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65)
- 2023(8465)
- 2022(7097)
- 2021(6251)
- 2020(4863)
- 2019(11411)
- 2018(10999)
- 2017(20199)
- 2016(11125)
- 2015(12212)
- 2014(12403)
- 2013(12278)
- 2012(11736)
- 2011(10890)
- 2010(11121)
- 2009(10092)
- 2008(9968)
- 2007(8983)
- 2006(8274)
- 2005(7667)
- 学科
- 济(55009)
- 经济(54961)
- 管理(29175)
- 业(27132)
- 中国(21739)
- 地方(20899)
- 企(19999)
- 企业(19999)
- 方法(15102)
- 农(14743)
- 业经(13204)
- 数学(12660)
- 数学方法(12474)
- 发(11293)
- 地方经济(11032)
- 农业(10638)
- 环境(9854)
- 学(9604)
- 财(9150)
- 融(9014)
- 金融(9014)
- 银(8843)
- 银行(8832)
- 行(8643)
- 制(8507)
- 发展(8017)
- 展(7990)
- 贸(7962)
- 贸易(7950)
- 和(7905)
- 机构
- 学院(160285)
- 大学(157883)
- 济(65081)
- 经济(63378)
- 研究(62210)
- 管理(58660)
- 理学(48939)
- 理学院(48263)
- 管理学(47454)
- 管理学院(47144)
- 中国(46376)
- 科学(38438)
- 京(36649)
- 所(31780)
- 财(28935)
- 研究所(28537)
- 中心(27780)
- 农(27238)
- 江(25887)
- 范(24784)
- 师范(24554)
- 北京(23950)
- 院(23291)
- 业大(22843)
- 财经(21915)
- 州(21530)
- 农业(20949)
- 省(19871)
- 师范大学(19852)
- 经(19694)
- 基金
- 项目(103660)
- 科学(81619)
- 研究(77352)
- 基金(71633)
- 家(62451)
- 国家(61883)
- 科学基金(52903)
- 社会(48628)
- 社会科(46156)
- 社会科学(46142)
- 省(42878)
- 基金项目(37948)
- 划(35752)
- 教育(34836)
- 自然(32757)
- 自然科(31964)
- 自然科学(31959)
- 编号(31663)
- 自然科学基金(31305)
- 发(29040)
- 资助(28564)
- 成果(25593)
- 课题(23936)
- 重点(23904)
- 发展(23435)
- 展(23025)
- 部(21541)
- 创(21184)
- 创新(19859)
- 国家社会(19723)
共检索到260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木花
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群的发展质量也倍受关注。文章尝试构建了城市群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赋权更为客观的改进熵值法对城市群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并以中部五个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五大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都不高,且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化发展质量并不存在互为因果的线性相关关系,但从其各分项指标得分来看,五大城市群内部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
城市群 发展质量 综合评价 改进熵值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蕊 薛惠峰 张强
文章以可拓学的物元模型和可拓集合、关联函数理论为基础,对城市群发展水平的多目标综合评价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城市群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模型;其次在现有对城市群评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的多指标城市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各指标量值范围、阶段划分和权重确定方法;最后,对关中城市群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合理,与实际相符,能较完整地反映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
关键词:
城市群 可拓综合评价 关中城市群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鹿 王琤
在梳理总结城市群相关理论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功能特征,构建了世界级城市群评价体系。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后,对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定性判断,客观识别京津冀区域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要素和突出短板,并据此提出以中央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与新增长极培育并举做大经济规模,以交通基础设施的互通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提升区域创新竞争力,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生活品质,坚持区域协同治理建设宜居生态环境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 世界级城市群 关键要素 比较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磊 张贵祥
基于城市经济能级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进行等级划分,借助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变化,并利用城市群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京津冀城市群和群内城市发展质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群内一级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辐射影响突出,集聚效应明显,城市间联系的网络化趋势在增强;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质量分为发展良好、发展中等、发展一般3个层次,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11个城市,北京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三大城市群内其他中心城市;基础设施
关键词:
城市群 发展质量 空间分析 京津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丽文 张毅 李小帆 李永盛
为探究城市群内部城市的质量及城市间的协调关系,通过构建经济发展质量、社会生活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38个城市2004~2011年城市质量进行了评价,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城市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城市群内城市质量的评价来看,城市群内城市质量差距进一步扩大,产生严重的两级分化;从城市群内城市间的协调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城市质量的空间影响作用不大,各省份城市发展并没有突破行政壁垒,跨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合作未有实质性进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目前的发展质量并不高,并提出了加快中小城市建设,推动经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尚 邓宏兵
文章从动态因子分析着手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对2010—2016年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进行了评价,并运用Logit模型对城市质量的初级影响指标进行分析,最后对长江中游城市群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武汉和南昌周边都存在明显的极化状态,宜昌和襄阳一直位居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前十位,江西缺少副核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要协调环境发展;七年之间城市群间的空间相关性较弱,几年来城市空间集聚效应没有本质的提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磊 张贵祥
