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03)
- 2023(19212)
- 2022(16240)
- 2021(15061)
- 2020(12847)
- 2019(29268)
- 2018(29026)
- 2017(56604)
- 2016(30871)
- 2015(34508)
- 2014(34687)
- 2013(34205)
- 2012(31685)
- 2011(28475)
- 2010(28809)
- 2009(27256)
- 2008(27305)
- 2007(24908)
- 2006(22008)
- 2005(20254)
- 学科
- 济(131287)
- 经济(131104)
- 业(108639)
- 管理(104499)
- 企(94568)
- 企业(94568)
- 方法(58606)
- 数学(48718)
- 数学方法(48137)
- 财(42306)
- 农(39844)
- 业经(35357)
- 中国(35186)
- 制(30533)
- 务(27490)
- 财务(27422)
- 财务管理(27367)
- 农业(26974)
- 企业财务(25976)
- 地方(23781)
- 贸(23602)
- 贸易(23588)
- 易(22908)
- 学(22822)
- 技术(22222)
- 理论(21911)
- 策(21745)
- 银(21308)
- 银行(21254)
- 和(21237)
- 机构
- 学院(447394)
- 大学(444461)
- 济(188741)
- 经济(184759)
- 管理(175893)
- 理学(149865)
- 研究(148694)
- 理学院(148322)
- 管理学(145964)
- 管理学院(145133)
- 中国(117296)
- 京(93758)
- 财(93402)
- 科学(88379)
- 农(77407)
- 所(75515)
- 财经(72384)
- 江(70667)
- 中心(69453)
- 研究所(67409)
- 经(65626)
- 业大(65276)
- 农业(60837)
- 北京(58764)
- 经济学(57788)
- 州(54946)
- 范(53795)
- 院(53573)
- 财经大学(53395)
- 师范(53181)
- 基金
- 项目(289103)
- 科学(229117)
- 基金(212060)
- 研究(209844)
- 家(184364)
- 国家(182789)
- 科学基金(158192)
- 社会(134538)
- 社会科(127632)
- 社会科学(127597)
- 省(112894)
- 基金项目(111263)
- 自然(103291)
- 自然科(100946)
- 自然科学(100912)
- 自然科学基金(99151)
- 教育(96566)
- 划(94721)
- 资助(87898)
- 编号(84292)
- 成果(68290)
- 重点(64812)
- 部(64596)
- 创(61505)
- 发(61484)
- 课题(58435)
- 创新(57102)
- 国家社会(55723)
- 教育部(55605)
- 科研(55596)
- 期刊
- 济(214931)
- 经济(214931)
- 研究(134003)
- 中国(90982)
- 财(77078)
- 农(70880)
- 管理(70115)
- 学报(66150)
- 科学(62912)
- 大学(51157)
- 学学(48668)
- 农业(47642)
- 融(46637)
- 金融(46637)
- 教育(41704)
- 技术(40803)
- 财经(37135)
- 业经(35159)
- 经济研究(33533)
- 经(31920)
- 问题(29231)
- 业(27508)
- 技术经济(23957)
- 贸(22665)
- 统计(21832)
- 现代(21521)
- 理论(20878)
- 版(20851)
- 世界(20457)
- 财会(20425)
共检索到683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 王科斌 杨晓懿
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是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城市群战略是其重要政策安排。基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视角,构建城市群政策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11个国家级城市群政策数据与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匹配,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评估。结果发现,中国城市群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具体而言:在发挥有效市场作用机制方面,城市群政策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和增强市场竞争,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在发挥有为政府作用环境方面,城市群政策通过促进政府决策行动协同、产业分工空间布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交通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该结论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群政策提供了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现祥 滕宇汯
以2005—2019年全国281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创新驱动政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创新驱动政策不仅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而且政策效应具有持续性增强趋势。机制分析表明,创新驱动政策能够通过人才供给、配置合理和环境优化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积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配置合理和环境优化作为政府有为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缓解技术供给层面的市场失灵现象,正向调节创新驱动政策通过增强技术供给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并且,市场有效性的提高能够正向调节有为政府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政策的经济效应,共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程远 于新亮 胡秋阳
本文认为,企业年金通过"甄别效应"和"激励效应"两个方面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本文基于2012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的企业员工数据并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表明:首先,高生产率员工更可能选择加入企业年金,说明企业年金具有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甄别高生产率员工的"甄别效应"。进一步的实证考察表明,"甄别效应"的内在机制在于,较高生产效率的员工普遍具有较低的主观贴现率,更加看重未来价值,因而加入企业年金的意愿更强烈。其次,参加企业年金令员工的生产效率更高,说明企业年金具有提高员工生产率的"激励效应",
关键词:
企业年金 甄别效应 激励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妮 李玉梅 许倩
近年来受多方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因此,劳动生产率提升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企业年金能否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及其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年金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现行的年金费率范围内,年金费率越高,促进效应越明显。门槛模型检验表明,年金费率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当年金费率大于等于0.489%时,促进效应才开始明显;当年金费率大于2.679%时,促进效应则有所下降。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收入效应”“激励效应”和“甄选效应”是企业年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渠道。研究有助于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的覆盖率,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同时为企业选择年金费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年金 劳动生产率 门槛模型 收入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丹丹
在中国市场化转型的背景下,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变化在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2001-2016年中国工业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分省份-行业数据,考察不同企业所有制类型的工业经济变动特征,并实证分析劳动生产率收敛趋势,比较和分析其收敛差异。研究发现,中国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均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非国有经济的收敛驱动了整体经济的收敛。国有企业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缺乏创新激励等,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要慢于非国有产权企业的。而私营企业能更好的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充分匹配适宜的技术,收敛速度要优于外商和港澳台企业。为实现经济发展均衡,政府需继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重视私营企业的发展优势,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创新环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杭敬 张志远 苑立波
