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11)
2023(9516)
2022(8052)
2021(7026)
2020(5625)
2019(12837)
2018(12689)
2017(23697)
2016(13014)
2015(14426)
2014(14470)
2013(14366)
2012(13812)
2011(12715)
2010(13001)
2009(11713)
2008(11661)
2007(10236)
2006(9428)
2005(8804)
作者
(39593)
(32919)
(32696)
(30800)
(21060)
(15820)
(14959)
(12755)
(12691)
(11850)
(11243)
(11172)
(10707)
(10368)
(10281)
(10263)
(9801)
(9795)
(9513)
(9386)
(8273)
(8101)
(7927)
(7586)
(7376)
(7316)
(7246)
(7236)
(6777)
(6563)
学科
(63161)
经济(63100)
管理(30585)
(29541)
地方(23125)
中国(23045)
(20319)
企业(20319)
方法(19054)
(17864)
数学(16583)
数学方法(16394)
业经(14310)
农业(12567)
地方经济(12426)
(12158)
(12088)
环境(11145)
(10881)
贸易(10869)
(10483)
金融(10483)
(10361)
(10100)
银行(10069)
(9901)
(9547)
(9230)
技术(8763)
发展(8601)
机构
学院(187335)
大学(186186)
(77935)
经济(76140)
研究(73411)
管理(67158)
理学(56472)
理学院(55610)
管理学(54663)
管理学院(54285)
中国(54059)
科学(45606)
(44585)
(37937)
(35473)
研究所(34333)
(33075)
中心(32278)
(29947)
业大(29438)
北京(29132)
(28418)
师范(28111)
农业(27669)
(26720)
财经(25436)
(24139)
经济学(23453)
(22935)
师范大学(22874)
基金
项目(124111)
科学(97503)
研究(90587)
基金(87509)
(76919)
国家(76226)
科学基金(64629)
社会(57916)
社会科(54961)
社会科学(54949)
(49653)
基金项目(46508)
(42671)
教育(40532)
自然(40361)
自然科(39440)
自然科学(39433)
自然科学基金(38690)
编号(36151)
资助(34898)
(33788)
成果(29305)
重点(28619)
发展(27271)
课题(27104)
(26818)
(26099)
(25839)
创新(24274)
国家社会(23764)
期刊
(94494)
经济(94494)
研究(61263)
中国(45376)
(33141)
学报(29758)
科学(28342)
管理(25219)
教育(24512)
农业(22860)
(22526)
大学(22424)
学学(20808)
(18817)
金融(18817)
技术(16556)
业经(16533)
经济研究(14724)
问题(14074)
(12249)
财经(11925)
(10564)
(10441)
资源(10053)
现代(9485)
科技(9393)
图书(9334)
(9181)
商业(9137)
世界(8960)
共检索到300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丽华  
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经济领域相互作用、城市群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的过程。基于经济联系的视角对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梯次结构还是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来看,长三角城市群都优于京津冀。立足这一现状,破解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应以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为契机,改变北京"一城独大"式的发展模式以及带来的负效应,构筑梯次良好、经济互通密切的城市空间布局。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丽华  
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经济领域相互作用、城市群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的过程。基于经济联系的视角对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梯次结构还是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来看,长三角城市群都优于京津冀。立足这一现状,破解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应以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为契机,改变北京"一城独大"式的发展模式以及带来的负效应,构筑梯次良好、经济互通密切的城市空间布局。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志丹  
利用2000—2014年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38个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从金融聚集和经济收敛的视角,探讨了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失衡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一体化背景下的协同发展路径,并将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城市群的经济和金融呈不同的空间辐射模式;具体而言,京津冀城市群的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存在显著的σ收敛和β收敛,但是经济增长的σ收敛和β收敛不仅未呈现出趋同效应,反而表现出发散特征,表明河北在信贷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仍存在严重的金融资源流失现象,金融对当地经济贡献微弱;与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炜熙  胡玉莹  
城市群内物流网络的形成是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选取了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比照,讨论京津冀城市群的物流产业与城市群协调发展情况。借用了产业经济学中的赫芬达尔指数来衡量城市群内物流产业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并且用回归分析法探究了现代物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彬  
在城市化进入快速通道和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我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利用2003-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京津冀、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等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要基于现实经济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选择针对性政策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彬  
在城市化进入快速通道和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我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利用2003-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京津冀、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等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要基于现实经济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选择针对性政策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浩瀚  潘源  
分别以2003—2015年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城市群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Hansen门限模型,以金融规模与金融效率作为门限变量,同时考虑到金融集聚的影响,来考察和比较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不仅存在门限效应,且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对不同城市群产业升级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其次金融集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在不同发展程度地区也是不同的,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修岩  马宁  陈露  
