科学基金(105543)
社会(97144)
社会科(92456)
社会科学(92436)
基金项目(74030)
(71275)
教育(66669)
自然(65225)
自然科(63843)
自然科学(63831)
自然科学基金(62832)
(58969)
资助(58675)
编号(57440)
成果(45781)
(44427)
(41942)
重点(41537)
国家社会(40981)
(40953)
教育部(39664)
课题(39391)
(38897)
人文(38882)
期刊
(159378)
经济(159378)
研究(96757)
中国(57049)
(56811)
管理(51579)
(37967)
科学(35882)
(33491)
金融(33491)
学报(31627)
技术(28450)
财经(28129)
教育(27545)
大学(26439)
经济研究(26271)
农业(26017)
业经(25887)
学学(25096)
(24295)
问题(22324)
(19275)
技术经济(17921)
世界(17156)
国际(16832)
(16732)
现代(15882)
财会(15269)
商业(14432)
统计(14332)
共检索到463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逸翔  张红凤  何旭  李睿  
打破市场分割、有效深化分工协作,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文章以国家级城市群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从微观企业入手,利用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及其所在地市级层面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城市群政策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群内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群政策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促进效应主要通过扩大企业可及的市场范围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而实现,这种促进效应受到城市群内核心城市的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的共同影响,且会随企业所在城市与城市群内核心城市之间距离的逐渐增大而呈现“U形”变化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多核心和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群内的企业专业化分工受到城市群政策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文章的研究丰富了企业分工影响因素的研究,从微观视角补充了城市群政策效果评估的相关文献,为如何充分发挥城市群政策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促进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欣   夏宇  
城市群作为一种新型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模式,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将城市群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城市群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群内企业的绿色创新质量和绿色创新总量。基于宏微观层面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群政策通过在宏观层面减少行政垄断和政府干预,促进微观层面资金要素集聚和人才要素集聚,进而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进一步探讨城市群政策的空间效应发现,城市群对核心城市和非核心城市的企业绿色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相较于单核心城市群,多核心城市群内企业绿色创新受到政策的正向影响更强。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重点污染监控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城市群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城市群政策评价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对于优化政府制度、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欣   夏宇  
城市群作为一种新型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模式,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将城市群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城市群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群内企业的绿色创新质量和绿色创新总量。基于宏微观层面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群政策通过在宏观层面减少行政垄断和政府干预,促进微观层面资金要素集聚和人才要素集聚,进而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进一步探讨城市群政策的空间效应发现,城市群对核心城市和非核心城市的企业绿色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相较于单核心城市群,多核心城市群内企业绿色创新受到政策的正向影响更强。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重点污染监控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城市群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城市群政策评价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对于优化政府制度、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思超  彭俞超  
笔者利用2006—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和银监会公务员招聘公告数据研究发现,加强地区金融监管对非金融企业从事虚拟经济(持有金融资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融资约束较弱的企业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监管增强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供给渠道,即缩减融资软约束企业的信贷从而减少非正规金融的资金供给而实现的。笔者的政策建议在于,针对信贷流向实施更加指向性的金融监管政策将能够更有效地引导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敬莉  孙哲远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制造企业的微观数据,分析自贸区政策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异质性检验表明,自贸区设立对处于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正向作用较强;从影响机制看,自贸区通过增强技术创新效应、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地,调节效应揭示了营商环境优化在贸易便利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研究有助于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企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政策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钊  王旸  
本文利用2008~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的方法检验了"营改增"改革促进专业化分工的两种可能。首先,利用企业经营范围的变化,我们发现部分制造业企业由原来自给自足提供生产性服务变为对外经营该业务,其营业收入也相应增加。其次,部分服务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在改革后明显上升,说明这些企业获得了来自制造业企业更多的业务外包,这也是专业化分工的体现。对不同类型"营改增"行业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机制,我们也通过检验实际税负的变化排除了企业混业经营(避税)的动机,安慰剂检验的结果也证实经营范围的变化的确是"营改增"改革的结果。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文值  王帅  高洪波  
捐赠免税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促进第三次分配的政策手段,但对于捐赠免税政策对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方向以及时效等,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以2008年企业公益捐赠支出税前扣除比例上限由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3%变更为年度利润总额的12%这一政策调整为背景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捐赠免税政策对企业第三次分配的长期影响,发现捐赠免税政策能有力推动企业第三次分配,并对企业产生长期的影响,从广延边际看能增强企业捐赠倾向,从集约边际看能提高企业捐赠强度;捐赠免税政策调整后企业实际税负显著降低,企业捐赠成本明显减少;捐赠免税政策对企业第三次分配的影响存在捐赠文化异质性,地区捐赠文化氛围越浓厚,政策产生的影响越大;赠捐免税政策调整后,企业与政府及社会之间未能形成企业积极捐赠、政府和社会积极支持的良性互动,那些捐赠支出较多的企业,其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增长率、所获政府补贴并没有显著增加。为充分发挥捐赠免税政策对第三次分配的促进作用,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一要提高企业公益捐赠支出税收抵免比例,充分发挥税收对企业捐赠的激励作用;二要积极弘扬慈善捐赠文化,充分挖掘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三要多措并举,积极引导政府和社会以消费的方式支持企业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许荣  李从刚  
