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96)
- 2023(15981)
- 2022(13871)
- 2021(12763)
- 2020(10684)
- 2019(24239)
- 2018(24227)
- 2017(46462)
- 2016(24937)
- 2015(27800)
- 2014(27339)
- 2013(27096)
- 2012(25106)
- 2011(22520)
- 2010(22598)
- 2009(20747)
- 2008(19748)
- 2007(17370)
- 2006(15485)
- 2005(13524)
- 学科
- 济(116849)
- 经济(116748)
- 管理(74607)
- 业(69924)
- 企(58015)
- 企业(58015)
- 方法(45554)
- 数学(39306)
- 数学方法(38900)
- 中国(29650)
- 地方(27859)
- 农(27285)
- 业经(24374)
- 财(23677)
- 学(23645)
- 技术(22954)
- 农业(19194)
- 理论(17584)
- 制(17509)
- 环境(17107)
- 贸(16522)
- 贸易(16506)
- 和(16337)
- 地方经济(15877)
- 易(15875)
- 划(14571)
- 银(14521)
- 银行(14475)
- 融(14330)
- 金融(14327)
- 机构
- 大学(351656)
- 学院(350559)
- 济(147850)
- 经济(144690)
- 管理(140102)
- 理学(121298)
- 研究(120025)
- 理学院(119894)
- 管理学(117947)
- 管理学院(117297)
- 中国(87821)
- 京(75136)
- 科学(73456)
- 财(63930)
- 所(59165)
- 研究所(53821)
- 中心(53701)
- 农(52100)
- 财经(51388)
- 江(51366)
- 业大(50437)
- 北京(47449)
- 范(47073)
- 师范(46702)
- 经(46673)
- 经济学(44832)
- 院(43947)
- 州(41738)
- 农业(40466)
- 经济学院(40083)
- 基金
- 项目(240372)
- 科学(190337)
- 研究(177160)
- 基金(174494)
- 家(151170)
- 国家(149950)
- 科学基金(130168)
- 社会(113310)
- 社会科(107461)
- 社会科学(107429)
- 省(94229)
- 基金项目(93710)
- 自然(83718)
- 自然科(81812)
- 自然科学(81798)
- 自然科学基金(80357)
- 教育(80260)
- 划(78526)
- 编号(71493)
- 资助(70124)
- 成果(56900)
- 重点(53555)
- 创(53162)
- 部(52282)
- 发(52249)
- 课题(49322)
- 创新(49043)
- 国家社会(46631)
- 教育部(45113)
- 科研(44859)
- 期刊
- 济(166327)
- 经济(166327)
- 研究(107788)
- 中国(67754)
- 管理(53175)
- 学报(51212)
- 科学(49734)
- 财(48126)
- 农(46363)
- 大学(38984)
- 教育(38770)
- 学学(36624)
- 技术(33303)
- 农业(32401)
- 融(27694)
- 金融(27694)
- 经济研究(27125)
- 业经(25340)
- 财经(25154)
- 问题(22384)
- 经(21679)
- 技术经济(19815)
- 科技(18694)
- 图书(18434)
- 业(17147)
- 现代(16468)
- 理论(16434)
- 资源(16161)
- 商业(15103)
- 坛(14835)
共检索到519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力 刘敦虎 魏奇锋
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对城市群整体创新绩效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协同共生的视角,以两阶段网络DEA为分析方法,以成都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动态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效率值的时空分异特征明显。时间上:在虹吸效应与涓滴效应的交互作用下,中心城市与成员城市的效率差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态势,并符合地理邻近、技术邻近以及制度邻近的发展规律。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产出阶段是创新效率提升的瓶颈,鉴于此,未来城市群发展需着力于政策协同、资源协同、空间协同,提高创新一体化程度,从而形成区域创新的整体规模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危怀安 平霰
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对城市群中心城市和其它成员城市科技创新、经济产出均产生巨大影响。运用DEA模型,对2007-2016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科技创新和经济产出两个阶段效率进行测算,发现武汉城市圈两个阶段的科技创新效率时空分异明显,成员城市和中心城市效率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趋势,制约了城市圈整体效率提高。鉴于此,应在在城市圈未来发展中,不断强化区域协同政策效用,持续优化中心城市与成员城市科技资源配置,合理规划科技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产出效率整体提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云强 权泉 朱佳玲 王芳
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的DEA模型对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通过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产业集聚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水平具有明显的梯级差异;绿色技术创新对生态效率的显著正向作用发生在整体层面和下游地区;在产业集聚引导下,整体及下游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对生态效率的正向作用有所增强,上游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未因产业集聚而改变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解释这一现象的可能途径是处于产业集聚初级阶段的政府主导型集聚使企业倾向于低成本战略,而处于产业集聚高级阶段的市场诱致型集聚会激发企业的创新意愿采用差异化战略。依据结论提出缩小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不平衡状况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项文彪 陈雁云
产业集群推动着城市建设的扩张以及各城市之间人口等资源的合理流动,城市集群则为产业的集聚提供了优质的城建设施、生产要素以及各种科技和制度的创新。在对中部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与互动分析中,发现中部地区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没有完全同步发展;同时构建了产业集聚、城市集聚与经济增长互动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证明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大,城市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小,而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互动对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城市群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项文彪 陈雁云
产业集群推动着城市建设的扩张以及各城市之间人口等资源的合理流动,城市集群则为产业的集聚提供了优质的城建设施、生产要素以及各种科技和制度的创新。在对中部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与互动分析中,发现中部地区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没有完全同步发展;同时构建了产业集聚、城市集聚与经济增长互动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证明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大,城市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小,而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互动对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城市群 经济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志刚 姚娟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及基尼系数,研究北部湾城市群2006—2017年间生态足迹及生态与经济对区域贡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2年来北部湾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持续增大,人均生态承载力弱且持续下降,人均生态赤字每年以9.47%速度猛增,区域呈不可持续态势。(2)生态承载与经济增长匹配较好、相对公平,但万元GDP生态足迹较高,说明生态资本利用效率低,生态经济的协调性较差。(3)从贡献系数分析,南宁、海口属于"高经济贡献、高生态承载贡献"城市,崇左等四市属于"高生态承载贡献、低经济贡献"城市,湛江等四市属于"低生态承载贡献、低经济贡献"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志刚 姚娟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及基尼系数,研究北部湾城市群2006—2017年间生态足迹及生态与经济对区域贡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2年来北部湾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持续增大,人均生态承载力弱且持续下降,人均生态赤字每年以9.47%速度猛增,区域呈不可持续态势。(2)生态承载与经济增长匹配较好、相对公平,但万元GDP生态足迹较高,说明生态资本利用效率低,生态经济的协调性较差。(3)从贡献系数分析,南宁、海口属于"高经济贡献、高生态承载贡献"城市,崇左等四市属于"高生态承载贡献、低经济贡献"城市,湛江等四市属于"低生态承载贡献、低经济贡献"城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阎东彬
