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48)
2023(17077)
2022(14669)
2021(13433)
2020(11208)
2019(25286)
2018(24937)
2017(47549)
2016(26036)
2015(28770)
2014(28504)
2013(28410)
2012(26185)
2011(23785)
2010(23588)
2009(21694)
2008(20650)
2007(17858)
2006(15772)
2005(13756)
作者
(77616)
(64599)
(64082)
(60926)
(40957)
(31068)
(28980)
(25343)
(24679)
(22698)
(21951)
(21845)
(20666)
(20184)
(19917)
(19751)
(19229)
(19145)
(18495)
(18272)
(16168)
(15625)
(15526)
(14674)
(14503)
(14220)
(14172)
(14020)
(13049)
(12762)
学科
(121001)
经济(120885)
管理(72575)
(65179)
(52720)
企业(52720)
方法(48107)
数学(42216)
数学方法(41771)
中国(29934)
地方(29224)
(28418)
(26879)
业经(24380)
(24208)
环境(19781)
农业(19591)
(18243)
贸易(18230)
(17601)
(17559)
(17002)
地方经济(16638)
理论(16564)
技术(15837)
(15115)
(14778)
金融(14775)
(14565)
银行(14496)
机构
大学(372373)
学院(370855)
(152758)
经济(149535)
管理(143679)
研究(130729)
理学(125231)
理学院(123747)
管理学(121529)
管理学院(120888)
中国(93822)
科学(83898)
(79320)
(66395)
(65746)
(64564)
研究所(61223)
业大(59741)
中心(57817)
(53300)
财经(52771)
农业(51916)
北京(49644)
(49141)
师范(48582)
(47957)
(47716)
经济学(46558)
(43254)
经济学院(41764)
基金
项目(261362)
科学(204088)
基金(189155)
研究(184403)
(167543)
国家(166194)
科学基金(141434)
社会(117488)
社会科(111304)
社会科学(111268)
(102571)
基金项目(101460)
自然(93578)
自然科(91361)
自然科学(91334)
自然科学基金(89634)
(86707)
教育(83027)
资助(76744)
编号(73335)
重点(58910)
成果(57533)
(56990)
(56105)
(53898)
课题(50668)
创新(50420)
科研(49957)
计划(48750)
国家社会(48495)
期刊
(168407)
经济(168407)
研究(108078)
中国(66230)
学报(65183)
(58659)
科学(58206)
管理(51161)
大学(47897)
(47220)
学学(45598)
农业(40236)
教育(34886)
技术(30928)
(28191)
金融(28191)
经济研究(27733)
业经(26267)
财经(25707)
问题(23077)
(22091)
(20616)
科技(18807)
技术经济(18717)
资源(18335)
(17837)
图书(17716)
业大(16923)
理论(16565)
现代(16535)
共检索到535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航英  强永昌  
本文基于我国2006—2016年城市面板数据,以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为例,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城市群扩容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扩容对城市群原有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提升作用,对新进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无显著作用,稳健性检验表明该结论是可靠的。机制检验表明:扩容未影响原有城市的技术效率,但通过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来促进原有城市技术进步,进而提升原有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扩容通过降低功能专业化水平来提高新进城市技术效率,通过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来促进新进城市技术进步并降低其技术效率,由于技术进步效应和技术效率降低效应相互抵消,扩容未影响到新进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此外,扩容对原有城市中的大城市、高创新能力及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有更大提升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格  高达  吕世公  
基于1997—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数据,将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作为区域一体化的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扩容通过与周边新城市的融合,显著提高了整体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实了该结论的可靠性。(2)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将原本相互独立的城市整合为一个城市群经济体,通过加强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三条渠道共同促进城市群绿色发展。(3)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技术创新水平更高、第二产业比重更高的城市,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中国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区域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协同与合作,共同实现绿色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全忠  彭长生  
分步扩容是中国城市群稳步发展所采用的惯用范式之一。以长三角城市群的周边城市为视角,阐述周边城市积极融入城市群的内在逻辑,并分析加入城市群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样本观测期内,长三角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要素驱动,而且城市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的经济增长主导着长三角城市群的实际经济增长。长三角城市群扩容的加入效应低于预期,加入城市群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有限。解析影响周边城市加入城市群时间的原因,发现城市自身经济产出水平和现代交通体系构建是影响城市加入城市群时间的重要参考标准,而趋同的产业结构对加入时间具有负向影响,对未来有待加入城市群的城市来说,需要淡化"一纸文书"效应和期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丁焕峰  孙小哲  刘小勇  