本文首次考察了两院院士及其候选人担任独立董事发挥的治理职能和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院士(候选人)独立董事与企业创新显著正相关,控制企业个体效应、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Heckman两阶段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院士(候选人)独董的任期越长、兼职公司数量越多,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好,女性院士(候选人)独董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但具有海归经历的院士(候选人)并没有更有效地发挥作用。(3)影响渠道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战略风格越保守、管理层短视程度越严重的公司聘请院士(候选人)独董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大,表明院士(候选人)独董可以通过战略咨询有效缓解保守战略和管理层短视对企业创新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院士(候选人)独董发挥了"桥梁科学家"作用,增加了企业未来两年建立院士工作站的可能性,从而促进了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4)与其他公司治理变量的交叉影响分析发现,院士及其候选人在非国有企业、股权结构集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和高管不持股的公司中更能发挥促进创新的作用。本文对于充分发挥顶尖科学家作用以及推动企业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肖曙光  杨洁  
企业升级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升级的微观基础,而目前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升级关系的内在规律仍处于"黑箱"状态。本文首先从四个维度(资产结构高级化、技术结构高级化、员工结构高级化及绩效高级化)构建了不同类型企业(企业整体、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的衡量指标体系,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升级的影响关系。研究认为,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升级理论上有长效促进作用,其学理逻辑来源于两条:一是高管股权激励有助于解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这是高管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升级的利益捆绑(相容)逻辑;二是高管与企业及企业股东利益捆绑(相容)基础的建立将内在驱动高管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动态能力,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并最终实现企业升级,这是高管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升级的利益驱动逻辑。其次以2011-2016年沪深两市有过股权激励实施记录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基础样本,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 R)方法实证研究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不同类型企业(企业整体、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的动态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高管股权激励对技术结构高级化、员工结构高级化以及绩效高级化长短期内都有提升作用,而对资产结构高级化短期内有负向冲击,长期将产生正向效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原盼盼  丁竞男  卢爽  
降低创新成本,增加创新资本供给是激励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与已有文献探讨内外部融资来源、债务工具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同,本文从企业外币债务融资的角度,利用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外币债务融资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币债务融资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形成外币债务融资创新促进效应的主要原因;外币债务融资在融资需求较高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以及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情况下更能促进企业创新。本文丰富了外币债务融资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为我国外汇体制改革、资本跨境监管以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覃家琦  杨雪  陈艳  孙凌霞  
本文以2007-2016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中国再融资监管制度是否促进了企业的理性投资行为。研究发现:上市企业投资决策符合资本成本约束的理性准则,表明中国权益市场中存在普遍的市场约束力量;但企业再融资后投资理性程度明显降低;对监管失效的原因分析表明,企业投资理性程度下降受到事前融资动机和事后募资投向变更的影响:监管规则对事前再融资动机缺乏有效把控,导致再融资资格出现错配;而对事后募资用途的监管不严,则导致部分企业对募集资金的用途进行随意变更,使得企业投资理性程度降低。研究结论为完善企业投资决策自治机制、优化权益再融资监管、促进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实证依据和一定的现实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林红  
笔者从投资的角度剖析商业信用融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为短期商业信用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供证据,并基于2007年~2012年的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研究了商业信用融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的使用促进了企业投资支出的增加;国有上市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更多,但并没有因此提高商业信用的投资行为,民营上市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更少,但是商业信用融资的使用显著地提高了投资支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毕金玲  蒋睿  杨雨婷  
本文研究定向增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双重差分模型,基于融资约束、产权性质及公司规模深入分析定向增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定向增发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同时还发现定增促进企业创新是由于定向增发能够缓解融资约束,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非国有公司和中小板及创业板公司中效果更加明显。本文首次检验了定向增发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于"融资—企业创新"问题的研究做出了增量贡献,同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选择和监管层关于定向增发的监管政策都有借鉴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誉夫   谢建国   孟庆伟  
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公布的工业机器人数据,从深化企业分工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应用对中国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应用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人工智能应用对中国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高研发投入、高机会主义风险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人工智能应用通过降低企业外购成本、扩大企业可及市场范围,促进企业专业化分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余振   李晨曦  
“走出去”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有效途径,探索中国企业如何更快更好“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制度因素视角,选取世界银行深度贸易协定(DTA)数据库中区域贸易协定(RTAs)的文本信息、CEPII-BACI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构建企业层面“资本流动条款指数”,利用面板Probit模型、Heckman两阶段模型等考察深度贸易协定中资本流动条款内容对中国上市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流动条款指数”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设立海外子公司的概率。基于成本和收益视角的机制分析发现:RTA资本流动条款从潜在收益视角为企业提供信心激励;从成本视角降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及风险感知,进而促进企业国际化。异质性分析发现:“资本流动条款指数”的企业国际化促进效应在没有女性核心高管、非国有企业和高沉没成本行业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地,当企业没有女性核心高管时,RTA资本流动条款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可能会负向影响企业海外子公司的生存概率;当企业拥有女性核心高管时,这一负面影响不再存在,凸显了女性核心高管在企业国际化发展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探索,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实证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