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02)
- 2023(8538)
- 2022(7103)
- 2021(6530)
- 2020(5291)
- 2019(11995)
- 2018(11386)
- 2017(21782)
- 2016(11568)
- 2015(12816)
- 2014(12350)
- 2013(12286)
- 2012(11564)
- 2011(10340)
- 2010(10651)
- 2009(10052)
- 2008(8857)
- 2007(7620)
- 2006(6995)
- 2005(6141)
- 学科
- 济(46744)
- 经济(46689)
- 管理(27321)
- 业(26644)
- 融(25208)
- 金融(25204)
- 中国(23316)
- 银(22443)
- 银行(22425)
- 行(21853)
- 企(20656)
- 企业(20656)
- 地方(17369)
- 方法(16126)
- 数学(14179)
- 数学方法(13967)
- 农(12732)
- 财(11530)
- 制(11057)
- 业经(11024)
- 中国金融(10963)
- 学(10295)
- 农业(9398)
- 理论(8160)
- 环境(7973)
- 务(7552)
- 财务(7536)
- 财务管理(7520)
- 城市(7423)
- 企业财务(7105)
- 机构
- 大学(157700)
- 学院(157576)
- 济(62437)
- 经济(60762)
- 研究(57496)
- 管理(55229)
- 中国(48723)
- 理学(47292)
- 理学院(46524)
- 管理学(45524)
- 管理学院(45223)
- 科学(36356)
- 京(34318)
- 财(29091)
- 所(28398)
- 中心(28220)
- 农(26553)
- 研究所(26185)
- 江(24544)
- 范(23658)
- 师范(23432)
- 财经(23324)
- 业大(22840)
- 院(21397)
- 经(21030)
- 北京(21001)
- 农业(20824)
- 州(20576)
- 经济学(20509)
- 师范大学(19512)
- 基金
- 项目(110242)
- 科学(87255)
- 基金(80388)
- 研究(79570)
- 家(70483)
- 国家(69907)
- 科学基金(60060)
- 社会(51396)
- 社会科(48826)
- 社会科学(48813)
- 基金项目(43697)
- 省(43491)
- 自然(38731)
- 自然科(37839)
- 自然科学(37829)
- 自然科学基金(37103)
- 划(37000)
- 教育(35151)
- 编号(31414)
- 资助(31337)
- 发(25418)
- 重点(25407)
- 成果(25342)
- 创(23225)
- 部(23152)
- 课题(22553)
- 创新(21831)
- 国家社会(21721)
- 科研(20709)
- 发展(20461)
共检索到240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伟军 孙彦骊
城市群内金融业的集聚现象是明显的,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匀性和非相关性,那些信息服务业主导而非生产主导的城市往往具有较高的金融集聚水平。城市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出现生产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分离及产业分化,最终那些信息服务中心主导的城市会最终成长为区域或更高级别的金融中心。
关键词:
城市群 金融集聚 空间演进 长三角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苗建军 徐愫
依据影响机制理论提出假说,以长三角城市群30个地级市2003-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评价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使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从空间视角探究了产业协同集聚的土地利用提升效应。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存在内部差异,主要与各城市两部门各自的集聚程度有关;样本研究期内,只有上海、舟山、淮南和滁州的土地利用效率始终处于前沿面,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土地利用效率偏低;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协同集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协同集聚 土地利用 空间计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岿然 李匡义 孙溢
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大量文献开始聚焦对长三角区域的贸易结构和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但鲜有文献涉及对贸易韧性的研究。本文选取长三角26个城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对贸易韧性的影响。其中城市贸易韧性水平通过贸易量指标计算得到,城市金融集聚水平通过熵值法测度得到。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不仅直接赋能贸易韧性,而且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贸易韧性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该赋能作用存在异质性和非线性的特征。在城镇化水平更高以及金融集聚效率更强的城市,赋能作用更为显著。此外,随着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对贸易韧性的赋能作用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非线性特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戴志敏 郑万腾
本文采用长三角城市群16个地市2003~2013年金融相关数据,构建金融空间集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增益水平激励模型测度各地市金融空间集聚效应,并通过地理空间工具描述其空间集聚特征,同时利用断裂点理论和威尔逊模型对各地市的金融空间集聚辐射范围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金融空间集聚效应越显著的城市,集聚辐射范围越广,其中上海市最为显著,舟山市还未形成一定规模的金融空间集聚效应,从空间特征上来看,整体金融空间集聚效应存在显著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不同区域呈现抱团式空间集聚分布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沈玉芳 张婧 王能洲 刘曙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同其他产业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区域金融业空间合理布局则是保证区域内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基于此,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金融地理学研究视角,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尝试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业演进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区域金融业发展呈现出"一心两极多点"向"一心两极两轴多点"演进的空间结构特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韬 郭志仪
