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2)
- 2023(13834)
- 2022(11975)
- 2021(11133)
- 2020(8967)
- 2019(20732)
- 2018(20778)
- 2017(39532)
- 2016(21551)
- 2015(24086)
- 2014(24215)
- 2013(24131)
- 2012(22435)
- 2011(20469)
- 2010(20524)
- 2009(18609)
- 2008(18120)
- 2007(15813)
- 2006(14098)
- 2005(12687)
- 学科
- 济(92634)
- 经济(92540)
- 管理(59333)
- 业(56115)
- 企(45103)
- 企业(45103)
- 方法(36373)
- 数学(30931)
- 数学方法(30576)
- 中国(29403)
- 地方(25863)
- 农(24248)
- 业经(20980)
- 学(19788)
- 财(18913)
- 农业(16646)
- 贸(15822)
- 贸易(15809)
- 环境(15360)
- 易(15207)
- 制(15100)
- 理论(15031)
- 和(14716)
- 银(14468)
- 银行(14428)
- 技术(14325)
- 融(14298)
- 金融(14297)
- 发(14144)
- 行(13923)
- 机构
- 大学(305936)
- 学院(304490)
- 管理(120569)
- 济(120107)
- 经济(117244)
- 研究(107131)
- 理学(103670)
- 理学院(102432)
- 管理学(100762)
- 管理学院(100205)
- 中国(79012)
- 京(67359)
- 科学(66852)
- 所(54012)
- 财(53460)
- 研究所(49011)
- 农(48285)
- 中心(47575)
- 江(44880)
- 业大(44715)
- 范(43367)
- 北京(43282)
- 师范(42992)
- 财经(42448)
- 院(39257)
- 经(38534)
- 农业(37485)
- 州(37259)
- 师范大学(34930)
- 经济学(34855)
- 基金
- 项目(206782)
- 科学(162467)
- 研究(152716)
- 基金(148113)
- 家(128473)
- 国家(127354)
- 科学基金(109497)
- 社会(95059)
- 社会科(90026)
- 社会科学(90004)
- 省(81350)
- 基金项目(79334)
- 自然(70934)
- 教育(69350)
- 自然科(69266)
- 自然科学(69253)
- 划(68546)
- 自然科学基金(67958)
- 编号(62988)
- 资助(60362)
- 成果(51254)
- 发(47963)
- 重点(46020)
- 部(44672)
- 课题(43962)
- 创(42755)
- 创新(39843)
- 科研(38838)
- 发展(38407)
- 项目编号(38354)
- 期刊
- 济(138375)
- 经济(138375)
- 研究(95449)
- 中国(62101)
- 学报(46435)
- 管理(45360)
- 农(44556)
- 科学(44074)
- 教育(38445)
- 财(37623)
- 大学(34986)
- 学学(32514)
- 农业(31381)
- 融(26962)
- 金融(26962)
- 技术(26763)
- 业经(23516)
- 经济研究(21407)
- 财经(19720)
- 问题(19193)
- 图书(18495)
- 经(16797)
- 业(15841)
- 科技(15687)
- 理论(15338)
- 技术经济(14599)
- 现代(14558)
- 发(14308)
- 资源(14029)
- 实践(14017)
共检索到459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玉鸿 罗金济
城市群作为一种新的空间地域组织单元正成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协调的现象,因此,加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城市群协调发展从概念内涵、评价方法、协调机制及战略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梳理和评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给予了展望。
关键词:
城市群 协调发展 述评 展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方颖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探索中原城市群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研究中国整体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同群效应,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内部存在着正向的同群效应;较大规模城市对较小规模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同群效应;较小规模城市对较大规模城市有正向的同群效应;相同规模城市之间也有正向的同群效应。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对不同规模的城市进行科学定位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永锋 高建华 张智先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竞争与技术创新日益聚焦于大中城市,创新是城市的灵魂,并引导城市的发展;同时,城市作为创新的“神经中枢”,只有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相应的创新才会产生。二者的关系在于城市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对创新起塑造作用,而创新则通过物质与能量的输出,对城市具有反作用。城市与创新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以时空为参照系、城市化水平与创新能力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基于上述理论,运用相关分析、熵权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对中原城市群9个省辖市的城市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状况作了综合评价,并在综合和分组两个层面对二者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城市化 城市创新能力 协调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河东
以中国18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计算城市化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指数,并建立耦合评价模型,计算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并且地区差距明显,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协调发展 城市群 城市化 生态环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党兴华 郭子彦 赵璟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出发,并通过关中城市群实例,分析得出市场外部性与政府行为外部性是导致城市群内部利益矛盾的重要原因,进而造成城市群发展不协调。要减弱外部效应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解决思路是外部效应的内部化,通过制度的合理制定,达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外部性 城市群 关中城市群 协调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党兴华 赵璟 张迎旭
论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群协调发展的PREES系统模型,并构建城市群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社会系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城市群协调发展程度的评价模型,然后针对陕西关中城市群发展现状进行案例研究,在测度关中城市群内部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评价关中城市群1990年至2005年的协调发展程度,并就关中城市群的未来协调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协调发展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德显 汪雪峰