文章采用2000—2016年京津冀区域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内生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了该区域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作用还未充分显现;分别以专利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为分析基础,通过对利润、产出、资本存量和人员全时当量这四个变量的迭代,发现二者都可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增长,且专利经济价值作用大于科学价值。而其竞争者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专利经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增长率有阻碍作用,且随时间增加阻碍作用越大;而竞争者的专利科技价值对企业增长率有促进作用,并随时间增加促进作用越明显。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专利 内生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文丽 杨鑫垚
以正在发育的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城市间百度指数和联合专利为变量构建城市网络,并从创新产出、投入、环境三方面对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利用象限图法对二者间的相关性及其时空变化做出分析。随后运用障碍度模型对成渝城市群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的相关阻碍因素进行识别,最后从优化节点关系以及整合网络内部资源等方面为该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俊杰 景一佳
绿色发展效率是衡量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以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绿色发展效率水平及时空分异特征。首先,从时间维度出发,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7—2016年中原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整体绿色发展水平不高,2016年绿色发展效率的均值仅为0.809,10年间技术进步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较大。其次,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利用空间分析技术探究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在空间上呈现"西北外围高,南部较低"的特征,各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偏弱,绿色发展效率较高的城市对周围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小鹰 田焮焮
在梳理耦合跃迁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三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凭借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重心模型与GM(1,1)灰色预测模型,科学测算与分析了2006~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三系统之间的时空耦合特征及其未来演变趋势。研究表明:(1)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与生态环境各系统综合水平发展情况总体向好;(2)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呈平稳上升态势,整体实现了由失调衰退状态向协调发展状态的转变,但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平衡,呈“中心-边缘”与“Z字型”分布特征;(3)长三角城市群高科技创新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生态环境水平城市的空间错位分布特征显著,其中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匹配程度最优,但在经历前期快速融合后,现面临难以继续深化的难题;(4)预测期内长三角城市群整体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持续改善,但个别西部城市仍无法跳出失调衰退的发展状态。最后,为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本文提出相应的协调发展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时空耦合 趋势预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德静 王晓青 濮励杰 张瑞 丹旸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碳排放等非期望产出指标,通过构建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2010~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ULUE),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效率演变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水平较低(0.71),2010~2019年呈现出“增长-下降-再增长”的演化趋势,区域差异先增大后减小;(2)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两头高-中间低、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特征,局部集聚水平不高;(3)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主要由追赶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促进;(4)2010~2019年长三角城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均主要处于弱脱钩状态,脱钩状态良好。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宇 衣保中
"精明增长"是指在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扩张,在自然环境保护中践行"两山理论",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和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的高效发展模式。从"精明增长"的视角,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10~2015年辽中南城市群的社会经济数据,对其社会经济发展的精明程度进行测度分析,探寻辽中南城市群的转型路径。研究表明,研究期内辽中南城市群的增长主要体现为城市群规模的扩张以及城市生产消耗方面的增长。虽然整体城市群依然处在提速增长的模式,同时在城市空间规模方面逐渐向集约化发展的态势也日趋明显,但其主要依靠"量"的增长,"质"的提升不够显著。研究结果能够为辽中南城市群乃至更大区域的城市群"精明增长"提供决策的相关参考及依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治栋 王亭亭
分析了产业集群、城市群及二者的互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运用全面FGLS和面板校正标准误(PCSE)的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八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和城市集聚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作用,但城市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小于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和城市集聚的良性互动也可提升区域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城市群 经济增长 长江经济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守德 赵德海
借鉴控制系统方法,阐释了城市群要素集聚合理化发展的一般过程,在此框架下提出了通过观测要素集聚程度对经济效率增益作用的方向和强度来判断要素集聚合理性的理论构想。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经济效率变动情况,并以此经济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为解释变量,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2005—2014年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对其所在区域经济效率提高的增益作用的变化。实证结果充分证实了理论构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