基于城市经济能级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进行等级划分,借助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变化,并利用城市群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京津冀城市群和群内城市发展质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群内一级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辐射影响突出,集聚效应明显,城市间联系的网络化趋势在增强;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质量分为发展良好、发展中等、发展一般3个层次,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11个城市,北京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三大城市群内其他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化的发展促使城市群内城市发展质量和城市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呈"带状"结构发展。
关键词:
城市群 发展质量 空间分析 京津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素兰 吕旭彬
文章指出传统的静态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缺陷,在考虑城市发展静态指标评价和指标值增长变化两方面的基础上,把主成分分析和理想点法相结合,最后通过浙江省各城市的动态综合评价说明了该方法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动态评价方法。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动态综合评价 理想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冬
以2004—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新发展理念和“双碳”目标为框架,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数和碳利用水平指数,利用脱钩指数、收敛指数和追赶模型测度各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5个子系统与碳利用水平之间的脱钩关系、差异情况和追赶类型,得出以下结论:(1)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子系统与碳利用水平之间的脱钩状态整体趋势向好,发展水平较低,分期特征明显;创新、绿色、共享系统优化幅度更加显著。(2)高质量发展水平绝对差异扩大,创新、协调、开放系统是主导因素;相对差异收敛,协调、绿色、共享系统收敛趋势更显著。碳利用水平的差异呈现倒“U”型弱收敛趋势,先升后降,分期特征明显。(3)绿色追赶是京津冀城市群普遍存在的追赶类型,绝对追赶较少出现,扩张追赶未出现;各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普通城市较难实现追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冬
以2004—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新发展理念和“双碳”目标为框架,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数和碳利用水平指数,利用脱钩指数、收敛指数和追赶模型测度各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5个子系统与碳利用水平之间的脱钩关系、差异情况和追赶类型,得出以下结论:(1)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子系统与碳利用水平之间的脱钩状态整体趋势向好,发展水平较低,分期特征明显;创新、绿色、共享系统优化幅度更加显著。(2)高质量发展水平绝对差异扩大,创新、协调、开放系统是主导因素;相对差异收敛,协调、绿色、共享系统收敛趋势更显著。碳利用水平的差异呈现倒“U”型弱收敛趋势,先升后降,分期特征明显。(3)绿色追赶是京津冀城市群普遍存在的追赶类型,绝对追赶较少出现,扩张追赶未出现;各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普通城市较难实现追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晓玲 王书蓓 黄涛
基于整体提升和内部协同相结合的评价逻辑,本文利用熵值法对2006—2019年中国十大城市群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从空间和结构的双重视角剖析发展质量的差异大小及来源,并运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实证考察发展质量差异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发展质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呈现高低波动中缓慢上升的趋势,群间差异是中国城市群发展质量差异的主要空间来源;创新驱动差异、城际协同差异和民生共享差异是中国城市群发展质量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三者贡献率之和超过70%;创新驱动、城际协同、民生共享、经济运行、协调发展、绿色转型对中国城市群发展质量差异的扩大均存在正向影响且影响依次减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敦平 叶蕾
文章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5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上、中、下游梯度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在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中,仅有19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因子得分大于0,并且黄河上游地区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因子得分相对较低,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相对较高,进一步的聚类分析将黄河流域各地区划分为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较高、一般、较低三类。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油建盛 蒋兵 李卓君
本文借助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09—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云模型、热点分析、趋同检验和GWR回归等方法,评价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探究空间格局和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先后经历“震荡期”和“提升期”;(2)城市发展效率存在“马太效应”,具有明显的高低分区,但整体提升明显,同时出现热点聚集和冷点四周分散的分布格局;(3)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的驱动因素存在空间异质性,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资源禀赋地区随着资源红利消失对城市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金英 杨青山 马中华
在定义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强调承载体对承载能力的影响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以处于成熟阶段的长三角城市群和初始发育阶段的吉林中部城市群为例,运用状态空间法来定量描述2005—2009年两个城市群的现实承载情况,进而从各承载体的角度分析其对综合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紧缺是两个城市群共同存在的问题,且超载情况不断恶化;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约束型承载体的优化是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可变型承载体建设是吉林中部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的重点方向。研究认为,要增强城市群的综合承载能力,成熟型城市群应以修复和改善约束型承载体为主,辅之以可变型承载体的提升;发育型城市群应重点完善可变型承载体的建设,同时加强对约束型承载体的保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仁伟 谢磊 孙威
通过构建城市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市化发展质量和城市化水平的协调性进行分析,最终划分出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化综合质量类型。结果表明:1)从城市化发展质量所处阶段看,北京已进入后期完善阶段,天津则属于优化提升阶段,河北所有城市还处在低质量阶段。2)北京、天津的城市化发展质量和城市化水平为初级协调阶段,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属于濒临失调阶段,其余城市为轻度失调阶段。3)北京、天津为高发展质量-初级协调城市,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为低发展质量-濒临失调城市,其余城市为低发展质量-轻度失调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