城市空间演化及城市产业升级已成为各国区域经济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空间演化的内在动因来自于产业价值链的空间重组、调整和转移。城市、城市群本质上是产业价值链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城市空间演化的过程也是产业价值链增值的过程,城市空间价值的不断提升也必然会带来产业的升级效应。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的空间面板SEM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以上海市为中心的城市价值链的产业升级效应显著,城市(群)空间演化符合价值链规律。基于实证研究,建议通过城市价值链推动城市发展,利用价值链的增值原理实现城市的合理分工和产业升级,以提升整个城市(群)的竞争力。
关键词:
价值链 城市空间演化 产业升级 长三角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迪
该文利用2003-2013年长三角城市群各县市金融资源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金融资源空间流动的网络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城市群内的金融资金关联系数呈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277个上升到2013年的596个,整体网络密度由2003年的0.054上升到2013年的0.117。第二,地级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处于金融核心地位,在金融资金地域流动中发挥着组织、集散和传输的枢纽功能。县市类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关联程度最低,在城市群中处于金融腹地地位。第三,根据金融资金的流动特征可以将各城市划分为四种类型:"主溢出板块"、"主受益板块"、"净受益板块"以及"孤立板块",其中"主溢出板...
关键词:
金融资源 空间流动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迪 钟绍军
文章将分布动态学模型引入金融发展的俱乐部趋同研究中,基于扩展的Markov链、空间Markov链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72个市县2003-2013年间金融发展的俱乐部趋同时空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四类水平俱乐部在整体水平分布中的相对位置比较稳定,随着时间的积累,这种现象逐渐有所缓解,但对于高低水平俱乐部而言仍较明显,可见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不同金融发展水平的邻近地区对本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并且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高-高集聚"以及"低-低集聚"空间分布特征,这为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的"趋同特征"给出了空间上的解释,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趋同特征正逐渐由"俱乐部趋同"向"俱乐部空间趋同"转变。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如何促进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丹荔 吴昳
本文对金融集聚效应和金融辐射效应的形成机理与意义进行了深度的分析,阐述了金融集聚效应和金融辐射效应的科学测度方法,全面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的评价体系,并对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金融集聚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在此基础上,选取其中得分为正的城市使用威尔逊模型和引力模型分别计算其辐射半径和辐射强度,并结合长三角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的实际进行比较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从金融集聚还是从金融辐射的角度来分析,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业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且发展水平相对稳定;在长三角城市群中,金融发展与金融集聚度水平高的城市对其周边城市产生不同程度的辐射作用,而且这些城市之间的辐射作用与影响会出现交叉和重叠,为金融资源共享、促进金融市场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很高的平台,从而形成了"金融马赛克"现象;上海始终是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效应和金融辐射效应最强的城市,杭州、苏州和南京等城市金融集聚效应和金融辐射效应较为接近,而无锡、宁波和合肥等城市则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指引和应用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芳 汤然