以中原城市群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为重点,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理论辨析的基础上,从整体经济效益和地区发展公平角度出发,提出河南省"适度差别化"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结合对河南省中心城市协调发展、产业关联发展以及与相邻省份地区合作发展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中原城市群和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途径,即建立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的整体价值链条。同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思路、空间组织、协调发展的机制和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为推动河南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非均衡协调发展 中原城市群 周边地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林欣
基于海峡西岸城市群物流业2005-2015年基本指标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基于引力矩阵构建物流业关联网络,结果发现:厦门、泉州处于网络中心地位,担任汕尾、揭阳等边缘城市与其他城市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城市群网络密度正不断上升,说明城市群正在不断加强联系,但需要注意不能过多的依赖中心城市,否则过多的物流资源受到中心城市配置,容易使边缘城市受到中心城市的控制。其次分析物流业发展协调度,结果显示城市物流业内部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而整体城市群物流业协调度不断提高。最后,根据上述研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明 刘月颖
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产业作为其主要支撑,直接关系到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能否顺利实现。本文通过研究长株潭城市群的案例发现,该城市群产业存在行政分割与城市竞争、产业结构趋同且彼此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创新发展缓慢以及支柱产业支撑减弱等问题。完善协调发展机制、构建产业合作体系、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合理高效配置资源,加速改造传统企业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水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敖丽红 王刚 陈群元
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既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也是一个特定的历史命题。首先分析了古代哲学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指出城市群协调思想最初来源于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而论述了近现代工业文明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关系,指出近现代工业文明既是城市群形成的最初原动力,也是导致城市群不协调发展的重要根源。最后,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现阶段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而城市群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内容。
关键词:
协调发展 哲学观 城市群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月起
新时代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城市群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载体,必须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成渝城市群(经济区)快速发展并日趋成熟,成为我国重点培育的城市群之一,但其一体化发展程度还有待提升,城市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在响应新发展理念、落实发展规划等方面仍大有作为。因此,成渝城市群应通过共立决心、共建机制、共筑内涵、共赢合作实现共生发展,以有效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和发展质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常春 樊杰 黄梅
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新时期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理想区域。从区域协调发展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视角,系统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公路交通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现状特征,发现目前公路交通在路网结构、职能分工、产业统筹、公共交通、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人为本、区域一体为核心内涵的公路交通发展新模式,并从主体功能区划、空间拓展、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体制与机制创新等维度提出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林欣
基于海峡西岸城市群物流业2005-2015年基本指标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基于引力矩阵构建物流业关联网络,结果发现:厦门、泉州处于网络中心地位,担任汕尾、揭阳等边缘城市与其他城市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城市群网络密度正不断上升,说明城市群正在不断加强联系,但需要注意不能过多的依赖中心城市,否则过多的物流资源受到中心城市配置,容易使边缘城市受到中心城市的控制。其次分析物流业发展协调度,结果显示城市物流业内部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而整体城市群物流业协调度不断提高。最后,根据上述研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刁硕 袁家冬
哈长城市群是我国典型的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肩负着东北振兴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哈长城市群协调发展面临着人口流失、经济衰退与环境恶化等收缩问题的巨大挑战。文章从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4个维度构建哈长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2008—2017年城市群尺度、省域尺度及市州尺度多要素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显示:(1)哈长城市群的综合度、耦合度及协调度整体上均呈现缓慢上升的演变特征,但各指标总体低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省级行政壁垒对哈长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2)哈长城市群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指数呈现差异化提升的变化趋势,生态环境与各维度之间的协调度明显偏低,且部分地级市分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3)哈长城市群协调度指数由0.42变为0.65,实现了由中级协调向高级协调的过渡,但绝大部分市州的协调度指数均小于0.70,与极高协调水平还有很大距离。(4)哈长城市群各市州分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类型的分异特征明显,分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川
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是城市群建设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耦合协调度函数分析发现,成渝城市群在时序上呈现小范围的上下浮动以及从以人口为主导转向以空间为主导的特征,在空间上一直维持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发展结构、其他城市发展水平差距缩小的特征。但由于产业结构转型过慢,导致成渝地区的大部分城市表现出产业与空间协调度滞后的特点。因此,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人口、产业、空间协调发展,使成渝城市群更快成长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