当前,上海面临着既要保持合理经济增长速度,又要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双重艰巨任务,而劳动生产率则是完成这两大任务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经济增长本质上是劳动生产率提升与劳动力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当前上海人口红利趋于减弱的形势下,继续提升劳动生产率是保持经济合理增长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经济转型又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赖物质消耗转为主要依赖广义的技术进步。而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又是推动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的三个要素。该文利用非参数生产前沿动态分析模型,对"十五"时期以来上海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要素进行拆解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虽然上海制造业增加值与劳动生产率呈现同步回落走势,但技术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志强
基于一个修正的经典模型,应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分析产品核心化策略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考察了企业所有制因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主动产品核心化策略对企业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被动产品核心化策略对企业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另外,外企、国企主动产品核心化策略效果更好,私企主动产品核心化策略效果较弱;外企被动产品核心化策略的损失较小,私企被动产品核心化策略的损失较大。
关键词:
产品核心化策略 企业所有制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艳聪
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是决定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薪酬结构来影响劳动生产率。文章基于薪酬结构中住房公积金这一视角,利用两期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在薪酬总支出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是否缴存公积金以及缴存的具体比例对员工劳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设立住房公积金账户对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有显著正效应,且缴存比例的增加会显著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
关键词:
公共服务 环境 住房价格 资本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金勇 徐方议 李保柱
文章整合资源依赖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以智力资本的视角,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三个维度,依据“新经济”生产函数模型,采用GMM方法探讨智力资本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智力资本对中国IT软件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激励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是提升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核心因素,而结构资本是提升民营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校美 谭人友
文章基于市场选择与政府行为的视角,将资本深化分解为工资上涨引致的资本深化和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利用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28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本深化对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资上涨引致的资本深化能显著的促进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却对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与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其临界值为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达到0.057左右,目前越过该临界值的制造业行业有20个,且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制造业。而未越过该临界值的制造业行业有8个,主要分布于轻工业制造业。这一研究结果为中国"去库存、去产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持。
关键词:
工资上涨 政府投资 资本深化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文
本文引入人口抚养比和劳动就业率变量,在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中国人口转变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路径,并通过另外11个经过了人口转变的经济体的经验加以佐证。经验表明,人口抚养比的提高与二元结构的终结的确会降低劳动生产率的增速,但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劳动力配置仍然大有空间,劳动力市场的改善将为广义生产率带来配置效率,这一贡献远超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等传统要素的贡献。所以,人口转变后,尽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和人口抚养比提高同时发生,失去了人口红利和二元结构的光环,但劳动生产率仍将可以依靠其他经济体无可比拟的人口规模优势带来的要素重新配置的空间托高稳态增长率,缩小与世界前沿生产率的差距。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宫旭红 曹云祥
资本深化是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工资上涨及政府投资等角度分析转型期的资本深化,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力量引致的资本深化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借助不同时间段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政府投资主导的资本深化的作用显著大于工资上涨的作用,随着中国工资水平的提高,工资上涨引致的资本深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开始发挥作用,而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显著但呈下降趋势。此外,技术进步及行业规模报酬递增效应整体上显著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各行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工资上涨 政府投资 资本深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欧阳博强 孙学涛 王振华
利用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产业结构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城市化的门槛效应,并据此分析了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与二三产业增加值之比呈倒"U"形关系;产业结构的"工业化"倾向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随城市化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特征,中等城市化水平下的"工业化红利"最为显著;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具有协同影响,但存在地区差异;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在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下降,不能完全归因于产业结构的服务化倾向。
关键词:
城市化 产业结构 劳动生产率 门槛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建锋 杨继国
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是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的必然趋势,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不断提高;在维护劳动者利益的视角下,劳动报酬的提高要求工资大于劳动力价值。在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中,劳动报酬的同步增长需要一个趋于稳态的、恒定的资本有机构成值,这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趋势相违背。当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增长,要求劳动者能分享剩余价值,这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规律和分配规则相违背,从而也就证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实现。实现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同步提高的一种思路是:劳动力和物质资料两种要素进行合作生产,并依据要素投入量的大小共同参与利润分享,在形式上表现为劳动力产权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