选用2008—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中27座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数据作为衡量城市雾霾水平的代理指标,以区位熵指数作为衡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雾霾污染具有抑制作用,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与规模经济效应抑制城市的雾霾污染。研究还发现邻近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本地区的雾霾污染具有抑制作用,这说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调节产业行政壁垒改善邻近地区的雾霾污染。由此得出建议:第一,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推动制造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二,政府应加强环境规制力度,同时在政策上引导企业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第三,雾霾治理上应该形成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各地区间协调配合形成治霾合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德玲 丛海彬 李钰 李汉君
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长三角城市群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其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有密切联系;(2)小城镇的产业集聚效率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高—高(H-H)型集聚多集中在江浙沪地区;(3)产业集聚效率较高的小城镇主要呈现组团化聚集格局,空间极化现象明显,上海—杭州成为核密度高值轴线;(4)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空间距离、政府投入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对长三角城市群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均有显著提升作用,相邻的小城镇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和资源争夺,导致部分因素在提升当地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时,会挤压邻近地区小城镇的要素资源。基于此,提出区域均衡发展、构建相关机制、推动城市城镇一体化发展、合理分配资源等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孙明松 许培源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拓展的三地区局部溢出(LS)模型,对城市群创新中心的形成机制、结构特征和空间演化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对最具“创新城市群”特征的长三角城市群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城市群创新中心形成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在于知识资本积累,随着知识资本集聚,城市知识生产(创新)成本逐渐降低,进而促使知识资本更为内生地集聚,如此循环反复,最终促进了城市群创新中心形成;(2)知识资本空间溢出是创新中心形成的主导因素,城市群不同地区知识资本本地溢出和跨地溢出存在差异,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群“创新中心—边缘城市”结构;(3)城市群创新互动在于创新中心知识溢出巩固了“群”结构,边缘城市的承接作用使得“中心”更具竞争力,进而提升了城市群整体福利水平;(4)在长三角城市群,本地市场效应和知识资本溢出效应促进了创新中心的形成,市场拥挤效应则起到了抑制作用。打造城市群创新中心是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城市群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石,文章为解决中心城市虹吸、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建设城市群创新体系、培育城市群创新中心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龚健 栾君 李文娟 吴琼
城市群地区不仅是我国推进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也是我国房地产的先驱市场。以城市群典型地区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检验城市群地区住宅价格的空间关联效应,量化住宅价格空间依赖程度,分析形成住宅价格空间异质性特征的原因,为城市群地区住房市场优化调控提供理论基础。研究表明:长三角核心区北部呈现显著的"低-低"、东南沿海呈现显著"高-高"的住宅价格集聚性分布特征。当邻近地区空间加权因素变动1%时,本地区住宅价格将变动0.59%。房地产供给对经济发达城市住宅价格影响较大,经济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和住宅开发成本对欠发达城市的住宅价格的影响更为显著,邻近发达地区的城市的住宅价格受市场预期影响较大。
关键词:
住宅价格 空间关联 空间计量 长江三角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森林 滕堂伟 袁华锡 周灿
汽车产业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主导产业之一,其空间集聚特征及发展绩效问题亟待研究。运用核密度估计、Ripley’s K方法刻画长三角城市群汽车产业空间集聚格局;进而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辨析空间集聚与汽车企业发展绩效之间的关系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汽车产业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先极化再均衡的演变态势,总体上经历了零星分散集聚-M型集聚-M型连绵集聚3个阶段;(2)汽车企业空间集聚与扩散并存,集聚规模先扩大后趋于稳定,集聚强度则先升后降;(3)空间集聚对汽车企业绩效的作用具有企业发展能级指向性。总体而言,地方化经济对汽车企业发展绩效的提高十分重要,而城市化经济作用为负或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丽娜 朱舜 李洁
核心城市极化与扩散效应的发挥是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机制。在要素集聚与扩散基础上形成创新集聚与溢出、城市间经济联系空间相互作用形成,引致城市间实现增长传递,是城市群系统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长三角城市群主要核心城市经济规模集中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对城市经济增长贡献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集聚与创新溢出、空间效应都对城市群协同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政策导向应从强化城市间创新关联效应的政策激励、建立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协调机构等方面着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