区域一体化是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而扩容后新进地区能否获得更好的发展关乎区域未来进一步一体化的广度和深度。现有文献鲜少关注区域扩容对新进地区所带来的定量增长影响,且对增长效应的驱动原因及其动态变化尚缺系统的解释框架。结合扩散——回流效应,文章认为市场联系与产业分工是区域扩容影响新进地区的增长效应及其动态变化的重要渠道。以2008年珠三角城市群扩容为例,文章运用合成控制法定量分析对新进城市肇庆市与惠州市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扩容对新进城市的长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惠州市在扩容后短期内出现了负面效应。结合实际数据分析发现,惠州市短期出现负面效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扩容后要素和产品市场面临原位城市较大的回流冲击,且产业转移短期效果不佳引起。但从长期看,新进地区可从市场联系和产业分工两个层面获得扩容的外溢增长效应。为降低短期可能的负面效应,应树立区域经济思维,建立统一组织框架,以原位城市产业转移为主要抓手,协调推进市场共建共享与产业优化布局,实现地区整体共赢发展。文章研究识别了区域扩容对新进地区所带来增长效应的一般规律,为推动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董春风  何骏  
基于2003-2018年中国270个城市面板数据,以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事件为切入点,采用PSM-DID和中介效应等方法系统考察了长三角城市群扩容机制下区域一体化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显著提升了整体城市、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的创新能力,且对原位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更明显。异质性方面,区域一体化发展对中小规模城市和大型及以上规模城市间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并无显著差异;对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较非资源型城市更显著;对非G60科创走廊城市创新能力提升作用较G60科创走廊城市更显著。作用机制方面,区域一体化发展能够通过强化政府协同创新战略引导和优化市场创新要素配置间接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对财政科技投入密度的提升效应和对创新人员流动的促进效应是主要动因,其次是对企业的集聚创新效应,对固定资产投资密度提升的"偏好性"推进呈现出负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光伟   季连文  
在推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和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区域一体化的绿色创新效应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2004—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区域一体化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这一促进效应体现在降低企业成本和释放市场需求空间上。(2)企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于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绿色创新效应更加敏感。(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一方面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通过资金及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另一方面增强了环境规制力度,通过创新补偿效应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意愿。研究结论丰富了区域一体化微观经济后果研究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同时也为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红利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光伟   季连文  
在推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和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区域一体化的绿色创新效应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2004—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区域一体化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这一促进效应体现在降低企业成本和释放市场需求空间上。(2)企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于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绿色创新效应更加敏感。(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一方面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通过资金及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另一方面增强了环境规制力度,通过创新补偿效应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意愿。研究结论丰富了区域一体化微观经济后果研究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同时也为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红利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晓露  
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城市创新质量提升具有更强迫切性。利用1990-2017年长三角城市尺度数据,以城市群渐次扩容为基础,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多角度评估一体化区域扩容对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一体化区域扩容显著抑制了城市创新质量提升,且一体化区域扩容对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不同批次及不同区域城市的创新质量影响均存在明显差异,印证了融入一体化实现创新质量提升中政策制定、实施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一体化区域扩容通过市场规模效应、要素竞争效应、策略创新效应等影响城市创新质量,且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弱化了一体化区域扩容的创新质量负效应。因此,在以城市群一体化区域扩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应加强关注城市群一体化可能的负面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俊  杨青  
2008年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范围从原先的16市扩展到苏浙沪全境,为探索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边界效应变化及其政策有效性提供了有利的案例。利用长三角地级市2001-2012年数据,借助Barro趋同性回归方程,分别检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边界效应、一体化范围扩大效应、范围扩大政策有效性以及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结果显示,长三角核心和外围之间存在显著的边界效应,范围扩大后,从经济规模变化来看呈现显著的负向边界效应,从劳动生产率变化来看依然保持显著的正向边界效应,边界效应并未消失;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融合早于长三角扩容政策颁布时期,该政策具有适应性政策调整特征。由此得出,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过程中产业集聚与扩散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乃全  吴友  