城市群多中心一体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构建相应指标对2000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和多中心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综合一体化水平逐年稳步提升,特别是2016年前后出现大幅上升;而长三角城市群多中心水平则呈现出震荡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14年前后出现大幅下滑。与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对比发现,在一体化、多中心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上,长三角城市群都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最后,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多中心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进一步提高一体化水平、增强科技基础设施连通性、加快培育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动能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陆大道  
本文回顾了京津冀大城市群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经济联系与利益矛盾。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京津两市和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已形成的优势。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原则,提出了京津冀大城市群中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功能定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蕾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产值增长的波动较大,增速明显下滑,并且长三角地区各省份制造业的增长态势及其规模的差异很大。该文的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同京津冀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区域竞争优势。但是,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制造业转型升级层次低、转型升级速度慢,与北京的差距较大。上海的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也不明显。而且长三角其他省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头较弱。该文对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的分析表明,长三角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进入由梯度转移为主向城市功能转变为主的产业合作新阶段。但是与京津冀相比,长三角各省市制造业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各省市间制造业结构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不及京...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晓静  
创新效率是反映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利用Malmquist方法对2010—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中38个城市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来反映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十三五”时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发展态势好于“十二五”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大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动态变化存在差异,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处于提升状态,长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略有下降。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受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的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差异。据此,文章提出要加快区域工业企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大经费和人员等创新要素投入,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等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晓静  
创新效率是反映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利用Malmquist方法对2010—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中38个城市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来反映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十三五”时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发展态势好于“十二五”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大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动态变化存在差异,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处于提升状态,长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略有下降。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受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的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差异。据此,文章提出要加快区域工业企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大经费和人员等创新要素投入,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等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陆雪琴   马玉梅  
本文聚焦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群,以城市群涉及的地级市数据为基础,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Kernel密度估计分别测度城市群消费活力的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过程。结果显示:首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消费活力Dagum-基尼系数均不断缩小,各地消费活力逐渐趋于均衡,且不同城市群组间差距缩小是导致消费活力空间分布趋于均衡的主要原因;其次,尽管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整体消费活力正在逐渐提高,但不同区域城市群消费活力的变化过程呈现明显异质性。据此,本文在促进不同城市群消费市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理论支撑与现实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海洲  陆林  
会展业是当前我国都市发展的新要素和明星产业。利用TOPSIS法从城市规模、外贸经济、对外交通、城市环境、旅游发展和会展业发展6个方面综合评价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26个成员城市的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并借助Arc GIS软件分析空间格局,进而探讨影响因素和协调机制。结果显示:(1)等级分布上,京津冀城市协调分布较为均匀,长三角呈现"沙漏状"两极化聚集的层次分布。(2)空间分布上,长三角为"一轴(宁、常、锡、苏、沪)两点(杭、甬)"优良协调、北部和中部失调的空间格局;京津冀为核心(京、津)优质协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海洲  陆林  
会展业是当前我国都市发展的新要素和明星产业。利用TOPSIS法从城市规模、外贸经济、对外交通、城市环境、旅游发展和会展业发展6个方面综合评价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26个成员城市的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并借助Arc GIS软件分析空间格局,进而探讨影响因素和协调机制。结果显示:(1)等级分布上,京津冀城市协调分布较为均匀,长三角呈现"沙漏状"两极化聚集的层次分布。(2)空间分布上,长三角为"一轴(宁、常、锡、苏、沪)两点(杭、甬)"优良协调、北部和中部失调的空间格局;京津冀为核心(京、津)优质协调、协调度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协调机制是会展业子系统与城市系统的同向发展过程,通过会展业子系统与相关子系统进行协调互动,优质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