英国公投"脱欧"以及中国城市群稳步"扩容"双重背景下,区域联盟发展的经济效果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1998—2014年中国208个地级市的数据为样本,以合成控制法为工具,检验并比较了中国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对整体城市、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采用安慰剂法和秩检验法、迭代法和PSM-DID估计对上述结果分别进行有效性和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以文献梳理、实地调研、理论推演为手段,剖析并验证了城市群扩容促增长的内在机理,即经济联系机制、产业分工机制、市场统一机制。结论显示:2010年长三角扩容对整个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不同区域而言,此次扩容均显著促进了新进城市和原位城市的经济增长,且对新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原位城市。就不同内在机理而言,此次扩容促增长的产业分工机制、市场统一机制对原位城市与新进城市均产生正向的推进作用,经济联系机制的作用则是两极分化,一方面能够正向促使原位城市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却反向延缓新进城市的经济增长。本文研究结论对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地域边界划定、经济一体化进程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乃全  吴友  
英国公投"脱欧"以及中国城市群稳步"扩容"双重背景下,区域联盟发展的经济效果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1998—2014年中国208个地级市的数据为样本,以合成控制法为工具,检验并比较了中国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对整体城市、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采用安慰剂法和秩检验法、迭代法和PSM-DID估计对上述结果分别进行有效性和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以文献梳理、实地调研、理论推演为手段,剖析并验证了城市群扩容促增长的内在机理,即经济联系机制、产业分工机制、市场统一机制。结论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强永昌  杨航英  
在推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和出口贸易增速放缓的双重背景下,国内区域一体化扩容的出口效应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文章匹配了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2010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扩容的企业出口效应。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扩容显著促进了整体城市与原有城市的企业出口,对新加入城市的企业出口没有显著影响,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基于出口额分解的检验发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扩容减少了企业出口的产品种类与目的国数量,提高了企业出口的贸易密度与平均出口价值。影响机制检验发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扩容的专业化经营效应提升了企业出口水平,而创新抑制效应降低了企业出口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扩容对外资企业、小规模企业、低生产率企业的出口促进作用较大。研究结论对推进中国区域一体化建设和促进出口增长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琳  刘莹  
结合DEA静态分析与Malmqui st指数动态分析对2000-2012年中三角和长三角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效率进行了动态评估与比较。依据模型的前沿面分析、绿色效率贡献率分析、绿色效率得分及变异系数分析,得出结论:中三角的绿色效率明显低于长三角,且二者差距呈扩大之势;中三角处于低水平的均衡发展阶段,绿色增长极尚未形成;长三角处于较高水平的非均衡发展阶段,绿色增长极已形成,且已产生较明显的扩散效应;中三角与长三角省会城市的绿色效率均较低,绿色转型是关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艺   曾刚   陈鹏鑫   万媛媛  
区域发展差距是经济地理学永恒的研究主题。论文以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长三角作为研究对象,在刻画长三角一体化空间范围扩展过程中区域内经济差距动态演进的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法、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实施对区域内经济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一体化空间范围扩大造成了区域内经济差距加剧,但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政策的推进,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并呈现经济差距缩小的长期演变趋势;(2)从地理区位视角来看,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对规划范围内地理区位偏远、经济基础薄弱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从边界视角来看,长三角一体化政策产生了明显的边界效应,降低了长三角周边有着类似的地理位置但不在长三角一体化规划范围内城市的战略、交通地位,对其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4)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实施主要通过交易成本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优化效应等途径缩小了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在建设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等议题的背景下,研究能够为进一步完善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框架、探索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模式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严  陈雨玮  刘程军  
通过重构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化的指标体系,对其绿色化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城市群绿色化水平的演化特征及其门槛效应影响.发现:城市绿色化水平整体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区域内差异程度日渐缩小,省市绿色化水平依次排序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城市群绿色化表现出“核心高,边缘低”的特点;长三角区域绿色化水平全局空间呈现出集聚增强的特征;资源禀赋对绿色化水平具有显著的“U”型双门槛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